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陰歷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個重要民俗節日,全臺放假一天。至今,臺灣一般民眾仍普遍有賞月吃月餅、柚子的習慣。而地區性的文化,如美濃地區的客家人于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宜蘭地區除了月餅,還吃一種以面粉制成,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的“菜餅”;南部地區也有在中秋節吃麻糬的習俗。
1980年代中期,臺灣開始興起中秋烤肉的習慣,在中部尤為興盛。其來源的說法有很多種。一說廣告商影響,二說是夜間賞月時饑餓,野外烤肉便成為流行。這習慣相信是于此年代,臺灣經濟起飛,生活西化,連帶影響傳統的民間習俗,嚴格講起來,臺灣的中秋節烤肉的新節日民俗應該是洋化烤肉習慣的延伸。
中秋節變質月餅烤肉成新寵另外,同時期臺灣兩家知名烤肉醬進行廣告宣傳戰,進一步炒熱中秋烤肉氣氛。一家打著“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口號,另一家則大量在電視播放“中秋夜,烤肉夜”的廣告,使得臺灣由南到北,即使是公寓或大樓的都會居民或是鄉村民眾,也會在中秋節當日選擇公園、路邊、海邊或自宅陽臺、屋頂等地舉辦烤肉活動。近年來于臺中市、宜蘭縣等更舉辦中秋封街烤肉。但近幾年起“反烤肉”呼聲提高,反烤肉的保守派人士透過“節能減碳”之名號反對烤肉活動,并透過公益團體如慈濟基金會進行推廣,使得各地集體烤肉活動大多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