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地質實習心得

        時間:2024-06-19 15:56:24 實習心得 我要投稿

        地質實習心得(14篇)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質實習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質實習心得(14篇)

          地質實習心得 篇1

          一、實習的目的與任務

          目的:為更好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得到第一手野外資料,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以為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培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統地了解秦皇島柳江盆地的地質地貌概況,學會野外實習所必須掌握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掌握必須的野外工作技能。主要任務有:

          1、斷層、褶皺等地質構造的識別

          2、河流階地、海岸地貌等的識別

          3、野外地貌素描的練習

          4、學會野外實習報告的編寫

          二、實習區地理概況

          實習基地—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鎮上莊坨村,位于秦皇島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島市區28km,地理緯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

          鳥瞰秦皇島地區,表現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四個地帶組成,總體上屬于丘陵區。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為低山區,低山區以東、以南為丘陵地區,山體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線性山脊。柳江盆地地處燕山山脈東段,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北、東、南三面為燕山期花崗巖構成的陡峻山嶺所包圍,東南面多為丘陵。峰為西北部的老君頂,海拔493、7米,最低處為東南部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巖分布區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東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為160—300米。總的地貌特征與全區相同,亦表現為西北高,東南低。

          整體構造為一復向斜,東翼寬淺,西翼較陡。斷層有正斷層、逆斷層、平推斷層?筛鶕y一巖層的高度比較來確定斷層的類型。該地區的地貌類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構造地貌、巖溶地貌等。

          整個柳江盆地是個不對稱的復向斜,褶曲核部新,兩翼老,為向斜,西翼東傾,動翼西傾;且西翼窄,東翼寬,即西翼傾角大,東翼傾角小,兩翼不對稱,且西翼上有多個小背斜。綜上可得:柳江盆地是一個兩翼不對稱的復向斜。

          實習區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氣候。最底氣溫-21、5攝氏度(1959、1、1),氣溫39、9攝氏度(1961、6、10),年平均氣溫11、3攝氏度。暑期(6-9月)氣溫高于30攝氏度的天數僅為15天。年降水量在400-1000mm之間,多集中在7-8月份,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季節。

          該區工農業并重,農業主要種植玉米,小麥,高粱等。山坡多種果樹,尤以桃樹較多,盛產蜜桃。礦產以煤,耐火粘土為主。其中煤礦開采歷史悠久,煤質為無煙煤,局部為劣質煤。柳江煤礦為區內工礦企業,年產60萬噸。其次是北山發電廠,主要滿足秦皇島市工業和居民用電。此外,水泥廠,建材廠在盆地內星羅棋布。

          盆地內起伏小,河流廣布,地處山海關與秦皇島之間,陸上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另有鐵路縱貫其間。

          三、地貌營力

          a)內營力

          內營力是指主要由地球內部的熱能、化學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轉能等所產生的作用力。內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及火山、地震等,內力作用不但能夠改變地殼的物質成分、結構和構造,同時還能夠改變地表的起伏,造成多種多樣的地表形態。比如造山運動,板塊運動等。

          b)外營力

          外營力是指主要由太陽能、重力能及生物活動產生的作用力。它們常常是經過水、冰、大氣和生物等介質的運動推動地表物質發生位移,從而改變地表形態的。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風化作用、流水作用、巖溶作用、冰川作用、凍融作用、風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各種外力作用又都能夠劃分為剝蝕和堆積兩種基本形式。主要由剝蝕作用構成的地貌稱剝蝕地貌,主要由堆積作用構成的地貌稱堆積地貌。剝蝕、堆積與內力作用也有密切的關系,在構造上升的地區一般構成剝蝕地貌,在構造下沉的`地區則構成堆積地貌。隨著構造升降的變化,剝蝕地貌能夠轉化為堆積地貌,堆積地貌也能夠轉化為剝蝕地貌。

          柳江盆地的地貌構成是在多種多樣的地貌營力下構成的。本區地殼活動頻繁,多次地殼抬升和下降,造成盆地內的多個沉積和沉積間斷,以及周圍火山及地震活動,造成柳江盆地地表較大尺度的高低起伏。柳江盆地在內力作用下構成大體輪廓,再在外力作用如風、水、太陽能、生物和人類活動等作用下逐漸演變成為此刻的地貌形態。經過風化、流水、巖溶、凍融、風力、波浪等作用,構成地表一系列地貌。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地表變得豐富多彩,千姿百態。

          任何一個地區的地貌,都不是單純地由外力作用或單純地由內力作用構成的。盡管在某個地區和某個時期,內外營力可能是不平衡的,但在地貌的發育過程中,兩種營力總是彼此消長、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般認為,地球表面大的起伏主要是由內力作用所奠定的,外力主要是刻削這些大型起伏,造成更復雜的形態,并最終趨于將地表夷平。許多地貌學家認為,就整個地球表面說來,內營力與外營力的地貌作用在數量上具有同等的意義。地貌營力的作用與地表組成物質(包括地質構造與巖石性質)也有密切的關系。正由于此,現代地貌學的一個重要原理是:地貌是內營力與外營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結果。

          地質實習心得 篇2

          一、 實習概況 1、 實習目的與任務

          地質地貌實習是深刻認識專業知識并在實踐中體會知識的重要手段。通過此次肇慶地質地貌實習,使我們更加詳細的了解地質地貌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特別是加深了對巖溶地貌的理解,將課堂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野外地質地貌實習,讓我們提前體驗了自己今后將要做的工作,特別是作為一名城市的規劃人員,對地質地貌的認識和判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專業素質,只有對某一區域的地形具有一定的觀察和洞悉能力,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規劃。 2、 實習地點:廣東省肇慶市七星巖地質公園

          3、 實習單位: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城市規劃專業 4、 實習時間:20xx年9月7日——20xx年9月9日 5、 指導老師:劉希林老師及三位博士生助教 6、 實習簡介:

          本次實習從9月7日下午開始,我們一行人從南校區出發,傍晚時分到達肇慶市,整頓休息一晚后,9月8日開始進入肇慶市七星巖公園進行考察,主要考察了巖溶地貌的表現,如峰群、孤峰、石林、落水洞、地下河、溶洞等地貌類型,爬上了天柱巖后,還看到了從南向北的沖積平原,同時還有其他地貌類型。9月9日早晨,吃完早飯返回中山大學南校區,結束了三天的地質地貌課程考察實習。7、 實習目的地簡介

          肇慶七星巖位于肇慶市區北約4公里處,景區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巖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

          七星巖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主體由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座石灰巖山峰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20多公里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帶飄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里湖連結在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

          二、肇慶七星巖公園主要地貌類型 1、 實習路線

          9月8日早晨,從入住賓館出來后,我們乘車經過星湖中心開辟的湖心路一路駛至七星巖公園西門,從西門出發,進入七星巖公園,首先到達的是雙源洞,其次是阿坡巖,然后沿湖線返回,攀爬天柱巖,最后在龍巖

          洞進行洞內參觀游覽。下面在(2)中按地貌類型具體敘述行程。 2、 肇慶七星巖公園主要地貌類型 (1) 喀斯特地貌 a. 洞穴

          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即溶洞,是地下水沿著可溶性巖石的層面、節理或斷層進行溶蝕和侵蝕而成的地下孔道。當地下水流沿著可溶性巖石的較小裂隙和孔道流動,其運動速度很慢,這是只能進行溶蝕作用,隨著裂隙的不斷擴大,地下水除繼續進行溶蝕作用外,還產生機械侵蝕作用,使孔道迅速擴大為洞穴。

          七星巖公園中有許多因為溶蝕作用形成的溶洞,如雙源洞、龍巖洞等。

          我們首先到達的是雙源洞,由于雙源洞地下水位過高,船只無法進入,因此沒能進入洞內觀察,只能在洞外觀測。雙源洞是一段喀斯特地下河,發育在阿坡巖中,地下河上游的地表河源于北嶺山地,穿越阿坡巖流向星湖。雙源洞有兩個洞口,兩個洞口上方

          均刻有歷代名家在上留下的名跡。在由一個洞口前往另一個洞口的途中,還可以觀察到路邊石壁上懸掛著的殘留石鐘乳奇觀,通過鈣化作用,這些石鐘乳都是地下河流頂板坍塌后出露地表的。

          詳細觀察的溶洞為龍巖洞,是七星巖諸洞中開辟最早的洞穴,景物最多。以水洞為主洞,洞內低于洞外,經過改造,洪水期再不淹洞,冬季保持水位。洞內有地下水面溶蝕和侵蝕形成的邊槽兩層,呈明顯的石床狀;洞頂有一條沿巖面裂縫溶蝕的凹坑,呈天溝狀。龍巖洞頂高達30多米,下為湖水,

          向東直通黑巖,東南緊連副黑巖,西北為斗光室,上石蹬為旋璣臺。旋璣臺為洞頂崩落的巨石。臺底高出洞底6~7米,平臺頂豁然開朗,坐落于洞北口,高寬開敞。龍巖洞上方有許多石鐘乳,構成了很多千奇百怪的物品和人物,使人浮想聯翩。其中在洞的北邊,向上還可以通過落水洞看到天空。 b. 地下河

          雙源洞和龍巖洞內的水流均為地下河,地下河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沿裂隙溶蝕而成的地下水匯集和排泄的通道。地下河的水流主要由地表降水沿巖層滲流或由地表河流經落水洞進入地下河,少數地下河水流由深源和遠源地下水補給。通過觀察可以

          明顯知道,雙源洞的地下河上游的地表河源于北嶺山地,穿越阿坡巖流向星湖,形成地下河。 c. 落水洞

          經過雙源洞繼續向前走,可以看到阿坡巖,登上阿坡巖前面的山坡,在山坡的一側樹叢的掩映下,可以隱約見到一個落水洞,落水洞是巖溶地區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由垂直方向流水對裂隙不斷進行溶蝕并伴隨塌陷而成。落水洞常分布在溶蝕洼地和巖溶溝谷內,也有在斜坡上。 d. 漏斗

          七星巖公園內的喀斯特漏斗位于阿坡巖不遠的馬欄崗上,漏斗是巖溶化地面上的一種口大底小的圓錐形洼地,平面輪廓為圓形或橢圓形,直徑數十米,深十幾米至數百米。

          馬欄崗位于背斜的軸部,因巖層為抗侵蝕能力差的測水組砂頁巖,這里呈現“背斜成谷”的倒置地形景觀。

          背斜軸部節理發育,再加上馬欄崗位于測水組砂頁巖與壺天群灰巖交界,是喀斯特水溶是作用特別旺盛的地方。因此,地表水匯集處形成一巨大的喀斯特漏斗,下面有暗流與西江相通,形成這里流水的一個出口。除了溶蝕、侵蝕作用外,主要還有重力作用。落水洞有兩種形態,一種是裂隙狀的,一種是井狀的。在這里看到的是井狀的,其深度和寬度都比較大。 e. 峰林、峰叢

          七星巖就是喀斯特丘陵,原來的許多喀斯特峰林都被后來的流水沖積作用破壞了,現在僅僅殘余下七座石灰巖石峰。

          這七座喀斯特石峰是閬風巖(峰頂高程103.3m)、玉屏巖(99.8m)、石室巖(89.8m)、天柱巖(108.0m)、蟾蜍巖(89.9m)、仙掌巖(61.8m)和阿坡巖(119.6m)。

          我們考察經過的石峰有蟾蜍巖、阿坡巖和天柱巖。

          峰林是高聳林立的石灰巖山峰,相對高度100m~200m,坡度較陡,分散或成群出現在平地上,形似樹林。山峰的表面發育石芽和溶溝,構成峰林平原。峰叢洼地是由連座的山峰和其間的洼地組成,山峰形似錐形,洼地的平面形狀為多邊形,山峰之間洼地有落水洞或溶洞,形成峰叢洼地。

          峰林地貌的發育,通常用地貌循環理

          論來解釋,即峰叢是巖溶發育初期由巖溶水的垂直滲入溶蝕擴大而成,所以峰洼之間的

          相對高度較小,山峰下部尚有未溶蝕的基座相連。峰林是由峰叢進一步演化而成。當峰叢之間進一步溶蝕向深處發展,直到水平循環帶,這是地下河可能出露成地表河,使侵蝕作用加強,峰叢基座被切開,山峰相互分離成為峰林。

          在七星巖公園內,既有處于壯年期的峰林,也有處于衰老期的孤峰。 f. 溶蝕洼地

          七星巖公園中還有很多由溶蝕洼地形成的湖泊。溶蝕洼地的形成是由多個溶斗逐漸擴大融合而成。因此,地殼相對穩定時期越長,溶蝕洼地面積越大。有時溶蝕洼地積水,可形成湖,稱巖溶湖。如七星巖公園內的星湖(包括波海湖、青蓮湖、中心湖、紅蓮湖、里

