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暑期社會實踐周記
暑期社會實踐周記(一)
能和一群朝氣蓬勃的同學們一起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探索些什么,嘗試著全新的集體生活,相信對于我的整個研究生生涯來說是一份美妙的大餐,在開往目的地的火車上,心中所有的遐想和期待代替了對于未知的不安。
11日上午10點,我們赴浙江寧波社會實踐團一行10人在團長李曄鋒的帶領下趕赴到此行社會實踐的第一站——浙江寧波大橋生態農莊,正式拉開了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的帷幕。
剛剛到了寧波大橋生態農莊我們就受到了農莊相關領導的歡迎和招待。隨著載著我們一行人的車子開入農莊,我們就可以看到大橋生態農莊的幾位領導已經在門口等著我們了,隨后我們就被領導們帶進了農莊的會議室,開了一個簡短的會議。在會議上我們正式認識了寧波四海集團總公司、慈溪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的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潘孔云,大橋生態農莊的刑精達主任,同時還有其他的一些相關工作人員,潘主任給我們介紹了大橋生態農莊的一些整體上的情況,同時還用幽默風趣的話語給我們講了很多關于寧波的地方文化特色,和生態農莊的文化氛圍。在中午的接風宴上我們還有幸見到了寧波市大橋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昌先生,并與其談好了我們此行所要開展的各項工作情況,同時也得到了張董事長的認可和支持。
吃完飯后,我們整理好了自己的臥室,同時也稍作了休息與調整,在下午4:00,我們按照事前和張總的約定,在農莊的會議室和農莊的領導們一起開展了關于農莊建設經驗上面的座談會,正式開展了我們此行計劃中的第一個活動。時間安排得緊湊而又充實!
到了晚上大伙幾乎都是熱鬧加沸騰,畢竟是來到這里的第一個晚上,怎么說也都是興奮得很的。在閑聊了些時間后,我們為活動安排和作息安排都大致的定了個計劃,以便于后續實踐過程中我們能夠更加有效的開展各種活動?傊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
12日上午,我們都趕起了一個大早—7:00,這也是我們隊里定好的時間,比平時在學校上課的時間都早,這也的確讓我們嘗到了不少的苦頭,不過一切為了我們的集體,為了我們的活動能夠很好的開展,大家都十分的配合,絲毫沒有怨言。呵呵,其實我平時在上課的時候都是盡量的往后延長睡覺的時間,幾乎上課才趕到教室,現在這個作休還真是讓我的睡蟲苦的夠嗆,不過呢,還好見到大伙都起來了我可是一點瞌睡的意識都沒有哈,呵呵,還是集體力量大阿。
這一天我們主要和農莊的網絡信息管理人員進行了接觸,既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農莊在網絡信息化利用的情況,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安排我們在農莊信息化資源利用上依照我們的專業優勢提供我們的幫助。集體吃過早飯后,我們在農莊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查看了農莊網站建設情況,結果發現農莊的網站建設十分的早,里面的信息都是很舊的,農莊的相關介紹信息也都是很不全面的,網站很少有人關注,沒有起到應該有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農莊的網站還沒有自己獨立的一級域名;谝陨锨闆r,我們實踐隊決定重新為農莊開發新的,信息比較全面的網站,更重要的是我們決定為農莊的網站中增加更多交互性的東西,使網站有更新更全的信息還有利于消費者和農莊的交互,便于農莊的管理。我們的這個想法得到了農莊的大力支持,他們安排了一位專門的工作人員帶領我們在農莊里到處都查看了一遍,連有些需要消費的游覽景點我們都能夠享受特別待遇,暢通無阻。同時他們還答應給予我們提供農莊相關資料介紹的文字資料和其他的數據。同時我們還得到了他們給予提供的一臺筆記本電腦支持我們的工作。
我們上午和下午幾乎都是頂著烈日在農莊的四處查看,汗水浸濕了我們的衣衫,但是同學一路上都是熱情高漲,大家談論著,認真的做著筆記,沒有一絲懈怠。
這天晚上我還寫了份新聞稿發給了當地的相關媒體。
