【推薦】高中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體育與健康》五年級第一學期教材,它把“健康第一”和“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終身體育的潛意識,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作為主要目標,為學生提供較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主動參與并獲得成功的樂趣。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跨越式跳高,要求學生學會助跑3~5步起跳,逐漸加速,借助沖力,迅速騰空,兩腿依次跨越過桿?缭绞教呤亲詈唵蔚奶呒夹g,接近生活中跑與跨越的自然動作,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它不僅可以健體強身,還可以提高身體的靈敏性、協調性、柔韌性,使人輕盈嬌健,既健身又健美。為了落實“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切實加強體育工作”的指示,結合三維健康觀的要求,我把跨越跳高定為主教材,并將游戲引入課堂,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和諧的體育氛圍,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創新體育鍛煉方式,實現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ǘ┙虒W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助跑3~5步起跳,及兩腿依次過桿的技術動作。
2、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探究力、表現力、創新力,發展學生的協調性、靈敏性和彈跳能力。
4、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會合作。
。ㄈ┙虒W重點和難點
起跳時要求腿邁步要快,腳跟先著地,踝、膝、髖三關節超越肩關節,并充分蹬直,擺動的兩臂和腿要積極配合起跳,腿的蹬地動作迅速有力,上下擺起,同時提肩,拔腰。學生在起跳時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起跳后身體往往向前沖而不是向上騰起,嚴重影響著跨越的高度,尤其以初學者為甚。根據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起跳,難點是助跑與起跳的相結合。
二、說教法和學法
。ㄒ唬⿲W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以前已經學過多種方式的跳,具有了一定的跳躍能力。小學生善于模仿,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對跳高項目較有興趣,這對實現教學目標極為有利。但小學生安全意識差,自我保護能力差,容易出現傷害事故。教師要加強安全教育,采取切實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ǘ┙谭、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五年級學生的學情,我準備用激趣引入,引導探索,教師點撥示范,師生共同評價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則通過觀察圖片,內化圖意,嘗試探索,實踐體驗,小組交流的方法進行學習。
這樣的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始終以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主動參與體育活動,能有效地革除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操練的傳統教法的憋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新力。
三、學情分析
水平三的的學生自我意識有所發展,自尊心進一步增強,自主性要求日趨強烈,開始有獨立見解,但缺少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且自覺性、主動性、持久性都較差,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產生動搖。思維過程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抽象的分析與綜合,比較能力也隨之提高。在生理發育方面,速度、靈敏、柔韌等素質的最佳發展階段快要過去,力量、耐力等素質的敏感期即將到來。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說出跨越式跳高的動作要領,85%的學生能自由選擇高度跳過。
過程與方法:通過各種跳躍的練習,增強下肢力量,發展靈敏、速度、協調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練習中愿意說出內心想法并積極改正自身不足。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起跳和過桿技術。
難點:過桿時擺動腿內旋下壓,過桿后起跳腿高抬外旋,動作協調。
六、教學方法
教法:講解法、示范法、糾正錯誤。
學法:分組練習、合作學習。
七、教學過程
。ㄒ唬╅_始部分
1、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然后我會進行設疑導入通過復習田徑基本常識,中國著名的田徑世界冠軍有誰?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會說出110米欄冠軍劉翔,進而引出田賽的世界冠軍倪志欽,教師補充說明他也是我國第一個打破跳高世界紀錄的人,他是采用俯臥式,順勢引出今天學習跳高中最基本的動作——跨越式跳高。
2、隊列隊形練習:進行原地轉法練習。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
【教學意圖】體育文化知識的補充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真正的做到身心結合,隊列隊形的練習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常規習慣,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形態、認真練習的態度和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ǘ蕚洳糠
1、游戲“擔擔跳”
方法:全班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先由班長手持竹竿有節奏的按照學生的隊形畫圓,學生盡量的往上跳,碰到哪位同學的腳換班長的位置,依次進行。
