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
每年的中秋節都會有不同的慶;顒,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
【中秋節手抄報:中秋節的象征】
節日的起源與歷法有密切的關系,中秋節的起源絕不例外。中秋節又稱“仲秋節”,是因為八月十五日是秋季三個月中的第二個月。秋季正是作物成熟的季節,古代各地都有“秋社”,是答謝土地等神靈的祭禮,也稱“秋報”。上古及中世的“秋社”不必在八月十五。中秋節節期的確定應該還與人們祭月、賞月的習俗有關,先秦時代就有“夕月”,是皇家于秋分時候祭月的禮儀。中秋的月兒最圓最亮,最堪清賞。后世的人們在這一天,將“秋社”及祭月、拜月、賞月、觀潮、賞桂,饋食月餅等節俗活動融合,并逐漸賦予這個節日以團圓等新的意義,從此,一個極富蘊意的節日就形成了。
從純屬農事祭禮的“秋社”,轉而成為象征家庭、家族團圓幸福的“團圓之節”,耐人尋味。“秋社”與“團圓”,從心理層面說,自然也存有某種共同的追求。祈求農豐或舉行向天地神靈酬謝收獲之祭禮,其蘊含的無疑是對豐厚物質及富足幸福生活的祈愿;而期盼團圓,不也就是對美滿、幸福生活的祈盼嗎?但兩者之間的差別也不難分析,前者似更關注于物質的豐足,后者則似尤矚目于對和諧的家族、人倫關系的追求,因此更具精神性。然則中秋的“團圓”品格的形成說明什么呢?說明我們中國人對親情,對和諧的家族、和諧的人倫關系的追求是超過對物質的追求的。反過來,中秋節俗的存在,又對中國人的重親情、重家族及人倫關系和諧的精神氣質起了潤物細無聲的熔鑄作用。所以,即使在“xx”的所謂“破四舊”時期,人們也不能忘情于中秋節,這不是偶然的,因為它扎根于極為深厚的傳統倫理文化的土壤之中。
中秋之夜,從前家家戶戶于庭中設供桌,擺放月餅、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節令食品祭月。清代顧祿《清嘉錄》載吳地百姓中秋“每戶瓶蘭、香燭,望空頂禮,小兒女膜拜月下,嬉戲燈前,謂之‘齋月宮’”。本世紀初,我到松江農村作民俗調查,村民告訴我,直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們都會設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齋月。這些習俗,反映了人們對月亮、對自然的敬畏,這種敬畏中又滿含對月亮、對自然的親近與喜愛之情。這不是十分難得的么,這不是人們追求人與自然共處與和諧的表征么?同時,暫時放卻勞作,闔家男女老少,歡聚賞月,一邊嘗食月餅、節物,一邊談談家常,這圖景似乎是普通平淡的,但我們也可以在其中體味到庶民生活的趣味與美,體味到我們中國人的人情之美。
中秋節賞月等習俗的形成同樣耐人尋味。中秋之夜,人們親朋相攜,步出戶外,賞明月,嘗節物其樂融融。除了賞月,南方不少地方有觀潮之俗,唐宋之時,錢塘江觀潮就盛況空前,蘇東坡出知杭州期間,曾多次觀潮,還寫下《中秋夜觀潮》的一首七律。另外,揚州之曲江也是觀潮的好去處。中秋前后還是金桂飄香的`時節,賞桂之風也久盛不衰。中秋的存在,讓人們自覺地去體驗、感受圓月、月下境界與各種風物之美,這時,大自然的生命氣象與人們的內在情感體驗之間會相應相合,人們對月亮,對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于是變得靈敏,賞月之際,每每使人逸興遄飛,形之歌詠,豈是偶然!迷人的月光大大激活了人們的想象力,月中蟾蜍、月中兔,嫦娥奔月以及月桂,吳剛的神話傳說,讓這個節日充滿了神秘氣息,使很多中秋詩文呈現瑰奇幽麗的面貌。中秋詩文之多,真可謂不計其數。有的作品,甚至唱徹中華大地。然則中秋節的節俗,不僅讓我們在自然之中,月光之下,獲得審美享受,而且它還不斷地在陶冶著、提升著我們的審美趣味。
中秋是全民的節日,但從前有的地方婦女在中秋有她們獨特的節俗活動,如“拜月”,俗傳中秋是月亮生日,月亮被稱為女神。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說。吳地有“走月亮”之俗,婦女盛裝出游,互相往還,直到天明雞唱,猶婆娑月下。近日蘇州民俗博物館中,就有一組大型群雕,形象地刻畫了吳地“走月亮”的場面。婦女拜月之俗的形成,可能和古代月亮主生育的民間信仰有關,有些地方拜月活動結合求子儀式,是其證明。閩南及臺灣地區的婦女,中秋節有“聽香”之俗,聽香人燃香禮拜后,或靜立或出游,注意偷聽別人語言,以占卜吉兇。
我想特別指出的是,從前中秋節,更是兒童的節日,這天兒童的民俗活動很為豐富,從前有些地方,兒童要行拜月之禮。北方兒童,每于中秋之夜,拿著大餅邊吃邊唱:“唱月來,唱月來,來年日子好過來;唱月餅,念月餅,明年是個好年景!卑不罩星铮『冇小懊铩敝,孩子們手拿火炬,結隊到田野間,摘取果豆等物,就叫“摸秋”。江西、安徽有些地方,中秋還有兒童“堆寶塔”的習俗:在野外拾取舊磚瓦,堆成七層寶塔狀。塔前置小桌一張,上供果子餅餌。至夜間,塔之內外點上燈燭。胡樸安先生于記載此俗后贊嘆:“一片光明燦爛,直與天上明月爭輝。兒童則坐于塔前賞月,并作種種游藝,以表示其歡娛,實一幅天真爛漫兒童行樂圖,惜無人繪之耳!(《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篇卷七)廣東兒童中秋夜有“提燈之會”,孩子們提著燈籠,沿街游行唱歌,興高采烈。廣西中秋的兒童燈會更具特色,孩子們用竹篾扎成蜻蜓、蝴蝶、蝦公、兔子等,涂色插燭,持燈上街,相互比美。燈與丁諧音,中秋節的這些關乎燈的習俗,所寄寓的是人們對家族繁衍、人丁興旺的祈愿。從前中秋節的兒童習俗,很多并未得到傳承,這是十分可惜的。在日益重視傳統的當今時代,如何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如何讓兒童也在傳統節日中盡享游娛之樂并受到有益的熏陶,無疑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
最后談談關于月餅的一個民間傳說:元朝末年,統治集團為了維持其搖搖欲墜的腐朽統治,不準民間私藏鐵器,規定十家共用一把菜刀,百姓怨聲載道。張士誠為了號召人民起義,中秋節前,在每個月餅中夾一字條,約定起義時間。中秋之夜,人們掰開月餅,見到傳單,紛紛揭竿而起。明清時代吃月餅之風興起,就是為了紀念反元的人民起義。此傳說的真實性不得而知,但它讓月餅及中秋節包含了反壓迫、反暴政的內容,當然也是極有意義的。
【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相關文章:
中秋節的手抄報設計圖06-02
中秋節初中手抄報設計圖06-24
中秋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06-02
中秋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06-20
中秋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大全06-29
中秋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大全05-31
關于中秋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05-31
初中中秋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06-20
中秋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好看簡單06-26
中秋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大全小學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