13日,大伙7:00起床一起去吃過早餐后,隊伍正式按照分工分為兩組。一組負責網站的制作另外一組則是主要負責對當地的農民和務工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我被負責到問卷調查組,隨著大伙一起到農莊四處找人做調查和給我們作問卷。驕陽底下說不清的熱,但是大伙高漲的熱情似乎比那太陽的溫度都高,到了傍晚我們吃飯集合的時候,我們組都完成了近100份問卷。
下午4:00的時候,大伙更是熱情不減,不但作問卷調查,還幫助當地的瓜農下地摘瓜,親自體驗下地干活的艱辛。最后還帶回了部分農民們饋贈的瓜果,晚上大家一起分享工作后的珍貴禮物大家的心里面都暖融融的。
到14日的時候我們繼續開展我們的調查工作,似乎大伙是越調查越是感到自足和開心。
15日,網站制作組的網站制作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我們問卷調查組也不能閑著,我們除了按照事先和網絡組的約定給于他們提供足夠的文檔支持外,我們最主要的任務是整理前段時間發放的調查問卷。于是,吃過早飯后在我們居住的兩個房間里,就出現了一個房間的同學盯著電腦賣力的敲擊鍵盤,緊縮眉頭的調試代碼,他們偶爾也會商討下制作的細節但是多數時間,大家為了更好的完成劃分給自己的模塊任務,都各自盡心盡力的思考、編寫、調試;在另外一個房間里呢,同學們圍坐一起,對著前段時間的調查好的問卷,認真地整理著,歸類著,他們的工作細致到問卷的每一道題每一個選項,力求得到最忠于事實的數據,最后每一個數字的出現,都有著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
中午接到通知,16日將會有寧波電視臺的記者過來對我們在這里所開展的活動進行一個專題報道,他們還將和我們一起驅車去杭州灣大橋,和我們一起見證我們登上剛剛接通海沒有通車的世界第一個跨海大橋的偉大時刻,同我們一起慰問大橋的施工建設者。這一切,給我們帶了期待、欣喜、更是有幾分壓力,畢竟這還意味著我們明天的工作需要作的更加的好,并且網站目前建設到中期有很多的細節工作還待完善,我們得努力爭取在記者采訪時讓他們看到我們制作的一個比較好的雛形。
16日,吃過早飯后,一切的工作都在靜靜地進行,貌似無風,實則山雨欲來。我們今天要接受電視臺的采訪,這個對于我們隊伍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記者在10:00中總算是到來了,看到電視臺的記者,隊伍里的每一位同學都感到很興奮。我們按照和記者同志的商量,決定將我們在這里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都在進行場景錄制。首先我們給記者同志們展示我們為農莊開發的網站,他們拍攝了我們在一起討論網站制作的過程,然后他們還和我們一起再現了我們曾經辛苦作問卷調查的場景,隨同我們一起參觀了農莊大觀園,和我們一起為農莊的員工開展了計算機知識普及培訓,在下午兩點我們一起驅車到了杭州灣大橋進行了拍攝。
在大橋施工的領導的陪同下,置身橋上,望著下面一望無垠的海,慢慢向遠處延伸,無邊無際,向橋的一端看去,如同接入天際,隱隱約約,浩浩淼淼,這讓我們隊伍中一些沒有見過海的人很是激動,一生中的一次見到大海,能夠站在還未開通的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上,我們似乎像是得到了極大的殊榮,無比榮幸。
17日,來到這里算是滿一個星期了,大家為完成的任務還在繼續,我們問卷調查組也早就變成了網站制作的成員了,幫助他們完成靜態網站的制作。
一周的日日夜夜,每天都有我們演繹得故事,每天都有新的收獲和新的精彩等著我們。
暑期社會實踐周記(二)
延續的任務等著我們繼續去完成,在大家酣戰得如火如荼時,特別的禮物從天而降,一切是那么的美好。一個城池終于攻下,新的一個征戰場所又再次讓我們駐留,每一個我們親切的稱之為實踐基地的地方,都讓我們無悔的留下了精彩。
按照既定的計劃我們打算在20日離開我們的第一個實踐所在地——寧波大橋生態農莊,那也就以為著在18、19兩天里我們必須將網站工作進行全面的收尾。隊伍里有的隊員之前有著較多的項目實際經驗,有的成員有著非常好的技術功底,再加上我們能夠不怕吃苦,堅持不懈地頑強,能夠完成網站制作是肯定沒有問題的,但是現在是時間實在有限,這就讓我們更加做好的吃更大苦的決心,畢竟我們后續的任務也是不能夠耽誤的。
也許真的就是團結的力量之大,在20日離開前,隊員們經過晝夜苦戰終于將網站收尾工作也完成了,在走的時候給農莊留下了個長久的紀念,并且還指導他們的技術人員將這個網站放到網絡中投入應用。
20日下午6:00我們來到了寧波市,一個新的地點,往往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興奮。
