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別字:
⑴形似致誤
例如:
松弛——誤做松馳;
如火如荼——誤做如火如茶;
潦草——誤做繚草
相形見絀——誤做相形見拙
、埔艚抡`
例如:
提綱——誤做題綱;
國籍——誤做國藉;
重疊——誤做重迭;
川流不息——誤做穿流不息;
一籌莫展——誤做一愁莫展;
竭澤而漁——誤做竭澤而魚;
名言:
生命是永恒不斷的創造,因為在它內部蘊含著過剩的精力,它不斷流溢,越出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現的形式表現出來。--泰戈爾
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魯迅
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起源有種種傳說,中國古書里都說文字是倉頡創造的。說倉頡看見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長得好像是一幅繪有文字的畫,倉頡便描摹他的形象,創造了文字。有的古書說,倉頡創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機,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還有一種傳說,說倉頡觀察了鳥獸印在泥土上的腳跡,啟發了他發明文字的靈感。這種種傳說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廣大勞動人民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才慢慢地豐富和發展起來的。
見雞而作
從前有一個地主,很愛吃雞,佃戶租種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還得先送一只雞給他。有一個叫張三的佃戶,年終去給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去時,他把一只雞裝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說起第二年佃田的事,地主見他兩手空空,便兩眼朝天地說:“此田不予張三種。”張三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立刻從袋子里把雞拿了出來。地主見了雞,馬上改口說:“不予張三卻予誰。” 張三說:“你的話變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話是‘無稽(雞)之談’,此刻這句話是‘見機(雞)而作’。”
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縣是山東人,因為要掛掛帳子,他對師爺說:“你給我去買兩根竹竿來。” 師爺把山東腔的“竹竿”聽成了“豬肝”,連忙答應著,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對店主說:“新來的縣太爺要買兩個豬肝,你是明白人, 心里該有數吧!” 店主是個聰明人,一聽就懂了,馬上割了兩個豬肝,另外奉送了一副豬耳朵。離開肉鋪后,師爺心想:“老爺叫我買的是豬肝,這豬耳朵當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將豬耳包好,塞進口袋里;氐娇h衙,向知縣稟道:“回稟太爺,豬肝買來了!” 知縣見師爺買回的是豬肝,生氣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師爺一聽,嚇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