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社會娛樂
很多國家里,商業機構,學校以及組織團體會在圣誕節前幾周舉行圣誕聚會和舞會。一些組織還會有圣誕游行表演,表演有時會包括基督降生的故事。一些團體還會有露天唱詩活動,如訪問鄰居家歌唱圣誕歌曲。有些人想用假日喚起人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參與特別的義工工作,或是進行慈善籌款活動。
在圣誕節或圣誕夜,人們經常會準備一盤豐盛的圣誕大餐來享用,一般都是所在國家里的傳統菜色。很多地區,特別是東歐,家庭圣誕大餐前人們會禁食一陣。很多國家里,糖果和宴請也是圣誕慶祝的重要一部分。不止這些還有些國家來比拼家里裝飾的如何,夠不夠節日氣氛,圣誕節前夜人們都會去教堂禱告。
圣誕節手抄報圖片
宗教習俗
宗教慶祝是以將臨期/降臨節開始的,將臨期是對大約在11月尾基督降生預期的慶祝,將臨期教會會有特別的活動或儀式。一般包括降臨節頌歌,這段時間內使用將臨期歷慶祝,期間還會向兒童發送糖果和巧克力。在圣誕節前,教會會在教堂安排用許多圣誕活動,唱詩班也會在教堂里演唱圣誕歌曲。在圣誕夜和圣誕節,特別活動包括子夜彌撒。
其他宗教信仰也會乘圣誕假日期間慶祝他們各自的冬季慶典。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猶太教的光明節,在21世紀的今天,家庭成員在光明節內也開始互贈禮物了。
圣誕節同時也合理的為伊斯蘭世界接受,因為耶穌在伊斯蘭教里也是一位先知,慶祝他的降生是沒有理由被拒絕的。圣誕節的世俗慶祝對在西方國家的穆斯林們來說已經變得非常普遍了。
各地活動
北歐
在瑞典,
傳統上,公司會在圣誕節[8]前一星期,邀請員工參加一個圣誕smörgåsbord午餐(julbord或jullunch)。為防圣誕節期間食物中毒,瑞典報紙每年都不遺余力地作一些和實驗室試驗有關的報道,警告市民冷肉和蛋黃醬等食材,不要放在室溫下以防變質。圣誕節在瑞典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享受美食的時節,圣誕節盛宴上的重點以烘烤火腿為主,但在哪一天享用,則各處鄉村各處例,每個地方也不同。瑞典還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慣例,就是在12月24日下午3時,準時收看迪士尼的特別電視節目。
挪威的圣誕大餐會在12月24日舉行,挪威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特定的食物做為圣誕晚餐,然后“Julenissen”(jule是圣誕的意思,nissen是挪威傳說中的精靈)會帶禮物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經過安靜的與家人團聚的12月25日,12月26日節禮日會有另一場大型慶祝,兒童們會在此時在鄰居中挨家挨戶接受款待。
Joulupukki(或圣誕山羊)是芬蘭版的圣誕老人。他坐在馴鹿拉的雪橇里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發送禮物。
南歐
在意大利,圣南歐圣誕節
南歐圣誕節
誕節糅合了現代傳統及古羅馬祖先遺留下、慶祝Natale(譯者注:圣誕節的意大利文)的習俗。圣誕的降臨節同日從古羅馬的神農節(Saturnalia)中的異教徒慶典由來的可能性,而她們的假期就從這天開始一直到顯現節。圣誕食物、宗教儀式、擺設和禮物,都是重點項目。在某些地區,禮物是由La Befana(譯者注:意大利傳說送禮物給小朋友的老婦)于顯現節時送出的,其他的地區則由小耶穌于圣誕節或平安夜送出。而近年,他們的位置漸漸被Babbo Natale——一個像圣誕老人的人物——取代。
