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的小學手抄報資料
考古資料顯示,我國七八千年前已經出現發達的農業生產!皻q”字原來是一種收割工具。當時的農業是一年一熟制,每年收獲一次。以下是小編帶來春節的小學手抄報資料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春節的小學手抄報資料
對聯的故事
對聯,漢族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瑰寶。
.對子定佳婿.
明代程敏政極有才華,十多歲即被薦入京。宰相李賢欲招之為婿,便在一次宴會時手指案上的果品對程說:
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明白李的心意,便答道:
有杏(幸)不須梅(媒)
李于是決定把女兒許配給程。
.宦官自討沒趣.
明嘉靖年間,有個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兩位戶曹喝酒,仗勢借酒醉出言道:
南管北關,北管南關,一過手,再過手,受盡四方八面商商賈賈辛苦東西。
同飲的一個紳士打抱不平對道:
前掌后門,后掌前門,千磕頭,萬磕頭,叫了幾聲萬歲爺爺娘娘站立左右。
上聯揭露戶曹貪贓枉法,下聯嘲諷宦官賣身求榮,讀來令人痛快。
.解縉戲地主.
解縉小時家貧,家對地主的一片竹林,于是作了副對聯:
門對千桿竹,家藏萬卷書
地主不爽,把竹子砍短,解縉又改成:
門對千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地主更不爽,把竹子全砍了,解縉又改:
門對千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寫一副對聯,唐欣然揮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對聯發財的味不濃,唐伯虎見他是一俗夫,便又寫一聯嘲笑之:
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
夜里銅錢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誰知,商人卻十分喜愛這副不倫不類的對聯。
.蘇家兄妹戲語答對子.
一日,蘇東坡邀黃庭堅來家作客。黃到門外,蘇忙著出去迎接,兩人就在門旁的柳樹下攀談起來。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蘇小妹見此情景即戲語道:
阿兄門外邀雙月
蘇東坡笑對曰:
小妹窗前捉半風
按:“雙月”謂“朋”,“半風”(“風”繁體作“風”)指“虱”。
.事出“而已”.
宋人洪平齋喜歡在文章中使用“而已”二字。某年,他給皇帝上書彈劾當朝宰相弄權納賄,奏章中有這樣的句子:
招權納賄,倚勢作威而已
結果不僅未能“扳倒”宰相,反遭宰相忌恨,整整閑置了十年。洪平齋忿慨不已,遂在家門上書寫一聯:
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閑
.“不如不說”與“何必多說”.
清初,某縣有一主事官喜歡議上司是非,抨擊時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視察縣衙,有人將此事上告,御史叫來這個主事官痛斥一頓,并忿忿道一上聯:
說人之人被說人之人說,人人被說,不如不說
主事聽了心理不服,針鋒相對答一下聯: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東坡與佛印析字聯.
一日,佛印對東坡大談佛事,躺在簾子后邊的蘇小妹見佛印把佛法說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這位和尚一“默”,遂題一上聯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給蘇東坡。東坡接過一看便朗聲大笑,上聯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東坡把上聯交給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對出了下聯: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這是一副“析字聯”,對得十分巧妙。
(析字聯是指聯中采用了拼拆漢字形體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聯)
.王羲之接對聯.
一年除夕,王家大門口對聯幾次貼出幾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計,貼出一副對聯: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這對聯不吉利就沒人揭了。第二天凌晨,他讓兒子獻之給對聯添了個尾巴,為: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秀才“賺”米粉.
秀才進京趕考,盤纏用盡,店老板要他對出聯就可以免費,見秀才吃的是米粉,出:
八刀分米粉
秀才對:
千里重(中)金鍾
這是一副拆字謎,中金鍾是上榜之意哦.鍾是鐘的古體.