組織教學:圓形站立。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教師邊做示范,邊提示動作要領,語言激勵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教學意圖】選用跳躍類的游戲即可充分利用器材,還能增加操的運動量,加強對下肢力量的鍛煉,提高跳躍能力,為接下來學習跨越式跳高做鋪墊。帶有韻律節奏的動作還能降低肌肉的粘滯性,避免在練習中運動損傷,同時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以及自我表現意識,養成優美的身體形態。
。ㄈ┗静糠
1、助跑單腳起跳手觸懸掛物練習
組織教學:學生分為四組,自由選擇高度。
【教學意圖】復習跳躍性的練習既能夠使學生快速的進入到課堂節奏,也能夠使學生的心率達到適合本堂課的練習,體現了課堂的連續性。
2、示范
提問:老師做示范的時候,過桿時擺動腿的姿勢是什么?那么過桿后起跳腿的姿勢又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擺動腿內旋下壓,過桿后起跳腿高抬外旋。
3、講解
動作要點:直線助跑有節奏;起跳快速且有力;擺腿內旋并下壓;上體前傾轉向桿;落地屈膝要緩沖。
【教學意圖】示范可以讓學生形成初步的動作表象,之后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明確本節課學習的重難點,使得后續練習更具有針對性。
4、練習
(1)原地起跳擺動腿過高低桿練習。
組織教學:學生分為四組,每組成員輪流手持竹竿,手的遠側高于手的近側,其他小組成員完成過桿練習,要求擺動腿盡量抬高
(2)原地起跳起跳腿過高低桿練習。
組織教學:學生分為四組,每組成員輪流手持竹竿,手的近側高于手的遠側,其他小組成員完成過桿練習,要求起跳腿盡量抬高。
(3)近距離過低高度皮筋練習。
糾錯:在剛剛的練習中老師可能發有多同學在過桿的時候有坐桿現象。所以教師提醒學生練習過程中要起跳充分,起跳腿用力起跳后擺動腿積極上抬,同學之間可以用“語言提示法”來互相提示。
【教學意圖】根據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設置循序漸進的練習,逐漸的體會過桿的動作,便于教師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糾正。在學生初步掌握動作和了解正確動作的基礎上,兩人一組結伴練習相互觀察對方的動作并糾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動作方法的記憶和理解。
(4)完整的過皮筋練習。
組織教學:四個不同的高度皮筋組成的正方形,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高度跳過,同時進行安全提示。
【教學意圖】讓學生自由選擇充分的體現了以學生主體,把課堂交給學生,同時也是分層教學理念的體現,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5、檢驗—優生展示
組織教學:以體育小組為單位,自由選舉兩名代表進行展示,每組做完后采用不同形式進行評價。
【教學意圖】在展示環節中讓學生自由推選代表可以培養學生間團結互助的意識,同時更加突出我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該環節也能夠檢驗我的教學成果。
。ㄋ模┙Y束部分
1、放松活動—配樂放松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放松活動,身心充分放松。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教學意圖】】師生聽音樂進行放松活動,使課堂氣氛輕松愉悅,也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使學生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的獨立品質。
八、場地器材及預計負荷
場地器材:竹竿4根、橡皮筋4根、田徑場、海綿包。
練習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運動強度:中等。
高中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地球的自轉》。我將按說課標、說教材分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五個環節去說課。
說課標
課標要求: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地球的運動是必修1模塊內容的重要基礎理論,對于自然環境方面知識的學習有著重要意義。本條“標準”要求學生從了解層面上升到理解規律和成因層面。本節是主要學習地球自轉的特點,為后面內容的學習做鋪墊,而本節需要掌握的是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線速度。
說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節的第一課時,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之一。是學生從地理事實上升到地理科學的一個平臺。本課的學習還為后面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并為接下來的地理天體計算等的學習做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此外,本節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說學情分析
學生認知心理特征
這部分內容針對的是高一學生,他們的年齡只有16、17歲,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天性。其認知水平正由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漸轉入以抽象思維為主的發展階段。因此,教學中應結合具體事例及直觀的表象信息,來呈現學習的內容。
此年齡段學生還具有好奇心強、具有一定的團結協作能力、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等特點,因此,利用生動的語言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并不時地改變學習活動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知識技能基礎
教材中有很多內容是學生日常能觀察和體驗的自然現象,并且也有小學初中學過的知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將這些零散的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的知識.并通過借助適當的輔助教學的過程,指導學生參與動手演示的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立體、動態的概念,這對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識記非常有效。
根據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高一學生的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把本節的三維目標確定為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說出地球自轉的定義
2.能夠判別地球自轉方向
3.能夠理解地球自轉的周期,區分恒星日與太陽日
