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抗洪搶險先進事跡報告
洪水無情,人間有愛,眾志成城就能夠取得抗洪救災勝利,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抗洪搶險先進事跡報告,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抗洪搶險先進事跡報告一
“這么大的雨,你們住一晚再走吧”,7月3日,鄧世偉一家還在湖北鄂州探親,中午11時,永修縣防汛辦在群里發文,這次雨勢來的兇猛,他以八年的基層工作經歷判斷情況非常不妙,必須提前趕回永修。鄧世偉,中共黨員,1977年12月出生在馬口鎮先鋒村的一個農民家庭,自小就吃苦耐勞,幫助家里做農活,是鄰居們眼里的好孩子。2008年退伍轉業到九合鄉工作的他,現任九合鄉人武部副部長。自今年防汛以來,已經14天未回過家門,每天奔波于紅光樟山圩與沙港圩之間,平均睡眠不足三小時,一直奮斗在抗洪最前線,共參與處理泡泉50余處,塌方8處。可以說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英勇無畏,奔赴抗洪最前線
7月3日中午11時,鄧世偉一家在湖北鄂州探親,看到縣防汛辦發文,還沒等菜上齊,便匆匆吃了幾口飯離開。此時湖北地區下著傾盆大雨,車上的雨刷也刮不開清晰的視野,途經高速公路已多處發生塌方。“我們要不再住一晚,看看明天情況”,妻子小聲說道。“不行!明天就晚了”,鄧世偉抓著方向盤,依然繼續往前開。妻子心里早就知道他會這樣回答,一直以來不管是在部隊還是在單位,對待任何事情他都這樣認真,從不會偷一點懶。下午4時多,鄧世偉回到家里,一進門就開始收拾東西,找涼席、找迷彩服、找套鞋,找軍用水壺……
7月4日早上8時23分,九合鄉黨政辦緊急通知,原定每周一的例會取消,各蹲點領導干部下村防汛。一切都在鄧世偉預料之中,他帶著頭天晚上準備好的行李,直接奔赴蹲點村——紅光村。一到村里,還沒等他卸下行李,樟山余家小圩就告急,他迅速拿起鐵鍬,熟練地將蛇皮袋裝上三分之一的土,與當地村干部一趟趟將圩堤碼起,隨后余家小圩搶救成功。1998年那場洪水,鄧世偉在九江支援整整48天,所以這似乎對于他來說,好像并沒大家口中傳的那么難,可他不曾想到,這僅僅才是防汛開始前的“小菜”。紅光村位于九合鄉北部,與鄱陽湖候鳥保護區相連,有大小圩堤5個與一座500畝的小二型水庫,“三年兩到圩”是當地老百姓口口相傳的一句老話,該村被公認為是全鄉12個行政村中,防汛任務最重的一個。
沖鋒陷陣,創造不倒的奇跡
“說真的,當時還真是有點怕”,7月5日上午9時,沙港圩路面塌陷長度4米多,寬5米的路面掏空近一半,在樟山圩的鄧世偉接到村長電話,拿起工具就往沙港趕,那時他才剛處理好樟山兩處險情。到現場后,沙港水位離路面已經不到50公分,圩外坡度將近90°,隨時會產生塌方。就在這時,鄧世偉朝著村長所在方向大喊:“快點組織人員撤離,快快快”,不一會兒圩堤上人員全部撤離,“算了,你們快撤吧”“這里倒圩很正常”,只見撤離人員都在遠處大喊,陡坡下面的鄧世偉、技術人員敖其勇以及當地一名群眾還在繼續搶險,他站在圩內最前段也是最危險的地方傳遞沙袋,用生命在拼搏,5個小時的搶險最后創造了不倒奇跡,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經過這一次,紅光村的老百姓有了信心與凝聚力,干勁兒十足,逐漸搶著干活,有時甚至會把鄧世偉手中的鐵鍬搶去,硬是強迫他休息一下。7月5日中午12時,永修水位達到最高23.17米,超出警戒線3.17米,紅光村沙港圩在搶險中度過了今年最高水位線。
身兼數職,身影與險情同在
剛開始在紅光村的四天三夜,鄧世偉每天忙到夜里2點休息,早上5點又爬起來巡圩,他始終放心不下頭天晚上剛處理好的險情,必須得自己親自去看看,因此沒有跟家里通過一次電話,妻子叮囑要注意安全時,也是簡單一句“知道了”,便匆匆掛斷電話又回到一線砍雜、挖土、裝袋、抗袋、填方。“泡泉是從河床底下過來,沙子滲透后因水壓不同而流出,如果發現不及時,泥沙逐漸往外帶,掏空后會形成塌方”,鄧世偉每天22小時跟著水管站技術人員來回處理各種險情,現在的他可以頭頭是道地談泡泉性質,產生原因,穿孔、塌陷如何形成等專業問題。“鄧世偉不僅是我們村的戰斗員,還是指揮員與技術員”,紅光村黨支部書記淦作付這樣評價他。
