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集錦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歷史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歷史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第六單元第20課《社會生活的變化》。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本套教材的編排充分體現了現代化史觀、整體史觀和文明史觀的特點。本課主要講述的是從戰爭到民國時期,隨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國由傳統社會 逐漸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社會生活領域發生變化的一些情況。這種敘述體現了整體史觀和文明史觀。本課內容又與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社會生活的變化緊密相 關。所以本課占有承上啟下的總結性地位。
二、說目標
在反復閱讀教材、認真鉆研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簡稱“課標”)和《宜賓市初中畢業會考與高中招生考試說明》的基礎上,我將教學目標設置如下:
1、知識目標:
。1)知道輪船、火車、電報、照相和電影等在中國出現的史實。
。2)以《申報》、商務印書館等為例,了解大眾傳媒對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3)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2、能力目標:
通過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與古代社會生活的比較,使學生學會運用發展的觀點和歷史縱向比較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西方社會工業文明的傳入使中國的社會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些變化客觀上順應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但這些變化是以我們中華民族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災難深淵為代價的,進一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發展觀和社會進步觀。
三、說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在社會的轉型期,交通和通訊工具的改變是社會進步特別是物質文明進步的標志性產物,影響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社會發展的前瞻性,有力的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而大眾傳播媒體的變化主要是精神文明進步的產物,與物質文明相輔相成,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所以本課的重點確定為:新式交通和通訊工具的出現,文化生活的變遷,社會習俗的變化。
2、教學難點:
從文明史觀來分析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原因和評價,需要對政治史的基本知識較準確的掌握,對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要求較高,所以本課的難點確定為:近代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特點、原因、評價。
四、說教法、學法
采用多媒體演示法,給學生以直觀的歷史感受;情境教學法,創設新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合作探究法,通過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其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其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所以,本課采用的學法有:比較法、討論法、歸納法。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呼喚的教學過程是 “依賴主體的不斷活動”而構建認知的過程,整個過程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努力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有效的、科學的課堂活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為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設計為“為拍攝電影做準備工作”的活動課,對教學過程進行了以下的設計:
1、導入新課:(約2分鐘)
為了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上,我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電影”為話題導入新課。導語為:“同學們喜歡看電影嗎?”在得到學生肯定的回答之后,我進一步提問:“你知道為了拍出一部高質量的影片,需要哪些人的努力工作嗎?”問題提出后,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可能會想到導演、演員、編劇、監制、燈光師、化妝師、劇務、制片人等等。這樣學生的精力立即集中到了課堂上。
2、講授新課:(約15分鐘)
在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之后,我緊接著提出本節課的設想:“我們班準備拍攝一部反映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電影。今天,就由同學們來擔當導演和劇組人員。全班分成4組,分別從交通、通訊、文化生活、社會習俗等四個方面來為本片的拍攝作一些準備工作!
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并請其將新舊事物進行對比,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接著,每組派兩名學生,其中一人介紹近代之前的社會生活某個方面的情形,另一人則介紹近代以來該方面出現的新變化,其他人可以及時進行補充或者糾正,教師則用多媒體課件適時地加以演示。這樣,學生的身心都融入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高漲。通過師生互動、討論,我們已將我國近代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變化一一指出。如下:
第一組:交通工具
——近代之前有:馬車、木船、轎子等。
近代有:火車、輪船、汽車、電車、飛機。
在此,我請所有學生思考新式交通工具與中國傳統交通工具在動力方面的區別是什么。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可以得出結論:新式交通工具主要以蒸汽機或內燃機、電力為動力,而中國傳統交通工具主要靠畜力、水力、風力、人力等自然力。這樣,學生就明白為何西方文明剛傳入中國時,中國人 “無不充滿好奇”了。
第二組:通訊工具
——近代之前:喇叭、擊鼓傳聲、烽火臺、驛站、信號旗、信鴿、燈塔等。
近代有:電報、電話、郵政。
在此,教師請學生舉例說明新式通訊方式有何優點,使學生明白這樣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是歷史的進步,以培養其社會進步觀。
第三組:文化生活
——近代之前有:畫像、舞臺劇、皮影戲等。
近代有:照相、電影、近代報刊、書籍出版業。
在此處,我以《申報》不同版面的內容為例,請學生評價近代報刊起到的作用,以培養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為了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使其感受到歷史其實就在自己身邊,在介紹近代書籍出版業時,我展示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的圖片,因為這是學生必備的工具書。
第四組:社會習俗
——由于該方面的變化主要發生在辛亥革命之后,故將社會習俗進行對比的時間界限劃為“辛亥革命”前后,與前三組有所不同。
辛亥革命之前:男人留辮子、長袍馬褂、跪拜禮、女子纏足等。
辛亥革命之后:剪辮、易服、改稱呼、變禮儀等。
在第四小組的學生介紹社會習俗的變化之后,教師展示一些眾所周知的明星(如張國立、王剛、陸毅等)在影視作品中的相關照片。我又介紹了中山裝的內涵、“三寸金蓮”的來歷。明星、故事這兩大元素將所有學生的情緒都調動起來,也將本節課推向高潮。
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我設計了“火眼金睛”環節,請學生為劇本糾錯,劇本如下:“1921年的元旦,我在電影院看電影,電影的聲音很大。突然有人進來說,從南京來電報了,中華民國成立了,我們快把辮子剪掉吧,于是,我很快去做了,還照了一張照片做留戀,然后我坐火車去了南京,見到了孫中山,他說:“你見到了本總統還不下跪?”