4.能夠分析地球自轉的的角速度和線速度的計算方法和規律,并應用計算方法計算出某地的角速度和線速度。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根據學案閱讀教材、分析圖示,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體驗地理學習的思維過程。
2.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夠知道地球自轉運動的概念、方向、周期。
3.通過觀察地球儀自轉的演示以及參與各項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空間思維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等。
4.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建立地球體的空間概念,鍛煉空間思維和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可以形成物質普遍聯系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運動觀、發展觀和聯系觀;培養學生科學求實的態度;
學生可以樹立起關愛地球、了解地球、保護地球的信念;
學生能夠聯系生活實際,感受到地理知識與生活的息息相關。通過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根據教材和授課對象的特點,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地球的自轉特征,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線速度與角速度。
教學難點:自轉的周期:太陽日和恒星日的理解和區別。地球自轉線速度和角速度隨緯度的分布規律。
為了能夠充分地完成本節的教學任務,解決教學重難點,我認為用一個課時去處理比較恰當。
那么在一個課時中運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內容呢?接下來我說說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說教法及學法
1、說教法及選擇依據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本節課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多媒體演示法:讓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歸納、地球自轉運動。使用多媒體,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為攻破難點打下基礎。教師利用多媒體作為輔助工具,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以生動形象的形式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把多媒體信息如文字、圖象、聲音等有機集成并顯示在屏幕上,給學生以全新的視聽感覺。
教具演示法:課前準備一個地球儀,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
參觀法:通過對示意圖的觀察,進行推理分析,以把握地理事物或現象的規律性。比如,地球自轉方向的標示等,培養學生地理繪圖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
啟發式談話法:根據學生已有認知結構設疑啟發提問學生,并通過對話方式探討新知識,得出新結論,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
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演示法、模擬法、探究式教學法、觀察探索法、比較法、分析規納法和圖示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手段,重視學生的參與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能力。
以上是我在本節教學設計時采用的教法選擇及其依據,課堂教學中“教”是一個方面,但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
2 、說學法指導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教并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不僅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學生應重視圖文轉化,通過老師給同學們呈現的多媒體圖片及動畫,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緊密聯系教材中的插圖及老師給出的動畫,將抽象、深奧的地球運動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象,彌補同學們感性認識的不足,并鞏固理性知識。
學生根據不同學習內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
首先通過導入過程,激發學生探索宇宙的興趣,轉入對地球運動規律的探討。通過觀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轉的空間概念,明確自轉的方向。實物演示和講解提問相配合,理解周期的概念。通過舉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實例,了解自轉的地理意義。
利用教學演示、學生討論、動手操作及“問題解決式”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師生在愉快互動中共同探究知識。
總之,通過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三維目標,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在參與中培養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那么怎么把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具體得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呢?接下去我將重點說說具體的教學程序安排
說教學過程