防汛前不久,鄧世偉腳被釘子刺穿,至今還未痊愈,一直穿著大號套鞋,這也是在防汛第四天,被細心的同事剛好發現,對于這件事他從來未提起過,默默忍著疼痛戰斗在抗洪最前線。“什么時候把鄧世偉還給我們,這里離不開他”,紅光村干部又在催促鄉黨委政府把他調回。7月14日,距城南圩段110米附近發現一大一小兩個泡泉,經過兩天,險情還未解除,鄉黨委政府抽調鄧世偉來城南幫忙,他是鄉機關干部中唯一被抽調的人員。“鄧世偉他戰斗力強,一個頂三,要是能來我們村就好了”,其他村干部們相互議論道。鄧世偉不只是紅光村哪有險情往哪去,對于整個九合鄉來說,他是抗洪搶險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位能手。
烈日下,鄧世偉黝黑的皮膚被曬得發亮,他身著迷彩服,拿著鐵鍬又重新回到了紅光村,為全力奪取抗洪搶險的最后勝利,繼續奮斗在一線,與時間賽跑。
抗洪搶險先進事跡報告二
6月以來,蘄春遭遇四輪強降雨,全縣洪澇成災、房屋倒塌、村莊被淹、農田被毀、交通中斷……四處告急!洪澇,撥動著財政人的心弦;災情,牽動著財政干部的神經。在局黨委的領導下,全系統聽從指揮,團結戰斗,連續奮戰,譜寫了一部人定勝天的抗洪救災進行曲。
6月19日,周日。局長徐建煌聞訊北部山區暴雨成災,他來不及吃早飯,一邊拿起手機通知幾個重災鄉鎮的財政所所長到崗到點,一邊驅車趕到受災嚴重的張榜、大同、檀林察看災情;下午4:50他趕回來立即召開黨委會議,研究抗災應急預案,動員全系統全力投入抗洪救災戰斗。
6月21日,下午?h局再次召開股、所負責人、工作隊長會議,傳達縣委、縣政府的抗洪救災精神,從提升主動性、密切協調性、保障及時性、突出先進性、嚴明紀律性六個方面部署全系統抗洪救災工作。安排專班對蘄北4個重災鄉鎮的村組水毀公路進行排查,確定8個重點村11個沖毀點,全部由財政人員組織修復通行,解決重災村開展生產自救和人民群眾的生活便利。
資金是搶險救災的重要保障。6月22日,按照特事特辦的要求,340萬元縣長預備費當天撥付到重災的四個鄉鎮。在接下來的20多天里,財政局多方調度資金,先后六批共撥付抗災資金2800萬元。全系統個捐款達8萬多元。
災情就是命令,突擊隊搶險沖鋒在前。
7月4日,上午,大雨如注。接縣防指命令,局機關40名突擊隊員在局長的率領下,30分鐘內趕到赤東湖搶險堤段,轉運沙包筑堤壩,隊員們與大雨搶時間、與險情搶進度,干了滿滿一天;7月5日下午2點半,二里湖堤防告急,突擊隊又冒雨趕赴搬運沙包,雨水、汗水濕透了隊員們的衣褲,大家咬牙堅持著,飛快地傳遞著一個個沙包,一直干到晚上八點才圓滿完成了搶險任務。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
服務搶險救災是財政的天職。7月2日縣財政局緊急組建15個工作隊,分別由一名副科級領導帶隊當晚趕赴各鄉鎮幫助救災摸災,經過全面細致的摸查,拿出了全縣各地受災情況,為縣委、縣政府及時提供決策參考,為救災資金分配提供了依據。財政人的主動作為、超前謀劃,受到縣長的表揚。
張榜財政所把房間騰出來讓武警救援部隊安營扎寨,負責他們的后勤服務和生活保障。在無自來水的情況下,主動為部隊戰士送水和免費送餐。在部隊駐進張榜所的第二天,副局長成俊帶著豬肉、油等生活物資代表財政局慰問搶險救災的戰士。
向橋鄉在7月2日的大暴雨中,主干道及通村通組公路毀損嚴重,山區群眾進出困難。7月5日,局長徐建煌、黨委書記丁友義及住點的工作隊員繞道進入向橋鄉災區察看災情,現場拍板安排2萬元購買群眾急需的大米、油、蠟燭、消毒物資,于次日由財政干部用摩托車或肩扛背駝送到龍井、大山、孫山、楊垅、棠樹嶺村生活困難的群眾手中。孫山村4組72歲的張金元老人抱著一袋大米,流著眼淚說:“感謝黨、感謝財政干部”。