最后我鼓勵大家:“相信我們一定能拍出高質量的電影”。以此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其實踐能力。
3、合作探究:(約10分鐘)
(1)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活變化有什么特點?
我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歸納出變化的特點!巴瑢W們,你有沒有注意到馬車、燈塔、信號旗、舞臺劇等一些近代之前的事物到近代乃至現在依然存在?這說明了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什么特點?”“中山裝的來歷又說明了什么特點呢?”在學生們討論回答之后,我總結其特點為:中西并存、土洋結合。
。2)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采用講解法突破此教學難點,火車、輪船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有線電報、電話、照相和電影等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這些變化都是隨著列強對中國的不斷侵略而出現的;而社會習俗的變化主要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出現的。
變化的原因為:①西方工業文明的傳入(兩次工業革命的科技發明)②辛亥革命的沖擊。
。3)如何評價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
學生通過對中國近代之前和近代社會生活進行比較,可以總結出這些變化代表了社會進步的方向,這是其進步性。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局限性,我節選了老舍先生《茶館》的一段文字:
宋恩子:“民國好幾年了,怎么還請安?你們不會鞠躬嗎?
崔久峰:“做過國會議員,那真是造孽呀!革命有什么用呢,不過自誤誤人而已!”
通過簡短的兩句話及課本內容,學生很快就歸納出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局限性——變化是有限的,很多變化只是出現在大城市中,廣大農村變化沒有這么大。傳統的習慣勢力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改變的。
最后,教師指出對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評價為:①變化有限,且以中華民族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災難深淵為代價,②這些變化卻代表了社會進步的方向。
本探究題目可以培養學生全面、客觀地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4、課堂總結:(約5分鐘)
結合板書與學生一起回顧本課所學的知識,再次指出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板書設計為結構式,目的在于力求思路清晰,使板書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工具。
5、課堂練習(8分鐘)
六、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討論探究的教學方法,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結合起來!敖處煘橹鲗В瑢W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最后,讓我們一起走進初中歷史新課程,一起有效地實施歷史新課程!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歷史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ㄒ唬┙滩乃幍牡匚缓妥饔
在人教版歷史七年級第四單元,所述三國兩晉南北朝是秦漢大一統后出現的政權分立的時期,本課內容正是從政權分立走向統一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講述了十六國以來北方地區民族融合的趨勢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少數民族的內遷使民族融合趨勢出現,為了適應這種趨勢,北魏孝文帝進行了一系列學習先進文化,主要是學習漢族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進一步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后來的隋唐統一奠定基礎,可以說這一課既是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分立的一個總結,又為隋朝更大規模的統一埋下伏筆。同時為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程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奠定基礎。學好這一課對于培養學生在民族的問題上的正確觀念,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民族平等原則理解和思考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問題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初一學生理性思維弱,感性思維強,求知欲強,但知識積累不夠豐富,對一 些復雜歷史現象和名詞概念模糊不清。由于這些特點,依據新課程以人為本,促 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指導思想的要求,我對本課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作如下設 定: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南北朝的時期我國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實,包括自十六國以來北方地區民族融合的趨勢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為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程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奠定基礎。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和思考本課所敘述的民族大融合進程,首先,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民族平等原則理解和思考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問題的初步能力;其次,培養學生全面、系統地思考問題的初步能力和追蹤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在民族的問題上的正確觀念,使學生認識到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我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民族融合的前提條件。
。ㄈ┲攸c:
本課的重點是孝文帝改革。由于孝文帝的改革從社會生活、文化等領域比較全面的反映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深化和鞏固了民族大融合的成果,理所應當成為本課的核心。
。ㄋ模╇y點:
理解民族大融合的含義。通常我們容易把民族融合與民族同化簡單的等同起來,這是 不正確的。但是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的含義及其區別,限于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積累,我們又不能做出解釋。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用“歷史觀點來統率史實”,在突破重點的基礎上,通 過民族融合的一系列歷史事實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要教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自己探索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本領。主要綜合利用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導入法 、講授法、 合作探究
。ǘ⿲W法
在學法方面,要指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歸納提煉并列舉出本課所涉及的基本知識要點。多啟發設問,推動學生積極思維、努力合作探究,創設情境并讓學生通過討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層原因來揭示北方民族融合的趨勢與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架構。
教學生用分析的方法,如比較、聯系等來分析重大歷史事件,注意深遠意義和現實意義,用發展的眼光去觀察、審視歷史。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歌曲《愛我中華》導入,學生聽音樂后,教師設問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匈奴族、鮮卑族、羯族、氐族現在哪里去了?(設置問題,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進入新課
北方統一和民族融合
由學生閱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鮮卑族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他們是如何統一黃河流域的?