          湖),就是溶蝕洼地積水所成的巖溶湖。它們四周多被峰林圍繞,山水纏繞形成了秀麗迷人的風景。

          (2) 河流地貌:洪積扇

          在攀爬到天柱巖的頂端后,可以明顯觀察到位于七星巖公園東部的北嶺,北嶺山前是典型的洪積扇。

          山麓帶常處于構造下沉狀態,地形坡度急劇變緩,河流水流分散,流速減慢,一部分水滲漏地下,因而山地河流帶來的大量礫石和泥沙在山麓帶發生堆積,形成一個半錐形的.堆積體,平面成扇形,成為洪積扇。

          在七星巖公園北面

          山地的麓部谷口發育著洪沖積階地和洪沖積扇,在地貌形態上看,從北到南是由北嶺侵蝕中山向洪積扇過度再向沖積平原過度,侵蝕風化剝蝕產物被山區溝谷攜帶至山麓地帶發生堆積,形成洪積扇。 三、七星巖與桂林山水

          經過考察得知,肇慶七星巖內的主要地貌類型為喀斯特地貌,景區內的峰林叢立,星湖蕩漾,樹木環繞,景色優美。中國另外一處以喀斯特地貌作為景區的地點就是桂林,所謂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所以這么壯觀,就是因為桂林的喀斯特地貌處于壯年期,峰叢和峰林都發育的極為蓬勃。下面從幾個方面簡單對比七星巖與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的相

          同點與不同點。 1. 發育時期

          七星巖的峰叢峰林和溶洞大多數處于壯年期甚至幼年期,部分發育比較壯闊,而少數山峰還在發育中,溶蝕作用還沒有深入或者大規模進行,所以未顯得十分壯闊,少數

          孤峰已經步入老年期。

          桂林山水的峰叢峰林和溶洞90%處于壯年期和老年期,有大規模的高高聳立的峰林峰叢,還有桀驁獨立的孤峰,與漓江結合在一起,平地拔起,千姿百態,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十分優美。

          總體來說,兩個景區的峰叢峰林和

          溶洞大部分處于壯年期,因為七星巖范圍較小,所以沒有桂林山水表現的壯闊。 2. 形成原因

          七星巖和桂林山水都是喀斯特地貌,不管是峰林、峰叢還是地下溶洞,形成原因主要都是溶蝕作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學作用過程(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過程(流水的侵蝕和沉積、重力崩塌和堆積),對可溶性巖石的破壞和改造作用。在七星巖和桂林地區,具備了溶蝕作用的因素,如氣候適宜,溫度較高,降水較多,氣壓較高,水的溶蝕性大,碳酸鈣溶解度大,同時兩地區又存在了大量的碳酸鹽類巖石,如石灰巖等,因此溶蝕作用大規模發生,產生了一系列巖溶形態,形成七星巖和桂林山水。

          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七星巖景區的形成大部分原因是溶蝕作用,而桂林山水除了溶蝕作用,還有崩塌作用,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為特征。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巖體多被溶蝕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為主。一部分景區也是由于崩塌作用而形成的。 四、對喀斯特地貌發育的認識

          通過以上實踐并結合課本知識,總結喀斯特地貌發育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1. 巖石必須是可溶的,如石灰巖、白云質灰巖等。

          2. 巖石必須是透水的,巖石的透水性取決于巖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

          3. 水具有侵蝕性,CO溶解在水里面,生成HCO3-離子,HCO3-離子可以溶解CaCO3,使

          CaCO3形成Ca(HCO3)2,Ca(HCO3)2溶解度大于CaCO3。

          4. 地下水必須是流動的,流動的水具有增加溶蝕力的作用。因為停滯的水,很快會使

          溶液達到飽和而失去溶蝕力。

          五、結語

          三天的實習很快就過去了,但是我們都期望著實習能夠再長一點,我們可以學到多一點的野外實習知識。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地貌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地貌學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學會了一定的考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 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習中。這次實習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而且也引到了我們對將來工作在地質地貌方面的認識作用,在城市規劃之前進行地質地貌的考察,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六、參考文獻 a. 專著

          地質實習心得 篇3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目的與任務

          地質地貌實習是我們專業基本教學實習環節。通過此次實習,使同學們進一步鞏固地質地貌學的基本原理,學習并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學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使學生對地質地貌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鍛煉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實驗的能力。

          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當地的地質演變歷史。

          2、實習概況

         。1)實習地點:xx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

          xx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位于青島即墨市城區西側,總面積7·74平方公里,公園內以海拔231米的xx為最高主峰,大山、寶安山、團山及長嶺等幾個側峰拱衛在周圍。山雖不云高,峰雖不屬秀,然而這里豐富而又獨特的地質現象,卻使其在地質保護、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價值。

         。2)實習單位: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XX級

         。3)實習時間:XX-12-31

          二、實習內容

          1、xx自然保護區概況

          xx自然保護區是1994年xx批準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青島即墨市城西4公里處,總面積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學地質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風民俗文化于一體,充分體現了xx文化豐富的內涵。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一處風景優美的旅游勝地。

          xx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但區內含有柱狀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積構造、接觸變質帶及古脊椎動物化石等豐富的地質遺跡,被地質界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區內地質遺跡不僅豐富,而且十分獨特,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淺粗面火山巖柱狀節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寬150米,單株獨立、巍巍壯觀,可與英國的“巨人堤”、美國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現已發現并保存完好的有26處,最大的一株長16米、平均直徑0.8米硅化完全、年輪清晰實屬罕見;維妙維肖的沉積巖包卷層理和交錯層理勝似一幅山水畫,妖嬈多姿的接觸變質巖,展現了火山爆發的烈焰對地質的改變,給人留下了對大自然的感嘆。

          2、xx地質地貌概況

          xx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燕山運動晚期的火山運動奠定了xx的基礎。通過一系列的造山運動,形成了xx復雜的地形地貌和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別是xx獨特的地質遺跡,較全面的揭示了膠東半島及山東的白堊紀古地理的原貌及其發展過程。

          xx地層的形成為早白堊紀早期,其區域地層劃分屬萊陽群曲格莊組。其巖石類型分別由沉積巖和火山巖組成,其中蘊藏著較豐富的硅化木和獨特的安山巖柱狀節理,從而形成了一個集沉積巖、火山巖、接觸變質巖、古生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象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寶庫。

          xx自然保護區由主峰xx(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小峰寶安山(海拔i45米)、團山(海拔i26米)和長嶺組成。自南、北兩側遙望,xx、大山二峰并峙狀似馬鞍,其地貌類型屬剝蝕準平原上的殘丘地貌,山體圓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間,最高部位在保護區南側,海拔300米左有,相對高度達200米。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帶,山西坡延至信村嶺,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龍山),山東坡延至陳家河東嶺,均屬低洼不平的平原兼低丘地形,殘丘周圍之沖溝多呈v字型和u字型。保護區范圍內無較大河流,只有數條季節河及山北坡截溝堵流形成的幾個小型水庫,以增加其自身景色。由于xx潛粗面火山巖結構構造特征,使其具有較強的抗風化能力,再加上斷裂構造等因素,在周圍沉積巖層逐漸侵蝕夷平的狀態下形成孤立殘丘地貌,使之具有山雖不高卻有拔地突起之感。

          保護區內地層單一,出露地層為白堊系萊陽群,主要巖性為紫紅、黃綠色中細粒長砂巖、含礫砂巖夾砂礫巖、鈣質粉砂巖、偶夾砂巖。特別是經多年采石,開挖揭露出了xx綠色次火山巖柱狀節理,形成了若干筆直挺拔柱狀節理形態的人工露頭景觀,俗稱“石柱群”。同時xx山體是一個集沉積巖、火山巖、接觸變質巖、動植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象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地質寶庫”,是豐富的地質資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3、實習內容

         。1)xx硅化木

          我們的第一站就是xx極富盛名的——xx硅化木。

          目前在xx四周發現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處,這些遠古時代的樹木經過硅化反應形成了現在的化石。早在1·3億年前,xx地區曾為“古萊陽湖”的一部分,在潮濕的氣候條件下生長有大量樹木,其中部分樹木死亡后在本地或異地被掩埋起來,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發生硅化反應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xx西北麓發現的最大的一株被鑒定為南洋杉,樹干長13米,平均直徑0·8米,樹根、疤節、年輪清晰可見,非常罕見。中生代地層中形體碩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xx國家自然保護區的重要保護對象。盡管國內有不少有關硅化木的報道,但在這樣特殊的地質結構條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見。此外,古脊椎動物化石在本區內也有零星發現。

         。2)xx石林

          xx盛產安山玢巖,多為灰綠、灰褐色,是約1億年前巖漿涌出地表冷凝而成,為優質建筑雕飾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巖漿冷凝,均勻收縮,形成四方柱狀的節理,柱體截面直徑約1米左右,高約30余米,筆直挺拔,排列緊密,恰似一片密林,蔚為壯觀,故名“xx石林”。

          據專家考證,xx石林一億多年前由火山噴溢的安山巖漿冷凝收縮而成。安山巖呈灰綠色,結構均勻,質地純凈,是一種高級建筑雕飾材料。山之西南因巖漿冷凝,均勻收縮,形成四方形柱狀節理,柱體截面直徑一般在1.0-1.5米間,柱體長30米(地表以下可延伸至60米),柱體筆直挺拔,排列整齊,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為壯觀。此類柱狀石林多發育于玄武巖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狀,而xx石林可發育于安山巖中,且呈四方形,這在地質學上較為罕見。就其價值而言,xx石林規模比南京六合縣石柱規模更大,亦更宏偉壯麗,可與美國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狀節理玄武巖體相媲美。

          站在由大片柱狀節理石柱群組成的xx石林前面,人們似乎能從中探尋出發生在1·1億年前的火山活動的場景。在遙遠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即墨地區火山活動強烈,以即墨城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許多火山錐,火山噴發出的大量巖漿經冷卻收縮形成了現在蔚為壯觀的xx石林,這片高26米、寬150米的石柱群與英國的“巨人堤”、美國的“魔鬼塔”并稱為世界“三大石柱群”。

         。3)沉積構造

          在xx山體上隨處可見的沉積構造也是遠古時期地殼活動留下的印記。當時湖泊流水中攜帶的大量泥沙一層層沉積下來,形成現在的巖石,不同的層理交織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一幅幅渾然天成的山水畫。早期形成的沉積巖與火山噴發的巖漿接觸后,在高溫高壓的環境條件下發生變質,又形成了顏色豐富、妖嬈多姿的接觸變質巖。

          xx區域內的沉積巖層屬中生代白堊紀萊陽群曲格莊組,為萊陽群的最上層部位。該組為河流相,山麓洪積相粗碎屑堆積,一般以中、粗粒砂巖、砂礫巖為主、兼有漫灘相或局部淺湖相的細碎屑沉積。區域沉積巖之沉積構造特征,屬較典型的網狀河流相沉積。大型交錯層理、槽狀交錯層理及斜層理隨處可見。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場中沿坑壁可觀察到極好的垂直剖面,如大型泄水構造、抱卷層理、大型交錯層理等。另在xx東坡還可以同時見到向上變細和向上變粗兩種沉積層序。測量巖層產狀可以斷定,xx地區當年有一古水流,方向為自北向南。各種沉積構造宛若一幅幅山水畫,遍布于山林之間,給旅游、地質教學提供了一處理想場所。

         。4)接觸變質帶

          由于巖漿的入侵及對圍巖的烘烤諸因素,在接觸帶部位沉積巖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觸變質作用。在xx極頂東麓可見紫色、灰色粉砂巖及細砂巖發生角化,但尚未形成角巖,以及沉巖體邊緣不規則分布的黑色角巖。在火山巖中也可見到砂礫巖捕虜體。長達幾百米的接觸變質巖,將火山巖與沉積巖截然分開,宛如一條“黑色長龍”,極其壯觀,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及科研價值。

         。5)其他

          xx是即墨西部平原地區的一座孤山,且范圍較小,故形不成其獨立的氣候特征,它與城區及中西部地區的氣候狀況無大的差異。由于xx地區地勢較高,水資源相對貧乏,其主要水源為天然降水。

          xx因受地貌、巖性之影響,土壤類型及分布也不盡相同,大體分為山體土壤和山周土壤兩種類型。

          xx的山體植被由于地形及土壤狀況,大致可分林木植被、灌木植被、草甸植被、作物植被四種類型。

          xx的的自然資源包括地質遺跡在內的礦產資源及植被資源、土地資源等。有的極其珍貴,聞名于全國乃至于全球有的非常豐富,蘊藏于整個xx區域中。

          xx山體間的林木主要有黑松、雪松、側柏、水杉、刺槐、合歡、火炬、拓樹及其它林木。就目前統計,它的綜合面積可達3000余畝,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盡管這些各類林木尚在幼年時朋,但它不但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而且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調節氣候的重要作用。

