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材料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1
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上,蘇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亞洲紀錄,成為首位闖入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亞洲人。這種突破創(chuàng)造了歷史,這種突破振奮人心,而蘇炳添的那種堅持“進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們學習。
半決賽中,蘇炳添在第三小組第四道。發(fā)槍前,他揪了揪緊身衣,雙手合十,大拇指與食指擺出一個“一厘米”的手勢。賽后記者跟他求證手勢的意思,他說這是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
蘇炳添的“進步一點點”是中國人的.一大步,也是亞洲人的一大步。但是這“一點點”是突破極限的挑戰(zhàn),是要建立在日復一日的訓練與自我突破上。蘇炳添說,自己從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時間。此后,他又為自己制定接下來的0.01秒的目標,“聽起來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嘗試!
為此,他保持嚴格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堅持訓練,讓自己的身體機能在32歲還保持在巔峰狀態(tài)。就是為了能不斷實現(xiàn)“進步一點點”。
在知乎上回答“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是種怎樣的體驗時”,蘇炳添也說訓練很累,“很枯燥,有時候確實練著練著就會想,太累了,明天還要練啊太累了,還要練那么多年,怎么堅持啊……”但他也說,“這樣堅持下去也是一個再次挖掘自己潛力的過程!
蘇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亞洲紀錄的成績,成功闖入奧運會決賽,成為中國奧運歷史第一人,刷新了亞洲紀錄。這背后是他鍥而不舍的努力、始終如一的堅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記錄可喜,但這些站上世界頂尖賽場的運動員身上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更可寶貴。“進步一點點就好”不僅是蘇炳添的追求,更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座右銘。
我們常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立長志者,不期速成,從“進步一點點”開始,堅持“進步”,必將會離目標越來越近。龜兔賽跑的故事,“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語,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堅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例子:有人說要減肥,然后呢,就一頓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餓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這種狀態(tài)明顯不可持續(xù),于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減肥”僅僅成了一句天天掛在嘴邊的口號;有人說要閱讀,讓自己變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了兩頁之后覺得“太有深度”,棄之……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經(jīng)說過:“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學很多!蓖瑯拥牡览,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圖一口吃成個胖子。要學會循序漸進、持續(xù)發(fā)展!斑M步一點點就好”,就是這樣。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我們也應該提醒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即使只有“一點點”,但只要能堅持下去,數(shù)年如一日,十數(shù)年如一日地“進步”,就算我們破不了中國紀錄、亞洲紀錄,但終歸能挖掘出自己潛力,實現(xiàn)更好的自己。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2
自1998年聶海勝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以來,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備份;神六、神十,他兩度飛天,如今,他帶著全國人民期待和重托,再次叩問蒼穹!
神舟十二號的航天員是從我國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員中選出的,但由于第一批航天員年齡較大,必須要提高系統(tǒng)訓練的強度,以確保他們能適應太空環(huán)境。雖然已經(jīng)年近六旬,但聶海勝為祖國航天事業(yè)拼搏的心仍然年輕!他知道每次載人飛行航天員乘組的選拔,都是“從零開始”,即使執(zhí)行過航天任務,面對新一輪的航天員選拔,年齡最大的他更沒有捷徑可循!
