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材料(精選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事跡吧,事跡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想擬事跡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材料 1
在張格莊一處山坡上,坐落著張格莊中心完小。王云然曾是張格莊完小的校長,記者輾轉見到她時,她和丈夫剛剛騎著電動三輪車摘櫻桃回來。王云然告訴記者,當時她是王亞平隔壁班的`班主任。由于兩家還算近,所以王亞平入學前,她們就認識。
“每次學校組織活動和比賽,都能看到王亞平。她從小就挺活潑,學習好,那時候老師們在課后也會談論起她。”王云然說。20xx年,王亞平回家鄉擺喜宴,新郎是兄弟部隊的飛行員。那一次,王云然也去了。經過那么多年,她坦言“王亞平變化不大”。
據記者打聽,當年教過王亞平的老師,大部分都搬到了福山區,難以尋找。但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張格莊完小老師王智興的家。王智興曾在張格莊小學做體育老師。他告訴記者:“這孩子身體素質好,有毅力,從小跑長跑。”據他介紹,王亞平多次參加學校、縣區的運動會,都是參加長跑項目,直到高中。從小到大都是校隊的。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材料 2
楊利偉的家鄉是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這是山海關外一個依山傍海的美麗縣城,今年38歲的楊利偉曾經在綏中生活了長達18年的時間,可以說,楊利偉的童年、少年以及一部分青年時代就是在這樣一個寧靜而平和的小鎮度過的。
1965年6月21日,楊利偉出生在遼寧省綏中縣綏中鎮。爸爸楊德元、媽媽魏桂蘭同在鎮里一家中學當教師(爸爸后調到縣土產公司)。小利偉自幼比較文弱、性格內向、缺少膽量。8歲那年的一天,母親讓他到房后頭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試了再試,半天的時間過去了,額頭和小鼻尖上都浸出了汗水,卻始終不敢登上離地面不到15米高的木梯。面對小利偉的膽怯,在鎮學校做教師的父母擔心地說:“這孩子的性格不改變,怕是長大后不能成事!睘榱烁淖冃±麄サ男愿,每年寒暑假日,爸爸有意識地帶他去爬山、到縣東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帶他去大山里爬樹采摘果實。9歲這年秋天,在綏中鎮北巍巍的燕山山腳下,經父親鼓勵,小利偉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老的塔松上,當從大樹上下到地面的時候,渾身被汗水浸透的小利偉張開雙臂緊緊地抱住爸爸的脖子高聲喊道:“爸爸,我成功了!”孩子少有這激動的高喊聲,似乎擊落并摔碎了他性格上的怯懦,高喊聲,震憾并回蕩在幽暗的山谷。看見孩子第一次勇敢地戰勝自己,父子倆人竟喜極而泣。從此,小利偉竟對探險及運動有了興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訪狐洞、尋訪古寺遺址,尋覓傳說中的“鏈鎖地井”。看完《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嗄》、《雞毛信》等戰爭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幫助同班的小伙伴趕制了紅纓槍,毛遂自薦當上了兒童團長,帶領“紅軍”攻克“白軍”山頭陣地,活捉了“胡漢山”、日本皇軍頭子“龜田”。他還常率領伙伴在學校的操場上“飛礙阻”、練習投擲鐵餅、跑百米。在親人的眼里,小利偉真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遼西的許多鄉鎮素有故事之鄉之稱。綏中縣綏中鎮更有“講古王”、“故事王”搖籃的美譽。綏中清朝時就是遼西及關外各路商賈販客通往遼南、遼北、遼東的交通要道。稱它是東北黑土地上的“絲稠之路”集散地一點也不過份。各大酒家、車店云集鎮中。夜晚食宿的'客人為了打發寂寞,就集在一起講出各自從不同地區帶來的傳說和故事。漸漸地,說書講古的人在這里便成為了“職業”。講的、聽的、傳的多了,這里不僅是商貿的集散地,更是民間傳說故事的集散地。這里的家家戶戶旮旮旯旯都盛滿著古老的傳說故事。楊利偉的外公、外婆便是當地有名的民間故事家。小利偉從小就常住在聽各種民間故事長大的且為講古說書高手的外公、外婆家中,使他自幼便薰染在外公、外婆及媽媽講的傳說故事里。在大人們講的各種傳說故事中,最令小利偉著迷的是七月七《牛郎會織女》的傳說和《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這類飛天 神話故事。聽多了,具有思索與探密精神的他,便常常在夜晚站在院子里望著浩渺夜空,想像著宇宙里的神奇。他常常對媽媽說:“等我長大后,我一定飛上天空去見牛郎、織女和嫦娥、玉兔! 讀小學三年級時的一次春游,學校組織小同學到一家飛機場去參觀,摸撫一架架銀鷹并觀看飛行員駕機為同學們做飛行表演,小利偉激動不已;匦:,他在機場觀后感的命題作文中寫道:“我長大一定要當一位飛行員,飛上天空對宇宙進行探密。”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材料 3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體重65公斤的楊利偉接到通知,赴青島療養院參加航天員初選體檢。初檢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軍總醫院參加臨床體檢。楊利偉心里高興,提前3天就來了。護士和他開玩笑:“你也太積極了吧?”