          三、實習心得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為我們日后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

          通過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習中有許多知識課本上是沒有的,我們學到了更加明確可行的操作技術和應用理論。如何充分靈活利用自己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操作,鍛煉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次教學實習給了我們一個充分鍛煉的自己的機會。

          通過著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這次野外實習我們不但欣賞了xx秀美的自然景色,調查了解馬地質地貌的類型和地質變化,而且學習并掌握了野外地質地貌實習的一些調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雖然非常的勞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實習后的成果心里還是非常愉悅。這次教學實習讓我們受益匪淺。

          但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xx旅游開發一些不合理現象,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寶安山、團山,由于長期墾殖,過度放牧及人類經濟活動綜合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土壤干旱貧瘠,巖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壞殆盡,只有赤松、櫟類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溝兩側有零星楓楊、槐樹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資源優勢,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大豐收是開發者應慎重考慮的。

          目前xx的旅游開發剛剛拉開了序幕,我們相信開發者會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智慧,讓xx自然保護區煥發出新的樂章,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和諧發展,造福人類。

          地質實習心得 篇4

          轉眼之間,兩個月的實習期即將結束,回顧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感觸很深,收獲頗豐。這兩個月,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悉心關懷和指導下,通過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學到了人生難得的工作經驗和社會見識。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實習這段時間自己體會和心得:

          一、努力學習,理論結合實踐,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的實習過程中,我始終把學習作為獲得新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決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和方法,切實做到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思想上積極進取,積極的把自己現有的知識用于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也才能檢驗知識的有用性。在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中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我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很少用于社會實踐中,這樣理論和實踐就大大的脫節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無法學以致用。同時,在工作中不斷的學習也是彌補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時代,瞬息萬變,社會在變化,人也在變化,所以你一天不學習,你就會落伍。通過這兩個月的實習,并結合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真學習的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各項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條例,使工作中的困難有了最有力地解決武器。通過這些工作條例的學習使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各項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務實的開展各項工作。

          二、圍繞工作,突出重點,盡心盡力履行職責。

          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中我都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對待每項工作。雖然開始由于經驗不足和認識不夠,覺得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鍛煉的目的,但我迅速從自身出發尋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轉變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為使自己盡快熟悉工作,進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緊時間查看相關資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職責,另一方面我虛心向領導、同事請教使自己對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

          技術崗位工作的情況有了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認知和了解。根據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優勢,把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盡心盡力完成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的任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我經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評和領導的贊許。

          三、轉變角色,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從大學校門跨入到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崗位,一開始我難以適應角色的轉變,不能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認為沒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點失望,開始的熱情有點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還是盡量保持當初的那份熱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態度,不斷的做好一些雜事,同時也勇于協助同事做好各項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該干什么,這就是一個熱情的問題,只要我保持極大的熱情,相信自己一定會得到認可,沒有不會做,沒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轉變自己的角色,從一位學生到一位工作人員的轉變,不僅僅是角色的變化,更是思想觀念的轉變。

          四、發揚團隊精神,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協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間能得到領導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時完成上級分配給我的各項工作的同時,還能積極主動地協助其他同事處理一些內務工作。個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團隊,才能實現最大的價值。實習期的工作,讓我充分認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團隊的精髓是共同進步。沒有共同進步,相互合作,團隊如同一盤散沙。相互合作,團隊就會齊心協力,成為一個強有力的集體。很多人經常把團隊和工作團體混為一談,其實兩者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優秀的工作團體與團隊一樣,具有能夠一起分享信息、觀點和創意,共同決策以幫助每個成員能夠更好地工作,同時強化個人工作標準的特點。但工作團體主要是把工作目標分解到個人,其本質上是注重個人目標和責任,工作團體目標只是個人目標的簡單總和,工作團體的成員不會為超出自己義務范圍的結果負責,也不會嘗試那種因為多名成員共同工作而帶來的增值效應。

          五、存在的問題。

          幾個月來,我雖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離領導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如理論水平、工作能力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對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崗位還不夠熟悉等等,這些問題,我決心實習報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努力

          加以改進和解決,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

          針對實習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幾點來彌補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1.做好實習期工作計劃,繼續加強對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崗位工作崗位各種制度和業務的學習,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各種制度和業務。

          2.以實踐帶學習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注重學習的同時狠抓實踐,在實踐中利用所學知識用知識指導實踐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3.踏實做好本職工作。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將以更加積極的工作態度更加熱情的工作作風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在工作中任勞任怨力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4.繼續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單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為單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地質實習心得 篇5

          第一章 緒言

          一、實習地的地理狀況、行政區域和面積、交通位置、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以及實習地的地理狀況。

          二、本次實習介紹

          1、實習目的此次工程地質實習區主要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內, 恰好在我國南北地理、 地質分界線上。 其地質特征雖屬華北類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資源豐富,更有早期三胚層動物化石之—“淮南蟲”的發現而蜚聲海內外,引起國內外地質界的較高關注,資料也很豐富,為認識實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實習區地處北緯 32゜40′,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 16℃,年平均降雨量為 969 毫米,屬大陸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這里農業南北特色兼有,南稻北麥,東果西蔬,種類繁多,更有“八公山豆腐”為一絕,人稱“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工業以煤炭開采、電力、化 工為主,是聞名中外的能源城市。區內淮南鐵路橫貫市內,東接津浦,西連京廣,北上京九,南下皖贛。水路、公路交通 也很便利。 淮南市內總面積 2121 平方公里,人口 180 萬。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市內。淮河以南為丘 陵山區,八公、舜耕、上窯“三山鼎立”,海拔多在 200 米 ,最高峰為八公山的白鶚山, 海拔 242 米;春右员睘辄S淮海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 20—40 米。

          a.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理論聯系現場實際,再回

          歸到理論上來,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現場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b.了解礦物和巖石的形成過程、結構、產狀等,掌握野外判斷能力。 c.了解地質災害與邊坡工程的治理。

          4.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積極主動的優良品質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2.實習的任務

          a巖石的肉眼鑒定;

          b地層剖面觀察;

          c構造的基本判識;

          d 認識各種內、外動力地質現象;

          e邊坡穩定性等工程地質條件評價。

          3實習日程安排

         。1)、20xx.06.25 星期一上午,晴

          在北校區2301 教室舉行地質實習動員大會,領取地質實習工具。

         。2)、20xx.06.26 星期二上午,陰

          前往舜耕山,觀察舜耕山地區的巖石、地層和古生物、了解其沉積環境練習羅盤的使用, 測量巖層的產狀;了解舜耕山的構造特征。

         。3)、20xx.06.28 星期四上午,陰

          前往茅仙洞,實地觀察河流地質作用以及邊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4)、20xx.06.28 星期四下午,陰

          前往羅山地區,實地學習認識,觀察舜耕山斷層;了解組成羅山山體的巖石和地層;觀察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之間的不整合;認識巖石風化剖面,了解土壤的.形成。

         。5)、20xx2.06.29 星期五,撰寫實習報告。

          4、小組情況

          指導老師:

          組長:

          組員:

          第二章 地層及巖石

          1、地層及古生物

          淮南地區煤系地層隱伏于新生代松散層下,而淮南煤田卻是從地面炭系含筳地層的研究而發現的;茨系貙优c華北地區類似, 但又有其特殊性,如猴家山組、 鳳臺組、四頂山組、壽縣組等都是淮南地區特有的。更因九里橋組中發現世界最早的后生動 世界最早的后生動 物化石而聞名于世。

          我們在舜耕山的山間風口處發現了波痕,一方面波痕具有示頂作用,可判定舜耕山的巖層倒轉,另一方面由波痕的形成環境和海綠石的存在可判定舜耕山沉積巖的沉寂環境為海洋系條件下靜水環境下的海成巖石。

          我們在羅山山頂的一個廢棄采石場處就發現了疊層石 元古宙是真核生物的發展時期, 主要是微觀或宏觀的低等藻類,較難化石,故很少能見到它們。疊層石是主要能直接觀察它們的標志.,它們是某些藻類

          活動的遺跡,劉老碑組、九里橋組、四頂山組均可見到。

          眾所周知淮南市煤礦資源豐富。 原因是晚古生代是陸生生物大發展的時期。 淮南地區當時濱海陸地環境、氣候適宜,剛剛登陸不久的植物長成了茂密的森林,為石炭二疊紀煤的形成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在煤系地層中,陸生植物化石非常豐富。

          2、巖層產狀的測量

          巖層產狀的測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表述巖層空間展布狀態,分析巖層形變和研究構造的重要數據。

          首先選定一個較平整的巖層面,注意選定時一定要前后左右觀察一下巖層的位置,不要將節理面或風化面當成層面。

          將羅盤折起,短邊緊貼巖層面并保持水平,北針所指數據就是巖層傾向。

          將羅盤打開成平面狀,將長邊緊貼巖層面并保持水平,代表一個水平面,讀出北針所指數據,即為巖層走向。

          將羅盤長邊沿垂直走向方向緊貼巖層,旋轉羅盤底部手柄,讓垂直水準器氣泡居中,讀出白色短線標志所指數據即為巖層傾角。(見圖)

          3、實習區域的巖石及其特點

          在地質實習前,我們應該初步知道:了解地球的物質組成,是從認識礦物巖石開始的, 而礦物巖石的野外識別能力, 是地質工作者的一項基本功功。 運用學過的礦物巖石的知識和方法,在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就會認識越來越多的礦物和巖石,識別能力會愈來愈強;茨系貐^太古界為變質巖,從上元古界起主要為沉積巖。此次在野外實習,我們

          除了掌握巖石的基本知識和識別方法外,還需要借助一些簡單的工具:如地質錘、5%的稀鹽酸、地質包等。在觀察時,注意要用地質錘敲開巖石的新鮮面再對其它工作,否則其風化表面會使觀察產生錯誤的認識。

          在學校里, 我們能夠觀察認識到的建筑石材有: 泥灰巖、 花崗巖 (有白崗巖) 大理巖、輝石、灰巖、白云巖等。在學校外面。我們主要觀察到了沉積巖和變質巖中的灰巖、泥巖、頁巖、泥頁巖、白云巖、砂巖(石英砂巖、紫紅色砂巖)、疊層巖、土壤等。

          實地觀察時,我們第一眼看見的是巖石的顏色。因此對巖石顏色的描述比較重要。通常說來,巖漿巖和變質巖的顏色往往與其暗色礦物(如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等,它 們 含有 Fe2+的硅酸鹽礦物)含量 。含量愈高,顏色愈深。巖漿巖從超基性巖至酸性巖顏色逐漸變淺,是因為暗色礦物含量漸少,而長石、石英等淺色礦物含量漸高的緣故。在觀察巖漿巖、變質巖的過程中,對顏色的正確描述有助于巖石類型的識別。而沉積巖中,深色巖層系因其富含有機質所致,如淮南地區石炭、二疊系含煤巖層多為灰、深灰色。 它們往往代表還原、濕潤條件下的產物。而常見于巖漿巖、變質巖中的暗色礦物極易風化分解,難以在沉積巖中。紅色沉積巖層多含有 Fe3+,是氧化、干燥條件下的產物,如淮南羅山地區上二疊統石千峯組的紅色砂巖(如圖),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晚二疊世后淮南地區再也沒有煤的形成。

          地質實習心得 篇6

          一、實習目的:

          認識石油鉆采裝備

          二、實習地點及方式:

          地點:四機廠。

          方式:參觀。

          三、時間安排:

          半天。

          四、簡介

          中國石化江漢石油管理局第四機械廠(四機廠)地處湖北省荊州市,是一家石油鉆采裝備研制企業。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固井壓裂設備、鉆機、修井機、海洋石油設備和高壓管匯元件五大類16個系列2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并在快移快裝鉆機、低溫石油裝備、自動混漿水泥車、大功率壓裂機組研制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工廠被認定為“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

          五、教學內容

          1、海洋石油鉆采設備

          第四石油機械廠生產的`海洋鉆采設備包括系列海洋修井機(鉆修兩用成套設施)、海洋橇裝循環設備、海洋壓裂防砂設備、海洋橇裝固井設備及海洋高壓組合管匯等產品。通過專業的設計和嚴格的生產制造工藝,可為海洋用戶作業需要提供完整的成套設備解決方案,產品設計規范符合api4f、7k、8c、6a、16c等規范及相關國家標準、海洋專用法律及規范。

