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美多吉先進事跡材料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材料吧,借助事跡材料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對象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征。想擬事跡材料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菊美多吉先進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分享。
菊美多吉(1979年5月——2012年5月19日)藏族,中國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木茹鄉人,擁有大專學歷,身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甘孜州道孚縣瓦日鄉原黨委副書記和鄉長。由于自身患有高血壓,于2012年5月18日,因為過度勞累于次日凌晨突發腦溢血去世,享年33歲。2012年9月,菊美多吉被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省委追授為 “全省優秀共產黨員”。
百姓的小事,頂天的大事——菊美多吉
四川話把食堂叫做“伙食團”。
道孚縣的鄉鎮政府,都有一個統一開伙的小伙食團;锸硤F的作用不限于吃飯。因為有熱乎氣,鄉里很多的非正式會議,接待客人,都在伙食團。
其他的房間冷如冰窖,即使在零下二十七八攝氏度的天氣下,也沒有取暖設備。
最美基層干部:百姓的小事,頂天的大事。
在改革發展的主戰場,在維護穩定的第一線,在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一大批黨員干部懷著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摯愛,扎根基層謀發展,甩開膀子干實事,展現了廣大基層干部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務實進取的敬業精神和清正廉潔的崇高品格,用自己出色的業績、良好的形象凝聚了民心、贏得了口碑,被老百姓譽為“最美基層干部”。
四川省甘孜州的這個縣,就是這個條件。
龍燈鄉伙食團的鋼爐邊,有個位置是他的。曾經的同事們形容他——嘭!把輸液的袋子往伙食團藏式房屋木墻的釘子上一掛,伸出兩個手指,捻捻眉間……
他,菊美多吉,他們曾經的鄉長,就著伙食團的爐火,開始開會啦!
過后,同事們說,能偎在爐火邊輸著液開著會,對菊美多吉來說,真是少見的舒服時光。
這個身體并不好的鄉長,長年基本都奔波在山上。
從成都平原出發,翻過二郎山,就一腳踩上了青藏高原的邊緣。道孚縣正在這個邊緣,高原,高寒,平均海拔3600米。
全縣90%的.人口都是藏族。菊美多吉更是別人眼中典型的康巴漢子:剽悍,壯實,走起路來威風八面。
一上任,菊美就遇到了難題。
藏區游牧民傳統的生產方式是逐水草而居。天冷時回到能夠避風、海拔低的冬草場,夏季舉家遷移到高原草場去放牧。
牧民的生活方式已經延續千年。但游牧的生活,讓老人無法看病,孩子沒法上學,牧民們很難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政府決定設立牧民定居點,這是個浩大的民生工程,是件大事。但牧民們過慣了從這個草場到那個草場的生活,生活習慣讓他們不太接受定居,哪怕是有每戶補貼兩三萬元的優惠條件。
菊美多吉把政府的大工程拆分成了一個個執行的小環節。他開始上山。
甘孜州的面積,相當于山東全省那樣大。僅道孚縣一個龍燈鄉就有380平方公里的面積。菊美多吉坐汽車,汽車走不了騎摩托車,摩托車上不去就騎馬,馬累得走不動,他就牽著馬走,一戶戶地勸說:下山吧,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多好的政策!