再接下來,他來到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參加“特檢”,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檢查。
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前蘇聯航天員加加林,曾這樣描述他當時參加航天員選拔體檢時的情景:除檢查健康狀況外,醫生們在每一個人身上尋找是否有潛伏的缺陷。他們借助于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腦電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別的功能試驗進行檢查。在各種非常稀薄的空氣壓力艙內檢查我們,在離心機上旋轉我們。所有這一切用了幾周時間,淘汰了不少同伴。
中國航天員的選拔也要“過五關斬六將”。醫學臨床檢查,要對人體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檢查。隨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檢查更是苛刻,要在離心機上飛速旋轉,測試受試者胸背向、頭盆向的'各種超重耐力;要在低壓試驗艙使受試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測試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轉座椅和秋千上檢查受試者前庭功能。幾個月下來,800多名初選入圍者已所剩無幾。
楊利偉順利地過了一關又一關。他做的最后一項檢查是“萬米缺氧低壓檢查”。這要先在艙外吸氧排氮,然后坐進模仿萬米低壓的艙里。當從模擬的萬米高度下降時,他心想:“總算都通過了”,心里不由一陣輕松,下意識地摸了摸頭。結果把醫生給弄緊張了,下來后忙問他:“你是不是在上面很難受啊?”
楊利偉是最幸運的,也是最優秀的。他的臨床醫學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項檢查的指標都達到優秀,征服了評選委員會全體專家。1998年1月,作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中的一分子,楊利偉帶著他的夢想與追求,來到了北京航天員訓練中心。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材料 4
隆冬時節,北京的氣候特別寒冷,而他心里熱乎乎的。他和其他十幾位航天員來到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火箭系統、飛行系統、測控系統實地參觀,聆聽專家的授課。他對航天員職業的理解,由最初的神秘感變得深刻起來。
他了解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幾十年的攻關奮戰中,中國有了自己的導彈、原子彈、人造地球衛星,如今又開始了向載人航天的沖刺;在他和其他中國航天員的身后,有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在默默地奉獻,千軍萬馬托舉著中國的“神舟”。
他聯想到,中國古代便有了嫦娥奔月的飛天夢想。幾千年來,多少文人墨客為此寫下動人詩篇,更有萬戶等人做出了極其悲壯的嘗試。如今,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將要在他的參與和努力下變成現實!
楊利偉能不為之激動和自豪!
當年同加加林一道入選的前蘇聯航天員阿列克謝?列奧諾夫,曾把航天員的訓練階段稱之為“上天階梯”。他的同伴瓦列里?貝可夫斯基則補充說:“這不是一個短的階梯!彼麄儧]說 楊利偉要攀越的第一道階梯是基礎理論訓練。當了10多年飛行員,現在重新坐進課堂里,《載人航天工程基礎》、《航天醫學基礎》、《解剖生理學》、《星空識別》……十幾門課程要從頭學起。
離開空軍部隊時,為他送行的師長曾對他說:“你的身體和訓練,我沒什么可擔心的。但你可能要面臨學習許多新東西的挑戰。”當時,楊利偉對這話并沒太在意。
這會兒感觸深了。他給老師長打電話:“讓您說中了呀!現在我就像準備高考的學生一樣天天在背功課!
楊利偉天生就是個不甘落后的人,想起肩負的神圣使命,他更是廢寢忘食。他回憶說:“初來時的兩年,晚上12點前沒睡過覺!