21日,我們按照事先隊里的商榷驅車趕去了奉化溪口的蔣介石故居參觀。在這里我們既看到了許多蔣先生的故居建設,同時也聽了許多關于他們家族和他那個時期的故事。雖然當時國共不兩立,但是蔣先生仍是一直深愛著自己的故土,并在去臺灣期間也為臺灣不分離與中國被外強占領,做了些貢獻。想到這里不由得讓我聯想到現在的中國大陸和臺灣,真的很希望臺灣早日正式回到祖國母親這里。
23日,我們趕到了此行最后一個實踐基地——余姚。
抵達余姚當日,我們在下午趕去了余姚的河姆渡,參觀了河姆渡博遺址物館,河姆渡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時期文化遺址之一。河姆渡遺址發現于1973年夏,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疊壓著四個文化層,最下層經測定距今約7000年左右,共出土各種文物7000余件。
河姆渡遺址的發現,充分證明:
1.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搖藍。
2.遺址中大量人工栽培粳、秈稻以及木耜、骨耜、骨鏟等農具的發現, 表明我國早在7000年前已進入“耜耕”階段,填補了國內新石器時期考古史“有粳無秈”的白。
3.河姆渡是我國最早飼養家豬等原始牲畜的地區之一。
4.河姆渡先民已具備了水上航行意識和從事采集、漁獵、捕撈活動的能力。
5.河姆渡先民在7000年前已具有強烈的原始審美意識和以工藝形式物化心智的技能。
24日中午我們按照計劃開展紅色之旅活動,參觀了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館。全體黨員緬懷革命先烈,聆聽革命歷史,探尋民族精神。
四明山曾是全國十九個革命根據地之一,也是中國南方七大游擊區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為中國的革命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坐落于梁弄鎮西側獅子山戰斗遺址的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全國、浙江省和寧波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始建于1973年11月,擴建于2001年。整座建筑,緊靠四明湖,氣勢雄偉,周圍景色優美。 從山腳到山頂,共有五層臺階,石梯 219級。紀念碑高18.5米,用花崗巖砌成,碑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為郭沫若所題。烈士陵園內有房屋建筑面積1450平方米,設大小接待室4個,并辟有革命烈士史跡陳列室, 展出58位不同歷史時期的革命烈士照片和生平事跡簡介,及846名革命烈士英名錄。
在革命紀念館內,同學們仔細看了每一幅珍貴的歷史照片,每一件詳實的革命資料,每一副革命前輩留下的字畫,寫下的箴言,大家的記憶都拉回到了炮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在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大家一起默哀致敬,悼念先烈,共同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并且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合影留念,感受著心靈的震撼和靈魂的洗禮。
25日返滬。
短短的兩周我們完成了實踐的所有任務,辛苦與汗水總是在我們的充實和愉悅中被沖淡。在實踐中生活在實踐中學習,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2014暑期社會實踐周記】相關文章: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4-30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4-29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4-27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4-26
第二周周記01-13
竊讀記周記12-28
周記格式11-22
最新暑期社會實踐日記08-13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論文06-16
保險暑期社會實踐報告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