只有細心的同行者會發現,剛剛30歲的菊美多吉似乎爬山很吃力。有時,他會向牧民們要去痛片吃,說自己頭疼。
牧民們被迎到了新居。屋里已搬進了家具,裝好了環保廁所,忙著搬家具的菊美多吉一臉的汗。
傳統藏式民居窗戶開口都較小,牧民定居點擴大了窗戶,綠草原,藍天空,白云彩,風景從明亮的窗子上一股腦沖進來,成為家里的壁畫。住進新居的牧民,一下子喜歡上了嶄新的生活。
因為有不少孩子下山上學,鄉里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直線上升,增加了近百個學生。
高原,一個山頭連著另一個山頭,放牧的牧民散落在各個山頭。牧區學校想開個家長會都不容易,校長找到菊美多吉。
干部的口頭信就是通知書。一周后,鄉中心小學召開史無前例的最大規模家長會,所有牧民家長全部到齊。
牧民轉草場必須要過一條河。河寬十五六米,但汛期水很急,牧民們曾眼睜睜地看著馬在河里倒下,馬上的孩子也被沖走。
于是,菊美多吉修橋。
橋修好了,人從橋上走,牲畜也懂得過河危險而橋上安全,自動選擇走橋面。
如今,很多人回憶起菊美多吉,說,他做的看上去都是些小事,但對一家一戶的老百姓來說,都是頂天的大事。
他一共在三個鄉工作過,無論是老百姓還是身邊的同事,都這么說。
對于牧民,草場就是命,是自己的命和牲畜的命。因為占草場,牧民之間時有沖突。有時,半夜里一個電話打過來,從睡夢中驚醒的鄉干部就得往現場沖,晚一點,脾氣火爆的牧民們就可能釀出治安事件甚至刑事案件。
明明知道危險,鄉干部也得伸手一把架住砍過來的刀——不能退縮,更不能轉身就跑,在藏區,出現這樣的行為,鄉干部再也不會贏得尊敬。
還是為了草場。
有人把草場圈起來,甚至把別人的地盤也圈到自己的鐵絲網里。
菊美多吉勸說,設限。告訴大家,一個月后拆除。
一個月到了,有人沒有理會。
鄉長又出現了。騎著馬,手里抓著把老虎鉗,用來剪亂圈地的鐵絲網。那次,他們整整用了一周,清理了全鄉范圍的亂圈草場現象。
背著帳篷的鄉干部們,七天時間中天天騎馬,把腿都磨破了。
菊美多吉累。他皺著眉頭,經常不經意地說自己“腦殼痛”。同事們也習慣了他鬧些“小”毛病,只有鄉醫院的醫生,偶然為他量血壓時嚇了一跳:高壓220!這么高的血壓,還在這么高的海拔工作,你不要命啦!
妻子不在身邊。菊美多吉和妻子,分頭在不同的鄉鎮工作,兩個人經常隔了幾十公里山路。遙遠的路程,意味著不可能經常見面,這種情況在高海拔的藏區十分常見。
他打電話告訴妻子自己身體不舒服。妻子吼他:“不吃藥,對我說有什么用?”但還是心疼他,請了假陪他去成都看病。
醫生留他住院,菊美多吉沒空,幾天后又趕回。
兩個人抽空去逛了街,在成都的繁華中留下兩張照片,妻子把它過塑保存下來。
每張照片,菊美多吉都是一樣的姿勢:把妻子摟在懷里,沖著鏡頭樂。妻子說,那是他們倆一生在一起相守最長的時間,一共十幾天。
在道孚鄉下的父母想他。趁他回家時抱怨:父母這么老了,你也不回來看看我們。菊美癱在父母面前,說了實話:工作忙,我好累。
鄉鎮,是國家最基層的政府,是國家肌體上最為末端的毛細血管。藏區的基層干部要把政策的營養送達每個細胞,似乎也要比內地干部管理更多非常瑣碎的小事。
證件是重要的身份證明,可是很多藏族老鄉并不知道這些,有的證件就隨手一丟,還有的,根本不知道要去辦。
于是,菊美多吉就要去操心,準生證、結婚證、身份證、戶口簿……辦好了,騎著摩托車送到牧民手上,還要囑咐他們不能丟。
至今還有人記得菊美多吉用圍巾纏著臉,在高原的風中騎行十幾公里,從懷里掏出戶口簿的情景:那戶口簿用塑料袋包著,掏出來還帶著體溫,是滾燙的。
鄉長要管種子,鄉長要管化肥,鄉長要把國家發下來的補貼挨家挨戶送到百姓手里,鄉長要不怕臟臭親手抓豬仔給農戶家;鄉長要去縣里為農民修路爭取水泥,不多,一共12噸,但是,要跑五次;鄉長要教從牧區移民到農區的牧民們種蔬菜和莊稼,幫助調教從沒有耕過地的牧區牲口耕地;鄉長還要當翻譯——菊美多吉掌握道孚當地的藏語,會藏區通行的“牧場話”,還有熟練的漢語,三種語言自由轉換。
消防安全很重要,意味著幾百平方公里的森林和草原不能出現火災;平安交通,就要把那幫買了摩托車就在山道上風快騎行的小伙子們吼住,“你們懂不懂三快?學得快,騎得快,死得快!小心騎!”有孩子不上學,鄉長要滿山去逮淘氣的學生;抽空還要跟派出所民警巡邏,專抓偷牛盜馬的盜……
