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業西安實習的周記
元837年)刻的十二部經書,共114石,228面,刻六十五萬二百五十二字。這些經書,都是我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因刻成于唐開成年間,又稱為《開成石經》。
碑林里最宏偉的石碑,要數巍然高聳的《石臺孝經》, 碑高近六米,碑頂有雕滿卷云的雙層華冠,碑座是有線刻獅子、蔓草的三層石臺,碑身是有四塊巨石合成,上刻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親自用隸書書寫并加以注釋的《孝經》,以及他為孝經寫的序。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xx年),最初是漕運使呂大忠等人為保藏因唐末五代戰亂而委棄市井的唐《石臺孝經》、《開成石經》及顏真卿、柳公權等所書的著名石碑而興建的,經金、元、明、清、民國歷代的維修及增建,規模不斷擴大,藏石日益增多,19xx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刻藝術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漢唐盛世,造型藝術因反映時代精神而大放異彩。漢代石刻的雄勁、簡煉,唐代石刻的精美、圓潤,都表現了中華民族進取、向上的氣派和精神,在我國雕刻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室建于19xx年,匾額七字是由陳毅元帥親筆所題。室內陳列著漢唐藝術精品七十余件,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兩部分。
陵墓石刻中的精品有東漢雙獸,其造型綜合了獅、虎的特點,形象威武、活躍,動作矯健敏捷,以其造型完美、手法熟練、雕刻精致而成為同類作品中的佼佼者。陜北出土的東漢畫像石,內容除少數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外,大多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側面,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唐高祖李淵的唐弟,李壽的墓志為罕見的獸首龜形,國內僅有兩件,彌足珍貴。
其石槨為一歇山頂式石屋,外部以減底平雕手法刻有四神、文臣武將、仙人騎鳳等畫面,槨內壁陰線刻樂人、舞伎、男女侍從、天象圖等,都是唐代墓室石刻中杰出的作品。唐昭陵六駿浮雕以唐太宗李世民征戰疆場所乘過的六匹有功戰馬為藍本雕刻而成,作品比例合度,線條明快,高度寫實,是唐代石刻藝術中的杰作?上渲酗S露紫、拳毛蝸兩駿早年流失海外,現存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唐高祖李淵獻陵的石犀重達十噸,全身用幾條粗壯的線條勾勒出犀的特點,整體比例準確,形象生動逼真。
漢唐史書都記載有外國曾向中國贈送活犀的史實,它是古代中外友好往來的紀念物。此外,李小孩石棺、蹲獅、石虎、石羊、臥牛、走獅等也從不同側面反映出隋唐陵墓石刻寫實傳神的特點。石刻室陳列的北朝、隋唐佛教造像,形式多樣,既有傳世的精品,也有建國后歷年發掘品。有浮雕,也有圓雕,主要反映了古長安佛教造像藝術發展的水平。北魏皇興造像的彌勒,著通肩式袈裟,豐滿圓潤,肌肉勻稱,衣褶以條棱表現,具有較多的域外藝術風格,其藝術水準在當時也是領時代之先的。
隋唐時代的造像藝術則把從北周開始的寫實風格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在追求立體造型的同時,把傳統的線和裝飾性的藝術手法也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使中國成熟的民族化佛造像藝術達到鼎盛。陳列的觀音菩薩像,金剛造像都是這一時期優秀的作品。而老君像則是陳列的唯一一件有關道教題材的造像。這件漢白玉老君像,通高1.93米,原屬臨潼驪山唐代華清宮朝元閣老君殿之物。老君身著道服,腰束帛帶,結跏跌坐于三層番蓮紋的須彌座上,人像與臺座渾然一體,有安謐華貴之感。雕刻手法極為精工洗煉,堪稱盛唐時期大型人體石刻的藝術珍品,同時對探討道教在關中地區的傳播,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九、古城墻
西安城墻景區位于西安市中心區,呈長方形,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東墻長2590米,西墻長2631.2米,南墻長3441.6米,北墻長 3241米,總周長11.9公里。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西安城墻是在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完全圍繞“防御”戰略體系,城墻的厚度大于高度,穩固如山,墻頂可以跑車和操練,F存城墻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中世紀后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十、陜西師范大學博物館
陜西師范大學博物館位于陜西師范大學長安校區圖書館西附樓,展室面積約2000平方米,由歷史文化館、陶瓷藝術館、書畫藝術館和婦女文化館四個部分組成。
歷史文化館和陶瓷藝術館的前身是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原歷史系文物陳列室。現收藏歷代文物約1500余件,其中殷商甲骨文、商周青銅器、漢代瓦當、漢唐銅鏡、宋元明清瓷器等藏品等級較高,頗有特色。戰國秦封宗邑瓦書、秦大型鳳紋空心磚和唐閻莊墓志等,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學術價值,堪稱鎮館之寶。
書畫藝術館以學校圖書館的藏品為基礎,現藏有歷代書畫、明清圣旨等約2000余件,歷代石刻拓片12000余通明。唐寅《【考古專業西安實習周記】
四月的西安,似已入夏,我們便來到古都西安,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百二十余師生,先后考察了秦始皇兵馬俑,半坡遺址,永泰公主墓,乾陵,漢陽陵,陜西省博物館,大雁塔,碑林,古城墻和陜西師范大學博物館。在為期一周的考古實習工作中,我們付出了汗水,去也收獲了知識,了解了田野考古發掘方法和技能,知道了歷史文物的的保護和修繕。工作之余的生活,在陜西師范大學的幫助下也度過的很愉快。整個實習,既鍛煉了身心,又拓寬了眼界,大家收獲良多。
現將本人所考察的有代表性的遺跡和文館做歸納整理,詳述如下:
一、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多用陶冶燒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先燒后接,有的先接再燒。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我們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艷的顏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氣氧化,顏色不到十秒鐘瞬間消盡,化作白灰,F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美、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
據《漢書》和《水經注》記載,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06年被項羽鑿毀。北魏酈道元在其《水經注》中說,項羽入咸陽之后,以30萬人運了30天還沒有把東西運完。以后,關東盜賊又將銅棺竊去。 后又有牧羊人因尋找遺失的羊,持火把迸入墓穴,不慎失火,將陵墓徹底燒毀, 說大火延續燒了90天都沒滅。
據說,方圓數十里的陵區地面,也隨著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幾米。這樣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蕩然無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些記載都被當今考古發現所佐證。秦始皇陵發現的陪葬坑、陪葬墓幾乎都遇到過被盜和火焚的破壞。
二、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距今5600-6700年之間。該遺址1953年春發現,遺址面積50000平方米。從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發掘5次,延續近4年時間,揭露遺址面積達10000平方米,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科學資料。共發現房屋遺跡45座、圈欄2處、窖穴200多處、陶窯6座、各類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兒甕棺73座)以及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近萬件文物。
半坡聚落的范圍為不規則圓形。居住區在中央,分南北兩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動用的大房屋,還有若干小房子,其間分布著窖穴和牲畜圈欄。居住區有濠溝環繞,溝北是公共墓地,溝東有陶窯場。據研究,此聚落是集聚兩個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經濟生活為農業和漁獵并重。出土斧、鋤、鏟、刀、磨盤、磨棒等石制農具,鏃、矛、網墜、魚鉤等漁獵工具。
還發現粟的遺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動物骨骸。常見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缽。彩陶十分出色,紅地黑彩,花紋簡練樸素,繪人面、魚、鹿、植物枝葉及幾何形紋樣。從陶器上發現22種刻劃符號,有人認為可能是一種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隨葬陶器及骨珠等裝飾品。發現兩座同性合葬墓,分別埋著 2個男子和4個女子 ,一般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的葬俗。死亡兒童埋在居住區,多采用甕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隨葬品精致豐富,有木板葬具,表明當時對女孩的愛重。
三、永泰公主墓
關于永泰公主之死,《資治通鑒·則天順圣皇后》中說“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迫自殺!边@段話意思是永泰公主之死是武則天下的毒手,是張易之兄弟向武則天告密所致。
永泰公主墓于19xx年至1962年發掘,是屬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磚砌的,由墓道、過洞、天井、雨道、墓室構成,全長87.5米。墓道是一條寬約2米的斜坡,進入過洞直至狹窄的雨道,兩旁洞墻內有6個小龕,里面 放著彩繪陶涌、騎馬俑、三彩馬及陶瓷器皿等隨葬品,造型逼真、工藝精湛。從墓道到墓室還繪有豐富多彩的壁畫,有宮廷儀仗隊,以及天體圖、宮女圖等。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槨,石壁上線刻著15幅畫面的仕女 人物畫,其造型之美,實為罕見。在這些人物中,有的上著披貼、下穿長裙;有的身著男裝;有的身穿長褂,腰束錦帶,帶上綴有荷包;有的
腳穿如意鞋;有的身著短襖長裙,或捧壺,或托盤,或弄花,或拱手,或對話等等,所有這一切均展現了當時宮廷生活的情景。此外,石槨兩扇門的頂部,還刻著一對鴛鴦,張開羽翼,相向飛舞,象征著墓內主人夫妻恩愛。 此墓曾被盜過,墓道中有一處留有盜賊進入的痕跡。出了墓道,可從墓的兩旁道路直上墓頂,在墓頂上上可看到臨近的章懷太子、懿德太子墓等。墓前還有陳列室,存放出土的隨葬品。
四、乾陵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經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氣勢雄偉壯觀。乾陵位于陜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巖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 “乳峰”。據史書記載,陵墓原有內外兩重城墻,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筑物。
勘探表明:內城總面積240萬平方米。城墻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計537級臺階,其臺階高差為81.68米。走完臺階即是一條平寬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這條道路便是“司馬道”。兩旁現有華表1對,翼馬、鴕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為無字碑,西為述圣記碑。有王賓像61尊,石獅1對,周圍還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陜西巡府畢源為高宗所立,原碑已毀,現在這塊碑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此碑右前側另一塊墓碑,是郭沫若題寫的“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墓”12個大字。另外在南門外有為高宗皇帝和武則天歌功頌德的《述圣記碑》和《無字碑》二通以及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民族首領和友好國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目、種類和安放位置是從乾陵開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襲到清代,歷代大同小異。