在希臘,縱然樹木是要進口的,但船是圣誕的傳統象征。
中歐
在捷克,人們主要是在12月24日或圣誕夜(Štědrý den意思為慷慨的一天)慶祝圣誕節,這天晚上大家會相互贈送禮物,雖在12月25日或26日也可以。根據傳統,禮物是由Ježíšek(“小耶穌”)或帶來的。為了使節日更豐富有趣,很多古老的圣誕傳統保存了下來。人們被告戒在正式的晚宴準備好前,圣誕夜里不能吃任何東西,為了能看見閃閃發亮的烤豬。禮物被安置在圣誕樹下(通常是云杉或松樹)。人們將會在晚餐后開啟自己的禮物。
另外捷克的圣誕傳統習俗,還包括對來年的預測。他們將蘋果切開,如果第一下能看見蘋果核,就預示來年好運氣,如果沒有就表示來年不順。女孩們將自己的鞋子從肩頭拋過,如果鞋尖指向門的方向,就預示自己來年將會出嫁。另一個傳統,是將一點熔鉛倒入水中,根據鉛在水中形成的形狀來猜測來年的運式。
在波蘭,圣誕夜是宴會的第一天。宴會是從圣誕夜第一顆星星出現時開始的,然后大家開始互贈禮物。在第二天人們會走訪親戚朋友們。
在斯洛伐克,圣誕節是一個大型的家庭、食物、宗教慶典。2001年,一個大型的耶穌誕生場景在布拉迪斯拉發造建并展出,還計劃將它封裝以在其他城市展出。
東歐、俄羅斯
東正教的圣誕節是在1月7日。
在東歐,斯拉夫的童話故事里有個“嚴寒老人”(Дед Мороз)的形象。根據傳說,他和自己的孫女雪姑娘(Снегурочка)一道乘著神奇的三套車(一種裝飾華麗由三只馬拉動的雪橇)旅行,并且分送禮物給小孩子們。
在俄羅斯,從后的1991年圣誕節蘇聯解體后,開始恢復慶祝圣誕節。圣誕夜的“神圣晚餐”包含12道菜肴,每一道都是為了紀念耶穌的門徒。雖然俄國的傳統有些被轉移到新年,但大多數仍被保留至今日,例如:“嚴寒老人”和雪姑娘的拜訪和禮物分送。俄國許多現存的圣誕節習俗,包括圣誕樹(ёлка),都在彼得大帝18世紀末期的西游之后流傳開。
西歐
在英國,圣誕拉炮
圣誕拉炮
圣誕拉炮(Christmas cracker)是一種慶祝圣誕節不可或缺的形式,而圣誕童話鬧劇(pantomime)更是風行于年輕的家庭中。節日Nine Lessons and Carols在劍橋是一個很流行的宗教活動。自從1947年開始,每年挪威首都奧斯陸都會贈送一棵云杉樹給英國人民,作為表示英國于二戰支援挪威的感謝之意。這棵樹立于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鴿子廣場Trafalgar Square)而且是全英國最知名的圣誕樹,象征著英國和挪威人民之間的友誼。
德國和荷蘭,在12月6日慶祝類似英語國家的圣尼古拉斯日。荷蘭語稱作Sinterklaasavond(圣尼古拉斯事件)的日子要比圣誕節重要的多,雖然近年來,一些荷蘭人也開始慶祝圣誕夜和圣誕老人。
Sinterklaas這一形象是由真實的圣尼古拉斯和英國以及美洲的圣誕老人綜合演化而來,Sinterklaas會在12月5日給企求禮物的小朋友帶來禮物。他的裝束是紅色的主教外套和主教發冠,騎著一匹白色駿馬在房頂間穿梭,Sinterklaas有一群被稱為黑彼得(zwarte Pieten)的喜愛惡作劇的助手。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部分地區,令小朋友感到恐懼的可內希特·魯普雷希特(Knecht Ruprecht)或坎卜斯也會出現在傳說中。