聶海勝頂住了壓力,得益于他在生活中近乎“自虐”的`自律,堅持鍛煉和控制飲食,時刻以航天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很快適應了訓練強度和節(jié)奏,表現(xiàn)優(yōu)異,最終入選。
聶海勝的履歷十分光鮮,標簽也很多,博士、少將、57歲、指令長……這些標簽隨便一個都可以“吹一輩子”,但聶海勝卻不,他口中最常提到的身份是“航天人”,不管自己有多大成就,有多少榮譽加身,他總是說:“航天員狀態(tài)只有飛行和準備飛行,我們的初心使命就是飛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3
何為夢想?敢夢敢想是目標實現(xiàn)的奠基石。因為有夢想,所以有激情;因為有激情,所以有動力;因為有動力,所以有堅持;因為有堅持,所以有成功。
湯洪波用11年的奮斗實現(xiàn)了“飛天夢”,他把自己為數(shù)不多的11年投入在他熱愛的事業(yè)中,這既是挑戰(zhàn)也是堅守。
他用11年的時間去賭,賭一個可能沒有結果的未來;他在自己熱愛的事業(yè)中默默堅守了好多年。
也許在他看來,這既是無法推脫的責任,也是義不容辭的使命。
湯洪波也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收入全靠家里的那10多畝地。孝心爆棚的他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在田地里干活,所以他從小就下田地干活。不僅如此,他還幫家里人做家務活。初中正是青少年、攀比、享樂、叛逆的時期,而他并沒有,他早晨起早為了燒火做飯。父親也經(jīng)常告訴他做事要勤快。
“不插完這丘田不準回家吃飯,不割滿一擔魚草不準休息”,這不只是父親的言行教導,也是自己得以深刻領悟的源泉。吃過生活的苦,所以在自己熱愛的事業(yè)中不管多累都不叫苦。這份“稱不上”苦的事業(yè)源自于他的追求,源自于他的教養(yǎng),源自于他的韌性。
湯洪波高三畢業(yè)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招飛考試”這條路。1995年成功入選飛行員的他,有著孩子般的天真與稚嫩,或許這就是青春的模樣。年僅19歲的他開始了飛天之路,在這條“重重艱難困苦”的路上他對自己的選擇從未動搖過。在八年艱苦訓練之后,終于不負眾望,圓自己所夢,成為飛行大隊的領班人。成為飛行員是湯洪波的“小夢”,當“小夢”扎根的那一刻,他開始了自己的“大夢”之旅,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zhuǎn)化需要一個更加艱辛的過程。
一切從零開始,嚴苛的'訓練、艱辛的條件、無數(shù)個累到癱倒的日日夜夜,這是湯洪波的選擇。數(shù)不盡的艱難困苦在他身上上演,他沒有一絲抱怨,他只知道堅持下去會離他的夢想越來越近。
終于,在20xx年他入圍我國第二批預備航天員,這就是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
“不怕吃苦,能吃苦,能堅持吃苦”是對他最好的詮釋,
從20xx到20xx,11年的時間他經(jīng)歷了常人難體會的辛苦。野外訓練,剝脫睡眠訓練等等,更艱難的是在不確定未來之路會如何的同時,他還必須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不是努力,而是必須。就怕因為一個行為得不到位就斷送了自己的航天之路,他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心。
在等待這條坐立不安的路上,他一直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未知的一切。對他而言,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是他的熱愛,因為是他的選擇;因為這是社會的命脈;因為這是國家的希望。他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在他飛行過程中用過的頭盔自始至終都陳列在他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
“要向上生長,先要向下扎根”,這是湯洪波的信念,
鼓勵著新一代青年也要在自己的選擇中堅持不懈,在自己生命里熠熠生輝。堅持不只是一個話題,更是一種行動,湯洪波的成功,源自于他的堅持和努力,這就是他最重要的因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4
從20xx年入選航天員到現(xiàn)在的成功圓夢“飛天”,神舟十二號航天員湯洪波歷時11年多,這足以看出“飛天”考核之嚴格。
那么,在中國怎么樣才能成為一名航天員?實現(xiàn)“飛天”,航天員需要完成哪些鍛煉?
