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整理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整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整理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八年級數學人教版教材第十八章第一節《勾股定理》(第一課時),下面我分五部分來匯報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這就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選擇"、"學法指導"、"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匚缓妥饔
勾股定理是幾何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邊的數量關系,將幾何圖形與數字聯系起來。它在數學的發展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而且它在其它自然學科中也常常用到。因此,這節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ǘ┙虒W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經歷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掌握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并能簡單應用。
2、過程與方法方面
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了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能感受到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發展數學的說理和簡單的推理的意識,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并體會數形結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通過了解勾股定理的歷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勵學生發奮學習。
。2)通過研究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品質。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用它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勾股定理的證明。
二、學情分析
我們班日常經常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經過一年多的幾何學習,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觀察,幾何圖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學生解題思維能力比較高,能夠正確歸納所學知識,通過學習小組討論交流,能夠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F在的學生已經厭倦教師單獨的說教方式,希望教師設計便于他們進行觀察的幾何環境,給他們自己探索、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更希望教師滿足他們的創造愿望。
三、教法選擇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我校的“當堂達標”教學模式,我在教法上采用引導發現法為主,并以分析法、討論法相結合。設計"觀察——討論—歸納"的教學方法,意在幫助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和直觀情景觀察,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并通過討論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本節課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直觀、生動的反應圖形,增加課堂的容量,同時有利于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增強教學形象性,更好的提高課堂效率。
四、學法指導:
為了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積累豐富的數學學習經驗,這節課主要采用觀察分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展開思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觀察、類比、分析、從特殊到一般等數學思想。借此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中"要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的教學要求,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ㄒ唬﹦撛O情境,引入新課
一個設計合理的情境引入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能否帶著興趣積極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為了體現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我設計了以下題目:
星期日老師帶領全班同學去某山風景區游玩,同學們看到山勢險峻,查看景區示意圖得知:這座山主峰高約為900米,如圖:為了方便游人,此景區從主峰A處向地面B處架了一條纜車線路,已知山底端C處與地面B處相距1200米,∠ACB=90°,你能用所學知識算出纜車路線AB長應為多少?
答案是不能的。然后教師指出,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問題將迎刃而解。
設計意圖:
以趣味性題目引入。從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引導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這其中滲透了一種數學思想,對于學生也是一種挑戰,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自然引出下面的環節。
緊接著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體驗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
2、掌握勾股定理的內容,并會簡單應用。
(二)勾股定理的探索
1、猜想結論
(1)探究一: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
由課本64頁畢達哥拉斯的故事,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結合課件中格點圖形的面積,學生自主探究,通過計算、討論、總結,得出結論: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的平方等于兩直角邊的平方和。
在此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觀察、比較、交流,最后通過活動讓學生用語言概括總結。
提問:等腰直角三角形有這樣的性質,其他的直角三角形也有這樣的性質嗎?
(2)探究二: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
在課件中的格點圖形中,利用面積,再次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學生自主探究,通過計算、討論、總結,得出結論:在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從三邊的平方有何大小關系入手進行觀察。教師在多媒體課件上直觀地演示。通過學生自己探索、討論,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這樣,讓學生參與定理的再發現過程,他們通過自己觀察、計算所得出的定理,在心理產生自豪感,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證明猜想
目前世界上證明該勾股定理的方法有很多種,而我國古代數學家利用拼接、割補圖形,計算面積的思路提供了很多種證明方法,下面我們通過古人趙爽的方法進行證明。學生分組活動,根據圖形的面積進行計算,推導出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a+b=c。即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設計意圖: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更直觀、形象的向學生介紹用拼接、割補圖形,計算面積的證明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證明的必要性、結論的確定性,感受到前人的偉大和智慧。
3、簡要介紹勾股定理命名的由來
我國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數學家商高就提出,將一根直尺折成一個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記載于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我國稱這個結論為"勾股定理",西方畢達哥拉斯于公元前五世紀發現了勾股定理,但他比商高晚出生五百多年。
設計意圖:對比以上事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他們奮發向上。
。ㄈ┕垂啥ɡ淼膽
1、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引入中的問題。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教學例1:課本66頁探究1
師生討論、分析:木板的寬2、2米大于1米,所以橫著不能從門框內通過。
木板的寬2、2米大于2米,所以豎著不能從門框內通過。
因為對角線AC的長度最大,所以只能試試斜著能否通過。
從而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提示:
。1)在圖中構造出一個直角三角形。(連接AC)
。2)知道直角△ABC的那條邊?
。3)知道直角三角形兩條邊長求第三邊用什么方法呢?