他過去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為記住單詞和語句,就每晚從航天員公寓往家里打電話,讓妻子張玉梅在電話里提問。一遍一遍,反反復復。后來考試時,他居然考了100分。
第二道階梯是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這是一項非常艱苦的訓練。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訓練為例,在飛船處于彈道式軌道返回地球時,超重值將達到十幾個“G”,即人要承受相當于自身重量十幾倍的壓力。通常情況下,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極度困難或停止,意志喪失、黑視甚至直接影響生命安全。楊利偉必須通過訓練來增強自己的超重耐力。
“離心機”訓練是航天員提高超重耐力最有效的形式。在圓圓的大廳里,楊利偉坐進一只8米多長鐵臂夾著的圓筒里。在時速100公里高速旋轉中,他不僅要練習緊張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負荷動作,而且還要隨時回答提問,判讀信號,保持敏捷的判斷反應能力。
離心機在旋轉,負荷從1個G逐漸加大到8個G。楊利偉的面部肌肉開始變形下垂、肌肉下拉,前額高高突起。做頭盆方向超重時,他的血液被壓向下肢,頭腦缺血旋暈;做胸背方向超重時,他的前胸后背像壓了塊幾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難。每做一次訓練,他都要付出巨大的體力消耗。
楊利偉是個愛動腦筋的人,他懂得,教員所講授的抗負荷方法要靠個人在實踐中體驗和摸索。所以,每次訓練他都有意識地按照個人體驗的方法去練習,及時與教員溝通,總結經驗,掌握好抗負荷用力和頻率的度,慢慢地琢磨出規律和方法,使這項極具挑戰、嚴酷苛刻的訓練逐漸變得輕松起來。
“轉椅”和“頭低位”訓練,也是常人難以承受的,可楊利偉同樣做得十分出色。
一個休息日,妻子回家時發現他一個人在客廳里不停地轉圓圈,非常驚訝地問:“你這是在干什么?”他說:“過兩天我們就要做轉椅訓練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
一位對航天員訓練要求非?量痰睦蠈<沂肿院赖卣f:“楊利偉在轉椅訓練上成績是最出色的.,他是我最得意的學生!
同樣,做“頭低位”訓練前好幾天,楊利偉晚上睡覺就不枕枕頭了。據他說也是為了“先刺激刺激自己”。
其他的“階梯”還有體質訓練、心理訓練、專業技術訓練、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救生與生存訓練等等。楊利偉以他對航天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執著追求,嚴格要求自己,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各項訓練成績都成為同伴中的佼佼者。
好中選優,強中挑強!吧裰邸蔽逄栞d人飛船發射準備階段,經專家組無記名投票,楊利偉以其優秀的訓練成績和綜合素質,被選入“3人首飛梯隊”,并被光榮地確定為首席人選。
楊利偉全身心地投入了“強化訓練”。
大部分的時間,他都呆在“飛船模擬器”中。飛船模擬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實模擬飛船內環境、對航天員進行航天飛行程序及操作訓練的專業技術訓練場所。人們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飛船從發射升空進入軌道,再調姿返回地球,持續時間幾十個小時甚至上百個小時,飛行程序指令上千條,操作動作有一百多次。艙內的儀表盤紅藍指示燈密密麻麻,各種線路縱橫交錯,各種設施產品星羅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們,并能進行各種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復演練。
楊利偉把能找到的艙內設備圖和電門圖都找來,貼在宿舍墻上,隨時默記。他還用小攝像機把座艙內部設備和結構拍錄下來,輸入電腦,自己刻制了一個光盤,業余時間有空就看。
每次訓練,楊利偉的眼睛總是那么亮,各項檢查總是那么細,每個動作總是那么到位。他以自己嚴肅認真的精神和熟練的技術贏得了教員的稱贊。在最后階段的專業技術考核中,教員為他設置了許許多多的故障陷阱,他都能很快地發現,迅速排除。每次考核結束后,教員都要問他:“操作有沒有失誤?”他都自信地回答:“沒有什么失誤!”