2、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的時間?
3、黃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他們在哪些方面相互影響,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4、東漢以來,曾統一過黃河流域(北方)的政權有哪些?
5、你怎樣理解民族融合?
。ù谁h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學會歸納和篩選相關的能力。讓學生清楚了解北魏統一北方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歸納掌握主要史實。培養其獨立思考意識,加深對民族融合趨勢的理解。)
遷都洛陽
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歷史事件的發生,讓學生受到這樣的思想教育,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忍受挫折的能力,銳意進取的精神,從而實現情感與價值觀當中提出的塑造青少年堅強意志這個要求。
孝文帝改革
提出問題:
1、北魏孝文帝從哪些方面進行了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2、在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用有兩個特殊的字眼。你們發現了嗎?從“必須”中,同學們看到了什么?
3、(課本116頁“動腦筋”)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謚號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結合我們學過的課文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4、如何評價魏孝文帝改革?
拋出問題,通過學生身臨其境,讓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能夠從不同視角對孝文帝改革的深入理解,啟發思維,培養學生思辨意識和創新精神
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細致了解民族融合的基本情況。有助于突破重點難點,鞏固所學知識,及時復習,提高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初中歷史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七單元《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的最后一課。
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二戰后形成的美蘇兩極格局不復存在,國際形勢趨于緩和,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加上現代科技的進步,特別是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世界經濟出現全球化趨勢,世界正處在向新格局的過渡之中。本課以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為主題,以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和影響為主要內容,反映了世界日益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的趨勢。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既是當代世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又將成為新的世界格局的基礎,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因此,本課對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這一主題起到了總結的作用。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通過本課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辯證地看待經濟全球化趨勢,又可以使他們增強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具體表現和影響。
因為只有使學生掌握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具體表現,才能把握經濟全球化趨勢本身的內涵并為學習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做準備。只有掌握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才能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而理解我國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積極融入世界的原因和意義,才能使學生增強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難點: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使發達國家成為最大獲利者,拉大了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使發展中國家面臨巨大的挑戰,凸顯了它給世界發展帶來的弊端。
由于目前對全球化的態度,世界存在著不同的聲音,要求初三年級學生從利、弊兩方面認識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師生共同通過對已有材料進行挖掘和廣泛地收集資料進行必要的探究。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含義和出現的主要原因,掌握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的具體表現及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理解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還要讓學生能通過對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和利弊的分析,增強論從史出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提高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是當代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通過學習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和中國的對策,讓學生理解中國在全球化趨勢的大背景下面臨著難得的機遇與巨大的挑戰,使學生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意識,增強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3、過程與方法
材料解析法:通過收集的材料引導學生對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和影響得出正確的認識。
合作探究學習法:經濟全球化是當今的一個熱點問題,還是一個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已深刻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指導學生自主收集相關學習資料,感受經濟全球化。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收集相關資料,參與對經濟全球化影響的課堂辯論法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在學生辯論后指導學生得出對經濟全球化影響的評價標準:①是否符合生產力發展的標準;②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標準。
中外聯系法:引導學生聯系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和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對策,理解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三、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992年10月,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在聯合國致辭時說:“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教師提問:加利的話說明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呈現什么趨勢?
學生回答:經濟全球化趨勢
教師設問,導入新課:什么是經濟全球化?它是如何到來的?它對世界的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2、新課學習
(一)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通過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感受經濟全球化趨勢,從而了解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課堂搶答:當經濟全球化浪潮襲來,我們身邊的哪些事例能證明我們在不斷采擷經濟全球化的浪花?
學生回答:肯得基、麥當勞、可口可樂、海馬汽車、奔馳轎車、家樂福、耐克、海爾集團、波音飛機……
教師總結: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就是指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信息的跨國界流通和優化配置,從而使各國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世界經濟逐漸形成一個整體的趨勢。
(二)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
(通過閱讀教材、獲取有效信息,讓學生認識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
教師提問:我們當前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體現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它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第一個子目“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的正文和小字部分,提取有效信息,找出經濟全球化出現的原因:(1)冷戰結束后,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發展的趨勢,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客觀環境;(2)各國積極尋求國際合作,發揮優勢,彌補不足;(3)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條件。
教師提問:可見,經濟全球化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那么它有哪些具體表現?
