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作文集錦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字經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字經作文 篇1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啟蒙讀物《三字經》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凈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于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以后的熏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
從“茍不教,性乃遷。”到“知某數,識某文。”告訴我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告訴我們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會變壞,而學習的方法,貴在專心。“昔孟母,擇鄰處。”里面蘊含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學習環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人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像方仲永一樣:他家世代都是種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時候時,方仲永已經會作詩,由此父親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很多人都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于是父親一天到晚帶著方仲永去寫詩、賺錢,不讓方仲永去學習。直到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寫作才華仍和五歲時的寫詩水平一樣,到了二十多歲時,他的才華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沒有什么兩樣了。這不正體現了這句話的意思嗎?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又讓我懂得,做兒女的,從小時候要親近好的老師和朋友。正所謂“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從“一而十,十而百。”到“此五常,不容紊。”告訴了我們十進位算術方法,什么叫“三才、三光、三光”,告訴了我們“春夏秋冬”、“東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等四季、四方和五行。從“地所生,有草木。”到“絲與竹,乃八音。”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和“稻梁菽麥黍稷”等許多豐富的知識。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蘊含著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作文 篇2
認識錢文忠教授是從《百家講壇》的“玄奘西游記”開始的,那些講述和小說《西游記》里的光怪陸離、神乎其神截然不同——太多的艱險,太多的酸辛,西行一路,九死一生,絕沒有悟空、八戒開道保護,絕不乏劫匪惡官故意刁難,走一路,講一路,千難萬險,終得經卷無數,眼界開闊之余,也讓周邊國家對大唐盛世有了更多的了解。通過電視,通過教授,知道了一段真實的歷史。
和女兒一起看《百家講壇》是絕對沒有想到的事情,一個二年級的小姑娘能聽得懂什么?但錢教授解讀的《三字經》卻讓女兒徹底喜歡上了《三字經》,雖然這種“喜歡”可能是暫時的,但絕對是真實的、自然的。
看了兩集,還想接著看嗎?想!為什么?有意思!還有什么?能跟著電視一起背句子,能聽到很多有趣的小故事,還能知道古人都在學什么......女兒如是說,我沒有這樣想,因為教授的解讀是面向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的全國觀眾,而且內容豐富,節奏較快,對于一個從未接觸過《三字經》的孩子來說,肯定不能夠聽得那么明白,還需要加深和鞏固。如何加深?如何鞏固?因故事而起,從故事入手。
情景一:
“小李,你知道嗎?今天中午寶貝兒和我一起看《百家講壇》了,講的是《三字經》,人家看得可用心了!”老公剛一進家門,我就趕忙替女兒“邀功”。“你不信?那好辦!寶貝兒,問問你爸‘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他還沒你知道的多呢!給他講講!”“老爸,我猜你就不會!好好聽老師給你講啊......”
情景二:
“寶貝兒,老師說了,每兩天要給媽媽講一個故事,今天準備給媽媽講什么?”女兒在思考,在尋找,“哎,那還用想?《三字經》里的故事講一個就很好啊,不要總是講那幾個老故事,沒意思,給媽媽的講個新的!”“哦,就是!那就給您講個‘周處’的故事吧!從前,有個叫‘周處’的人,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雙亡了......”“寶貝兒,打斷一下,‘雙亡’的‘雙’就已經代表了父親和母親,重復了。你可以說他‘從小父母雙亡’,也可以說他‘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過世了’。好了,重新開始,這次媽媽不再打斷你了!”突然意識到這樣給孩子糾正錯誤很不合適,就讓孩子重新、完整地講,以至于不打斷她的思路。“從此后,周處就變成了一個很好的人,還當了一個很好的官,對老百姓很好。媽媽,故事講完了!講得怎么樣?有進步了嗎?”夸獎一番之后,告訴孩子她的故事有些不連貫,這就說明并沒有把故事內容熟記在心,沒有像講《鴿子和雞》那樣反復練習,如果下到功夫,給老師和同學講的時候才會清晰流利。
情景三:
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再回憶一下《三字經》吧,記不起原文就從故事開始,邊回憶故事,邊想原文。講周處的轉變和曹氏四子的成長是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講唐伯虎拜師學畫告訴我們——“教之道,貴以專”;講岳飛學藝、顏氏家訓是告訴我們——“幼不學,老何為”;講岳云12歲進入岳家軍、玉器的制造過程、神童方仲永是告訴我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講師文和師襄、管寧割席斷交和禮尚往來是告訴我們——“親師友,習禮儀”......就這樣,和女兒一起回憶這些故事,重點講了方仲永和岳云,讓孩子不羨慕神童、天才,讓她知道即使是神童,如果不學習就會退步,何況是一個普通平常的小學生?講岳云,是因為人生中跌倒的時候很多,而且很多時候是沒有父母在身邊的跌倒,喜歡父母在身邊安慰無可厚非,但沒有父母在身邊時要學得堅強,堅強面對失敗和挫折。
三字經作文 篇3
一天,我在我的書架上看到了《三字經》這本書,我就對三字經有了興趣,于是,我把三字經拿起來一讀,我讀到了三字經上面一句話,那就是:“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譯文是:東周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春秋時期,一是戰國時期。春秋時先后有五個霸主,他們分別是文恒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號稱五霸。戰國的七雄分別為文、楚、燕、韓、趙、魏、秦,出現了七大強國爭雄的局面。
注解是:平王東遷之始,是為春秋。孔子絕筆之后,是為戰國。東周時期前后出現五個霸王,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戰國時期有七個諸候國實力最強,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春秋時期,各個諸候國紛紛兼并其他小國,其中楚、齊等大國甚之。
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國家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齊七國統治時代,到此中國歷史上的時代便告一段落,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個割椐時代--戰國。
讀了三字經,我感覺三字經里的每一個字都包含了一定的意思,我喜歡三字經,因為我喜歡蒙學讀物,因為我想讓自己長知識,做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就是我喜歡三字經的理由,小朋友,你也像我一樣喜歡三字經嗎?