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指導理論。其核心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高中說課稿 篇3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平一中的王雕,我說課的題目是《彈力》,下面我將從教學指導思想、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教學指導思想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精彩的實驗設計不僅能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能讓學生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體會科學的物理思想。 由于高一新生正處于從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的階段,所以本節教材在文字敘述上非常簡潔并配有大量的插圖,內容直觀、感性,較易為學生接受,但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學會很空泛,因此我將這節課設計成了實驗探究課,采用“問題→猜想→實驗→結論”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彈力》是高中物理新課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是力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整個高中物理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通過彈力的學習可以為以后正確進行受力分析打下基礎。
2. 教材的特點
教材從物體的明顯形變引入,繼而通過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變”,用實例引出了形變、彈性形變和彈力的概念。并通過研究形變來探究彈力產生的原因及方向。對于胡克定律的教學,要求學生親身體驗,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三、學情分析
1. 知識層面
學生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對彈力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但彈力產生的原因和彈力的方向還理解的不透徹,需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對彈力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2. 能力層面
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能對實驗現象及結果作出初步分析,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3. 心理層面
學生們好奇心強,有實驗探究的熱情,有通過實驗認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愿望,但還不能完整體會出知識所體現的內在價值。
四、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標理念和對教材的分析,我設計如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形變的概念以及形變的分類
2. 掌握彈力產生的條件,會判斷彈力的有無及方向
3. 知道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
4. 能夠使用表格、圖象法進行數據處理得出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微小形變的實驗,讓學生體會“放大”思想
2. 通過對比實驗,讓學生體會等效思想
3. 通過學生演示實驗,讓學生逐步體會構建物理模型的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實驗、討論、交流、展示,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2. 感受彈力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物理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3. 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思維方式和科學研究方法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 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2. 實驗探究彈力產生的過程和彈力的方向
教學難點:
1. 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
2. 彈力產生的條件 方向
3. 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關系的實驗設計
六、教學策略
教法
物理教學以實驗探究為基礎,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本節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采用創設情景——觀察——猜想——實驗——歸納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難點之一是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關系的實驗設計,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師采用微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啟發,進而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常見形變,巧用引導性提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七、教學過程
為使本節課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同時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ㄒ唬⿲W生體驗,導入新課
。ㄕn前每小組分發實驗器材)
讓學生動手體驗實驗器材,感受形變。
設計意圖:學生切身體驗各種器材,感受到形變,對本節課的內容充滿好奇,為學習新課做準備。
。ǘ⿴熒菔,認識形變
1. 師生演示橡皮筋、揉紙團等實驗。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參與實驗,親身體會形變的不同類型,并通過展示圖片,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情感教育。
2. 拋出問題:彈簧的形變是否一定是彈性形變。
設計意圖: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彈性形變的概念后,設置該問題,通過教師引導,能夠加深學生對彈性形變和彈性限度的理解。
3. 學生按壓桌面,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到光點的移動。
設計意圖:用手按壓桌面,手的形變很容易觀察到,但桌面是否發生了形變卻很難觀察,教師采用微小形變演示儀使學生觀察到這種形變,從而讓學生在感受到微小形變的同時,也體會到了物理實驗中的“放大”思想。
。ㄈ﹩栴}導學,初探彈力
1. 彈力的產生
教師拋出問題: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想做什么?