初中歷史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貞觀之治》是人教版初級中學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的第二節內容。《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這一單元講述了隋唐時期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況。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因此,是我國封建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時候的中國,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國文化對世界特別是亞洲產生了深遠影響。世界學者們公認的“中華文化圈”的總體格局就是這時候形成。所以,學習這一時期的歷史,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具體到本課,本課介紹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時期唐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統治,使唐朝出現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達的景象,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啟盛唐新氣象,應該說,學好《貞觀之治》是學好這一單元和整個唐朝歷史的基礎。再者,貞觀之治上承文景之治、開皇之治,下接開元盛世、康乾盛世,所以學好本課,還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掌握封建社會盛世這個專題知識,為當今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借鑒。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課的知識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
、偻ㄟ^學習,了解唐朝的建立,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基本史實。
、谡莆铡柏懹^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通過材料分析和歷史故事,加深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認識,培養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采用多媒體展示影視圖片,引導學生自主獲得歷史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與真實歷史之間的關系。
通過分組討論“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通過學習,明白“成由勤儉,敗由奢” 的道理。認識虛心接受他人正確意見的好處。
(2) 從唐朝的強盛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為今天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發讀書的決心。
▲說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貞觀之治”。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為鑒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貞觀之治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本課的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做出恰當的評價。對于初中學生,他們評價一個人物,往往會帶有感情色彩,從“好”或“壞”出發,而不能客觀地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
▲說教法
歷史知識的掌握離不開教師的教授,所以講授法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新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因此,本節課還要采用分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多媒體展示法,材料分析法、練習法等。
▲說學情學法
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強,思維活躍,所以要引導學生觀看圖片、分析資料,培養他們自主獲取信息能力。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進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因為初一學生知識積累較少,還未形成正確史觀,所以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初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約3分鐘)采用故事引入法導課。選用“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給唐太宗送去一個魏征未寫完的奏章” 的故事導入。該故事緊扣本課內容,可以實現有效導入,同時因為故事本身趣味性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附故事: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給唐太宗送去一個魏征未寫完的奏章。上面寫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壞事。人,有好人壞人,任用好人,則國家安泰,任用了壞人國家就要大亂;朝中大臣之間有愛有憎。往往對他愛的人,只看見長處,對他憎的人卻只能看見短處,這是不正確的。應當是:能看見所愛的人的短處,看到所憎人的長處。如果這樣,就能去掉真正的壞人,任用好人,天下就興旺了!碧铺诳戳诉@段話以后,非常感動,他對大臣們說:“今后,我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事,你們把魏征的語言寫在笏上,看到我有錯時,隨時給我提出來,幫助我改正!
然后通過設計過渡語:唐太宗為什么能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他統治的時候,唐朝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現在我們來學習本課內容。來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一)、唐朝的建立(略講)
1、通過設計問題:① 隋朝是怎樣滅亡的?②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一目的內容,找出答案。讓學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時間和都城,(教師板書概括)
2、讓學生發問,師解疑釋難。
(二)、“貞觀之治”(重點)
新課程倡導“用教材教”的理念。我按照“明晰概念DD了解表現DD探析成因”這樣的脈絡予以教學該目內容。
先用多媒體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因目睹隋亡過程,前車之鑒,勵精圖治,成為一代明君,形成“貞觀之治”的局面。然后聯系借助教材第九頁第一段的內容,指導學生理解“貞觀之治”的概念及其表現。
而在探析“貞觀之治”的原因時,我擬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共同合作,并在教師的引領下,概括出5點原因,并板書出來。此后,教師可以以史為鑒,聯系時政(點到為止)繼這個環節結束后,展示《唐朝雨中耕作圖》感受經濟繁榮景象,讓學生認識到治世局面形成離不開人民的辛勤勞作,讓學生知道,這也是“貞觀之治”得以形成除開明政策外的另一重要原因。
完成了該目教學任務后,我選取《課課精練》(練習冊)和近些年的中考習題中的一些對應題目及時鞏固知識,提高效果。同時,也可借助習題彌補完善本課教學,對題目的解答,關注層次教學,因材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有意讓差生體驗成功,樹立信心。
(三)、教學“女皇武則天”
(1)放映《大明宮詞》有武則天登基場面的電視劇片段,讓學生知道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同時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印象中的武則天。教師加以點評,讓學生知道“盡管武則天是一個爭議很多,眾說紛紜的歷史人物。她專斷、剛烈、愛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對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武則天的政績主要有哪些?”由此要求學生讓閱讀教材后歸納,得出答案。而后教師進一步引用郭沫若對武則天評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這句話的意思是她為后來的開元盛世開辟了道路,弘揚了貞觀之治。她不失為一位有作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來論證。