          地質實習心得 篇7

          為了適應人才需求,即理論、實際結合型人才,我系組織了一次工程地質實習。實習地點在秦皇島市北二十八公里處的石門寨地區,實習時間為20xx年7月8日至7月12日。此次實習的目的是掌握巖石基本類型及特征。認識巖溶地形,了解滑坡、崩塌等重力地質作用和現象的形態特征等等。

          一、實習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經濟概況

          石門寨地區位于秦皇島市北二十八公里,屬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地區,區內有公路,與秦皇島相通,從秦皇島市去北戴河,海濱、山海關等,又有公共汽車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極為方便。

          工作區坐落在柳江盆地,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北、東、西三面為陡峻的高山所包圍。貫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區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東南,在山海關以南入渤海,盆地內最高的山峰為老君頂,海拔493.7m。南部大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巖分布區是本山區山高陡峻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區年降水量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可為全年降水量對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期內。

          二、地質概況

          本區地層屬華北型,除較普遍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區范圍內所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系,中生界的上三疊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區的地層順序,地層單位的劃分和各地層單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間的接觸關系,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地區綜合地層柱狀圖

          本區地層,自下至上簡述如下: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下馬嶺組

          下馬嶺組是區內出露最老的沉積巖,地層單位不整合于綏中花崗巖r2之上,在張崖子一帶,發育良好,出露全,張崖子西剖面可作標中剖面本組厚91米,主要巖性為雜色頁巖(包括紫紅色,蛋青色、灰黑色,黃綠色等)。下馬嶺組的層型剖面,在北京西北昌平縣境內,最早的稱為下馬嶺頁巖,后又稱下馬嶺頁巖組等。其實下馬嶺組的巖性不都是頁巖,與本區一樣還有部分砂巖,區內本組地層有兩個韻律組成,第一韻律的底部是灰白色粗粒長石石英凈砂巖可作玻璃原料。

          本組除主要在東部落近南北向分布外,在西南部的雞冠山一帶也有分布,其與綏中花崗巖的沉積接觸關系,在雞冠山和張崖子西一樣明顯,波痕、泥裂等現象亦易見到。

          2) 景兒峪組

          本組主要分布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的最好剖面在李莊兒溝,厚約28米,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至粘土巖,至石炭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與下馬嶺組整合接觸,與上覆下寒武統府君山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上下界限明顯,巖性標志石以其中上部分的粉紅色薄層狀的泥灰巖為主要特征,與下伏下馬嶺組的分層標志,則以本組底部的砂巖作為分界,此巖的特征石顏色黃褐色和帶鐵銹色,粒度較細,含鐵質及海綠石較多。

          (二)古生界

          1.寒武系

          1) 府君山組

          府君山組是區內寒武系最下部的地層,在東部發育良好,東部落北剖面,可作為標準,剖面厚146米,巖性主要為灰綠色豹皮狀含瀝青質白云質灰巖,含較多的萊得利基蟲化石,頂部含核形石化石,本組屬淺海相沉積,其與下伏景兒峪組,上伏饅頭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頂底界限和分層標志都十分清楚,底部為暗灰色,含瀝青質白云質結晶灰巖,局部含礫屑,并產三葉蟲化石,與景兒峪組頂部地層相差懸殊,與饅頭組得分界則以本組頂部暗灰色含核形石得白云質灰巖或以饅頭組底部的紅色碎屑巖和泥巖。

          2) 饅頭組

          饅頭組由于巖體侵入,構造破壞和風化剝蝕產生出零心,出露較

          好的地層是在溫莊以北一帶,但距離較遠,東部落北出露也較好且完整?勺鞅緟^的標準剖面,本組厚71米,巖性特征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底部具有角礫巖和礫巖,頁巖中含石鹽假晶,并加少量白云質灰鹽,本組與下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本組上、下界限均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本組頂部的鮮紅色泥巖層作為標志層,泥巖的特點是顏色鮮紅,成塊狀、無層理。這一分層標志在整個華北地區都相當穩定,是典型的標志層,本組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但從巖石地層特征,尤其是頂部分層標志,結合層位來考慮本區下寒武統饅頭組的存在是無疑的。

          3) 毛莊組

          本組的分布特點是與饅頭組相仿,但后者稍廣,在沙河寨的西,毛莊組出露較好,化石也較豐富,可作為本區毛莊組標準剖面,本組厚約112米,巖性特征以紫紅色頁巖為主,頁巖含少量白云母小片,就其顏色而言,比饅頭組要暗一些,俗稱豬肝色,與徐莊組相比,則又鮮艷一些,以褶頰蟲類三葉蟲為主。

          4) 徐莊組

          本組的分布比毛莊組更為廣泛,比較好的剖面是東部落西剖面,此剖面不但出露全,而且化石十分豐富,上下界限也十分清楚,可作本區徐莊組標準剖面,本組厚101米,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云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會巖透鏡體或扁豆體,與下伏毛莊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互層為標志,而毛莊組頂部則是比較單一的紫紅色頁巖。

          3) 張夏組

          張夏組受到破壞和覆蓋較少,是寒武紀地層,在區內分布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布,在揣莊北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良好,是區內很好的標準剖面,本組厚130米,屬淺海相沉積,按巖性特征可分上下兩部分,下部為鮞狀會灰巖,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

          本組與下伏地層徐莊組為整合接觸,兩者的分界是以層狀的鮞狀灰巖為張夏組的底部,徐莊組的頂部很少有灰巖或少量很少的扁豆體,從三葉蟲化石來看,張夏組底部常見有叉尾蟲,小裂頭蟲等。

          4) 崮山組

          崮山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布相仿,比較好的剖面也以288高地東山脊上的剖面標準剖面,本組厚102米,屬淺海相沉積,據巖性特征,可分下、中、上部分,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巖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下伏張夏組間有明顯的水下沖刷面,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顏色和結構,成分變化明顯,張夏組的頂部是灰色藻灰巖,而崮山組的底部是紫色礫屑灰巖或紫色粉砂巖互層,三葉蟲化石也不同,張夏組藻灰巖中產德氏蟲,在崮山組底部見有蝴蝶蟲,崮山組化石豐富,幾乎每層都可采到,主要為三葉蟲,其次是腕足類及迭迭層石,主要都是三葉蟲種類。

          5) 長山組

          長山組分布與崮山組相同,出露好的剖面也是揣莊北288高地東山脊為標準剖面,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很小,只有18米左右,屬淺海相沉積,巖性為紫色 ,礫屑灰巖分砂巖與頁巖互層,夾有藻類巖及上午屑灰巖,與下伏地層崮山組為整合接觸,二者分界清楚,崮山組頂部與本組接觸部位是灰色厚層狀藻灰巖含三葉蟲、蝙蝠蟲和蝴蝶蟲等化石,長山組的底部為紫色,生物礫屑灰巖含海綠石,組成生物礫屑灰巖的化石是腕足類和三葉蟲、莊氏蟲等,本組中的藻灰巖為柱狀藻,紫色氧化圈,非常明顯,與崮山組有所不同。

          7) 鳳山組

          鳳山組的分布同長山組出露好的一面是揣莊一帶,揣莊北288高地東坡可作鳳山組的標準剖面,本組厚92米,屬淺海相沉積,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巖夾礫屑泥灰巖,黃綠色鈣質頁巖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特點是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后往往成黃色土狀礫屑成為小團塊狀,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與常長山組的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巖為標志層,此層含有三葉蟲化石,長山組頂部的紫色粉砂巖緊伏于其下。

          1.奧陶系

          1) 冶里組

          下奧陶統冶里組的分布大體上與鳳山組一致,區內東、西部都有,但主要部分在東部區 ,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揣莊北288高地西的剖面,可作區內冶里組的標準剖面。

          該剖面冶里組厚125.5米,屬淺海較深水沉積,巖性可分上、下兩部分,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巖夾少量里屑及蟲孔狀灰巖,上部微灰色礫屑灰巖,夾黃綠色頁巖,與下伏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志是以灰色礫礫屑灰巖作為冶里組的底界,此里屑灰巖很薄,厚不到0.5米,其上便是質純灰巖,純灰巖在揣莊一帶形成陡砑子,地形標志特別明顯,冶里組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腹足類、介形類等。

          2)亮甲山組

          亮甲山組的層型剖面在石門寨的亮甲山,在亮甲山剖面測得亮甲山組厚118米,茶莊北山剖面厚128米,均屬淺海相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巖,下部夾少量礫屑灰巖和鈣質頁巖,與下伏冶里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亮甲山組底部的中層狀豹皮灰巖為標志,風化后呈泥質條帶狀,局部含燧石純核,此層開始便見到頭足類化石“房角石”。

          3)馬家溝組

          本組分布很廣,東西部都有,地層發育最好,化石較多的石茶莊北山一帶,該剖面可作為區內馬家溝組的標準剖面,出露厚101米,屬淺海相沉積,主要巖性為暗灰色白云質灰巖夾部分白云質含燧石結核,豹皮狀白云質灰巖,頂部具少量灰巖,化石多產于頂部本組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但二者界線十分明顯,分層標志是以馬家溝組底部的黃灰色,具微層理,含礫屑燧石結合的白云質灰巖,此層分布穩定,在整個華北地區都可見。

          3.石炭系

          1)本溪組

          中石炭統本溪組東、西部都很廣,發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東191高地和小王山一帶,小王山剖面可作標準剖面,本組厚82米,橫向上本組厚度有所變化,在石門寨西門處,測得厚度約70.7米,本組的巖性特征與華北地區一致,是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下部為鐵質砂巖和褐鐵礦,粘土巖,平行不整合于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粉砂巖及頁巖,夾3—5層泥灰巖透鏡體,透鏡體中含海相化石筵珊瑚,腕足類、雙殼類、腹足類、苔蘚類、棘皮動物類、粉砂巖及頁巖中含植物化石。

          1) 太原組

          上石炭統太原組得分布與中石炭組本溪組相同,區內研究最早得剖面是在付水寨得老柳江,初稱為云山組,本組巖性較穩定,以灰黑色粉砂巖,含鐵質結核為主要特征,夾少量煤線及灰巖透鏡體,有兩個韻律組成,也含海相化石腕足類、雙殼類,是海陸交互相沉積,與本溪組分界明顯,本部底部青灰色含鐵質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風化后具小孔,特征顯著,分布穩定,過去稱做云山砂巖,在遼寧太子河區則稱黃旗砂巖或小孔砂巖,此砂巖均可對比。

          4二疊系

          1) 山西組

          山西組主要分布在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本組是區內重要含煤層位,屬于近海沼澤沉積,研究和開采煤礦最早是在付水寨老柳江,因此本組以前稱柳江組,本組可以石門寨西剖面作為標準剖面厚61.8米,主要沿線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粉砂巖、炭質頁巖及粘土巖,構成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60米左右,發育較好是老柳江、夏家峪、石門寨西一帶,往北至半壁店曹山長城區有變薄趨勢,與下伏太原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志可以本組底部的灰色、灰白色長石巖屑雜砂巖為界,這些砂巖在走向上有些變化,有時粒粗,并含礫石,有時變成中細粒結構,顏色可由灰白色變黃灰色,但結合地層層斜,上、下聯系,以及注意山西組含可采煤的分布特征,便可加以區別。

          2) 下石盒子組

          下石盒子組主要分布在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布,發育較好的`剖面是牛毛嶺一帶,石門寨西門西側的剖面可作為區內下石盒子的標準剖面,此剖面上本組出露完全,并產植物化石,厚115米。有三個韻律構成,本組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巖屑雜砂巖。第二第三個韻律的頂部分別為A2、A1層耐火粘土巖或粘土質粉砂巖,顏色為紫色、紫灰色,含化石層位是在第一個韻律的頂部灰綠色含云母泥質粉砂巖,中、下石盒子組與下伏山西組為整合接觸,二者的界限以山西組頂部的B層耐火粘土為標志層。

          3)上石盒子組

          上石盒子組分布比較局限,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一帶,發育最好的剖面是歡喜嶺,此處可作為上石盒子組的標準剖面,本組厚72米,本組巖性特征明顯,分布穩定,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凈砂巖為主,夾極少量紫色細粒砂巖及粉砂巖,與下伏石盒子組的接觸關系,為整合接觸,但上石盒子組的底部是另一個沉積韻律的開始,界限明顯,其下即為下石盒子組的A1層紫色粘土質粉砂巖。界線的上下層都可作為這兩組的分層標志。上石盒子組底部的灰白色含礫粗粒長石凈砂巖更為特征,這層砂巖一般出露較好,單層厚度較大,總的厚也大,含長石量較多,雜質少,粗粒結構,并含礫石,這層長石凈砂巖以前曾稱南山砂巖,與太子河地區的彩家砂巖相當,在太子河又稱彩家砂巖或王八蓋子巖,其特點相似,是很好的區域性分層標志,本組中未獲得化石資料,本組的劃分和時代的確定,主要是根據巖性對比。