學生思考,教師引入彈力。
教師繼續設問:彈力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上臺演示橡皮筋實驗和學生兩人一組演示推手實驗。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身感受彈力的產生,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在感受彈力的同時注意明確彈力中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從而為彈力定義和方向的學習做好準備。
2. 彈力的定義
學生閱讀彈力定義,然后參與演示實驗。
設計意圖:通過逐字閱讀彈力的定義,使學生初步認識了彈力,但由于概念較為抽象,因此在閱讀后,讓學生通過實驗,將彈力定義中的形變物體具體化,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從而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彈力的定義。
。ㄋ模┬〗M合作,再探彈力
1. 問題探究:彈力產生的條件
5名學生演示實驗,教師引導,得出彈力產生的條件,之后引入例題,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學生先通過觀看實驗,清楚地感受到彈力產生所需要的條件,之后,師生共同完成練習,在練習中讓學生學會利用”撤物法”判斷彈力是否存在。
2. 設計實驗,探究彈力的方向
設計意圖:彈力的方向是本節的難點,為順利突破,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多個演示實驗,通過問題—猜想—設計實驗—歸納總結的探究方法,不但讓學生探究出彈力方向,也讓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培養。
3. 學生展示彈力方向
設計意圖:學生雖掌握了彈力的方向,但在具體案例中如何去畫彈力的方向仍存在疑慮,通過上臺展示,進而組內交流、更正,之后再展示,最終由教師點撥,掌握常見彈力的方向。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ㄎ澹⿲嶒炋骄,感悟應用
1. 問題探究:彈力大小與什么有關
學生實驗,總結出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對于學生來說較難回答,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在實驗中
親身體會,得出結論。
2. 進一步探究: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之間的關系
播放微課,引導學生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引入微課,啟發學生進行探究,感受數據處理在實驗探究中的魅力。
3. 展示圖片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彈力在生產和生活當中的應用,體會到物理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
。┱n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并讓學生上臺演示實驗,教師提出問題:彈簧的彈力與彈簧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留給學生進行課后探究。
設計意圖:當堂總結,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通過總結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綱要,提高學習的水平,而課后探究實驗的設計則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指導思想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精神,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本課以認知規律、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為理論依據,通過教師講解引導,學生體驗,師生共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強調學生的運動體驗、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關注學生的發展和學生運動的愉快感。從而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1.復習軟式排球正面雙手墊球。2.學習軟式排球正面上手雙手傳球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90%以上的學生對軟式排球正面上手傳球技術建立較深的概念,基本懂得正面上手傳球技術的具體做法和技術要領,激發學生對軟式排球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意識。
2.技能目標:通過軟式排球教學,使90%以上的學生做到在額前上方位置傳球,80%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傳球的手型,70%以上同學能較協調的運用全身力量將球穩定傳出。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思考的自學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合作能力,培養團隊精神。
四、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排球運動的正面雙手上手傳球技術,傳球技術是排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能力發揮及進攻的核心,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梁作用,也是高中排球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也是進攻的開始,傳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配合的質量。因此,本課著重學習傳球技術中的傳球手型、觸球部位和手指手腕的緩沖控制,為以后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五、學情分析:
本次課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學生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同學怕自己動作做不好而難看,練習時可能出現比較被動,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技術特點安排練習,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利用高中生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自學能力,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采用多種練習方式,提高學生積極性,發掘學生的潛力,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六、教學重難點
重點:傳球手型、擊球點、手指彈力及身體協調用力。
難點:正確運用手型和指、腕、臂等身體協調用力。
七、教學方法
講解示范法:講解、示范幫助學生建立完整、正確的動作概念,并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合作學習:在練習中,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探討、評價,讓學生掌握動作;
游戲比賽法:充分利用游戲比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
八、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身心準備
1.課堂常規: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檢查服裝,教師宣布課的目標和課的內容及課的要求。要求學生做到集隊快、齊、靜,精神飽滿。
2.游戲熱身:通過游戲方法提高學生積極性,同時達到熱身目的。
第二部分:基本部分
(一)鞏固復習,提高興趣
利用游戲的方式復習墊球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導入新課,學習新知。
提問:在排球比賽中,哪個位置隊員起關鍵作用?引出傳球的作用。
(三)嘗試練習,體會動作。
1.教師講解示范動作。
2.原地做正面雙手傳球的徒手練習。體會正確的傳球動作和擊球點。
要求:學生想練結合,并注意觀察他人動作,互相提醒和糾正。
(四)合作學習,提高技能。
1.原地模仿練習:兩人一組,一人做好傳球的手型持球于臉前上方,另一人用手扶住球,持球者以傳球動作向前上方伸展,體會身體和手臂的協調用力。
2.兩人一組,一人自傳,自傳高度為離手一米左右,體會正確的擊球手型與手指手腕控制球的動作。同伴糾正動作,練習幾次交換。
3.一拋一傳。 二人相隔3到4米,一人拋出帶一定弧度的球,另一人傳球給拋球的人。著重體會全身協調有力。
4.嘗試兩人對傳,提高每人的控球能力。
(五)展示成果,評價學習
由自愿者或被推選者給大家展示學習成果。大家進行討論評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第三部分:恢復身心
采用男女生各圍成一圈,前后站立,幫前面的同學放松的方法,同時提倡大家在生活可以幫自己的父母按摩放松。另外,師生交流學習心得,讓學生自己體會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到什么,悟出什么道理,最后教師作出以表揚鼓勵為主的評價。安排課后練習,回收器材,宣布下課。
九、場地器材
1.場地:排球場二個
2.器材:排球25只
十、教學效果