“航天”先“航空”
成為空軍飛行員,是成為真正的航天員的第一步。
專職的航天員一般都是從空軍飛行員中進行選拔,因為空軍飛行員平時的工作狀態(tài)最為接近航天器的狀態(tài),當戰(zhàn)斗機飛行員在駕駛戰(zhàn)機做某些動作的時候,其身體承受的載荷與航天器中的載荷相接近。
而且,空軍飛行員本身的身體和心理素質(zhì)就比較好,十分適合航天工作的要求。
成為預備航天員
正式“飛天”前,先要成為預備航天員。
我國預備航天員的基本條件是:具有堅定的意志、獻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身高160-172厘米;體重55-70公斤,年齡25-35歲;
殲擊機、強擊機飛行員;累計飛行600小時以上,大專以上水平,飛行成績優(yōu)良,無等級事故,無煙酒癮,最近3年體檢均為甲類。
嚴格的綜合訓練
通過第一階段選拔的預備航天員,只有通過第二階段的選拔才能成為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真正航天員。
整個選拔過程宛如過五關斬六將,經(jīng)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淘汰,最終能夠成為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只能是最優(yōu)秀的十幾個人。
航天員訓練課程包括了理論知識、體質(zhì)鍛煉、心理訓練、航天環(huán)境適應訓練、野外生存訓練、人船地合練、人船箭地合練等內(nèi)容。
體質(zhì)訓練方面,航天員接受的體質(zhì)訓練都是按照運動員標準來進行,包括了田徑、球類、體操、肌力、游泳等內(nèi)容,訓練量非常大,而且尤其強調(diào)航天員的耐力。
此外,為適應太空環(huán)境,他們需要經(jīng)過常人無法想象的各種極限訓練,
如:三維滾環(huán)訓練、超重訓練、幽閉空間訓練等等,每一種訓練都是挑戰(zhàn)航天員的'生理極限的。
心理訓練也是航天員的必修課。在密閉無人的太空艙中,人容易出現(xiàn)焦慮等心理問題,所以需要通過心理訓練來學會如何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
航天員的心理訓練包括了心理學基礎和心理健康教育、放松訓練等內(nèi)容。
航天員到太空需要進行各種任務,面臨形形色色的挑戰(zhàn),這不僅是對他們體能的挑戰(zhàn),還對他們的文化理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文化理論方面,航天員將接受高等數(shù)學、力學基礎、電工學、電子學、自動控制、英語、計算機、地理、氣象、空氣動力學、火箭、飛船設計原理、航天醫(yī)學等近60門文化基礎和航天理論課程的學習。
據(jù)了解,每門課程的書本都是16開,幾百頁厚的。
同時,航天員必須熟記9大本、上百萬字的飛行手冊,上千條指令、數(shù)百項操作,達到閉上眼睛都能精準無誤地全流程操作的程度。
文化理論覆蓋面廣,復雜的課程和繁重的學習任務,無疑高度考驗著航天員的觀察力、空間力、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計算力、推理力和專注力。
可以說,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不僅需要強大的身體素質(zhì),還要一個強大的大腦。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5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倆都是一級殘疾。丈夫右手和雙腳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在常人眼里,他們并不適合組建家庭。
“當初,我到她家提親時,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兩個殘疾人在一起無法生活!睆堩槚|說,他并沒有放棄,最終以真誠打動了她,組建了這個特殊的家庭。
結婚后,他們經(jīng)歷了短暫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相繼而來。家里貧窮、住房破舊,感覺“日子過得像爬大山一樣難,兩人想死的心都曾有過,覺得自己的命實在是太苦了”。
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國秀常常流著淚說:“我這一生最大的虧欠,就是不能給孩子一個擁抱。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用雙手抱大的,而我家的兩個孩子是用雙腳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6
“我喜歡聽飛機起飛時,發(fā)動機轟鳴的聲音,也喜歡開著飛機在云層里鉆來鉆去,直插云霄的那種感覺!睖椴ㄏ胫缒曜鲲w行員的時候,這樣說。