          4) 石千峰組

          石千峰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由于上覆中生代地層的覆蓋,因而出露很局限,只見于黑山窯至歡喜嶺一帶,出露較好的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此處剖面可作為石千峰組的標準剖面,厚150米以上,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巖層,包括粉砂巖、泥巖,夾少量的礫巖粗粒至中細粒凈砂巖和雜砂巖。其于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二者可以顏色區分,石千峰組的底部是紫紅色含礫粗粒巖屑長石雜砂巖,從成分看,尤其是從巖石組合的特征看,有較大的差別,即石千峰組的巖石成分和巖石類型都雜一些,本組在紅層中發現有植物及少量昆蟲化石。

          (三)中生界

          1.三疊系

          黑山窯組 該組是晚三疊世地層,原屬下侏羅統北票組的下部層型剖面在黑山窯后村西,厚161.8米,巖性為灰白色,中粗粒長石石英雜砂巖、黑色炭質頁巖、粉砂巖,含煤線,其中含大量植物和少量昆蟲及雙殼類等,屬湖泊相,與下伏上二疊統石千峰組為角度不整合接觸,上下巖層產狀差別很大,本組底部具底粒巖,與上覆地層北票組為整合接觸,但二者界限十分清楚,北票組底部以礫巖與本組分界。

          2.侏羅系

          1) 北票組

          北票組在區內分布很廣,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區近南北展布,出露層序較全,露頭較好的剖面是在黑山窯后村至大嶺一帶,此處可作為區內北票組的標準剖面,該剖面的北票組可分上、下兩段。

          下段:以礫巖和含礫粗粒雜砂巖為主,夾少量粉砂巖及頁巖,厚278米,與下伏地層上三疊統黑山窯組呈整合接觸,二者分界以北票組下段底部的礫巖作為標志層,下段植物化石豐富。

          上段:以粉砂巖、黑色炭質頁巖為主含煤線,厚215米,底部具大礫巖,與下段界限明顯,此段含植物、昆蟲 、雙殼類等化石。

          北票組屬湖泊、河流、沼澤相沉積,由南至北厚度變化較大,尤其在東部區,北票組的不同層位覆于下伏地層上,這可能是由南向北超覆之故。北票組與下伏地層黑山窯為整合接觸,與其他地層,如石千峰組、上石盒子組、下石盒子組、山西組都是角度不整合接觸,與上覆中侏羅統藍旗組也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關于北票組的時代,根據植物化石組來看,應屬早、中侏羅世的錐葉蕨——擬刺葵組合。

          5) 藍旗組

          藍旗組分布在柳江向斜的核部近南北向延展,上莊坨西旁水崖剖面出露好,可作為本組的標準剖面, 本組由火山熔巖,與火山碎屑巖互層組成,厚1000米以上,其下與北票組等較老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根據巖 性組合,本組可分下、中、上三部分,下不稍偏酸性,為灰綠和淺黃綠色安山質角閃,粗安山質火山熔巖與集塊巖,火山角礫巖互層,厚400米左右,上部以中基性為主,黑綠色、紫紅色、青灰色玄武質、玄武安山質和輝石,安山質火山熔巖和熔結集塊巖互層,夾少量火山角礫巖及泥灰巖,厚600米以上。

          6) 孫家梁組

          孫家梁組分布很局限,在區內的東南部蟠桃峪一帶有少量出露,其上、下均被巖體侵入,未見與其他地層的直接 接觸關系,從區域資料來看,本組與藍旗組為角度不整合接觸,本組厚350米以上,是一套灰色酸性和中堿性火山熔巖和火山碎屑巖,包括流紋質、粗面質和粗安質火山熔巖、泥灰巖、火山角礫巖與集塊巖。

          (四)新生界

          區內新生界,只發育部分第四系堆積類型較多。

          三.地質實習日記

          1. 7月8日 晴轉小雨 亮甲山

          亮甲山是華北地區古生界奧陶系下統,形成于5.00—4.81億年,以亮甲山組地層命名的。亮甲山組以中厚層灰巖和白云質巖為主,形成于淺海環境,厚度118米,與下伏冶里組,上伏馬家溝組均為整合接觸。亮甲山組化石豐富,有頭足類、腹足類、腕足類、三葉蟲、古杯類、介形蟲等。其中頭足類、房角石、古杯海綿是本組的標準化石。

          亮甲山上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羅盤的使用。用后交方交匯法定出方位,即在待測地點找到兩個已知點,然后在地形圖上找到所對應的點,利用羅盤測出兩已知點的坐標方位角,然后通過量角器量出對應的角度。在地形圖上延長兩直線。相交點為待測點。但此地磁偏角為-7°37′。因此,使用羅盤前,應先對其進行校正。利用螺絲調整羅盤零刻度位置。此羅盤應校核為352°23′。

          亮甲山多為化學沉積巖。典型特征為成型性。主要由CaCO3等碳酸鹽構成。對巖石的描述,不可或缺的是巖石的產狀,即產出狀態。產狀三要素分別為走向、傾向、傾角、巖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位角,即為走向。傾角即層面與水平面的夾角。此角與傾向是垂直的,但是知道走向,傾向不一定知道;知道傾向走向一定知道。

          層面與節理面也是巖石的兩個方面。層面延展性好。通常為明顯的顯露出巖層。節理面,延展性不好。按照產生節理的力學性質,節理主要分為張節理和剪理:

          張節理是巖石在張應力作用力下所產生的節理。其特點是產狀不甚穩定,在巖石中延伸不深不遠,多具有張開的裂口。節理面粗糙不平,面上沒有擦痕。節理有時為礦脈所填充,在碎屑巖中的張節理常繞過砂粒和礫石節理之呈彎曲形狀,節理間距較大分布稀疏而不均勻,很少密集成帶,常平行出現或呈雁形出現。有時,沿著兩組共軛呈X形的節理。斷開形成鋸齒狀。

          剪節理,又稱剪切節理,是巖石在剪切應力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節理,它一般產生于壓應力成45° 角左右的平面上,即最大剪切應力面上其特征為:產狀比較穩定,在平面中沿走向延伸較遠,在剖面上,向下延伸較深,常具緊閉的裂口,節理面平直而光滑,沿節理面可有輕微位移,因此在面上常有擦痕、鏡面等。在碎屑巖中的剪節理常切開較大的碎屑顆;虻[石;蚯虚_結核巖脈等。節理間距小,常呈等間距均勻分布、密集分布、密集成帶,常平行排列、雁形排列、成群出現或兩相交叉,稱“X節理”,或稱“共軛節理”,兩組節理有時一組發育較好,一組發育較差。

          解理為較弱面。因此解理統計是判斷巖體穩定性的重要指標。包括解理的數量、寬度、產狀、發育程度、有無填充物。取1m3的巖石判斷以上各項數據,解理的程度發育越好,說明巖石越脆弱。因此在工程中的隧道工程邊坡穩定等應注意解理的統計。

          巖石與瀝青的粘附性取決于巖石的酸堿性。酸性巖石粘性大,如花崗巖。堿性巖石粘性小,但可加入物質改變其粘性。

          2. 7月9日 晴 大石河 西上莊坨 沙鍋店

          大石河全長70多公里,發源于河北省青隴縣自西向東,注入山海關附近的雁塞湖,最后匯入渤海。該河流從山區逐漸過渡到平原,屬于半小區,河流季節性強,上游多侵蝕,下游多堆積,并在侵蝕與堆積作用下形成了階地與河漫灘,上莊坨就是在階地上建立的一個村莊,在196高地上可明顯的看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此處出現了泥包礫現象。是洪積現象或冰水堆積而成。在侵入巖的作用下形成了以花崗巖斑巖為主的巖墻。巖墻右側的灰巖與亮甲山的巖石的產狀一致,形成于淺海環境,產生了石崖、溶溝。

          從動力學觀點看,水流作用于河床、巖土上的推移力及上托力大于巖土的強度時,將發生侵蝕河搬運作用,否則河床不會遭受侵蝕而產生淤積。

          河流中流線位置發生擺動,橋墩的修建應考慮到這個因素,以半山區和平原區影響最為明顯。山區河流以侵蝕為主,河床相對穩定,河谷寬度小,擺動小,半山區河流、水流在河床內部有動蕩性。主流線有擺動。平原區河流以堆積、淤積為主,河床極不穩定,河谷不確定,無明顯岸坡,河流主流線擺動劇烈。

          天然河道上的橋梁工程,因修建墩臺使得河流原有過水斷面減少,水位的流向和流態復雜,流速在跨河段普遍增大,因而必然產生對橋墩、橋臺底部、地基的沖刷。這種沖刷來自于紊動、旋渦作用,因此對墩臺基礎砌置沖刷作用的研究,是設計墩臺所必須的。其主要任務是預測水流對地基的最大沖刷深度為保證墩臺基礎的穩定安全,應砌置在最大深度以下。

          河水的流速于流量給河兩岸的地址作用,并以此來判定喝水的流動方向。河流的礫石直徑與流速間是4次方的關系。

          大石河凸岸即左岸為堆積現象。大石河凹岸即右岸為侵蝕現象。河卵石的分布決定河岸的分布范圍,河卵石的磨圓度及其大小能判斷河水流量。卵石越粗大,水的特性越強。河流搬運能力越強,卵石越光滑,磨圓程度越好,沖擊漫灘河流,人工形成河渠。

          河流階地不能被淹沒。河漫灘在洪水期可被淹沒,階地與河漫灘均為二元結構。

          粒石堆出現成層性,河流流速擴大,紊流現象越強烈,河流地質環境越復雜,成層性越差,河流流速越差,河流流速小,則反之。階地堆積物以大的粒石為主,沙含量較少。

          階地的產生是內動力和外動力作用的結合,據其成因又將階地劃分了幾個等級。ァⅠ級階地受水流沖刷,發生變化,產生明顯陡坎。Ⅱ級階地物質結構組成:土、碎石、帶棱角狀混雜堆積。階地越高,巖土越老。

          在沙鍋店出現了巖溶現象,此處巖漿巖為塊狀結構,無層理,并形成了以花崗斑巖為主的巖墻。巖墻右側的石灰巖是青灰色屬亮甲山組的豹皮狀灰巖。通過產狀判定推測出該地巖體與亮甲山組為同一組。同時還可看到石崖、溶溝現象,這都是在化學侵蝕和機械等作用下形成的。石崖、溶溝的形成需求:水又侵蝕性;水有流動性;巖石要與水出現容實現象;巖石能與水作用;巖石本身要有初始裂隙。

          3. 7月10日 陰 義院口村

          此處出露的巖石為花崗巖,屬侵入花崗巖、巖漿巖與沉積巖相比,巖漿巖無層理,而變質巖存在變晶結構,有變質礦物。該處陡坎坡度大致為70°。據巖體力學及巖石物理力學性質分析,坡度大于70°的邊坡極易產生整體滑坡。產生整體滑坡有三個影響因素:坡形,坡高,軟弱的滑動面。

          此處地處山區,修建傍河公路最為適宜。因為山區地形復雜,地質情況復雜,而沿著河流的走向,地形為河流的各階地,在同一級階地上,地形較平緩,地質情況均一,故修建傍河公路既省力又經濟。

          在馬蹄嶺修建“S”形公路,主要是考慮到公路的坡度問題!癝”形公路可降低坡度,馬蹄嶺地面高程度變化較大,如修建直線公路,會影響行車安全,也不符合各面坡度要求;而采用“S”形設計則可降低坡度,提高行車安全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行車事故。在山區常見的這種設計思想即盤山公路。

          此處修建工程項目主要影響因素是邊坡穩定性,修建隧道時,最大影響因素即邊坡穩定性。此處修建鐵路也可不用修建隧道,而用削坡取而代之。但削坡易失穩,且在7、8月份降水量加大,巖石的親水性勢必會產生對水壓力,從而也會使山體失穩,故在此處修路、橋時應注意邊坡穩定性。

          4. 7月11日 陰轉小雨 張崖子

          張崖子—東部落地層剖面全長1660m,延伸方向向北面西,由新太古界變質花崗巖,上元古界變質青白口系長龍山組石英砂巖景兒峪組泥灰巖,古生界寒武系下統府君山組灰巖,饅頭組頁巖組成,張崖子為該剖面起點。