預計:平均心率為100-115次/分,最高心率約為120次/分,運動密度約35-40%,運動負荷中。
課后反思:本次課學生練習積極性很高,都能積極參與鍛煉,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生知道正確的傳球姿勢,能嘗試用傳球動作進行練習,但是練習的效果不好,用力順序和方法有待提高,全身協調用力把握不好,有待進一步加強練習。
指導教師評語:課堂設計很好,學生組織比較到位,器材利用和相互配合練習安排比較合理,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解決,主要問題是學生練習用力方法不當,教師應多示范,講解要領,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技術動作。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題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第三節內容。學生在學完“細胞”以及理解“新陳代謝與酶”、“新陳代謝與ATP”知識后,轉入難度較大的“光合作用”學習,從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是學生學習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等內容的基礎。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光合作用”一節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義務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經講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安排了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本節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從產物到場所等方面講述了光合作用發現過程的幾個著名實驗,讓學生學會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并且講述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和意義等。目的是使學生不僅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了解光合作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懂得探索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提取、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光合作用的發現史②葉綠體中的色素③光合作用的過程④光合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研究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體會和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并初步學會具體的科學研究思路和方法。 ②通過觀察、設計光合作用發現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 ③通過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學科間知識的綜合能力。 ④通過學生總結歸納光合作用過程中的主要反應以及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大階段的區別和聯系,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通過體驗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 ②通過對光合作用意義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生物進化的辯證觀點以及珍愛自然、珍愛綠色、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4.教學重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依據:科學實驗方法的教育是理科綜合考試的目標(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本節教學內容是探究性學習的載體之一。
。2)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 依據:①光合作用過程是本課題的核心內容。學生只有認識了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過程,才能理解光能、ATP分子中活躍的化學能到糖類等有機物分子中的穩定的化學能這一轉移過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能量和物質變化的本質。使學生對光合作用的認識水平,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生只有知道光合過程的各個環節,才能理解內外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才能進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徑,提高農業產量的技術。因此,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是深入聯系生產實際的理論基礎。②通過光合作用意義的教學,可使學生理解當今世界面臨的糧食、能源、環境污染等重大問題的解決與研究光合作用的關系。知道人類需要的農產品,歸根到底要靠光合作用去生產。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應該把培養高效應的農作物品種,發明提高農作物充分利用光能的時間、空間的技術等途徑作為研究方向;知道增加植被面積和質量,是改善環境的有效途徑等。這些是學生必備的科學素養。因此,光合作用的意義,是培養學生關心生物科學及發展,關心社會問題解決等意識的好材料,應充分利用。
5.教學難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設計 依據:科學實驗方法的教育是理科綜合考試目標(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在本節教學中的較好體現,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之一,但由于學生剛剛接觸,這方面正是他們的薄弱環節。因此,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多項實踐,才會使效果事半功倍。
(2)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轉化 依據:高二學生對有機化學等知識還未學習到,對有關物理和化學知識不熟悉,還不能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到電能,再由電能到不穩定的化學能,從不穩定的化學能到穩定的化學能的轉變的必要性,對于暗反應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還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這節內容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第二課時安排葉綠素實驗,第三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這里主要說明第一課時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二、說教法
1.教學方法: 教師的過程式教學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相結合
2.教學手段: 課件、錄像、投影儀
三、說學法
學生在學習完細胞,理解新陳代謝等相關知識后,為光合作用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課堂中運用課件演示實驗,創設氛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最后得出結論。 教學中主要采用了觀察法、討論法、總結歸納法。
四、說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動畫演示海爾蒙特實驗,提出問題:從這個實驗可知柳樹重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水分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原料。 教師指出,海爾蒙特沒有考慮到空氣是否也能起作用。后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才逐漸發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引出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的實驗。
設計意圖: 利用動畫的直觀性和已有知識降低了問題的起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傳授新知識
1、錄像演示普里斯特列實驗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B鐘罩內的小白鼠沒有死亡?植物從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綠色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教師指出:
。1)該實驗不能證明更新的空氣中的哪種成份?