在5次正常飛行程序考試中,他獲得了2個99分、3個100分的好成績,專業技術綜合考評排名第一。
發射前夕,楊利偉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參加“人、船、箭、地”聯合測試演練。
此刻,身經百煉的楊利偉對飛船飛行程序和操作程序已是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他自信地告訴記者:“現在我一閉上眼睛,座艙里所有儀表、電門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隨便說出艙里的一個設備名稱,我馬上可以想到它的顏色、位置、作用;操作時要求看的操作手冊,我都能背誦下來,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我不看手冊,也完全能處理好。”
飛船在實際發射時,起飛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艙外的“整流罩”將按程序被拋除,航天員在此時可以開始見到舷窗外的天空。然而在演練時,這只能是一種想象中的景況,不會實際發生。因此,指揮大廳里的老總們誰也沒料到航天員在此時會有什么反應。
演練在進行,飛船座艙內的楊利偉在一絲不茍、忙而不亂地做著各種規定動作。程序剛剛走到3分20秒,指揮中心大廳里傳來楊利偉響亮的報告聲:“整流罩拋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一位老總驚訝地問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所長宿雙寧:“你們的航天員訓練得這么好,連這都知道?”
身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的宿雙寧,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開玩笑,你都知道的事,他還能不知道?!”
首飛之前,楊利偉的心理教員曾問過他:“你想沒想過真正坐上飛船去飛行,會是什么心情?”
他面帶微笑回答:“我想,我會比平時訓練更放松。就讓我平靜地去飛吧!”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材料 5
據了解,王亞平小時候想當醫生、當律師,從沒想過當飛行員。1997年8月,王亞平17歲那年,正當她還在為高考做復習準備時,突然聽說學校來招女飛行員了。由于王亞平是校隊的,體育成績好,大家都鼓動她去試一試。王亞平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參加了第一次體檢,誰料一路過關斬將,順利通過層層體檢。高考分數出來以后,她順利收到了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從此與藍天結下不解之緣。
1998年9月,王亞平第一次坐飛機上天。不過,第一次上天就要往下跳——因為這是跳傘訓練。在飛行學院,她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駕駛。招飛中心原主任程學哲回憶說,王亞平“聰明、活潑、要強,在各種模擬考試中體現出特別的聰慧和靈氣”。
實際上,王亞平在成為第一批女航天員之前,作為女飛行員,多次參與各地的.抗災救災任務。20xx年4月,王亞平在重慶執行人工降雨飛行,重慶媒體推出《美女飛行員“大鬧天空”增雨》的報道。20xx年2月11日,她在山東濰坊執行人工增雨任務,新華社播發了她坐在飛機駕駛艙內的圖片新聞。和其他幾位神秘的航天員相比,王亞平是最早與讀者見面的一位。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材料 6
從遠古“嫦娥奔月”的傳說到莫高窟壁畫上的“飛天”;從戰國時期的屈原面對長空發出的“天問”到明代幻想家萬戶乘坐綁在一起的四十七支火箭開始人類首次飛向空中的嘗試。今天,悠遠滄桑的歷史,遙遠的飛天夢想,終于成為了現實。“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第一個航天英雄楊利偉帶著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期待開始遨游太空。
航天英雄楊利偉凱旋歸來,不僅圓了中華兒女的千年之夢,而且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楊利偉的成功體現了中國科技實力與綜合國力,使中國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踏訪太空的國家。在航空技術已成為人類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時,全世界都會從楊利偉--這位航天英雄的太空旅行中清晰地發現,中國,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國家,已經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
中國,這發展中國家,曾被多少外國人歧視、嘲笑,使我們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受到了侮辱,失去了尊嚴。但我們中華民族卻站起來了!這次,我們中國第一位航天英雄以及中國航天技術的先進,為我們換回了我們的尊嚴,贏得了外國人羨慕的眼光。“神舟”五號飛船遨游太空成功,證明了我國科技水平的發展,說明了中國科技發展已經遠遠領先繼俄、美之后的國家。中國已經漸漸強大起來了,漸漸換回了異國人的尊敬。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意味著中國已經進步起來了。飛速的發展,輝煌的成就,中國已不再落后,終會贏得全人類的贊嘆。
這是一項科技的奇跡,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將永遠記載在歷史的光榮冊上,讓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都來學習楊利偉的`好精神,讓每個中華兒女都為這位航天英雄而驕傲,而自豪!
