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
對我們來說,清明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清明需要祭祀祖先,也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節日。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小學生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
小學生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1
小學生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2
小學生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3
小學生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4
小學生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5
小學生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6
小學生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7
小學生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8
清明節見聞
4月4日是清明節,這天的天氣有些陰沉,微風兼有小雨。一陣顛簸,又一陣跋涉,我們來到了祖先的墳前。山上的空氣依舊那么新鮮,而這周圍的一切還是老樣兒:雜亂無章的小樹,以及遍地的雜草。此時濕潤的空氣,灰蒙蒙的天空,四處寂靜如畫。爸爸、媽媽、叔叔、嬸嬸他們有條不紊地忙著……
這個時候,拔完草正準備點蠟燭的我們,發現蠟燭太輕,放在墓碑前臺上不穩定,很容易掉下來,于是我和爸爸一起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了,最后還是爸爸先想出了辦法:他突然跑到前邊的一棵小樹旁,把樹枝砍下來,砍成一截一截大約10公分長,用刀把里面的樹芯挖掉,正好把蠟燭插上!巴!這簡直就是一對活脫脫的燭臺呀!”我驚奇地喊道。這回又給爸爸“贏”了一局,回去后一定要“扳”回來,我在心中暗暗地想。但我也知道這時不是逞“英雄”的時候,只有懷著對祖先的敬仰,這才是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向先祖獻上的一份敬意呀!
清明時節雨紛紛,敬祖之情油然生;待到煙霧繚繞時,山澗空留炮竹聲!
清明的由來
每一年4月4日、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氣。在這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薄扒迕黠L”即清爽明凈之風!稓q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志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作為清明節重要節日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則主要來源于寒食節和上巳節。
入宋唐時期開始,寒食與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號分別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趨都市化的時代,也是民俗向娛樂方向發展的時代。為了讓人們能夠在清明掃墓、踏青,特地規定太學放假三日,武學放假一日!肚迕魃虾訄D》描繪的就是當時盛世清明圖景。
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漸合而為一,清明將寒食節中的祭祀習俗收歸名下。同時,上巳節“上巳春嬉”的節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節。到了明清以后,上巳節退出了節日系統,寒食節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個清明節。與其他傳統大節不一樣,清明節是融合了“節氣”與“節俗”的綜合節日。清明從節氣上正排在春分之后,這時候的天氣回暖,到處生機勃勃,人們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可謂順應天時,有利于吸納大自然純陽之氣,驅散積郁寒氣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清明節是幾乎所有春季節日的綜合與升華,清明節俗也就具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清明農諺
1、關門風,開門住,開門不住過晌午。
2、大風不過晌,過晌呼呼響。
3、大風不過晌,過晌刮得狂。
4、夜里起風夜里住,五更起風刮倒樹。
5、夜間星稀,明天風起。
6、今夜星繁又明亮,明天風小好太陽。
7、北風吹過頭,南風來報仇。
8、北風吹到底,南風來還禮。
9、關門風,閉門雨。
10、春天大風翻,百日下滿灣。
11、春天一場風,夏天一場雨。
12、春刮東南夏刮北,秋刮西北不到黑。
13、春天風多,夏天雨多。
14、春霧狂風,夏霧熱,秋霧連陰,冬霧雪。
15、清明到,麥苗喝足又吃飽。
16、清明喂個飽,瘦苗能轉好。
17、清明不上糞,越長越短勁。
18、麥吃兩年土,只怕清明餓了肚。
19、施上尿素兩三天,才能開始把水灌。
20、尿素追下三四天,再行澆水也不晚。
清明節的詩句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2、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懹巍杜R安春雨初霽》
3、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淌狻镀脐囎印ご壕啊
4、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5、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6、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7、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拍痢肚迕鳌
8、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9、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T延巳《鵲踏枝·清明》
10、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獜埾取肚嚅T引·春思》
11、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拙右住肚迕饕埂
12、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馈赌咎m花慢·拆桐花爛漫》
13、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芙M《憶少年·年時酒伴》
14、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15、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撼邪唷稘O歌子·柳如眉》
16、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焓缯妗堆蹆好摹わL日遲遲弄輕柔》
17、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18、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拙右住逗骋巴鳌
19、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獥罨罩逗臣泥嵠鹗汤伞
20、殘杏枝頭花幾許。啼紅正恨清明雨。——趙令畤《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清明節風俗習慣
傳統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蕩秋千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
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之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段鼋蛑尽酚涍|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于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于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
《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云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本┌自朴^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后,馬球才消失了。1965年開始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后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植樹的習俗,發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后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再晚點的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后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蘖T,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逼鋵,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并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于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云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于包袱里的冥錢,種類很多。
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專家介紹說,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绷鴹l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中國人將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節。清明節正是百鬼出沒頻頻、索討多多的時節。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鼻迕骷热皇枪砉,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于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并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后,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征。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斗雞
古代清明盛行斗雞游戲,斗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斗雞記錄,見于《左傳》。到了唐代,斗雞成風,不僅是民間斗雞,連皇上也參加斗雞。如唐玄宗最喜斗雞。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于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小學生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相關文章: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圖片04-11
清明節小學生手抄報圖片03-01
關于清明節小學生手抄報圖片12-08
清明節手抄報圖片04-02
清明節手抄報圖片10-27
清明節手抄報圖片11-13
清明節的手抄報的圖片12-02
關于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04-07
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匯總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