設計意圖:此題是將實際為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從中抽象出Rt△ABC,并求出斜邊AC的長。本例意在滲透實際問題和勾股定理的知識聯系。通過系列問題的設置和解決,旨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使難點予以突破,讓學生掌握勾股定理在具體問題中的應用,使學生獲得新知,體驗成功,從而增加學習興趣。
。ㄋ模┱n堂練習習題18、11、5。學生板演,師生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加深對勾股定理的理解,讓學生比較練習題和例題中條件的異同,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勾股定理的運用。
。ㄎ澹┱n堂小結
對學生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學生同桌間暢談自己的學習感受和體會,并請個別學生發言。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小結,活躍了氣氛,做到全員參與,理清了知識脈絡,強化了重點,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_標訓練與反饋
設計意圖:必做題較為簡單,要求全體學生完成;選作題有一點的難度,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完成,體現分層教學。
以上內容,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說明這堂課"教什么"和"怎么教",也闡述了"為什么這樣教",讓學生人人參與,注重對學生活動的評價,探索過程中,會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寬松的情境。希望得到各位專家領導的指導與指正,謝謝!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整理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這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初級中學教材北師大版七年級第二章第一節《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課時,勾股定理是幾何中幾個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邊的數量關系。它在數學的發展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在現時世界中也有著廣泛的作用。學生通過對勾股定理的學習,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ǘ┙虒W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運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了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感受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愛國熱情,讓學生體驗自己努力得到結論的成就感,體驗數學充滿探索和創造,體驗數學的美感,從而了解數學,喜歡數學。
(三)教學重點: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并能用它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面積法(拼圖法)發現勾股定理。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辦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探索、在探索中領悟、在領悟中理解。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歸納、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們在小學已學習了一些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包括割補、拼接),但運用面積法和割補思想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另外,學生普遍學習積極性較高,課堂活動參與較主動,但合作交流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教法分析:結合七年級學生和本節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鞏固”的模式,選擇引導探索法。把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親身觀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
學法分析: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討式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實驗操作,模型構建
3.回歸生活,應用新知
4.知識拓展,鞏固深化
5.感悟收獲,布置作業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圖片欣賞勾股定理數形圖1955年希臘發行美麗的勾股樹20xx年國際數學的一枚紀念郵票大會會標設計意圖:通過圖形欣賞,感受數學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價值。
(2)某樓房三樓失火,消防隊員趕來救火,了解到每層樓高3米,消防隊員取來6.5米長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離墻基的距離是2.5米,請問消防隊員能否進入三樓滅火?
設計意圖: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引入新課,反映了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產生于人的需要,也體現了知識的發生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從而引出下面的環節。
實驗操作模型構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數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補)
問題一:對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積有何關系?
設計意圖:這樣做利于學生參與探索,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問題二:對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積也有這個關系嗎?(割補法是本節的難點,組織學生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不僅有利于突破難點,而且為歸納結論打下基礎,讓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通過以上實驗歸納總結勾股定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歸納出勾股定理的雛形,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時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驗了從特殊——一般的認知規律。
回歸生活應用新知
讓學生解決開頭情景中的問題,前呼后應,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增加學以致用的樂趣和信心。
知識拓展鞏固深化
基礎題,情境題,探索題。
設計意圖:給出一組題目,分三個梯度,由淺入深層層練習,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知識的運用得到升華。
基礎題: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邊長為3,斜邊為5,另一直角邊長為X,你可以根據條件提出多少個數學問題?你能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這道題立足于雙基,通過學生自己創設情境,鍛煉了發散思維。
情境題:小明媽媽買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電視機,小明量了電視機的屏幕后,發現屏幕只有58厘米長和46厘米寬,他覺得一定是售貨員搞錯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嗎?
設計意圖:增加學生的生活常識,也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索題:做一個長,寬,高分別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木箱,一根長為70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為什么?試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說明。
設計意圖:探索題的難度相對大了些,但教師利用教學模型和學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感悟收獲布置作業: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作業:1、課本習題2.1
2、搜集有
關勾股定理證明的資料。
板書設計探索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分別為a,b,斜邊為c,那么
設計說明:
1.探索定理采用面積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寬松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形結合及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讓學生人人參與,注重對學生活動的評價,一是學生在活動中的投入程度;二是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思維水平、表達水平。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整理】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11-05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06-25
勾股定理的初中數學說課稿01-09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范文11-22
初中數學說課稿勾股定理12-21
初中數學說課稿:勾股定理10-15
初中數學說課稿《探索勾股定理》10-14
初中數學獲獎說課稿《勾股定理》范文04-29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7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