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春節”過年,對于中華民族可以說源遠流長,有了數千年的歷史。下面YJBYS小編分享一些關于春節的傳統知識給大家,也送上一些漂亮的春節手抄報,祝大家春節快樂!
“年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密不可分。據專家介紹,大約在新石器時期,先民們根據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發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規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但“年”的名稱出現卻較晚。據《爾雅》記載,堯舜時稱年為“載”,夏代稱年為“歲”,商代稱年為“祀”,直到周代才稱為“年”。目前,最早的年節因文獻不足尚難定論,但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到漢武帝時,為了讓歷法定型不至錯亂,創立并實行了“太初歷”,以夏歷的孟春之月(即今之農歷正月)為歲首,一直沿用至清末。年節,也就是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也因此以固定的日子沿襲下來。
但真正把“春節”叫為“春節”的歷史,其實并不算太長,剛好和新中國的成立一樣。人們今天稱之為“春節”的這個年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至新中國成立前,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春節的名稱雖不斷變換,但其內涵和各種過節的習俗卻代代相傳。無論是喝“臘八”粥,送灶王爺,祭祖守歲,還是貼春聯,逛廟會,鬧元宵,種種過大年的形式背后都有其古老傳說和文化背景。即使今天,過年的習俗已經慢慢變化,但年的底蘊,年的情懷,依然在中華兒女心里擁有不變的魅力。
話說春節
春節,是中國農歷的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中國民間過春節的習慣,大抵是從原始社會時代的"臘祭"演變而來的。我國古代人民經過一年辛勤勞動,在歲尾年初之際 ,便用他們的農獵收獲物來祭祀眾神和祖先,以感謝大自然的賜予。
春節又叫"過年",俗稱"年","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到了農歷臘月三十日,時針移過半夜十二點的時候, 春節便來到了。按照我國農歷,俗稱年初一,傳統的慶;顒觿t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正 月初一前有祭祖、掃除污穢。三十日要貼門神、對聯、吃餃子、放鞭炮,除夕"守歲"等儀式;正月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然后到親友家賀年。親友第一次見面時,說些 "發財"、"過年好"等話互相祝賀,新女 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選在年初三,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門拜年,節日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舞 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盛況空前,直到元宵節。
(正月十五)過后,春節才算結束。
春節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 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祇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 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讓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 怪獸趕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祇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 怪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日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 怪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祇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祇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余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怪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 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祇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 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讓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 怪獸趕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祇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 怪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日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 怪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祇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祇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余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怪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忌諱
中國人在過春節時有諸多禁忌,主要為了保平安,在來年事事順心,萬事如意。由初一至初十的禁忌有:
初一:雞日,舊時在元旦貼畫雞辟邪祈福(雞諧音吉ji) 。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初四:豬日,祭財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諸多禁忌:"送窮五"初一至初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財氣,初 五的垃圾視為窮土,倒掉就送窮出門。
初六: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來的財神紙馬燒掉,店開始復業。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煙花,啟煙火的習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谷日,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廟往往在這天設壇祭星 。
初九:天爺生日,玉皇大帝誕辰,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初十:石頭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動用,叫石不動,甚至燒香祭拜石具。
更多相關內容分享: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