(2)同步鞏固:當場完成《課課精練》中的適應題和摘錄的中考相關考題予以鞏固訓練
(四)、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
引用范文瀾先生的話“唐朝只有兩個半明君”讓學生思考:這兩個半明君是誰,并說出理由。這樣處理,既可以復習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正確認識,也為下課教學設置了懸念。
三、全課總結 用歌謠進行總結:
(一)
唐太宗 李世民,隋亡教訓記在心, 輕徭簿賦重生產, 君臣廉潔又勤政,
“房謀杜斷”重賢能,虛心納諫用魏征,政治清明國強盛, “貞觀之治”真繁榮。
(二)
唐朝有個武則天, 后宮之中掌大權, 晚年稱帝國號周, 唯一女皇她為先,
弘揚“貞觀”有政績, 引出“盛世”到開元。
四、課外作業: 設計一張表格,列出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布置下一課的預習提綱。
▲說板書設計:一、隋亡唐興
1.隋煬帝的暴政 2.李淵建唐代隋(618年) 3.李世民登基(626年)
二、“貞觀之治”
(一)“貞觀之治”的局面形成
(二)“貞觀之治”的原因:
1.以隋為鑒,以民為本 2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3.勤于政事,善于納諫 4.精兵簡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三、女皇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初中歷史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課上承第18課《三國鼎立》中吳國對南方經濟的開發,下啟南方經濟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第一次大規模的開發,為以后講述南方經濟在南宋時期全面超過北方做好了鋪墊。本課介紹了西晉的短暫統一,少數民族的內遷、淝水之戰以及江南地區的開發,始終圍繞著民族融合與社會發展這一歷史線索,在經歷了長達三百多年的巨大歷史災難的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歷史進步因素。由此可見,本課在上下章節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重要地位。
2、教學目標:
依據:A、初中歷史教學大綱有關要求
B、初一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水平
知識與能力:
。1)學生通過學習,了解西晉、東晉、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的史實。以及淝水之戰的時間、背景、經過和影響。
(2)學習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農業、水利、手工業等較快發展的史實。
。3)知道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人心的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4)通過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了解到自東漢末年以來由于內亂不已,戰火遍野,北方人口大量逃亡,形成了人口流動,其人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長,是我歷史上罕見的,它促進了民族融合,使我國人口布局日趨合理,也開始改變了北方黃河流域為重心的經濟格局,從而促進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進程,為國家的重新統一和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分組研讀“江南地區的開發”圖,進一步了解閱讀歷史地圖的方法--通過圖例讀地圖,感知歷史地圖中一些直觀的有效信息。
。2)組織學習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另一方面用“問題解決”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歷史知識,自主解決問題。
。3)通過創設歷史情境話題:“假如我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會不會南遷?”讓學生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的嚴重程度,并對新知識進行遷移。
。4)啟發學生思考“如果你是西部大開發中的一位建設者,西部開發應注意什么?還一定具備什么條件?請你為故鄉的發展出謀劃策!迸囵B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指導學生關注本地的歷史,關注身邊的歷史,懂得學習歷史以更好的為現實服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探究江南地區的開發原因過程中,認識到和平、安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
。2)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北方人口大量南遷,除戰亂因素外,還因為北方長期以來過度的土地開墾和森林砍伐,使得人們向往資源豐富的江南地區。因此進行知識遷移時,要讓學生具備“經濟要發展,環境要保護”的環境意識。
3、本課重點:“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4、本課難點:闡明江南地區開發的因素
5、關鍵點:人口南遷,淝水之戰成為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原因。
采用小組先研讀“江南地區的開發”圖,從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情況入手,突出“江南地區的開發”這一教學內容。以引導學生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為主線,將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淝水之戰視為背景原因來處理,既抓住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二、教材處理
1、學情、知識點的心理因素分析:
對于剛剛從小學畢業跨入中學的初一同學們來說,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有很多奇思妙想,既需要及時鼓勵,也需要正確引導。而且學習習慣處于轉型時期,認知也基本上處于感性認知階段,需要不斷的予以啟發、提示。經過半學期的訓練,大部分學生掌握了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和辯證看待歷史人物及簡單的評價。就本課而言,理解西晉的興亡和淝水之戰并不困難,難就難在理解西晉滅亡的后果和淝水之戰的影響成為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因此我大膽地調整了教材順序,精心設計導入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研究問題的興趣,并連續設問,這樣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之后,把他們的好奇心引到現實中來,用學過的歷史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如何開發西部、建設家鄉?”這樣學習歷史的目的就達到了。
2、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
歷史學科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所以,教學中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歷史的因果關系等思維方式講述歷史、學習歷史的方法很好,可是這樣做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對學生思維的挑戰。
從教育學的研究來看,具有挑戰性思維的問題,能夠極大地調動人類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最終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我大膽地調整了教材的順序,將教材的第三目調到最開始講授,將前兩目調整到后面來學習,既先講江南地區的開發這個“果”,后談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將因果關系的慣性思維方式,改變為逆向推理思維方式,由結果探究原因,挑戰學生的思維,力求讓學生們在挑戰中以積極主動的狀態學習本課的內容。
三、教學方法的采用:
1、采用問題教學法
圍繞本課的重點、難點設置了很多個問題,以圖說文,聯系現實,讓學生在討論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啟發式教學法
