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感想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實踐報告,僅供參考!
井底之蛙的我們真的不曾知道外面世界的廣大,以為我們已經接觸到的世界就是全部的世界,殊不知我們只是盲人摸象,雖然曾多次看到電視上的報道,媒體的宣傳,中國仍然存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可我從來沒有感同身受過,那是抽象的,一點也不具體,無法給我們的心靈以觸動。
我沒有到在距離我們家這么近的地方依然存在著農民,每日辛勤的勞作,等到果實成熟以后再坐長時間的公交車拿到市區里去賣,大多數的農民都沒有高的文化水平,我沒有遇到一個大學生,甚至連高中生都很罕見,村子里沒有幾個年輕人,也是,如果考上了大學,99%的人也不會選擇留農村老家去干活種地吧,就這樣的現狀他們怎么樣才能科技興農呢,他們的農技基本都是自己和周圍人的經驗,政府對這一方面的服務完全不夠。
我現在仍然記得我去調查時當我問完社會實踐問卷之后,走了沒幾步,那個農民忽然追出來,滿臉懇切地問著我:“農技員什么時候能過來啊,我們做好飯在這里迎接他,一定要來。”我當時感到特別的汗顏,我只是小小的一名學生,我沒有能力請來農技員,在此我其實對農村一無所知,可他們把我想得如此高大,我明明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可那實話堵在嘴里,我怎么也說不出口,我就這樣默默的離去。
我還記得我在爬山時看到一個老人,頭發全白,拿著樹枝在打樹,走到樹的周圍慢慢的撿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幾個核桃,其實核桃在樹上很難掉下來,除非果子開始發黑爛掉,可那個老人依舊努力地晃,我禁不住問:“奶奶,你多大年齡了,你們家的年輕人呢?”其實不問我也知道結果,那就是都外出打工,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她的年齡,那位奶奶已經已經84了,我聯想起自己家里的老人,我的爺爺74,在我們家照看著,我的媽媽天天每頓飯都需要喂他,每天帶她出去散散步溜達溜達。兩相對比,這就是空巢老人嗎,看著奶奶佝僂的背影我的心里一陣陣泛酸。
我想通過這次調查,我對于現階段的農村有了一定的了解,農科頻道上所報道的那些科技大戶應是存在的,但我從未見過,我覺得那些人也大多是少數吧,大多數的農民都是如我以上所描述的那樣吧。
通過親身實踐,通過自己的調查了解、耳聞目染,特別是與廣大農民的接觸中,親眼目睹了當代中國農村的現狀,真正了解了農民的生活狀況。不但明晰了頭腦中原有的概念,而且學到了書本里沒有的知識。同學們更切身感受到廣大農民對科技文化知識的迫切需要,深深地感受到肩負的責任之重大。作為大學生,我們有義務站在信息社會的前沿去為農村服務,把科技知識反哺跟農村,實現農村的和諧,進而實現社會的和諧。
在與當地村干部的接觸中,我發現縮小城鄉差距解決三農問題,用常規的辦法很難奏效,且時間很長,這是六十年來發展經濟農村仍然落后的經驗。從另外一個角度表明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上新農村建設這一政策的得出是非常必要的。在世界歷史上,也曾有些國家提出建設新農村,但我國不同,由于我國農村歷來底子薄、人口多,因此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原則和方向。所以在借鑒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建設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尊重農村風土人情,以為農民謀福利為理念,進行農村建設,協調推進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涵蓋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
作為心理學院的一名成員,我在調查的過程中還發現了農村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廣大的農村的幸福感不是很強,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去城里打工,農村只剩下一些老人,從與他們的交談中,我覺得他們普遍都有孤獨感,覺得很想自己的孩子、孫子,并且他們的日常照料較缺乏,多數農村空巢老人身體常被疾病困擾,她們常常感到自己的精神壓力特大,我們在提倡物質富裕的同時,也應該關注精神上的共同富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實踐是我們走向社會的過渡,是真正掌握知識技術的橋梁。我們應該也應當深入到農村去,多到農村走走看看,去體察了解農村的問題,去協調、幫助農村的發展,求真務實,塌實肯干,同時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來鍛煉和改造自己,增強自我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于實踐中磨礪,成長。充實腦袋,就要用“腳”做學問,路在腳下,正所謂腳下生“知”!
【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感想】相關文章:
2013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感想12-13
大學生暑期的社會實踐報告01-24
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02-13
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11-06
原創暑期社會實踐感想范文11-29
大學生暑期個人社會實踐報告01-13
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推薦】09-22
大學生暑期打工社會實踐報告05-22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12-26
大學生暑期的支教社會實踐報告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