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應屆畢業生網>主頁 > 手抄報 > 數學手抄報 > 2年級數學手抄報

        2年級數學手抄報

        發布時間:2017-11-24來源:手抄報資料網

          資料1:

          《魅力數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像CD機、汽車、計算機……任何一種技術、儀器沒有了數學都將無法想象。盡管如此,這門學科卻并不是那么受人歡迎。許多人從學生時代起就特別懼怕數學,認為數學枯燥無味、遠離生活,難以理解。在本書中,著名數學家、科學記者沃爾夫岡-布盧姆博士,表達出了決不同于那些偏見的觀點。本書從數千年前數字的發明到當前數學所研究的問題,都有所涉獵和探討。暢游在數學、空間、概率以及密碼的世界里,我們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數學絕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一門充滿美感和魅力,并能讓人沉迷其中的學科。


        二年級數學手抄報圖片
         

          資料2:

          腦筋急轉彎

          一元錢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價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錢,總共給了老板三十元,后來老板優惠了五元,讓服務員退給他們,結果服務員貪污了兩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錢,也就是說每人消費了9元錢。三個人總共花了27元,加上服務員貪污的2元總共29元。那一元錢到哪去了?

          分蘋果 小咪家里來了5位同學。小咪的爸爸想用蘋果來招待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個蘋果。怎么辦呢?只好把蘋果切開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塊,小咪的爸爸希望每個蘋果最多切成3塊。這就成了又一道題目:給6個孩子平均分配5個蘋果,每個蘋果都不許切成3塊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樣做的呢?

          小馬虎數雞 春節里,養雞專業戶小馬虎站在院子里,數了一遍雞的總數,決定留下 ,1/2外,把1/4慰問解放軍,1/3送給養老院。他把雞送走后,聽到房內有雞叫,才知道少數了10只雞。于是把房內房外的雞重數一遍,沒有錯,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數。小馬虎奇怪了。問題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馬虎在院里數的雞是多少只嗎?

          資料3:

          數學的起源:數學是一門最古老的學科,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一萬多年以前。但是,公元1000年以前的資料留存下來的極少。迄今所知,只有在古代埃及和巴比倫發現了比較系統的數學文獻。

          遠在1 萬5千年前人類就已經能相當逼真地描繪出人和動物的形象。這是萌發圖形意識的最早證據。后來就逐漸開始了對圓形和直線形的追求,因而成為數學圖形的最早的原型。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又逐漸產生了計數意識和計數系統,人類摸索過多種記數方法,有開始的結繩記數,用石塊記數,語言點數進一步用符號,逐步發展到今天我們所用的數字。圖形意識和計數意識發展到一定程度,又產生了度量意識。

          這一系列的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完整的數學這一門學科,它包括算術、幾何、代數、三角、微積分、統計和概率(其實它一開始是人們為了鉆研賭博而來的呢)……等等各個分支,而且還在不斷發展下去。

          資料4:

          阿拉伯數字并不是阿拉伯人發明創造的,而是發源于古印度,后來被阿拉伯人掌握、改進,并傳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將這些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以后,以訛傳訛,世界各地都認同了這個說法。

          阿拉伯數字是古代印度人在生產和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在古代印度,進行城市建設時需要設計和規劃,進行祭祀時需要計算日月星辰的運行,于是,數學計算就產生了。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數字就比較先進,而且采用了十進位的計算方法。

          到公元前三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在各地區的寫法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羅門式:這一組數字在當時是比較常用的。它的特點是從“1”到“9”每個數都有專字。現代數字就是由這一組數字演化而來。在這一組數字中,還沒有出現“0”(零)的符號。“0”這個數字是到了笈多王朝(公元320—550年)時期才出現的。公元四世紀完成的數學著作《太陽手冊》中,已使用“0”的符號,當時只是實心小圓點“·”。后來,小圓點演化成為小圓圈“0”。這樣,一套從“1”到“0”的數字就趨于完善了。這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資料5:

          數學家的墓志銘

          一些數學家生前獻身于數學,死后在他們的墓碑上,刻著代表著他們生平業績的標志。

          古希臘 學者阿基米德死于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后,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于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德國數學家高斯在他研究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法后,便放棄原來立志學文的打算 而獻身于數學,以至在數學上作出許多重大貢獻。甚至他在遺囑中曾建議為他建造正十七邊形的棱柱為底座的墓碑。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后35位,后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后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征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欄目推薦
        熱點排行
        推薦閱讀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