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飛船,帶著3名航天英雄上了天,湯洪波的父母、好友、同鄉(xiāng)的一顆心,也隨著他跟到了天上。
神十二起飛的前夜,湯洪波的父母緊張得躺床上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覺,只好把電視一直開著。第二天早上6點村干部到湯家時,湯洪波的父母都吃完早飯了,母親伍蘭清表示,昨天她跟老伴就睡了兩個小時。
伍蘭清既盼著兒子早點飛天,又對第一次上天的他有著諸多擔心。兒行千里母擔憂,更何況是去往遙遠的外太空。相比之下,父親湯海秋就淡定很多了,17日早上,他特意把兒子留給他的空軍襯衣拿出來穿上了。十多年來,每逢什么重要場合,湯海秋都要把這件衣服穿上,像是什么儀式。
火箭點火升空的那一刻,伍蘭清激動得跟著火箭一同站起,還將右手高高舉起,她的眼神亮亮的,里面裝滿了對兒子的驕傲。
“湯洪波很有耐心,人也冷靜,要是做一件事,能堅持好久!睖椴ǖ木司诉@樣形容他。不過湯洪波小時候也是個十足的“皮孩子”。湯洪波小時候總到舅舅家去住,有一年舅舅家殺豬,墻上掛了許多豬肉,有人問湯洪波回不回家,這小子說不回,要在舅舅家住著把肉吃完了再回去。
舅舅說,現(xiàn)在侄兒為國爭光上天了,雖然祖國給他們備了120多種吃的,但還是希望他有空能回家來,多吃幾頓家鄉(xiāng)菜。
1975年出生的`湯洪波,是家里的老大,他還有一個小三歲的弟弟。5歲時,他就跟著父母一起下地干活了,等到10多歲,湯洪波已經(jīng)是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他干起活來也不叫苦不叫累,大人們干完活一回頭,就看見他滿身都是灰,只能看清兩個眼珠子。
27年前,19歲的湯洪波通過了招飛考核,他高興地從村口買了一掛鞭炮,看著噼里啪啦炸開的爆竹,湯洪波又蹦又跳,說自己以后就要去保衛(wèi)祖國了。
從那時起,飛欄村就“飛”出了一位飛行員。
村里的老街坊說,洪波這孩子懂事,還在部隊那會兒,每次回家都會來看望他們這些長輩,還會去鎮(zhèn)上給他爸媽添置好多家用品。去年,湯洪波還托弟弟在家安裝了兩個攝像頭,想家的時候就看看爸爸媽媽。
6月16日,神十二的新聞發(fā)布會結束不久后,湯洪波就給父親打去了電話!鞍职,不要擔心,我們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的。”“兒子,多余的話沒有,好好干!”父子倆的對話,簡單又飽含著滿滿的期望。
湯洪波的弟媳說,這幾天家里都忙壞了,連接個電話的功夫都沒有。她們?nèi)叶嫉戎蟾鐒P旋,還計劃著要去降落地點接他回家。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7
張順東右手和雙腳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李國秀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這對夫妻以“一只手和一雙腳”為生活支點,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一個家”的感人故事。
丈夫在山溝山洼圍水,妻子在稻田里用腳插秧;丈夫修枝打杈,妻子在地里除草;丈夫用一只手掰苞谷,妻子背著籃子站在地里接著。自從結婚后,夫妻倆始終堅信,只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健康人能做的他們也能做到。張順東甚至學會了使用農(nóng)用三輪車,李國秀也能用雙腳嫻熟地做繡花鞋墊。
夫妻倆雖然殘疾,但從未因此放棄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母親已經(jīng)80多歲了,夫妻倆把老人照顧得很好。張順東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繼去世,夫妻倆一直無微不至地關懷哥嫂留下的兩個孩子。
如今,張順東和李國秀的女兒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成為一名教師,兒子初中畢業(yè)后參加技能培訓,也開始工作。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8
6月1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宣布,經(jīng)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發(fā)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備份航天員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
翻看已確定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3人簡歷,進行首次飛行的航天員湯洪波系湖南湘潭人,20xx年5月入選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是首位飛向太空的`湘潭籍宇航員。