管窯財政所每天為安置點的老人孩子送牛奶、飲料,為他們提供可口的飯菜,為他們購置電視、空調,保證災民住得安心、生活舒心。八里財政所房屋浸入1米多深長達10多天,財政所干部仍然每天堅持到長江大堤上值守。大同財政所安置兩河口村37戶76名受災群眾,財政人員與災民同吃同住,以無微不至的關懷,讓群眾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
蘄春的災情牽動著省市財政領導的心,自7月5日省財政廳先后派出三批工作隊到我縣參加抗洪救災工作。他們先后深入張榜、向橋、劉河、八里、蘄州、青石、大同、檀林等鄉鎮,參加救災和生產自救,慰問搶險的部隊官兵,慰問受災群眾。7月6日,第一批工作隊隊長巫孝文處長率領3名工作隊員冒雨深入重災區張榜鎮塔林村、土庫村核實災情,現場為安置點災民捐款2500元。7月1日晚上,9點多鐘巫處長步行到蘄河大堤何大垸段,察看防汛情況,看望正在防汛值守的財政干部。7月12日,財政廳監督處副處長孫明春率領第二批工作隊隊員開始為期一周的救災工作,他們為孫沖小學集中安置點的群眾捐款1000元。7月19日,省財政廳教科文處副處長龔金海帶領第三批工作隊在副局長葉新華的陪同下到張榜魏河、塘抵重災村指導修復工作。20多天時間,省廳工作隊跑遍了全縣15個鄉鎮辦及所有的重災區,每天他們和當地干部群眾一道參加搶險救災、察看災情、指導生產自救。他們忘我工作和愛心善舉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好評。巫孝文處長說:“我們到基層到農村不是來當甩手領導的,我們的職責就是深入災區,幫助災民,感受災情,了解災情,反映災情。”的確,正如他聽言,他們沒有當看客,每個工作隊員下鄉7天時間,人曬黑了,身體變瘦了,但精氣神更足了。
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考驗著財政干部善謀決斷,應急謀遠的能力;錘煉了財政人全力以赴,特事特辦的風格;展現了財政人與災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懷;彰顯了財政人盡忠職守,大愛大干的品質。無論是蘄南還是蘄北,無論是機關還是基層,財政干部始終以災民的需求為第一信號,勇當搶險救災的領頭雁,樂當災民的貼心人。管窯財政所副所長張炳芳今年58歲,老家房屋塌了,老伴急得打電話要他回家,他說:“我是黨員、財政干部,管窯搶險救災要緊,沒法回去!”。20多天他一直堅守著崗位沒有回家。駐李山村工作隊員與群眾同住、同吃、同搶險,日夜查巡,保護了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李山村支部書記田祥生動情地說:“大災之時,我看到了財政人的大愛情懷,看到了財政人的實干精神”。
防汛救災期間財政局領導班子、工作隊員、黨員干部他們始終做到第一時間沖在一線,干在一線,掌握一手災情,局長、分管局長先后5次帶著災情報告向省廳報災,配合主管部門積極向上爭取支持。留守局機關的年齡大的男同志和婦女,在機關24小時值班,主動到蘄河大堤日夜值守,為下鄉的同志承擔業務工作,不過雙休日,一人當作兩人用,保證機關正常運轉,在抗災救災的后方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線”。
洪水退卻,財政人仍然輕松不起來,他們又第一時間投身于各地生產自救工作,他們忘記疲憊,頭頂烈日,奔波于田間地角,清淤修復,改種作物,降低損失。為了大地的豐收,財政人永遠是可親可愛、大愛大干的人。
大災、大愛、大干——記蘄春縣財政系統抗洪救災先進事跡
【抗洪搶險先進事跡報告】相關文章:
抗洪搶險先進事跡材料06-21
個人先進事跡報告范文10-30
先進事跡報告材料優秀10-28
關于抗洪搶險先進事跡材料范文06-17
社區抗洪搶險先進事跡(通用11篇)09-11
“福星”服務班先進事跡報告07-08
[合集]抗洪搶險先進事跡材料4篇09-10
抗洪搶險先進事跡材料(通用11篇)08-23
關于抗洪搶險先進事跡材料(精選20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