采用啟發式教學法,講、讀、觀察相結合,通過學生思考來突破課文難點,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3、自學討論,師生合作教學法
提倡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法,這是新課程的最終目的,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活動時,力求在這方面有一定的體現和反映。
4、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有關歷史資料,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印象。
5、加強學科滲透,增強學習歷史的現實性
歷史的內容包羅萬象,學科間的知識是相互滲透的,需要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實現知識遷移,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順應教改趨勢。如淝水之戰前后蘊含三個成語故事,引導學生講出來,就是語文知識的滲透,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時,就要啟發學生從地理的角度來考慮。
初中歷史說課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一統的漢朝》,它選自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的第三課時。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大板塊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
本課作為本單元的第三課時,是由秦王朝的學習轉到漢朝的學習的過渡課,屬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學生梳理了漢朝興衰的基本脈絡。西漢的漢武帝的時期,不僅是西漢強盛的一個頂點,也是中國封建的時期的第一個鼎盛局面。它對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課的內容在中國古代史的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
課標要求:
內容標準: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
活動建議: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歷史作用。
那么根據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我的教學三維目標制定為如下內容:
(二)教學目標
1、 了解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掌握“文景之治”并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基本史實。
2、 學會一分為二地全面評價歷史人物;
3、通過談話法實現師生互動;借助表格歸納法記憶基本史實;利用歷史短劇將學習難點簡單化。
4、 體會統一、安定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維護統一的歷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這些目標,則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ㄈ┙虒W重難點
1、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
確立依據:首先,這個重點的設置符合課標要求;其次,本課主要是從政治角度講述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時間跨度較大,涉及的史實較多。所以我根據教材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點的范圍縮小在西漢的興盛,而漢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則成就了這一興盛,所以,將漢武帝的大一統作為教學重點是比較恰當的初中歷史說課稿:《大一統的漢朝》初中歷史說課稿:《大一統的漢朝》。
2、難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確立依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在思想上加強中央集權,促成大一統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對這一內容的闡述較為簡單,不利于學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認識,因而這一內容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至于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我會在后面的說教學過程中具體說明。
二、說教法、學法
(一)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初一學生
優勢: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一第一學期的學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思維較活躍,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會比較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學習。
不足:剛剛接觸歷史不久,還沒有積累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所以需要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
根據學生的學情,我運用了下列的教法、學法
(二)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談話法和講解法,對于重點內容將采用表格歸納法、由學生表演歷史短劇的方式,加上多媒體的輔助,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歷史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1課時)
。ㄒ唬⿲胄抡n (3分鐘)
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大一統”這個名詞,所以我會在進入新課的學習之前向學生解釋清楚“大一統”這個名詞的概念,讓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明確學習方向。然后我會用語言過渡到新課的學習:那么,漢朝是如何實現大一統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尋找答案。
這樣的導入簡單直接,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并且帶著疑問有目的地展開新課的學習。
(二)講授新課(34分鐘)
1、文景之治(10分鐘)
這一子目的內容比較簡單,首先我會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漢初的社會環境。然后利用這樣一個表格,與學生一同完成對第一子目的學習。這個表格是秦王朝和漢初文景的時期統治政策的對比。我將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所學內容并利用本課教材內容完成這一表格。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復習鞏固前兩課的內容,還可以在對比中加深對文景之治的認識。另外,表格內容條理清晰,有助于學生記憶。
在完成這個表格歸納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內容后,我會讓學生試著用一句話定義“文景之治”,讓學生提高歸納概括能力的同時對“文景之治”形成明確的概念。
接著我會用這樣一句話過渡到第二子目的學習:漢初文景的時期休養生息帶來的經濟繁榮,為西漢進入強盛的時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為漢武帝得以實現大一統提供了客觀條件。
2、漢武帝的大一統(17分鐘)
這一子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首先我會讓學生閱讀小字部分,回答這一個問題:漢武帝完成大一統的主觀因素是什么?――漢武帝年輕有為,善于用人。
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3分鐘分別討論總結出漢武帝在政治思想兩大方面所采取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至于經濟方面的措施,將在后面一課獨立單獨學習,這一點我會向學生說明。在小組討論總結出答案后,我會給出我的答案初中歷史說課稿:《大一統的漢朝》教學反思。然后對學生較難理解的推恩令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進行進一步講解。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后給出答案,可以讓學生在已經思考總結過的前提下發現自己認識的不足之處,加深理解
