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關于大一的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作為一名初入大學的新生,在一學期為期五個月的學習生活結束后,我開始了自己大學生涯的第一個長假,順利的買到回家的火車票,再次踏上了故鄉的土地。如何成為一個合格優秀的大學生,不只是要完成象牙塔中的學習,在社會中的實踐與磨練更是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這一個月的長假中我要認真的完成老師布置的社會實踐任務。
完成作業的第一個問題擺在了面前:要確定一個什么主題去實踐?想到自己是學經濟的,就一直考慮去了解了解自己縣城的年財政收入以及民生方面的財政投入,就在我思前想后難以入手的時候,一件大事讓我有了思路。二零一零年元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時三十六分,鄰省山西的XX市XX市、XX縣交界發生4.8級地震,由于我們XX市和山西省隔河相望,跨過一座黃河浮橋就到了山西境內,老家農村在山西打工的親戚朋友鄰里鄉親數不勝數,再加上我們縣城就有明顯的震感,大家一時間都是忐忑不安,為那里的人們擔心不已,了解到情況后才松了一口氣。我終于有了自己的實踐主題,那就是“了解農村偏遠地區的地震防護工作”。說干就干,我整理了思路,開始了自己的假期實踐。
一、 上網了解地震災害的成因以及我國的地震帶分布及近年來的特大地震災害
經從網上查找,我得知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個大板塊之間的相互擠壓以及火山噴發。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處巖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釋放出來,一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占地震總數的90%。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占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發生地震,如巖洞崩塌、大隕石沖擊地面。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后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地震是極為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對全球社會有著巨大影響。
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六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盛自治區、直轄市。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① 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區,主要是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臺灣省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四川、青海等省份位于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
****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級大地震
xx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級特大地震
xx年12月19日,臺灣花蓮海域6.7級地震
xx年2月27日,琉球群島7.2級地震
……
二、 收集資料,了解我們陜西地區的地震歷史以及所處地震帶的情況
據我查找資料,歷史記載的陜西大地震,1556年1月23日的陜XX縣8級大地震,死亡人數可能高達83萬人,是近代來極其嚴重的大災難。還有13xx年山西洪洞8級大地震。
陜西最著名的就是汾渭地震帶,。北起河北宣化—懷安盆地、懷來—延慶盆地,向南經陽原盆地、XX縣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靈丘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國東部又一個地震帶。
三、 走訪縣防震辦公室,了解縣上的地震防護工作都有哪些
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的主要任務有:
(一) 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增強全民防震減災意識。
(二) 完善宏觀地震異常觀測點,推進“三網一員”建設,切實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大力提高地震監測能力。
(三) 要突出防御重點,消除地震災害隱患,依法加強對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管理。
(四) 積極做好地震應急救援準備工作,提高地震應急處置能力。
(五) 把防震減災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政府議事日程。
(六) 建立全面的防震減災組織領導體系,制定實施防震減災工作實施方案。
四、 做調查表,在縣里及農村開展調查,調查人們對地震防護知識的`了解程度
為了了解人們對地震知識的了解,我自己設計打印了100份調查表,調查表如下:
你了解地震的科學成因嗎?
是 否
你親身經歷過地震嗎?
是 否
你知道地震時哪里最安全嗎?
是 否
你是否知道地震受傷后的自我救護?
是 否
你知道我們這里要求的房屋抗震指數至少是多少嗎?
是 否
你家附近是否有可以躲避的大廣場?
是 否
你家里是否有急救包、應急包?
是 否
你是否知道自己居住的房屋抗震指數是多少?
是 否
你是否參加過地震演練?
是 否
如果傳言有要大地震,你是否會驚慌失措哦、外出躲避?
是 否
對調查結果分析后,我發現人們普遍不了解地震的科學成因以及科學防護,但是都知道一些簡單的避震方法,比如看動物有無異常、在寬廣地帶躲避、不能跳樓等等。由于我們縣城的地理位置,大多數人沒有親身經歷過地震。而且反映出人們面對災害,缺乏理性,容易輕信謠言,造成恐慌。
這就更說明了基層的地震防護宣傳以及政府出面辟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五、 參加縣地震局的下鄉宣傳工作,向人民群眾講解地震知識,發放地震防護手冊
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辦公室這段時間剛好正在開展地震知識宣傳活動,我可以跟隨他們一起去看看、實踐實踐。我很高興的參加了他們在年前舉辦的下鄉活動。
我們上午出發,去了縣城附近一個小鎮子,隨車帶了桌椅。到達后,擺好桌椅,取出宣傳冊,還有個擴音喇叭,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們的小冊子做的很細心,有針對小朋友做的帶插圖拼音的,也有針對大人講述怎樣保護孩子的。工作很簡單,就是用喇叭介紹情況,然后發放東西。忙了大半天,村民們已經散去,我們也收拾東西準備回城,收獲還是可以,小冊子基本發完。
六、 總結實踐過程,完成好實踐報告
自零八年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以來,人們對地震的災難性有了清醒的認識,對它所造成的毀滅性的打擊可謂是談之色變,天災難以避免,但我們可以盡全力去讓損失降到最小,盡可能的保護好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了解簡單的地震防護知識,具備好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有著樂于救助他人的優秀品格。地震防護,尤其是農村偏遠地區的地震防護,是重中之重。因為廣大農村偏遠地區,基礎設施差,建筑質量差,醫療條件差,人民的知識水平低,這就意味著在遭受災害時,要受到的考驗更嚴峻,要受到的損失更慘重,所以做好這些地區的工作是最為重要的。
回顧自己假期的實踐過程,總的來說是順利的,但是還是暴露出諸多問題,特別是在面臨一些具體問題時難以下手。比如剛開始去政府大樓找資料,工作人員不信任,不讓進去,就一時想不出解決的辦法,最后終于在拿出學生證等證明材料后順利拿到資料;還有做調查表時,別人不理會把表格當做玩笑,自己輕易就放棄了,最后還是硬著頭皮一個人一個人問解決了問題。
這些經歷都讓我認識到:
一、 理論付諸實踐,總是有一定距離,這就需要自己有周密的計劃以及詳盡的安排,在實際中總會出現種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與麻煩,所以行動前要考慮清楚,想到各種可能,然后逐一解決。
二、 再就是實踐行動中,人際交往尤為重要,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成敗與否,所以和別人交往要慎言慎行,但最重要是要真誠,又不可太學生氣。
三、 大學,是一個學習真本領的地方,是一個學習為人處世的地方,課堂外的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努力完成從一個聽老師家長話的高中學生向一個有思想、有見解、有頭腦的大學生轉變,學會自己處理事情。
如上所述,就是我寒假一個月完成的實踐報告,請老師批評指導。
【一篇關于大一的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大一寒假的社會實踐報告(精選6篇)12-28
大一寒假社會實踐報告(15篇)01-04
大一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15篇12-28
大一寒假社會實踐報告15篇12-28
大一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總結范文12-10
大一寒假醫院社會實踐報告范文11-15
大一寒假社會實踐報告(通用12篇)12-23
大一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12-22
大一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15篇11-25
大一新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