湯洪波,男,漢族,籍貫湖南湘潭,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大隊長,安全飛行1159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xx年5月入選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xx年5月,入選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xx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9
1、群英薈萃
楊振寧本科畢業(yè)獲理學學士學位后,考入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讀研究生。讀研究生期間,楊振寧住在聯(lián)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啟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這些中華民族未來的精英們聚于一起,在陋室里交談切磋,結伴探索著科學的`奧秘。
2、楊門長子
作為楊家長子,楊振寧為鼓勵弟妹多念書,還訂出了一些頗為吸引人的規(guī)則:一天之中,誰念書好、聽母親的話、幫助做家務、不打架、不搗亂就給誰記上一個紅點,反之就要記黑點。一周下來,誰有三個紅點,誰就可以得到獎勵———由他騎自行車帶去昆明城里看一次電影。
3、名師高徒
楊振寧讀聯(lián)大物理學系時,給他上一年級普通物理課的是擅長實驗的物理學家趙忠堯教授,上二年級電磁學課的是著名學者吳有訓教授,上力學課的是在廣義相對論等方面頗有研究的著名學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對楊振寧來說,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這些教授們外,父親楊武之對他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楊振寧在學校里,遇有不懂的問題、碰上難以處理的事,總是經(jīng)常跑到數(shù)學系辦公室向父親請教。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10
為了實現(xiàn)教鄉(xiāng)親們學文化的目標,朱彥夫騰出自家的一間堂屋,用母親做壽材的木板做成書架,買了200多本書,建起了全村第一個圖書室。隨后,朱彥夫又張羅著辦起了張家泉村第一所夜校,夜里常常要艱難地走1公里多的山路給村民上課。夜黑路滑,健全的人走起來都費勁,沒手沒腳的朱彥夫不知在夜間跌倒了多少回。
1957年,朱彥夫被全村的8名黨員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開始帶領張家泉村的村民們砌石壘堰、改天換地,在山坡上開出了80多畝“大寨田”,治理了3條大山溝,為村里新增200多畝良田。
1960年開始,朱彥夫帶著鄉(xiāng)親們翻山越嶺打了9口水井,并在村里打了3口用于灌溉的大眼井。他自己繪制圖紙,帶領大家修建起了1500米長的灌溉渠。同時,又成立了村林業(yè)隊,建起40畝蘋果園、10萬株的花椒園、2萬株的桑樹園。如今的村民,單是果樹每年就能收入幾萬元,生活富足,原來貧窮的小山村成了致富模范村。
1982年,一場大病之后,他與死神又一次擦肩而過,朱彥夫自知年事已高,體力不支,主動辭去干了25年的村黨支部書記。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英雄沒有就此止步,而是開始了另一場戰(zhàn)斗。
他讓兒女買來筆墨紙張、參考書,說:“我是二十六軍的`戰(zhàn)士,我要替連指導員完成他的遺愿,把戰(zhàn)斗經(jīng)歷寫下來,讓后人知道我們是怎樣和敵人殊死搏斗的。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可以想象,朱彥夫?qū)憰卸啻罄щy。殘疾的身體讓他吃盡了苦頭:他用嘴銜筆、雙臂抱筆、單臂綁筆,三種方法交替使用。寫不了幾個字,眼睛就疼得難受。他每天只能寫幾百個字,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紙上。
另一個攔路虎是文化水平不高,為了寫成這本書,他舔爛了4本字典。由于日夜煎熬,他的視力持續(xù)下降,原來的傷口發(fā)炎,心臟病加重。不論醫(yī)生怎么勸、家人怎么攔,他始終筆耕不輟。
熬過了嚴冬,熬過了酷暑,經(jīng)過7年的努力,1996年7月,朱彥夫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出版發(fā)行。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親筆題寫書名并題詞:“鐵骨揚正氣,熱血書春秋!比藗冋f朱彥夫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而遲浩田將軍則說,朱彥夫就是活著的“鋼鐵戰(zhàn)士”!
