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春節優秀手抄報
導語: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小學春節優秀手抄報,歡迎借鑒!
小學春節優秀手抄報
春節的由來
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今年的除夕,鄉親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發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會到村里時,發現村里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年。
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 “春節”。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習俗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百姓一直要吃到深夜。還有的百姓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整晚都不能入眠。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拜年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后,許多百姓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百姓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系的民俗活動。
祭祖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視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于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边@說明,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
【小學春節優秀手抄報】相關文章:
小學生優秀春節手抄報07-07
小學生春節的優秀手抄報07-07
春節優秀手抄報07-07
春節的優秀手抄報07-07
春節狗年優秀手抄報07-08
優秀春節手抄報圖片07-06
初中春節優秀手抄報07-07
小學生元旦春節優秀手抄報06-20
小學優秀英語手抄報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