在德國,圣誕節的慶祝在大部分地區仍然是傳統之一。其圣誕節有點像中國的春節,一家人會一起吃晚餐,飯后一起聽音樂和談談這一年的生活情況,且小孩會于空閑時或學校美勞課時,自行制作手工藝品,或用自己的零用錢,買禮物送給父母親,來渡過圣誕節。然后12月26日,會有親戚來作客,或去拜訪親戚家,有點像中國春節的拜年。在圣尼古拉斯日后,圣誕節基本是屬于兒童們的節日,一般真正的圣誕禮物在12月24日平安夜送出,在簡單的晚餐后,圣誕禮物會放置在圣誕樹下。而圣誕大餐傳統上要在12月25日享用,主菜一般是家禽(典型的例子是一只烤鵝)。圣誕禮物是與圣尼古拉斯長的很像的Weihnachtsmann(直譯圣誕老人)帶來的,或者有時候由Christkind帶來一位可能是或可能不是代表嬰兒時期耶穌的頑皮的小朋友。商業上,Striezelmarkt絕對是一個全世界的圣誕禮物制作中心,這也是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地區的驕傲,巧妙制作和印刷的產品被銷往世界各地。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制造的玩具大量涌入,給德累斯頓當地的企業帶來了不少的壓力。甚至有些公司開始打算把車間轉移到東歐、土耳其甚至亞洲地區,以提高產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
美洲
北美洲
在美國和加拿大,除了加拿大魁北克省會出現法國式的圣誕老人Père Noël之外,美加兩國的習俗基本上是相同的。紐約洛克菲勒中心會擺放圣誕樹,滑冰場會有盛大溜冰活動、華盛頓的給白宮上圣誕裝飾的的活動,是美國圣誕節中最亮麗的風景線。
1955年,美國白宮圣誕節
白宮圣誕節
科羅拉多州的一間百貨公司進行促銷,廣告中的電話號碼誤刊為大陸航太防衛司令部(Continental Air Defense Command,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的前身),許多美國兒童撥打此電話,詢問圣誕老人的行蹤。指揮官哈利·蕭普上校(Harry Shoup),下令部屬在雷達上觀察圣誕老人行蹤,并對小朋友們提供最新資訊。此后,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在每年都會跟蹤圣誕老人在全球的行程,這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南美洲及中美洲
在天主教盛行的南美洲,圣誕節的慶;顒映錆M著宗教主題。在這些國家,世俗的風俗和互贈禮物是歐洲和美洲土著傳統的混合體,并且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
在哥倫比亞,贈送禮物
的傳統中有一個為孩子們帶來禮物的“El Niño Jesús”(小基督),在智利成了“Viejo Pasquero”(圣誕老人),在巴西有被稱為“Papai Noel”,后兩者與通常意義上的圣誕老人有很大聯系。南美洲的圣誕老人穿的很涼快,或許與圣誕節時南美洲正值夏季有關。圣誕老人可以通過很多方法在晚上進入孩子們的房間,從梯子到跳躍床,應有盡有。
在阿根廷,會在1月6日“三圣節”(“Día de Tres Reyes”)贈送圣誕禮物,那時是孩子們在去伯利恒朝圣的路上,遇見的圣者用點心和小禮物裝滿了孩子們放在床下的鞋子。
在南美洲的圣誕慶祝中,無論是家中還是公共場合,耶穌的形象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在秘魯這樣有著大量南美原住民后裔的地區,耶穌形象會使用歷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
在墨西哥,鄉村居民一起參與一場圍繞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見的。全家一起享用圣誕大餐是非常重要的,飯菜內容各有不同。
亞洲
香港