然而,在楊利偉成功的背后,在楊利偉成長的道路上,感人的故事數之不盡。幼時的楊利偉文弱、內向、膽怯,連僅有不到十五米的木梯都不敢爬。而今,這個不敢爬梯子的孩子竟能乘坐飛船遨游太空。為了鍛煉楊利偉的膽量,楊爸爸經常帶他去爬樹、爬山、游泳。夜以繼日的訓練,每一步都需要有堅強的意志。楊利偉也用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克服了重重難關,突破成為了一個勇敢、堅強、剛毅、不畏艱難險阻的愛國航天英雄。
幼時的夢想是他成功的根源。每當聽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時,他就會對太空產生許多出乎意料的遐想。他的好奇、他的幻想,使他如今成為赫赫有名的“航天英雄”,人們敬仰他,崇拜他。人們為他的成功而自豪,祖國為他的成功而驕傲。
楊利偉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起了個輝煌的開端,為中國航天歷史創造了一個驚人的奇跡。他勇敢,他無私,他愛國,他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好榜樣。楊利偉冒著巨大的風險,為中華民族續寫了民族精神的嶄新篇章,在中國的千年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材料 7
飛船模擬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實模擬飛船內環境,是對航天員進行航天飛行程序及操作訓練的最為重要的航天專業技術訓練場所。飛船從發射升空充分進入軌道,到調姿回到地球,飛行程序指令上千條,操作動作幾十個。飛船艙內的儀表盤指示燈密密麻麻,各種線路縱橫交錯,各種設施星羅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們,并能進行各種操作和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擬器中反復演練。
楊利偉是個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擬器訓練的時候,他用一個小攝像機拍了很多坐艙圖片;貋硪院,輸入電腦,自我刻了一個小VCD,隨時播放,盡快地熟悉里面的各種設備---此刻已經熟得一閉眼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飛船上天之前,楊利偉他們做了十幾次強化訓練,每一次訓練都是楊利偉第一個做。做完以后,給教員帶給信息:哪個地方不適宜,哪個程序不到位,哪個地方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走了很多彎路。
載人飛船聯合測試,楊利偉去的次數最多。在測試推進艙和回到艙分離,然后立刻切換到回到艙的動力系統這個動作的時候,按規定10秒鐘務必完成動作,研制人員最快6秒種能夠做完,楊利偉只用了5秒。
在首飛選拔的5次正常飛行程序考試中,楊利偉獲得了兩個99分、3個100分,名列專業技術綜合考評第一名,成為首飛航天員第一人選。
出征時刻,楊利偉情緒坦然地走向發射架。那一刻,數億人的目光注視著他,他背負著一個民族的期望去迎接挑戰。"當然,從最壞的角度思考,這畢竟是一次冒險,但冒這個風險值得。我到那里來就是為了執行這個任務,我就是為了執行這個任務而來的。"
火箭呼嘯而上,楊利偉奔向了太空。
浩瀚太空從此寫下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材料 8
清晨,零星的秋雨中,站在北京航天城,西山上第一場瑞雪清晰可見。
今天,是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告別北京航天城,奔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日子。7點半,楊利偉的妻兒早早地站在歡送的隊伍中,等待出征的親人。
7點45分,一身戎裝的楊利偉走來了。沒想到,他和親人的告別竟出人意料的平靜,平靜得就像他平時去上班。
楊利偉來到父母身邊,對老人說:“天冷了,多穿些衣服,別惦記我。”說完,他回頭對妻子笑了笑,既沒有淚水,也沒有擁抱。周圍人多,妻子一時不知該說點啥,突兀地問了一句:“帶便服沒有?”他笑著反問:“帶便服干啥?”說得大家都笑了。楊利偉俯身親了一下兒子,兒子調皮地說:“爸爸你早點回來,教我打游戲!