這一切都是鄉長菊美多吉的工作范圍。
他一天到晚地忙,被褥隨身帶,走到哪兒可以睡在哪兒。悶一高壓鍋飯,一下吃三天。中午,米飯拌豆瓣;晚上,米飯拌酥油。
路過家,菊美多吉下車幾分鐘,在路邊抱起個鼻涕娃娃狠命親——那是他兒子,當爸爸的顧不得陪兒子玩。
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藏區的鄉干部,就是要把千根線,紉到那一根針的針鼻里去的人。
甚至有時,還要放下自己的尊嚴。
修通村公路,要拆多家村民的圍墻,人家不肯:憑什么給別的村修路,拆我們家的圍墻?他三番五次地去勸:路我們背不走,是為了大家以后生活方便。甚至要搬出宗教來說服信仰藏傳佛教的藏族群眾:宗教讓大家修來世,黨和政府是讓大家現世過得好。
畢竟是血氣方剛的康巴漢子,他也急,氣得直罵,罵兩句,又說軟話來勸。
還是有人堅決不同意。菊美多吉沒有辦法,使出了最后一招:豎起兩個大拇指。
此招一出,四座皆驚。修路的計劃成功實施。
后來,他的同事們想了半天,想用適當的詞匯來形容這個動作在藏族男人心中意味著什么——相當于漢族人的跪拜磕頭,是最重的禮節,表示為“我求求你”。
菊美多吉經常頭疼。他失眠,抽屜里柜子里墻上掛的全是治療高血壓的藥。
高血壓不適合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領導照顧他的身體,把他從高海拔的龍燈鄉,調到低海拔的瓦日鄉——所謂低海拔,也近三千米。但這已經是道孚境內最低的海拔。
菊美多吉有工作日記,上面也記著一些別人看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3月1日
今日備忘:翁姆家的小娃兒需要一本新華字典。
4月11日
今日備忘:仁孜家的醫保本戶名需到縣戶籍辦重新核實。
5月16日
今日備忘:堯日村村支部的圖書架差兩枚螺絲……
還有一些紙片,菊美多吉有隨手在紙片上記事的習慣,上面也是別人看起來可能不值得一記的小事:誰家在修房子卻沒有錢,哪個有糖尿病……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每一件小事,涉及的,都是鄉里的老百姓。
工作強度大,但他用四川話說工作強度“不存在”——工作強度不算什么的意思。
終于有一天,他說,今天的腦殼痛得不一樣。那天,菊美多吉從早晨八點,一直忙到夜里十二點多,就在自己的車里躺下了。
第二天早晨被人發現時,這個康巴漢子的手已經涼了。
2012年5月19日,菊美多吉死于突發腦溢血。
聽說鄉長去世,他工作過的鄉里,老百姓成群結隊地去往他家里探望。陡峭的山路上,有人走著,有人騎摩托車,還有拖拉機,上面載滿了哭泣的人。
那天晚上,瓦日鄉的百姓,為這個愛做小事的鄉長,家家點起了酥油燈。有人說,我們不知道他是不是個好干部,但我們知道他是個好人,是我們心里的菩薩。
沒有人敢向他三歲多的兒子解釋。
于是,在滿屋悲痛的人群中,孩子歡快地穿梭,指著照片和打火機,“我阿爸的!”一會兒又指向帶著一群小狗的兩只大狗,“它們有阿爸!”
菊美多吉離開人世大半年后,一個遠看上去很像他的人走過他曾工作過的地方,正在修路的老百姓都停下了手里的活:“我們鄉長回來啦!”
菊美多吉歿年僅33歲,還是個年輕人。他愛穿紅色,也喜歡黃色,這兩種顏色都是在高原上很醒目跳躍的色彩。
他身后,留下了四位需要他贍養的老人和剛剛33歲的妻子,一雙年幼的兒女——去世七個月后,菊美多吉的遺腹女呱呱墜地。
女兒生下很愛笑,很像她爸爸。
【菊美多吉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呷絨多吉上師禪語08-07
呷絨多吉上師佛語語錄10-25
先進車間事跡材料12-07
學校先進集體先進事跡材料12-25
學校先進個人先進事跡材料12-04
生產先進班組事跡材料01-01
年度先進事跡材料12-18
好人先進事跡材料12-10
農村先進事跡材料12-09
先進職工事跡材料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