《極限人生》一出版,便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全國各地紛紛邀請他去作報告,在淄博市的一場報告會上,朱彥夫一口氣講了兩個多小時,當場暈倒在講臺上。經(jīng)搶救治療后,雖然保住了生命,右半身卻從此癱瘓,沒了知覺。英雄永遠是英雄,他硬是撐著病體,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又完成了另一部自傳體小說《男兒無悔》。
朱彥夫先后榮獲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模范傷殘軍人、山東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等榮譽稱號,他用鋼鐵般的意志書寫了自己的“極限人生”。20xx年12月12日,朱彥夫家庭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受到書記的親切接見,朱彥夫說,這種榮耀和幸福,他終生難忘!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11
一個只念過幾年私塾的女人,在兒子6歲以前就教會他認3000個字,這個女子想必應有絕頂?shù)穆斆。楊振寧就是靠這樣一個媽媽啟蒙的。一個78歲的大科學家如此深情地回憶自己沒有受過任何新式學堂教育的母親,那情景讓人感動。
“我母親1896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她小的時候還裹過腳,到了民國的`時候,才又把腳放開了,所以她的腳不是三寸金蓮,但那是一雙變形了的腳,我每一次看見她的腳,都覺得非常難過。她念過幾年私塾。我認識的頭3000個字是母親教會的,那時候父親在芝加哥大學留學,只有我跟母親住在一起。我認識了許多與我母親一樣的舊式婦女,我很佩服,她們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禮教的影響,而對于這些禮教,有堅定的信念,這個信念今天講起來,有人會認為是愚忠愚孝,可是假如你拋開這個價值觀,這個所謂愚忠愚孝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那么,到了比她年輕一輩的男人或者女人,我想這個堅強的意志,漸漸地沒有了,這是因為整個世界都在向另一個方向走。所以你如果要問我,說我母親除了養(yǎng)育我,除了教我3000個字,還給我留下了什么呢?我想,她留下的,是使我了解到有堅強意志的信念,是一種無比的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12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生于安徽省合肥縣(后來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國護照上誤寫成了1922年9月22日)。4歲時,母親開始教楊振寧認字,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000個字! 1928年,楊振寧父親自美國歸來。同年隨父赴廈門大學,進小學二年級。
1929年,其父應聘清華大學,舉家赴北平,居于清華園西院十一號;入讀教員子弟學校成志小學三年級。
1933年,小學畢業(yè),入讀城內(nèi)絨線胡同天主教圣公會崇德中學。
1937年,日軍發(fā)動七七事變,北平不穩(wěn),隨母攜弟妹返回合肥。
1938年,受日本侵華戰(zhàn)爭影響,全家逃難,經(jīng)廣州、香港、越南河內(nèi)輾轉(zhuǎn)抵昆明,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高中二年級。同年秋天,以高二學歷參加統(tǒng)一招生考試,被西南聯(lián)大錄取,先遵父命報化學系,后改物理系。
1942年,楊振寧畢業(yè)于昆明的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為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后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啟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
1944年,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研究生畢業(yè),碩士論文導師是王竹溪教授。
1945年,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就讀于芝加哥大學。
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導師是愛德華·泰勒教授。
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當時的院長奧本海默說,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李走在普林斯頓草地上;同年,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復合模型。
1954年,楊振寧和米爾斯提出非阿貝爾規(guī)范場的理論結構。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發(fā)表論文,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恒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xiàn)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以曾經(jīng)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為自傲,在接受諾貝爾獎金的時候,由他代表致辭:“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chǎn)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chǎn)物,又是雙方?jīng)_突的.產(chǎn)物,我愿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tǒng)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于現(xiàn)代科學!