香港在前宗主國英國(基督新教國家)的影響下,圣誕節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圣誕節香港圣誕節街景
香港圣誕節街景
日氣氛相當濃厚,很多商場的內部及外墻,早在11月中旬已有圣誕布置和燈飾,維多利亞港兩岸、尖沙咀和中環多幢著名建筑物外墻的大型圣誕燈飾,更是每年圣誕節焦點所在。不少市民在12月上旬起,已開始相關活動,如觀賞圣誕燈飾、開圣誕派對、吃圣誕大餐、交換圣誕禮物、到蘭桂坊等地狂歡。
圣誕節前一天的12月24日,雖然不是公眾假期,但部份機構或會提早下班,股市亦僅上午開市。到了這天晚上的平安夜,更是節日氣氛最高潮時期,尖沙咀、銅鑼灣、蘭桂坊等地,擠滿觀賞圣誕燈飾和狂歡的人群,亦有倒數迎圣誕活動。部份基督新教及天主教信徒,則會參加報佳音等宗教聚會。大多數商店、食肆及娛樂場所仍照常營業,不少市民會因受節日氣氛感染而前往消費,亦有不少人離港外游,是一大旅游旺季。
對于大部份年輕人來說,焦點更是完全集中在如何與愛侶共渡、或尋找愛侶、或向意中人表白等愛情事宜上,儼如另一個情人節,亦使不少年輕人“初嘗禁果”,情不自禁地發生的性行為,因此當地有“平安夜,失身夜”之說。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母親的抉擇等組織每年都接到不少求助。此外,香港人普遍誤解12月26日節禮日為“拆禮物日”,以為圣誕禮物必須待到此日才可拆開,但其實西方文化圈中,圣誕禮物早在24日晚上平安夜、或25日圣誕節早上已經拆開,并無待至26日節禮日才拆開圣誕禮物的習俗。
澳門
澳門同樣在前宗主國葡萄牙(天主教國家)影響下,圣誕節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但和香港不同的是,澳門的圣誕假期為12月24日和25日,26日節禮日則非假日(但澳門另一假期制度“強制性假日”(俗稱“勞工假期”),卻無任何圣誕節相關假日,12月24、25、26日均不放假亦無補假)。每逢踏入12月,大街小巷都會粉飾得充滿濃厚的歐陸圣誕氣氛,圣誕樹、馬槽、彩帶、燈飾隨處可見。在平安夜,年輕人聯朋結隊到中區逛街,或到議事亭前地和大三巴牌坊等地,欣賞或參與基督宗教團體所舉辦的圣誕報佳音,皇朝區亦人潮如鲗,年輕人到酒吧狂歡佳。到了午夜,澳門各堂區的天主教堂分別舉行圣誕子夜彌撒,尤其以主教座堂人數最多,圣誕鐘聲遍及全城,即使非信奉基督宗教的市民,也喜歡到教堂感受圣誕節的宗教氣氛。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圣誕節不是假日。但在改革開放后,民眾逐漸認識和接受圣誕節,慶祝圣誕節的活動逐漸增加,參與者最早是追求新奇的年輕人,現在也逐漸成為一個全城狂歡的節日。
其實在西方,圣誕節和平安夜是很莊重的,人們都會聚集在家中,或者去教堂做彌撒?涩F在國人在圣誕節、平安夜會過得很本土化,比如有人想借圣誕節提前感受新年氣氛,與朋友、同事拉近感情;有人認為,忙碌了一年,圣誕節時應該放松一下;還有人借著圣誕節表達浪漫,向愛人傳情。而如此洋為中用也未嘗不可,這也恰恰是兼容并包這一儒家思想的具體體現,這同時意味著,中國文化有能力吸收西方新元素,并在中國式的框架內使用、發展這些新元素。
中華圣誕節
2013年12月15日,數十位知名詩人、辭賦作家、文化界精英齊聚兩漢文化發源地徐州,倡議將軒轅黃帝誕辰上巳節設立“中華圣誕節”,并成立“中華圣誕節促進會”。
現場大家共同朗誦了近600字的《中華圣誕賦》和現代詩《軒轅黃帝頌》,希望用中華文化、文學和文字之美,喚起民族自豪感。