三字經作文 篇4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我可開心了。
書中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就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而我理解是,人小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只是學習方法和教育方法不同,長大了就會有好,有壞。所以,我們平時交朋友,要交善良,愛學習的朋友,不能交行為不好,不愛學習的朋友,否則你學了他會走上歧途的。在我們周圍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一個同學他原本學習很好,品質也不錯。可是他一不小心交了一個愛打游戲的朋友,結果他每個星期都泡在網吧里,沒錢用還到家里偷拿,成績更是一落千丈。真是不應該啊!
書中還寫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不通過學習,就無法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我的`理解是,即使你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不經歷磨練,長大了只會一事無成。我曾經讀過《傷仲永》的故事,仲永小時候是那么聰明,被稱為神童。但后來稍大一點后就不再發奮努力,他的父親只是帶著他四處參加宴會,浪費了時間,荒廢了學業,最后成了一個平平常常的人。真是讓人心痛啊!
雖然,《三字經》到我手上才幾天,雖然,我只讀了其中的一兩句,但我已經喜歡上了這本書,相信它會讓我明白許多道理,我一定好好讀完它。
三字經作文 篇5
自從上小學后,我一直沉浸在古文化的海洋里。因為我讀了《三字經》,我的感受很深,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很有感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玉器。如果人不學習,就不懂得知識和禮儀。張三豐小時候家里很窮,整天就只知道玩,頭發臟了也不洗,衣服破了也不縫,伯父說,三豐這樣做可真給我們家丟臉,張三豐聽后很不好意思,從第二天開始,他就把衣服補好,把頭發洗干凈,開始學武術,后來成為了著名的武術學家。這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要我們努力學習,不然長大后就不能成大器。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意思是,孟母選擇好的地方給孟子居住,為了讓他有一個好的環境學習,有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剪掉織布機上的布來教育他。就好像我天天都練打球,如果有一個月放假不練了,那就等于之前學的都白費了,要再想撿回來之前學的知識,又要花費很多的時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下去,才會有收獲。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說的是有一個叫竇燕山的富商,他到30歲都沒有子女,后來他夫人生了五個兒子,他對兒子都很嚴格教育,所以五個孩子長大都有了出息。父母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孩子長大了才會有出息,孩子要聽長輩的話,才不會做錯事情。
“夏有禹,商有湯。夏傳子,家天下。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太祖興,國大明。清順治,據神京。復漢土,民國興。”意思是,這些人都是因為知道了這些責任,才能去為國家做出無私奉獻,我們國家每個人都應該這樣。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堅定的目標,這樣就有希望成功
“幼不學,老何為”?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好學,不懂就問。“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求知無坦途,學習知識要有不滿足的精神,這樣才能使我進步。
“親師友,習禮儀”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親人,老師和朋友就必須學習懂得禮儀知識。
我喜歡讀三字經,他讓我知道了很多了不起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更讓我明白了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斗力,要有高尚品格,為我的成長做了導航。
【三字經作文集錦5篇】相關文章:
三字經作文集錦10篇06-20
三字經作文集錦9篇06-06
【精品】三字經作文集錦9篇07-19
【必備】三字經作文集錦8篇07-17
關于三字經作文集錦9篇07-15
【精品】三字經作文集錦6篇07-15
【必備】三字經作文集錦10篇07-13
三字經作文400字集錦8篇07-10
關于三字經作文集錦6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