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后,鼓勵在中國臺灣的岳母曹秀清設法取道美國轉(zhuǎn)往中國大陸。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從美國飛往日內(nèi)瓦,由中國外交部的同志親自接機,安排休息數(shù)日后,轉(zhuǎn)機飛往北京定居。
1958年,當選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13
今年6月17日,46歲的航天員湯洪波,和他的戰(zhàn)友聶海勝、劉伯明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火箭的托舉下飛向太空。
3個月的太空之旅,他們完成了諸多任務,也領略到太空的深邃和奇妙。
湯洪波于1999年畢業(yè)于空軍第五飛行學院,曾經(jīng)是一名戰(zhàn)斗機飛行員,安全飛行1000多小時。20xx年,他通過層層選拔成為一名航天員,來到了航天員大隊,經(jīng)過11年的刻苦學習與執(zhí)著堅守,他終于圓了自己的航天夢。
在軌期間,湯洪波和他的戰(zhàn)友用了大約一周的時間,建立起了空間站載人環(huán)境,完成了大量的'航天醫(yī)學、空間科學實(試)驗,并且兩次空間出艙完成了艙外設備安裝任務,在軌飛行的3個月后成功返回地球。
記者會上,湯洪波表示,“航天員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身體失重,心靈永不失重’。我深深地知道,是黨培養(yǎng)了我,是人民軍隊培養(yǎng)了我,讓我從一名普通的農(nóng)村學子成長為一名飛行員、一名航天員,是祖國的強大為航天事業(yè)作出了有力支撐。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作出更多成績!
另據(jù)其他航天代表介紹,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已經(jīng)進入第三階段,同時,中國航天人還要瞄準更遠的目標,就是深空探測。中國航天員要不要上月球,現(xiàn)階段正在開展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工作,相信到時候一定會有所作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14
20多年前去下莊,走了整整兩天。第一天大清早從重慶城區(qū)出發(fā),傍晚到巫山縣城;第二天大清早從巫山縣城出發(fā),坐面的到鎮(zhèn)上,在鎮(zhèn)里等順風車到最接近下莊的一條“車路”的路口,沿著一條接一條的田埂和山徑轉(zhuǎn)幾個小時,傍晚時分到了下莊的“莊口”。站在山崖邊往下看,下莊的房屋隱隱可見。再看去下莊必經(jīng)的“掛壁路”,還沒進去就開始擔心自己怎么出得來。
下莊人鑿山開路的故事,那時已在全市引發(fā)巨大反響,但那條下莊人拿生命拼出來的碎石路,一下雨就會被洪水和落石砸毀。在下莊的`3天,看到毛相林和下莊人仍舊信心十足,干勁十足,只是信誓旦旦之間不免流露出一些悲壯。離開下莊時,被沖毀的通村公路還沒有搶通,但毛相林和下莊人堅持要從那條通村公路上送客人。
那次用麻繩捆得嚴嚴實實,被幾個人沿著陡峭的崖壁“提”出下莊的經(jīng)歷,20多年來不時在腦海中重現(xiàn),但下莊和下莊的路與當年相比已有天壤之別。脫貧攻堅精準施策的持續(xù)發(fā)力,催生了毛相林和下莊人當年“想都不敢想”的巨變。
仍然大山環(huán)峙地處偏僻的下莊,以一個山區(qū)小村莊的獨特氣質(zhì),映射出朝氣蓬勃的時代精神和發(fā)展道路。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15
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包括粒子物理學、統(tǒng)計力學和凝聚態(tài)物理學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fā)現(xiàn)宇稱不守恒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s)提出了"楊—米爾斯方程",與巴克斯特(er)創(chuàng)立了"楊振寧—巴克斯特方程"。
宇稱不守恒理論
他與李政道提出基礎粒子間的弱核力并沒有鏡像對稱的特性,違反了當時物理家的認知。該理論后得吳健雄的實驗驗證。
楊—米爾斯方程
他與羅拔米爾斯(RobertMills)提出的理論,是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的基礎理論。
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chuàng)建性強,眼光深遠。
美國鮑爾獎授予楊振寧時的頒獎詞說楊—米爾斯方程和牛頓、麥克斯韋及愛因斯坦的工作相提并論,必將對未來有著足堪比擬的影響。
楊—巴克斯特方程具有基本的數(shù)學結構,而且隨著時間的推進也慢慢在物理方面顯示出深層的意義。1990年菲爾茲獎頒給四位數(shù)學家,其中就有三位和楊—巴克斯特方程有關。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先進事跡12-08
經(jīng)典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材料07-29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材料05-01
感動十大中國人物事跡材料04-07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0-18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跡02-16
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材料「匯總」10-09
201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材料10-16
感動中國2015十大人物詳細事跡材料02-14
201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