《中華圣誕賦》作者薛剛介紹說,將軒轅黃帝誕辰設為中華圣誕節能引導社會在引進外來文化的同時增強“文化輸出”意識。軒轅黃帝創建了偉大的歷史功績,其用禮儀、制度規范統一千秋殺伐的混亂局面,結束了中原野蠻時代,為萬世太平奠定了基礎;其修身養德,順時立命,直到統一中原,一生都用行動闡釋了偉岸的華夏男人形象;特別是他用文化感召統一了華夏,開創了東方以和為貴的風俗,“和”精神在全球一體化趨勢日益推進、各國爭端卻愈演愈烈的今天尤為可貴。
《軒轅黃帝頌》作者夏海燕說,耶穌是基督教的“圣人”,“圣誕節”會引起歧義,讓人們以為耶穌是人類的圣人,所以西方“圣誕節”應該被改為“耶誕節”,建議將軒轅黃帝“中華圣誕日”稱為“中華圣誕節”,以作區別。
日本
日本圣誕節
流行基督宗教,大多數人都信奉傳統的神道教或佛教,圣誕節的宗教氣息淡薄,一般人鮮少注意圣誕節的宗教意義。而且圣誕節不是國定假日,但學生一般正在放冬休假期,“湊巧地”,日皇明仁生日為12月23日,故接近圣誕節的12月23日是天皇誕生日國定假日(直至明仁退位為止)。雖然日本民眾有意見認為應把圣誕節定為國定假日,以使日本更與國際接軌,但如把圣誕節這個具宗教意味的節日定為國定假日,可能抵觸《日本國憲法》規定的政教分離。
此外,按照日本法律,如有一天平日夾在兩個國定假日之間,該平日將自動成為“國民之休日”(國民の休日)假日;12月23日已是天皇誕生日國定假日(直至明仁退位為止),如把25日圣誕節也定為國定假日,24日就必定是國民之休日假日,實際增加2天假日,且最少3天連休。如圣誕節適逢星期三或五,串連之前或后的星期六及日,會有5天連休;如能放取數天年假,并串連其后的元旦新年假日及星期六、日,甚至可達16天連休。由于年末正值不少企業的繁忙期,過多的假日,恐會對企業運作帶來太大不便。但即使如此,受到商業炒作的影響, 民間對圣誕節卻是完全接受,從而展開一系列慶;顒,不少繁華街和商場也有圣誕燈飾,節日氣氛相當濃厚。對年輕一輩,圣誕節等同于觀賞圣誕燈飾、開圣誕派對狂歡、吃圣誕大餐、交換圣誕禮物,或如何與愛侶共渡、或尋找愛侶、或向意中人表白等愛情事宜上,儼如另一個情人節,造成餐廳與旅館人潮遠多于教堂的現象。惟緊接其后的新年,對日本人而言是更重要的節日。
印度
印度,大部分教育機構均有圣誕假期,假期在圣誕節前數天開始,在元旦后數天結束。圣誕節因為圣誕老人禮物和購物在印地語里被叫“bada din”(大日子)。
菲律賓是天主教國家,擁有全世界最長的圣誕季。傳統上,菲律賓的圣誕節從12月16日開始。傳統上被西班牙人被稱作“Misas de Aguinaldo”(禮物彌撒),他們更通俗的菲律賓名字是“Simbang Gabi”。12月24日的平安夜會有預先準備好的“noche buena”——在午夜彌撒后的傳統圣誕盛宴。家庭成員坐在一起盡情享用傳統“noche buena”,菜主要包括“queso de bola”(干酪球,通常使用伊丹奶酪做成)和“jamon”(圣誕火腿)。節日里孩子們會向他們的神父要“aguinaldos”(禮物),神父則會快樂的贈與禮物然后祝福他們繁榮快樂。
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東帝汶等,圣誕節也是國定假日。
澳紐地區
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圣誕節正值夏季的酷暑時節,與傳統上圣誕節必為冬季冰天雪地的形象完全相反,結果出現圣誕老人穿著紅色毛皮大氅,卻乘著沖浪板到海灘去吃露天火雞燒烤的趣怪景像。
在1960年代至今,澳洲的圣誕節吸引了大批北半球游客,尤其是許多名人,如好萊塢多位澳洲巨星會返回澳洲,而如湯姆·漢克斯等外國巨星亦會選擇每年到澳洲度假,令澳洲東岸在每逢圣誕期間成為好萊塢名人度假的首選之地,其他如微軟創始人蓋茨,亦會每年會選擇陽光,海灘的形式度假,為澳洲東岸的各個城市帶來可觀的旅游行業經濟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