10個必知的春節民俗
①春聯和年畫
春聯、年畫都起源于上古時代的驅鬼習俗。漢魏六朝時代,每至春節,家家戶戶都在門前立桃人,畫神茶、郁壘驅鬼。后來發展為門神年畫。宋代木版年畫開始流行,年畫的內容也擴大了,至今仍保存下來的《四美圖》就是當時的年畫。
春聯出現在唐代。宋代寫春聯更加流行。明代貼春聯已經普及全國。春聯是我國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和書法藝術形式,并流傳到韓國等地。春聯既表達人們的心愿,又增添了節日喜慶氣氛。
②生旺火
新年來到時,在院子里點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稱為“庭燎”“燒火盆”“旺相”,現代民間稱為“生旺火”或“點發寶柴”。古代的庭燎是為了驅邪,或者祭神祭祖。后來的生旺火已經發展為象征全家興旺發達,表達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寧畫了一幅《弘歷雪景行樂圖》,表現的正是乾隆皇帝與子女一起過年的情景。乾隆帝面前就放著一個火盆,一個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類的小枝當時稱為“燒松盆”。
現代民間生旺火常常是點燃柴堆或炭堆,火勢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興旺。也有用火盆燒松柏桃杏樹枝,合家跨火而過,象征燎去舊災晦,迎來新氣象。
③爆竹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驅逐鬼怪,或迎神。后來發展為辭舊迎新的象征符號,成為最能代表新年到來時刻的民俗標志。
關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記載見于南朝梁代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碑敃r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燒,產生爆裂聲。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宋代出現了火藥爆竹,即現代的爆竹、炮仗、鞭炮。有了火藥爆竹,沒有竹子的地區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于是成為全國性的風俗。
后來,爆竹本身的喜慶色彩使得人們對于爆竹的象征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用喜慶的爆竹迎神。爆竹本身的爆炸,也是“辭舊迎新”的文化象征符號。它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體驗到舊與新的差別,使生活更加富于藝術美感。
④年糕和餃子
年糕,又名粘粘糕,諧音“年年高”,包含著人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希望。年糕一般用黏性谷物制作。北方有黃米年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少數民族則有糯米粑粑。
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餃子,又名水餃、角子、扁食。5世紀的時候,“形如彎月”的餃子已經成為民間普遍的春節食品。宋朝以前把餃子稱為“角子”,或“水角兒”。元代開始有“扁食”的叫法。明清以來,普遍使用“餃子”一詞。
對于餃子的文化象征意義,一般的解釋是:“角子”“餃子”諧音“交子”,即交子時的意思。就是象征春節的到來。所以,子時一過人們立刻開始煮水餃,使之成為新年第一頓飯。更深一層的解釋,餃子也包含了美食的意思。古代缺乏肉食,包了肉餡的餃子自然是上好食物,民間諺語“好吃不過餃子”表達的正是這個意思。春節時吃上餃子,當然是希望來年有更多的好食物。
⑤朝正和拜年
古代國家禮儀中的朝正、團拜和民間百姓之間的團拜、拜年是新年期間強化社會關系、親情關系的重要活動。
朝正,也稱“賀正”、“元會”,指大臣在新年向皇帝拜賀。周代每逢新年,諸侯要向周天子“朝正”,即朝賀新年。古代士大夫也有用名帖代替親自上門拜年的習俗,一般視為中國賀年卡的起源,現代賀年卡的使用遍及各個階層。
在家庭內,晚輩清晨起床首先向長輩叩頭,并祝愿長輩健康長壽。然后,依次到各個親戚朋友家向長輩拜年。而長輩則給拜年者壓歲錢,祝愿他健康成長。朋友之間也互相上門拜年。如果親戚朋友多,則拜年活動一直持續很多天。
春節的.各項活動是從家庭內部,逐步擴大到親戚之間,和整個社會的。除夕守歲,初一向父母拜年,然后出門給親戚拜年。再次,向朋友拜年。再后,人們開始逛廟會。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則男女老少一同上街,賞燈、看狂歡游行——高蹺、旱船、舞龍、舞獅、秧歌等。所以,春節是一個滲透到社會每一個方面、每一個層次的民族節日。
⑥壓歲錢:這“錢”不是錢
舊時,祭祀完祖先,舉行完迎接諸神下凡典儀后,闔家要一起“辭年”,小輩要給長輩叩頭拜年祝長輩長壽、大福、大順,長輩要給小輩紅包,即“壓歲錢”,壓歲錢寓意“壓歲祈福”。