五、漢陽陵
漢陽陵,又稱陽陵,是漢景帝劉啟機器皇后王氏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一體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區,是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后溝村北的咸陽原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涇陽縣、高陵縣、三縣區。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園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修建時間長達28年。
漢陽陵出土的漢俑十分引人注意。他們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約60厘米高,赤身裸體且沒有雙臂。據研究,這些陶俑在剛剛完工時都身著各色美麗的服飾,胳膊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圓孔,以便木胳膊可以靈活轉動,但經過千年的風霜之后,衣服與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殘缺的身軀。
兵馬俑的隊伍中有一部分是女子,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勻稱,但也有一些顴骨突起,面貌奇異,可能是當時的異民族兵員。比起秦始皇兵馬俑的肅穆與剛烈,陽陵漢俑顯得平和而從容,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的安詳的社會氛圍。
六、陜西省博物館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里建都。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形成了陜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則是展示陜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中國歷史上強盛的周、秦、漢、唐等王朝曾在陜西西安附近建都,擁有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廣,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千姿百態的歷代陶俑,以及漢、唐金銀器,唐墓壁畫?胺Q陜西悠久歷史和文化的象征。陜西歷史博物館被譽為“華夏珍寶庫”和“中華文明的瑰麗殿堂”。
七、大雁塔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后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筑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莊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跡,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 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層磚塔,后在武則天長安年間改建為七層。
大雁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八、碑林
碑林保存了中國最完整的一套石刻書籍,是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山水長卷》、仇英《山間棧道圖》、米萬鐘《風雨云煙圖》、董其昌《山水畫》、清鄭板橋書中堂、左宗棠書對聯等名家作品和明萬歷圣旨等,均為館藏精品。
婦女文化館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一所綜合性婦女博物館,1200余件藏品為反映不同歷史時期有關婦女的實物和標本,共分為她的故事、江永女書、生育文化、女紅和中華嫁衣五個主題展出,形象、生動地反映出歷代婦女生活的多個側面,對婦女學、歷史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和藝術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在實習的過程中,既有收獲的喜悅,也有一些遺憾。也許是實習日子短和我之前的基礎的關系,對考古工作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只是在看別人成果,聽人講如何做,未能夠親身感受、處理一些具體工作,所以未能領會其精髓。但時通過實習,加深了我對歷史(考古)知識的基本理解,豐富了我的歷史(考古)常識,使我對考古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
認識到要做好歷史(考古)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把實踐與理論兩者緊密相結合。 通過在考古實習的一周里,我深感自己的不足,我會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更加努力,取長補短,需心求教。相信自己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表現更加出色!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任職,都會努力!
【考古專業西安實習的周記】相關文章:
工程專業實習周記04-02
2021護士專業實習周記03-17
最新檢測工程專業實習周記10-30
世界語專業實習周記09-27
會計專業實習周記11篇12-06
大學生護理專業實習周記09-29
酒店專業實習周記大全【10篇】03-13
法國留學考古專業簡介08-07
土木工程專業施工實習周記03-25
會計專業實習周記集合九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