記者見過種種軍人的告別———上戰場,上抗洪大堤,上風雪邊關……然而卻不曾見過如此重大的、劃時代的告別,竟然這般輕松。
“你真的不緊張?”記者問!坝猩毒o張的?”楊利偉笑著答道。“黨和國家這么重視載人航天工程,現在的科技這么發達,咱們國家技術力量這么雄厚,我相信黨和國家,相信科學技術,也相信我的愛人!”妻子張玉梅接茬說。
記者深深感到,楊利偉的家是一個溫暖幸福的家。69歲的.父親楊德元是遼寧省綏中縣一家農副產品公司的退休干部;與父親同歲的母親魏桂蘭,是一位退休的中學老師,專門從老家趕來為兒子壯行,兩位老人還帶來了5斤兒子最愛吃的螃蟹。在某部任檔案資料員的妻子張玉梅是楊利偉的同鄉,當年是從縣志上看到了楊利偉的“大名”,于是有了這段浪漫的愛情。學習出色的兒子楊寧康是三年級小學生,給爸爸的禮物早就準備好了,那是一篇發表在《作文導報》上的作文《爸爸的雄姿》:“我為自己有一位好爸爸而感到自豪……”
丈夫就要出征了,妻子湊在耳邊說了句悄悄話:“別忘了打電話……”楊利偉使勁點了點頭。
9點20分,楊利偉帶著親人的囑托,帶著全國人民的希望,帶著中華民族的夢想,乘機飛向遠方……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材料 9
王亞平就讀的中學是煙臺第二十三中學,就在鎮政府旁邊。記者來到中學時,值班門衛感嘆地說:“哎呀,今年秋天就沒有二十三中了!痹瓉恚鶕數亟逃块T規劃,張格莊鎮包括煙臺二十三中在內的6所中學,在今年秋季開學后,將合并為崇文中學,F在的二十三中校址,將成為新的張格莊小學校址,鎮里原有的'多個小學將合并于此。
幾經尋找,打聽到王亞平的初中班主任曹美娜。此時曹老師已經離開中學,在區政府部門任職。說起學生,曹美娜透著自豪:“我當時教語文,王亞平正好是我的語文課代表。那時候班里50多個學生,男生略多些。王亞平的語文成績很好,而且讓我印象很深的是,她別的課目也都很好,很全面,每個學期都是班里前幾名。難得的是,別看她是女孩兒,體育成績也很好,每次開運動會,她都是運動員,跑長跑的。”
二十三中一位老師說得實在:“王亞平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孩子,她讀書時并沒有太多特別之處,家庭條件也非常一般。這恰恰說明,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了不平凡的事。”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材料 10
10月15日上午8時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第一個走向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在飛船艙內待命起飛。艙內的攝像機鏡頭,把他的畫面傳向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
此時此刻,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載人航天指揮大廳里,4名特殊的“觀眾”面對大屏幕情不自禁地輕聲叫出聲來:“孩子!”“利偉!”“爸爸!”……
他們,是楊利偉的父親楊德元、母親魏桂蘭、妻子張玉梅和8歲的兒子楊寧康。他們作為特邀嘉賓,將在指揮大廳的大屏幕前為親人楊利偉送行。
魏桂蘭大媽今天刻意“打扮”了一番,外套里面穿了一件紅色的毛衣,嘴唇上還涂了一層淡淡的口紅。老人說:“今天是喜慶的日子,咱們都得精神一點兒!”
張玉梅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上的丈夫,把兒子楊寧康的手緊緊攥在手里,仿佛生怕調皮的兒子干擾了利偉。小寧康瞪著兩只圓溜溜的大眼睛,看著穿著乳白色航天服的爸爸,高興地叫起來:“爸爸今天最精神!”
“30分鐘準備!”發射場上,指揮員的'口令傳來。魏桂蘭大媽好似有點緊張,不由自主地抓住了楊大伯的手。楊德元大伯拍拍老伴的手背,安慰她說:“放心,放心!”
“20分鐘準備!”這時,魏桂蘭大媽好像一下子堅強起來。她挺直腰板告訴記者:“利偉這孩子,從小就膽子大,大人們問他長大了想干啥,他總是把腦袋瓜一歪說‘開飛機!’后來他真的開上了飛機,今天又要去開飛船,他心里不定怎么高興呢,咱們都得為他高興不是?”
“15分鐘準備!”這時,前方首長與楊利偉對話的聲音傳來,楊利偉大聲說:“我在艙內感覺非常好,保證堅決完成任務!”說完,利偉面對攝像機鏡頭說了一句:“明天見!”
指控大廳里,頓時響起一陣暴風雨般的掌聲,大家都被航天員充滿信心的告白感動了。
“5分鐘準備!”“1分鐘準備!”大廳里,空氣好像驟然凝固了,兩位老人眉頭緊鎖,張玉梅一手捂住了嘴巴,一手把小寧康的手攥得更緊了。
飛船發射進入最后10秒鐘倒計時,飛船艙內的楊利偉突然抬起手,對著鏡頭敬了一個軍禮!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中國航天事業功勛人物事跡材料08-11
感動校園人物事跡材料06-14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04-12
初中感動校園人物事跡材料03-16
感動人物事跡材料事跡材料03-25
感動人物事跡材料15篇03-25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材料范文04-04
感動中國人物典型事跡材料07-27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