壓歲錢古時稱“壓祟錢”、“壓勝錢”,其最早出現在漢代。壓祟錢并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錢幣,而是一種鑄成錢幣形狀的玩賞物,有避邪壓魔的寓意,壓祟錢原為以紅絨繩編起四枚方孔制錢成“方勝”(八寶吉祥圖案之一),下垂流蘇。那時的一些壓歲錢上,正面多鑄有“長命百歲”、“去秧除兇”、“萬歲千秋”等吉祥語,其背面多是龍鳳、龜蛇、雙魚等祥瑞圖案。
壓歲錢是過大年時的風俗,是一種美好的祝愿,如今雖然貨幣更迭,但長輩給小輩壓歲錢之民俗依舊在過年之時傳承著,其寄予了長輩對少兒們成長的美好祝福,祝福孩子們健康成長。
⑦祭祖: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
過年祭祖,既是對祖先的一個悼懷,也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祭祖是春節習俗中最古老的內容之一!渡袝吹洹酚涊d:“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币鉃椋核吹墼谡鲁跻坏阶鎻R里祭祀祖先。
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一般百姓人家在掃房子、凈庭院、易門神、換桃符、貼春聯之后,或舉家去給祖先上墳祭拜,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墻上,擺上祭品,點上香燭,讓后輩祭拜。各地祭祖形式雖不盡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義大致一樣。
⑧拜年:抱拳要“左抱右”
“拜年”泛指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間的相互拜訪,而早年間過春節的拜年之禮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晚輩向長輩叩頭施禮,而“賀年”則是平輩之間相互道新年之禧。無論是“拜年”還是“賀年”,所表達的均是祝賀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從傳統拜年的禮儀上說,有幾種固定“程式”。
一是叩拜,即晚輩給長輩跪拜磕頭,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都要行叩首大禮。
二是躬身作揖,先雙手抱拳前舉,然后用左手握右手,俗稱“吉拜”。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是平輩間的拜年。
⑨鞭打春牛:打的是泥牛
“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谷豐登……”鞭牛過后,小牛童還將泥牛肚子里的五谷雜糧分發給現場居民,寓意豐收、和諧。
牛是春耕的主力,民俗專家介紹,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每到這時,民間就有迎春、鞭春、咬春的習俗,鞭牛是為了“提醒”牛,春天來了,該開始耕田了。牛和人類是朋友,人們舍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或紙造個假牛,用柳條鞭打,把真牛牽過來看。
在過去,泥牛肚子里會放著五谷雜糧,鞭牛過后,居民就撿拾地上的五谷,泥牛則被居民“瓜分”,拿回家埋在土地里,象征五谷豐登!皞髡f中,一開始是‘芒神’揮鞭,后來發展到在場的最高行政長官揮鞭,到清朝,皇上也參與進來,一人三鞭。”
⑩除夕守歲:惜易逝年華
“親知邀酌團年酒,兒女同爭壓歲錢。爆竹千家聲未息,天衢車馬鬧如煙。”清末《燕京歲時雜詠》的這首詩描繪了老北京除夕夜晚時百姓家中及街巷里歡慶大年夜的情景。
除夕,古代稱“除儺”、“大除”、“大盡”。老北京人稱為“歲除”、“除歲”、“大年夜”,俗稱“年三十兒”!俺弊直玖x是“去”,引申為“易”,以新易舊曰除,即交替之意;“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俺Α奔春信f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之意。
守歲,對年長者來說有歲月易逝之感,有珍惜歲月之意。對青少年來說有新芽茁壯之感,有努力奮進之意。守歲是人生的一個驛站,也是對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向往。守歲也體現了家人團聚,共敘親情,送舊迎新美好的愿景。
除夕守歲自古傳承著祭祀神祖、壓歲錢、團年飯、包餃子、踩歲、放鞭炮、圍爐聊天、游樂、猜謎語、打牌、玩升官圖等眾多習俗。(來自央視新聞)
【春節的小學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小學春節手抄報資料06-20
小學春節手抄報資料整理07-05
小學生春節手抄報資料07-03
小學關于春節的手抄報內容資料06-23
春節的手抄報資料07-04
春節手抄報的資料07-04
精選春節手抄報資料06-20
小學生春節手抄報內容資料07-09
小學生春節手抄報資料大全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