。2)當其它人重復該實驗時候,有可能成功,有的總是失敗。直到后來,荷蘭科學家英格蒙斯證實了只有在陽光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實驗才能獲得成功。
2、學生介紹課前所做的薩克斯實驗 引導學生思考
。1)暗處理的目的是什么?
。2)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是什么?
。3)碘蒸氣處理葉片,目的是什么?
(4)這個實驗成功的證明了什么?
(5)高倍鏡下觀察“小藍點”聚集的部位是細胞的什么結構?
學生經觀察實驗過程,分析問題,能夠得出結論。
。1)光合作用產生淀粉,同時需要光
(2)產生淀粉的部位是葉綠體。
〔小結〕:
。ò鍟 光合作用的場所、原料、條件、產物 設計意圖: 利用直觀課件演示的實驗,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通過學生親自重復薩克斯實驗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通過光合作用發現過程進行科學史的教育,使學生了解到科學家們用了200多年的時間,才對光合作用的重過程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現的艱難。
3、課件展示恩吉爾曼的水綿實驗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 A、這個實驗在設計上有什么巧妙之處?
。1)選用水綿作為實驗材料,不僅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而且葉綠體螺旋狀地分布在細胞中,便于觀察和分析研究。
(2)將臨時裝片放在黑暗且沒有空氣的環境中,排除了環境中光線和氧氣的影響,從而確保實驗能夠正常地進行。
。3)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細菌進行檢測,從而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水綿中釋放氧的部位。
。4)進行黑暗和曝光對比實驗,從而明克實驗結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B、這個實驗給了你什么啟示?設計實驗時應注意哪幾個問題? 師生共同總結,實驗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要有對照組和控制單一變量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體會科學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學習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4、簡介同位素標記法
(三)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氧氣到底來自于水還是二氧化碳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掌握同位素標記法的原理,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分析總結能力和創新意識。
高中說課稿 篇6
對一名職業高中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首先是對數學概念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想,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用數學的精神來學習。而對于數學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去挖掘數學,他不僅要能“做”、“會理解”,還應從“學”去“做”、去“理解”,去挖掘、發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辨證等方面去展開。
以函數為例:
從邏輯的角度看,函數概念主要包含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三要素,以及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和一些具體的特殊函數,如: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等這些內容是函數教學的基礎,但不是函數的全部。
從關系的角度來看,不僅函數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著種種實質性的聯系,函數與其他中學數學內容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為函數的圖象與軸交點的橫坐標;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數的圖象在軸上的某一部分所對應的橫坐標的集合;
數列也就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特殊函數;
同樣的幾何內容也與函數有著密切的聯系。
教師在教學生是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課后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推薦】高中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相關文章:
【推薦】高中說課稿集合八篇07-05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06-21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06-15
【推薦】高中說課稿模板匯編四篇06-18
高中地理說課稿模板集合10篇07-06
高中美術說課稿模板集合五篇06-22
【推薦】小班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06-11
【推薦】說課稿初中模板集合4篇06-02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集合7篇07-10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集合9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