          本剖面反映了柳江盆地早期地質歷史的演化過程。

          距今25~9億年,本區隆起,遭受剝蝕、缺失。下中元古界和上古生界,青白口系下馬嶺組。

          距今9~8億年,本區下降,接受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長龍山組、景兒峪組濱海淺海沉積形成了本區第一套沉積地層。

          距今8~5.6億年,本區抬升,遭受剝蝕,缺失震旦系和寒武系下統下部地層。

          距今5.6億年,本區下降,接受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統府君山組饅頭組濱淺海沉積第二套沉積地層開始形成。

          本剖面中新太古界與上元古界之間為呂梁運動所形成的非整合,而二者為整合接觸,上元古界和古生界之間為薊縣運動所形成的平行不整合面,二者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其他各組之間均為整合接觸。

          在2號點上觀察的巖石為8億年前形成的 ,而其下層巖石距今25億年,二者是平行不整合接觸。

          在3號點上巖石為巖漿巖,含sio2的含量定名的話為中性巖,按產出狀態為淺層巖,此類巖石為閃長玢巖,呈白色。

          而4號點上的巖石為泥灰巖,呈淡青色,為條帶狀,而磚紅色的泥巖、砂巖在毛莊和饅頭組具多。

          碎屑物質包括巖石碎屑和礦物碎屑,在礦物碎屑中最常見的是化學性穩定的石英碎屑,在干旱氣候條件下也常見到長石碎屑,此外 ,碎屑成分中也可見到白云母,石榴子石等,碎屑物質主要是巖石物理風化的產物,有時也可能是化學風化未完全分解的產物,碎屑物質是構成沉積巖中碎屑巖類的主要成分。

          5. 7月12日 陰轉小雨 小王山

          馬家溝組是華北地臺上升而成,此地層缺失上奧陶、盆系,下石炭、留系在太原組合有煤層,在1號點位有分層出現,上層為馬家溝組白云質灰巖,以MgCO3為主要成分,下層為深灰色致密狀厚層灰巖以CaCO3為主要成分,在2號點上,其分界點為奧陶下的馬家溝組白云質灰巖與中石炭系本系組的一套砂巖、粉砂巖、頁巖護層,而3號點上則是鋁土質石英砂巖,以Al2O3為主,從產狀及連續上看為平行不整合接觸,4號點上可看到海相作用下的泥灰巖。至此,海蝕作用結束。在5號點位上,分界點為下二疊山西組與 中二疊下石盒子組,此處,主要Ca質的長石石英砂巖,6號點位上是上石盒子,中二疊山西組與下二疊的分界點,此處出現了黑色的頁巖和中粗粒的砂巖,同時,還有侏羅系的北票組巖石,此巖石具以下特點:沉積相為河床相的堆積,粒徑大小相差不大,粒石的磨圓度相差很大,顆粒分選性很差,膠結物復雜。

          在7號點上,可見到侏羅系藍旗組的安山巖是火山噴發形成的,處于裂式噴發,巖被覆蓋在北票組上,二者是角度不整合,此地層為最地層,此處為塊狀斜長角閃鞍山巖,其新鮮面為灰白色,揮發面為黃褐色。

          在8號點上見到的是馬蹄嶺埡口,在此處主要是越嶺線的選擇,一般在線形上為回頭展線,而線長方面,埡口邊坡大,埡口兩側巖體的穩定性、巖質邊坡的穩定性,取決于坡面與各種結構面的產狀,空間組合的關系。

          四.實習總結

          此次實習所見到的地質情況,對公路和橋梁來說,是一個小結,此地地質構造比較全面,給出了工程建設中的不同處理方案。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一定是經濟發展的地方,其發展勢必離不開路橋與外界的溝通,水的流動性給工程環境帶來了諸多影響,尤其是水上橋梁,河水的動力作用使河水具有了擺動性,河谷不穩定,再加上河水侵蝕、堆積、搬運作用,就使得橋臺的位置有所變化,河水是有洪汛期的,這對橋的高度是有影響的,橋要采用何種形式,可據此地地質情況而定,總之,水是工程地質中的一大因素。

          公路的修建首先就是選線,影響公路選線的自然因素很多,主要有地形、地質、水文、氣候、土壤及植物覆蓋等因素,如沿溪線的選定,沿溪線是沿著河岸布置的路線,其路線走向明確,以河谷方向為指導方向,河兩岸地勢平緩,縱坡較小,常被洪水侵蝕,防護工程較多,沿河布線跨支溝的人工構造物較多,沿河兩岸有較復雜和不良地質地段,當河谷較窄時,路線繞避的余地小等問題時,應合理布局,考慮以下幾點:根據資源開發的需要選岸,路線選在谷底寬闊,支溝少,地質條件較好,且有連續適宜布線的臺地一岸,盡可能選在陽坡和迎風的一岸,盡量選在鄉鎮多,居民點密的一岸,其次路線高度的選擇應考慮在不受洪水淹沒和破壞的前提下,路線高度通常有低線位和高線位兩種情況。

          越嶺線的選定也是公路建設中的一大內容,越嶺線需要克服很大高度,路線的長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決于縱坡的安排,所以越嶺線的主要矛盾就是埡口高度和路線縱坡間的矛盾,在馬蹄嶺采用的“S”形路線就很好的克服了高差大這一問題。

          在山間修建傍河公路時,應注意巖體的穩定性,當地的年降水量及各種自然因素,巖體自身的穩定性,這些是山體是否滑坡崩塌的一個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巖石與水作用后的穩定性,有的巖石親水力強,作用后失去了原有的屬性,而產生滑坡、崩塌現象,即應考慮到山體的穩定性,來決定是否設防護墻,是否該遠離此山體而筑路。

          為期一周的工會曾地質實習,讓我充分的認識到地質環境對工程建設的影響,同時也鞏固了校內所學的理論知識,理論是建立在實踐之上的,只有通過實踐,理論才能得以充分發揮,這次實習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它結合了理論,讓我們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為今后的理論學習及社會實踐劃上一個逗號,這次實習另一感受,就是覺得時間太短,如能再長一點,我想理解得會更透徹,掌握的將更加牢固。

          地質實習心得 篇8

          (一)井場的組成及鉆井過程概況 1、井場概況

          井場是在陸地上打井時為便于鉆井施工,在井口周圍平整出來的一片平地,面積根據鉆機鉆探能力的大小而定,鉆6km深井的鉆機約需120×90m2,鉆3km井深的鉆機約需100×60m2,再小于此的鉆機,井場可小到60×80m2。井場用于放置鉆井設備如井架、動力機、泥漿泵及循環系統、以及存放鉆桿、套管等管材,放置水罐、油罐、洗井液罐及堆放洗井液材料、各種配件等。并設有值班房、發電房、庫房等臨時建筑。

          井場的空場大小應能滿足搬家、安裝、固井及處理事故等作業時大批車輛進出、擺放的'需要。

          井場的形狀大體上為長方形,可因地制宜以減少土方量。但公路應從井架大門前方通入井場,不應從鉆井設備后部通入(即所謂倒井場),油罐等也不應放于井場入口附近,以免井場上出現井噴、失火等險情時搶險車輛無法進入井場。

          1、對離礦區較遠的探井,尚需有生活設施如宿舍、廚房、飯廳等。

          2、接單根在鉆進過程中,由于井在不斷加深,鉆柱也要及時接長,每次接入一根鉆桿叫做接單根。打一口井要接很多次單根。每兩小時換鉆桿。

          3、事故處理如物件落入井內,需進行打撈,鉆桿斷在井內也要打撈;鉆柱被卡在井內時則要設法解除卡鉆。除落物外,引起井內復雜情況而需要處理的原因多系洗井液性能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

          4、其它作業在鉆井過程中要進行鉆屑錄井、氣測井、電法測井以及地層測試;

          交井以后還可能有射孔、替噴、試油、酸化壓裂等項作業。

          了解的知識:

         。1) 鉆井的參數:鉆時、井深、轉盤轉速、鉆壓、立管壓力、大鉤負荷

         。2)

          泥漿參數:泥漿比重、泥漿電導率、體積、溫度流量

          (3) 導大繩:起鉆、下鉆、鉆進 (4) 一根鉆桿叫單根,三根鉆桿叫立柱

          一、實習目的:通過模型來認識鉆井儀器 二、實習地點及方式:

          地點:學校圖書館一樓、地科實驗室。 方式:參觀。

          三、時間安排:半天。 四、簡介

          在這里有各種巖石以及鉆井過程中所用到的機械,還有一些化學試劑。 五、教學內容

          1、井架

          2、鉆頭

          3、懸升式抽油機

          4、凝點實驗器

          測溫度防石油凝固

          5、熒光燈

          顯示油氣

          6、綜合錄井儀

          評價地層,檢測含油氣的性質,鉆井的時候控制。

          一、實習目的:認識石油鉆采裝備

          二、實習地點及方式: 地點:四機廠。 方式:參觀。

          三、時間安排:半天。 四、簡介

          中國石化江漢石油管理局第四機械廠(四機廠)地處湖北省荊州市,是一家石油鉆采裝備研制企業。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固井壓裂設備、鉆機、修井機、海洋石油設備和高壓管匯元件五大類16個系列2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并在快移快裝鉆機、低溫石油裝備、自動混漿水泥車、大功率壓裂機組研制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工廠被認定為“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

          四、教學內容

          1、海洋石油鉆采設備

          第四石油機械廠生產的海洋鉆采設備包括系列海洋修井機(鉆修兩用成套設施)、海洋橇裝循環設備、海洋壓裂防砂設備、海洋橇裝固井設備及海洋高壓組合管匯等產品。通過專業的設計和嚴格的生產制造工藝,可為海洋用戶作業需要提供完整的成套設備解決方案,產品設計規范符合API4F、7K、8C、6A、16C等規范及相關國家標準、海洋專用法律及規范。

          地質實習心得 篇9

          ~海陽地區,魯中南地區的斷陷盆地內也有分布,與下伏的上侏羅統地層及上復的第三系地層呈不整合接觸,工程地質實習心得。下統青山組為一套火山巖系。主要由安山巖、玄武巖、粗面巖及火山碎屑巖等組成,厚度1089~6007米。上統王氏組為頁巖、砂巖、砂礫巖、礫巖,厚度1196~6681米。

          (一)、魯西地層分區

          1. 下白堊統青山組(k1q)

          青山組主要分布于魯西地區的.蒙陰、平邑、萊蕪、鄒平、臨朐、沂源等盆地中及沂沭河流域的郯城、莒縣、沂水、安丘等地,其中以蒙陰盆地發育較好。

          青山組以中基性巖為主,火山巖系發育。按巖性分為三段:

          第一段:由火山角礫巖、火山 集塊巖、火山角礫凝灰巖及礫巖組成,與下伏地層分水嶺組呈假整合接觸。

          第二段:在蒙陰地區由凝灰巖與粉砂巖互層組成,上部及下部粒度粗,中部細,為青山組的重要層段。

          第三段:由火山角礫巖、集塊巖夾安山巖、玄武巖組成。

          2. 上白堊統王氏組(k1w)

          王氏組分布于臨朐、馬站、莒縣、安丘等地。

          王氏組按巖性分為三段:

          第一段:以紫紅色、灰綠色砂巖、砂礫巖、礫巖、凝灰質砂礫巖為主,間夾頁巖、粉砂巖,屬河流相,局部屬洪積相沉積,厚42m。

          第二段:以黃綠色、灰綠色、灰黑色及紫色頁巖、砂巖為主,屬河湖相及湖相沉積,厚500—1600m。

          第三段:主要為灰紫、灰黃、灰綠色的砂礫巖,屬河流相沉積,厚300—500m。

          (二)、魯東地層分區

          魯東地區也分為下白堊統青山組(k1q)、上白堊統王氏組(k1w)。

          1. 下白堊統青山組(k1q)

          青山組主要分布于魯東地區的諸城、膠州、即墨、萊西、萊陽等地,尤以諸城、萊陽一帶出露良好,心得體會《工程地質實習心得》。按巖性分為三段:

          第一段:主要巖性為安山巖、安山集塊角礫巖等,厚度1000—3700m。

          第二段:主要以流紋質角礫巖為主,厚度400—2840m。

          第三段:主要巖性為安山巖,厚度260—1340m。

          2.上白堊統王氏組(k1w)

          王氏組主要分布于諸城、萊陽等地。王氏組按巖性分為三段:

          第一段:由棕紅色、灰綠色及紫紅色粉砂巖、細砂巖、礫巖組成,屬河流相沉積,厚274—827m。

          第二段:由棕紅色、灰綠色泥巖、粉砂巖、礫巖組成,屬河流、淺湖交互相沉積,厚527—1389m。

          第三段:上部由灰色、灰綠色及紫紅色泥巖、粉砂巖、細砂巖組成;下部由棕紅色、灰色礫巖及粉砂巖、細砂巖組成。屬河流相及牛軛湖相沉積,厚369—1457m。

          第五節 新生界

          新生界除缺失古新統地層外發育均比較齊全,主要分布在魯西南、魯西北平原區及中新生代斷陷盆地內。地層的分布和巖相受構造及古地理控制較為明顯,以陸相沉積為主,夾基性火山巖。近年來在濟陽坳陷中發現海相沉積夾層。

          一、 第三系

          山東省第三系地層十分發育,全省三個地層區均有出露。

          (一)下第三系

          1. 魯西地層分區

          本區下第三系十分發育,分布在蒙陰、平邑、泰萊、汶口、肥城等盆地中。

          1923年將新泰官莊附近的一套紅色砂巖命名為官莊組(e2-3g)。巖性為礫巖、砂礫巖、砂巖、粘土巖,中段夾泥灰巖,厚度1545~2386米。

          2. 魯東地層分區

          下第三系僅發育黃縣組,分布于膠東半島的黃縣(今為龍口)一帶。

          黃縣組是一套含煤巖系,主要由碎屑巖、泥巖、煤、油頁巖、泥質灰巖組成,最厚可達1600m。

          地質實習心得 篇10

          一、實習目的:

          通過模型來認識鉆井儀器

          二、實習地點及方式:

          地點:學校圖書館一樓、地科實驗室。

          方式:參觀。

          三、時間安排

          半天。

          四、簡介

          在這里有各種巖石以及鉆井過程中所用到的機械,還有一些化學試劑。

          五、教學內容

          1、井架

          2、鉆頭

          3、懸升式抽油機

          4、凝點實驗器測溫度防石油凝固

          5、熒光燈顯示油氣

          6、綜合錄井儀

          評價地層,檢測含油氣的'性質,鉆井的時候控制。

          地質實習心得 篇11

          為了將基礎理論知識與課外實踐研討相結合,在20xx年11月5日至20xx年11月7日,我跟隨我們工程地質的授課老師周德泉教授進行了為其三天的工程地質野外實習。

          這三天,我們橋梁一班和二班60余名同學在周教授的帶領下先后走過了南郊公園湘江西岸,遠眺毛主席雕像近觀泥質礫巖,領略著湘江長沙段的地質歷史演變。 而后攀爬了河西的岳麓山巔,其間經正門·云麓宮·鳥語林·黃興墓·白鶴泉·愛晚亭,了解了產狀三要素的傾向走向傾角的含義,知曉了沉積層、斷層面的概念以及地下水的分類。而第三天下起的蒙蒙細雨也沒能阻擋我們尋找探求的腳步,和著雨聲我們走遍了動物園和石燕湖的沿線,看遍了單斜構造向斜構造的沉積巖風情。最后我們還參觀了剛剛建成的湖南地質博物館新館,感受著展覽大廳的眾多巖石帶給我們的震撼。

          從老師的講解中我知道了長沙的地質演變歷史,也懂得了湘江這一河流的地質作用對周邊的影響。但在這之前,我對工程地質的理解僅限于書本上那一行行枯燥的文字,可以說,真正是在實習的時候才終于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掌握理解并且運用起來。由此可見,真知出于實踐。而我們的課程實習也是多么有必要開展的。

          這次的實習,除開知識的掌握熟悉,我還從老師那學會了一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并依據老師的分析形成了一種看到節點后的思考規律。

          儀器是羅盤,我們這次的實習主要是用它來測量巖層的產狀:傾向走向和傾角。三種要素的測量都是通過所測角度來表示的。一開始我一直沒搞清楚哪種是定住圓柱形水泡,哪種是定圓形的水泡,而讀數時讀哪根也沒分清,另外測量不同的東西羅盤放置的位置也是不一樣的。和同學爭論,詢問老師,最后在車開走之前終于把它的使用搞清了。測傾向是垂直測量面豎著放,測走向也是垂直測量面只是是橫著放,而傾角特殊一點,需要把羅盤那個盒子上下面保持90度然后把上部貼著測量面來進行測量。在這里老師還告訴我們一個小技巧,當測量面不平的時候還可以把實習日記貼在測量面上保持面的水平。就這樣,到實習最后,我已經能熟練的使用羅盤進行測定了。

          而那種面對對象便能開始進行一系列分析則始于老師的認真介紹,從實習日記的記錄中,我發現老師每次講解一個點,都會分析那個點的植被以及巖層的分布情況,還有巖層的巖性,構造,巖層和邊坡的產狀中的傾向走向,并且通過分析巖層和邊坡的走向或傾向關系來判斷該處的穩定性,如果是走向或者傾向是相同的,那么顯然該處事極不穩定的,而如果兩者的走向或傾向是斜交關系,則證明了該處巖層穩定,適合開挖。于是每看到一個點,我便會沿著巖層的分布、巖性、構造、產狀和穩定性來依次進行分析。這樣,對地質知識的研究就顯得更為透徹了。

          這次難得的實習,在學到很多東西的同時,也暴露了我很多不足。如對課本知識的無印象,體現在老師在講解中蹦出的好多名詞我竟然都寫錯甚至不知道寫。如砂質礫巖中的“砂”字我從頭到尾就寫成了“沙”字,到后來寫實習報告查閱書本時才發現了其中的錯誤。還有“上層潛水”就一直沒反映過來那個潛字如何寫。另外一反面也有課本知識的不連貫還有對日常生活常見的地質現象無觀察。丁字鎮處出產著長沙極少的巖漿巖作為一個望城人的我竟然一直不知道,平時生活實在缺少留心觀察。這些以后都要多加注意才好!

          另外關于實習,我也有一點自己的`小想法。第一,我覺得實習的地點選擇過于狹義,可能是都在長沙市內沒有出去看看的原因吧。長沙的地質方面可以說還是相對匱乏的,巖石三大類中只有沉積巖和巖漿巖,而且我們實習所看到幾乎大部分都是沉積巖,隧道專業的同學還去了丁字灣研究花崗巖,我們橋梁專業的視野卻只停留在了長沙市區的沉積巖。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去大圍山這些地方甚至走得更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是當代大學生該有的追求不是嗎?第二,我覺得實習的時間是不是能稍微長一些,經過實踐,我們發現了野外實習確實比單純的課程教學要更能讓人有寬度和廣度的吸納知識,也能激起相當一部分同學對地質的興趣。如此,實習時間延長更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課程的推廣不是嗎?

          我堅信著,知行合一,定會把學習的境界推到圓滿。這次的實習,我真的學到了很多很多。真心的希望能在多來幾次。以后的日子,我也會更好的學習地質,因為,我發現,學習地質,原來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

          地質實習心得 篇12

          (1)石漠化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與我國西北一帶沙漠化現狀相似,是土地劣化演變的極端形式之一。廣西和貴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積的碳酸巖分布,又由于不斷地開荒種地,破壞了原有植被,需千萬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層經風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種任何植物的石塊。我國西部石漠化速度相當快,其中廣西碳酸巖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遞增。石山地區不但形成“山光人窮,窮山惡水”的惡性循環,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綠化中最難啃的“硬骨頭”;ń髰{谷地區也與此類似,治理石漠化當務之急!

          (2)成因機理

          一、花江大峽谷區域碳酸鹽巖系的抗風蝕能力強,成土過程緩慢。據資料顯示,每形成1 cm厚的風化土層需要4000余年,慢者需要8500年,較非巖溶區慢1O~80倍,這是西南巖溶山區土層淺薄、易出現石漠化的客觀背景條件和基本原因。

          二、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不利于水土資源的保存。西南巖溶山區地表崎嶇破碎,山多坡陡。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加劇了斜坡體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類活動擾動的激發下,使大片巖溶山地變成石漠化。

          三、巖溶山區特殊的土體剖面結構加 劇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巖溶山區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層(過渡層),在基質碳酸鹽母巖和上層土壤之間,存在著軟硬明顯不同的界面,使巖土之間的粘著力與親和力大為降低,一遇降雨激發便極易產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四、降水的影響。西南巖溶山區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 300 mm,暴雨集中在春季(約占4O )和夏季(占55%以上)。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積坡耕地的中耕播種季節,農作物(玉米、油菜、綠肥等)正處于幼苗階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蓋,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劇了石漠化的發展。

          五、人口增長過快,農業人口多,土地負荷壓力大。西南巖溶山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區,農業人口比重大,增長速度快。人口增長快、密度大,加上素質低,使西南巖溶山區陷人人口增加一過度開墾一土壤侵蝕性退化一石漠化擴展一經濟貧困的惡性循環中。

          六、對土地掠奪式經營,耕種方式落后。亂砍濫伐、濫墾濫耕、鏟草皮、挖樹根、燒秸稈等在山區經常發生,對土地掠奪式經營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耕種方式水分環比泥沙環比山地石率環比西南巖溶山區三分之一的旱耕地仍采用落后的順坡耕種方式,加劇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3)合理的治理方案

          一是采取砌坎培土的方式,增加土層厚度;二是采取林農混種的方式,實行以耕代撫;三是采取興修蓄水池方式,保證林竹生長供水需要;四是采取封山禁牧的方式,禁止人畜踐踏,增加林草植被;五是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土壤改良、施肥,促進林竹生長。四、多部門聯動。石漠化綜合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關系到貧困山區生態環境的改善、群眾的脫貧致富和新農村建設,僅靠林業部門一家的努力難以達到效果。因此,政府把林業、國土、財政、農業、糧食、水利、畜牧等相關部門的力量進行整合,實現多部門聯動治理。一是積極開展林下種草。結合當地重點發展以花椒為種植的在石漠化綜合治理地區開展林下種情況下,種草養畜,增加了農戶收入,調動了廣大群眾石漠化綜合治理積極性。二是配套完善改土工程。該區域的石漠化治理區域主要集中在立地條件較差的陡坡耕地富集區,要投入較大力度。三是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巖溶區群眾生產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材,長期隨意樵采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理的難點之一。

          (4)實習心得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為我們日后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

          通過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習中有許多知識課本上是沒有的,我們學到了更加明確可行的操作技術和應用理論。如何充分靈活利用自己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操作,鍛煉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次教學實習給了我們一個充分鍛煉的自己的機會。

          通過著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這次野外實習我們不但欣賞了xx秀美的自然景色,調查了解馬地質地貌的類型和地質變化,而且學習并掌握了野外地質地貌實習的一些調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雖然非常的勞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實習后的成果心里還是非常愉悅。這次教學實習讓我們受益匪淺。

          但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xx旅游開發一些不合理現象,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寶安山、團山,由于長期墾殖,過度放牧及人類經濟活動綜合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土壤干旱貧瘠,巖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壞殆盡,只有赤松、櫟類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溝兩側有零星楓楊、槐樹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 xx天然的資源優勢,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大豐收是開發者應慎重考慮的。

          目前花江大峽谷旅游開發剛剛拉開了序幕,我們相信開發者會充分合理利用花江大峽谷的天然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智慧,讓自然保護區煥發出新的樂章,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和諧發展,造福人類。

          洪水淹沒,形成一級半埋藏階地。

          地質實習心得 篇13

          刺激而艱辛的地質實習結束了。這七天的野外實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勞累而充實,艱險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難忘的經歷。每天的野外實習,每一個點,我都認真觀察,記錄,測產狀,畫地層素描圖,認真聽老師講解,力爭當場能夠理解。每天走過的路線也能大致描繪在地形圖上,地質界線也能比較準確的畫出來。比較實在的.是,這七天里,我學會了羅盤的使用,地層界面能夠判斷,能夠使用羅盤順利地測出產狀,野外巖性的識別基本掌握,巖漿巖,沉積巖大致掌握,具體巖性,各個地層的巖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內順利而準確地識別。

          可以說,不枉此行。這次野外實習絕對是一次精神與意志的較量。如果意志不堅定,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次實習是很難從頭到尾徹徹底底堅持下來的。也可以說,能夠順利完成這次實習的人都是一個精神頑強,意志堅定者。山路的艱險,叢林的繁茂,有時在懸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沒有路,大家都沒有被嚇倒,都腳踏實地地走出來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從沒有一個人因此后退。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質工作者才能感受。本次實習拉近了同學們與老師們之間的感情,使彼此很愉快得相處。老師們也能更加隨意地言傳身教,寓教于樂。尤其是張威老師,一直帶領學生,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工作時一絲不茍,休息時還給我們唱歌舒緩心情,讓我們感受地質考察工作的樂趣。從這次實習中我們不僅體驗到了野外實習的艱辛與樂趣,也從新認識了自己,增強了信心,對今后各方面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有著潛移默化的幫助。