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討論得出的答案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點撥。
那么,對于推恩令的講解我將用這樣一幅圖表,直觀清晰,方便學生理解認識。
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內容,我會讓學生表演課前準備好的歷史短劇,即由四個學生分別扮演漢武帝,法家、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別說明自己的主張,由漢武帝選擇采用,扮演漢武帝的學生要說明為什么這么選擇。
然后我會進行小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為法定的封建正統思想,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
利用歷史短劇不僅可以重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將教學難點簡單化,加上教師的進一步總結,讓學生較輕松地進行理解學習。
初中歷史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專家、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說《法國大革命》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說課。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匚
《法國大革命》一課是課標川教版九年級上冊《世界近代史》第一學習主題“歐美國家的巨變與殖民擴張”的第4課。法國大革命是繼英、美資產階級革命后一次比較徹 底的革命,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它不僅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動搖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為以后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在世界歷史中有重要 意義。
(二)課標要求及教材內容安排
課標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如下。其中前三項目標將在本節課完成。
依據課標,本課教材安排了攻占巴士底獄、《人權宣言》和共和國的誕生、拿破侖和拿破侖帝國三個子目的內容。這樣的安排既體現了法國大革命發展的時序性,又體現了史實之間的邏輯聯系。
科學的教學目標具有良好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了解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講述拿破侖的主要活動。
通過理解《人權宣言》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合作學習,講述拿破侖的主要活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綜合歸納能力。通過對拿破侖主要活動的評價,培養學生能夠初步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在感知、理解法國大革命的基本史實的過程中,掌握對歷史現象進行比較、歸納的方法;在解讀《人權宣言》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賞析教材插圖的過程中,學習以圖證史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程中人民參與和推動革命的史實,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唯物史觀;
通過對拿破侖對外戰爭史實的分析,認識到侵略戰爭最終必然失敗,樹立“熱愛和平、反對非正義戰爭”的思想。
在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的指引下,結合學生知識儲備,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ㄋ模┙虒W重難點及依據
重點:《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及影響;拿破侖主要活動及其評價。
依據: 《人權宣言》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階段性成果和綱領性文件,也是引導法國走向近代社會的指針,具有世界性的反封建意義。拿破侖一生的主要活動是評價拿破侖 的重要載體,正確把握有利于主題活動的開展,拿破侖的內外政策深刻影響著法國和歐洲歷史的發展,并對世界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
因此,將“《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及影響;拿破侖主要活動及其評價”作為本課教學重點。
難點:拿破侖主要活動及評價。
依據:拿破侖的內外政策具有雙重性,拿破侖稱帝、實行軍事獨裁等活動容易導致學生對其進行全面否定,需要引導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對拿破侖的活動進行正確分析和評價。
因此將此既作為教學重點,又作為教學難點。
二、教法學法
。ㄒ唬⿲W情分析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九年級的學生仍然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感性思維較強、理性思維正在逐步形成;且學生已經學過英、美資產階級革命,對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有一定的認識,也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為學習本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ǘ┙谭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本課內容特點和學生學情,我在本課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注重情境創設,實踐探索、歸納總結、情感升華,以啟發式教學法為主,輔之討論法、比較法、閱讀指導法、觀察法等
(三)學法
我在學法指導上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歷史探究方法,提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為了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我習慣于在備課前做好學情調查。這課的調查讓我明確了學生的興趣點和存在的疑惑。根據調查結果,我將自己定位為學生的“導”師:引導學生明確重點、指導歷史探究方法、培養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ǘ┬抡n教學(38分鐘)
導入
我抓住學生興趣點,播放電影《博物館奇妙夜Ⅱ》中關于拿破侖和三大惡魔的搞笑對話片斷,激發學生興趣,在開心、輕松的氛圍中提問:“歷史上的拿破侖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 設置懸念,導入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
結合教材結構清晰的特點,為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我把本課設計成“法國大革命展”,將各子目教學內容融入每個展廳。我就是學生參觀的導游。
第一展廳:攻占巴士底獄
——情境再現,夯實基礎(6分鐘)
首先進入在第一展廳里。通過觀看視頻,我帶領學生一起感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的排山倒海的沖擊。并在播放結束后回答問題,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
再針對兩個問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
一 是“大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通過視頻,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共同探討得出: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在此 基礎上,讓學生回顧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比較得出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共同原因。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能力,加深學生對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認 識。