          地質實習心得 篇14

          金秋十月,我們地理班開始了屬于我們自己的實習。此次實習對我們來說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動,大家都十分興奮,。班里的同學有許多像我一樣是這么近的、清晰地接觸到山地和丘陵的勝景,個個喜不自勝。而一些從山區走出來的同學也是很親近,而同時,我們的老師也在讓我們積極地去認識各種巖石、礦物等。

          林州市地處太行山東麓,依傍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林州地區內各種現象都很奇特,并且出露良好,因此,從10月31日——11月4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習,主要的實習對象是林州野外地質地貌以及本區的土壤、植被、氣候等。

          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過實習來印證、豐富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通過實習,初步學會觀測和分析實習地區的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現象,并掌握地質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教學和進行鄉土地理調查打下基礎。

          三、通過實習,了解實習地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林州簡介

          我們這次實習的地點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林州,林州市區處于林州盆地之內,北緯36°線大致橫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為太行山,東部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與東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難道東部丘陵與太行上相連接的合澗鎮。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長方形,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約5-10公里。盆地形態很完整,構成一個獨立的自然單元。林州市位于盆地東緣,恰在盆地縱長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內為第四系黃土覆蓋,土層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向,西側的太行山受林州斷層制約并為斷層仰測,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東側為東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為林州斷層的下降盤。

          對于此次實習地林州,根據一路所見及一些書本知識,我把林州的概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

          1. 地質基礎

          林州地區出露的地層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為完善的是太古界、遠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本區地質現象豐富多樣。三大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都有分布,其中變質巖和沉積巖分布最為廣泛;地層多樣,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層主要分布著各類片麻巖,元古界地層以石英巖為主,古生界的寒武紀地層分布有竹葉狀灰巖和鮞狀灰巖,奧陶紀地層主要為灰巖,新生界未膠結的沉積物,各種規模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典型。

          2. 褶皺和斷層構造

          林州盆地地處太行山南段山前過渡帶(指太行山主要山體與華北平原之間的傾斜地帶),大地構造位置屬于山西臺背斜東部邊緣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構造變動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層形成寬緩的背斜隆起,并伴隨著大量的斷裂發育和巖漿侵入活動。林州盆地的西側為林州斷層,在地形上為陡峭的懸崖,斷層線走向為NNE。斷層在盆地西部延長35公里,斷層的上升盤位于斷層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巖,上覆遠古界震旦系石英巖和古生界頁巖、鮞狀灰巖。林州盆地是伴隨著林州斷層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內許多強度不等的褶皺構造,在盆地邊緣常形成小型褶皺出現。在盆地西側山體,斷層的接觸關系是太古界片麻巖與中奧陶紀灰巖相接觸。

          3. 地表形態

          林州地區大致可分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渾圓的中部丘陵和黃土覆蓋的林州盆地。

          4. 氣候狀況

          林州盆地位于華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帶,東部距海不遠屬于北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區的范疇。按行星風講,一年中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很重。氣團方面則是基地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的交替又嚴重地支配了這里的氣候規律。

          5. 水文概況

          本區河流皆發源于太行山東坡,與太行山構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為漳河,中部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經盆地,在盆地東部的平原地區先后與衛河上源各河交匯。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氣候區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時,比降大,下蝕力強,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礫石淺灘。

          6. 土壤概況

          本區土壤磷、鉀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適中,肥力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沖蝕作用嚴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緩,劃分宜農、宜林、易牧的范圍,開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則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 植被概況

          林州地區的天然樹木,早被砍伐破壞,現有樹木基本上是近幾十年植樹造林的結果。植被中主要的樹種有槲、櫟、槐、楊、板栗、山楂、山皂莢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類等為優勢種。

          8. 交通狀況

          林州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內鐵路連接京廣線;國家干線公路膠(東)長(治)線橫穿東西,新(鄉)河(口)線縱貫南北,地方干線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達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設已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9. 物產狀況

          本區物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鉛、鋅、銅、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巖、大理石、花崗巖等20多種農業方面,盛產小麥、玉米、谷子、紅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傳統的土特產品享譽海內外,新的名優特產品不斷涌現,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蠶繭等土特產品和花崗巖、大理石等優質工藝品,帶著林州人民的勤勞、純樸和紅旗渠故鄉的深情厚意,走出國門,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金橋。

          10. 經濟概況

          本區經濟發展迅速。創造了紅旗渠奇跡,并培育了“紅旗渠精神”的林州人民,在經濟建設中再顯身手。10萬建筑大軍以“紅旗渠傳人”的姿態。遍布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500多個縣、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長治、鄭州、西安、新疆等12個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門、科威物、俄羅斯、等國際市場。近幾年來,林州旅游業發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拉動當地各項產業的發展。

          11. 旅游業發展情況

          林州市自然風光秀麗多姿,名勝古跡聞名遐邇,素有“太行天然公園”之稱的林濾山風景名勝區、龍頭山風景名勝區和“人工天河”——紅旗渠、國家級森林公園——五龍洞,以其獨特的雄、險、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連忘返。王相巖、惠明寺等文物古跡更引發華夏子孫的悠悠情思!皝喼薜谝粅世界一流”的`林濾山國際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運動健兒來此大展風姿。

          二、區域地層與巖性

          林州地區的地質現象比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完善的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太古界時期,以片麻巖、片巖為主的變質巖類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巖廣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構造清晰可見,古生界中的灰巖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和早奧陶的白云質灰巖,在林州地區分布較廣。新生界的礫巖在該區也很具有代表性。

          太古界

          太古界片麻巖是林州地區出露的地層中最老的,并且發育較為完善。這類巖層多分布在林州盆地西側,呈狹長條帶狀,組成太行山的基部。

          在八達村出露有一些角閃片巖,它是一種變晶等粒結構,屬于片狀構造,其上覆巖層為遠古界石英巖。這種巖石容易破碎風化,所以其上植被茂盛。其顏色呈暗綠色,主要礦物為斜長石、角閃石和石英。

          在白楊凹出露有一些由石英、黑云母等物質組成的花崗片麻巖,顏色呈紅色,片麻狀構造顯著,其結構為等粒變晶結構,在高溫高壓下易風化,其中也含有長英巖脈,為林州太行中山的基底。在當地還出露有黑云母片巖,含有少量的石英且結晶程度較低

          在黃華村西500米處出露有鉀長片麻巖,屬于片麻結構,期間含有石英巖脈,另外在其右側1000處也有花崗片麻巖出露。

          任村出露了一些鉀長、花崗條帶狀混合片麻巖,其上覆地層是遠古界石英巖。在兩巖層間有一層砥礪巖。在太行山大峽谷隧道的的東口,在那些陡峭的石壁上,我們能看到其下部植被茂盛,是因為那是片麻巖易風化的巖性所決定的。

          遠古界

          遠古界巖層主要是一套覆蓋于太古界片麻巖之上的棕紅色石英巖和石英砂巖,于下伏的片麻巖之間呈角度不整合,在石英巖的底部可見到砥礫巖。石英巖和石英砂巖主要分布在盆地西緣,厚約200米,構成太行山山體的懸崖陡壁。在石英巖及石英砂巖的層面上,可以見到波痕、干裂等層面構造,有些巖層有明顯的交錯層理。在石英巖層,節理構造發育,經侵蝕后常有崩離現象,造成石英巖峭壁。

          在合澗與石板溝之間的柿子凹出露有石英巖,X型節理發育,顏色呈白色或紫紅色,礦物成分以石英為主,含有正長石和云母,石英集結程度好,成塊狀,另外在此處出現石英巖中含黑色線條的現象是早期海洋生物的遺體形成的有機質,巖石致密,經侵蝕后崩離形成了懸崖峭壁。

          古生界

          Ⅰ.古生界寒武系底層為灰巖和頁巖,覆蓋在遠古界石英巖、石英砂巖或硅質灰巖之上,寒武系地層與遠古界地層呈假整合接觸關系。寒武系在本區可分為上、中、下三統。

          下寒武系為紅色頁巖間以薄層灰巖,厚約百余米,性軟,易風化,在地貌上長構成緩坡。在茶飯莊—石板溝見出露有典型的頁巖,呈紅色、淺灰色,葉理構造,能找到三葉蟲化石,可推知其形成環境為淺;驗I海,比較平靜。此處的頁巖互成灰巖和泥灰巖。下伏地層為遠古界石英巖,上覆地層為中寒武系的鮞狀灰巖。

          中寒武系為后層狀鮞狀灰巖,厚約300余米,質地比頁巖堅硬風化后構成高峻的絕壁,但絕壁的頂部渾圓,在三道河橋東800米處發現有鮞狀灰巖剖面,屬于張夏組鮞粒大小在1-2mm左右。這種灰巖的形成條件一般認為是海水中溶解的碳酸鈣呈過飽和狀態,沉積環境為潮汐和波浪作用的淺海,并且海水中富含泥沙等陸源碎屑、內碎屑、生物碎屑,且比較混濁。如圖1所示

          上寒武系為薄層灰巖間以竹葉狀灰巖,在本區出露不佳,厚度較薄。三道河橋東有出露,其形成過程大致為以前海洋環境惡化、動蕩,與原來的灰巖磨蝕形成竹葉狀,這種巖石也叫風暴巖。

         、.奧陶系地層的主要巖石為石灰巖,覆蓋于寒武系之上,與上寒武系呈假整合接觸關系。奧陶系下部為頁巖本區未見出露;上部為厚層狀深色石灰巖,厚達800余米,主要分布在盆地東、北、南丘陵區域。林州市區東部的蜜蜂山以及合澗西北小丘中的奧陶系灰巖中,發現有珠角石化石。盆地東側的奧陶系灰巖,常有閃長巖的侵入體穿插。侵入體周圍的灰巖,在侵入體熱力和化學流體的作用下,圍巖有明顯破碎現象,巖層紊亂。

         、.二疊系地層覆蓋于奧陶系灰巖之上,并與奧陶系灰巖成假整合接觸。全系地層共厚300余米。下部為海成的石灰巖層建議陸相巖及煤層,上部全為陸相沉積。上覆地層為二疊系紅色砂巖、黃綠色頁巖。東冶水庫西北的磁鐵礦區有二疊系時期形成的砂巖,呈灰綠色,屬于他色,接觸變質結構。

          新生界

         、.第三系主要為一套礫巖,其組成成分多為石英巖礫石,表面較為圓滑,顆粒大小不一。其膠結物質為紅色粘土及紅色砂質粘土,膠結疏松。因為紅色粘土易被沖刷,故常常在地表留下成堆的礫石,在山谷和河谷階地多有此種出露。

          在合澗橋北有第三紀上新世礫巖出露,膠結良好,其中碎屑以灰巖為主。膠結物以鈣質為主。主要為碳酸鈣,磨圓度好,下伏地層為馬家溝灰巖,與之呈角度不整合。

          在柿子凹,河流凹谷旁階地有礫巖出露,是第三紀沉積河漫灘,在第四紀以來被河流下切形成階地,礫巖開始出露,其碎屑大部分為石英巖,鈣質膠結物較多,礫石下粗上細,有些粒徑寬達9米,平均10—20厘米,分選性差,磨圓度不好。在桃園村也有礫石出露,碎屑物為石英巖、石灰巖及頁巖。屬于鈣質膠結,分選性差,磨圓度一般。

          Ⅱ.第四系在本區主要是 紅色土以及黃土。黃土中常見有渾圓狀礫石夾層,黃土呈柱狀節理發育,具有石灰性反應,屬地表徑流堆積而成。

          在小寨村橋西出露有黃土剖面,顏色上淺下深,可以辨別出其上部為馬蘭黃土,下部為離石黃土。其中離石黃土無層理、節理發育,質密,若遇鹽酸會劇烈起泡。

          實習感謝

          為期5天的實習結束了,但它對我的影響卻深深烙在我們心中。這次實習讓我們見識了大自然的偉大與神奇,更讓我們了解到自己懂的知識還很少,讓我們更加努力地投身到學習中去。

        【地質實習心得】相關文章:

        地質實習心得04-15

        地質野外的實習心得04-30

        地質實習心得15篇04-16

        地質實習心得(15篇)06-19

        野外地質實習心得05-13

        地質學實習心得03-29

        地質實習心得14篇04-16

        地質實習心得(精選15篇)07-22

        最新地質實習心得06-0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