二 是“攻占巴士底獄”。我指導學生觀察插圖,設問:“巴黎人民為什么攻占巴士底獄?”,讓學生帶著疑問自主學習相關內容。從而得出攻占巴士底獄的原因是:巴 士底獄是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征。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說明人民在革命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 唯物史觀。
攻占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革命的序幕,然后我將帶領學生進入第二展廳,親身體驗更加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
第二展廳:《人權宣言》和共和國的誕生
——分析史料,突出重點。(12分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一個不好的教師奉獻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這就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授之以漁。
因此,這一展廳我設計了“我是小小史學家”和“圖說歷史”兩個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人權宣言》的內容、影響,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相關史實。
第 一板塊:“我是小小史學家”。我精選《人權宣言》中的核心內容作為材料,并就此提出三個研究問題:學生結合問題,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分析教材內容,再進行合 作探究,并開展“比比看,誰的研究成果最優秀”的活動,讓學生成為“小小史學家”。掌握《人權宣言》是資產階級的綱領性文件,具有反封建的積極作用,它所 倡導的“自由、平等”主要保障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具有階級局限性。在這個過程中,以設問的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以合作學習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 圍,以相互交流的形式激發出思想的火花。
再與學生一起總結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第 二板塊:“圖說歷史”。文化史學家布克哈特把圖像稱作“人類精神過去各個發展階段的見證”,認為通過圖像可以加深對歷史變遷的理解。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 特色——插圖和輔欄,設計“圖說歷史”環節。讓學生圖文結合的講述共和國誕生等基礎知識,理解法國革命在不斷深入發展,得出法國大革命是一次比較徹底的資 產階級革命。
最后,教師設問:“雅各賓派政權被顛覆,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落下了帷幕,法國形勢急劇動蕩,歷史將給誰機會?”我帶領學生進入第三展廳,體驗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興起和衰亡。
第三展廳:拿破侖和拿破侖帝國
——合作探究,突破難點(12分鐘)
“拿破侖和拿破侖帝國”改變了法國歷史,震蕩了歐洲,引 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針對這個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合作探究拿破侖主要活動的“三步曲”的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的互幫互學為 平臺,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獲取相關知識,發展各種能力。實現新課標倡導的學生主動學習,并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 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理念。
具體展開教學模式如下:
第一步,序曲: 梳理知識,把握基礎,知道拿破侖的主要活動。
為了完成基礎知識的教學,我采用了“知識馬賽克”的圖表教學法。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填充內容,知道拿破侖的主要活動的具體內容,為第二、三步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第二步,主旋律:解析知識,分組探究,分析拿破侖的主要活動。
為了讓學生對拿破侖主要活動的作用作出正確的分析,我提供了三個中心議題,學生用不同方式展開分析研究:
霧月政變:學生通過短劇表演的形式展現當時法國的內憂外患,揭示拿破侖上臺的必然性。
拿破侖的對內措施、對外戰爭: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個大組,合作探究拿破侖的對內措施、對外戰爭的作用,展開討論,我深入兩個組適時的進行正確引導,并最終推選發言人從政治、經濟、軍事的角度闡述小組觀點,老師根據發言情況做及時補充。從而明確拿破侖的對內措施和對外戰爭都具有兩面性。
第三步,高潮:教師點撥,突破難點,評價拿破侖的主要活動。
通 過第二步的合作探究,學生對拿破侖的主要活動的有了正確的認識,突破“評價拿破侖的主要活動”這個難點就水到渠成了。我針對初中學生認知水平,提示學生評 價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方法:不能脫離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讓學生自由發言,展開評價。教師總結提煉,強調拿破侖 戰爭的兩個階段和后期侵略戰爭與第一帝國滅亡的關系。并引導學生樹立“熱愛和平,反對非正義戰爭”的思想。如果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出現對拿破侖個人評價的辯 論,我將及時引導學生課后在更詳實的資料搜集基礎上將辯論熱情釋放在教材后面的“主題活動”課中去。
留言廳——暢所欲言,心得疑問
“ 心得與疑問”是課標川教版教材極富特色欄目,它有利于學生及時抒發自己學習感想,記錄自己學習的疑問,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 及時的反思。在本課教學中我將“心得與疑問”設計為“留言廳”,讓學生在《英雄交響曲》的背景音樂中先寫下自己的學習本課的心得和還存在的疑惑,然后讓學 生暢所欲言,相互交流,教師加以引導、點撥和評價,以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知識小結
在完成參觀后,用課堂問答的方式總結全課知識,以提綱形式展示,便于學生掌握。
。ㄈ┳鳂I布置:(2分鐘)
根據本節課教學情況和學生掌握的實際,進行作業布置。
課堂完成“學習測評”的選擇題,及時鞏固基礎知識。
“學習測評”第二題,有一定綜合性,考察了學生的遷移能力和比較歸納能力,課堂完成時間不夠,留到課后合作完成。
四、板書設計
本課我通過PPT設計提綱式板書,利用黑板書寫副板書,伴隨教學進度呈現。這樣既使知識結構比較清晰,又有利于學生學習歸納總結知識的方法。
以 上就是我對《法國大革命》的說課設計。在認真閱讀理解教材和深刻領會課標要求的基礎上,我結合川教版教材靈活、內容豐富的特點,把握學生興趣所在,充分發 揮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功能,把學生活動和教材知識融為一體,力圖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讓這一課的教學成為以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探究學習為主的一課,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當然,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在講述過程中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關于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集錦7篇】相關文章:
關于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集錦5篇06-25
關于初中歷史說課稿集錦五篇07-05
關于初中歷史說課稿集錦六篇05-28
關于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集錦十篇05-31
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集錦6篇07-06
關于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合集5篇06-11
關于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合集7篇05-21
關于初中歷史說課稿六篇06-14
關于初中歷史說課稿5篇06-11
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八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