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困難戶的民情日記
為深入開展“萬名干部下基層、扎扎實實幫群眾”活動,切實為廣大人民群眾排憂解難,接下來就為你提供你感興趣的幫扶困難戶的民情日記,歡迎借鑒閱讀!
幫扶困難戶的民情日記(1)
今天上午我和駐村干部一起來到了州交通運輸局“三萬”活動及精準扶貧駐點村建始縣三里鄉香樹灣村4組,與黨員及群眾代表進行座談。在座談會上,黨員代表、群眾代表交流討論的氣氛至始至終輕松、熱烈,他們暢所欲言,不僅道出了心聲,而且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建議;鶎拥囊庖妼崒嵲谠凇S械姆从炒褰M溝渠堵塞了、魚塘關不住水了,有的提出小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難,有的認為村支兩委干部履職不到位,談出了基層黨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該村住宿的日子以來,與村民們交往談心,了解到許多在單位所得不道到東西,深深地感動不開展“三萬”活動怎么會有這樣的收獲。黨員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抹下面子,與村民朋友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的交朋友,才能密切干群關系。
走訪至老黨員向承鼎家中,全家4口人,小兒子智力殘疾,祖孫三代同堂,居住在一棟較舊的平房內,由于地基深陷,房屋已成危房,但無錢修繕。家中只有1畝薄田,僅能作為飼料地。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為兒子外出做工的收入,自己也在外做臨時工掙點小錢補貼一下家用。老人今年已經70歲,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時常要打針吃藥,因為沒住院,藥費不能報銷,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盡管生活艱辛,老人還是比較樂觀豁達,他要求兒子不管生活多艱難,一定要走正路,也盡量不要給政府和集體找麻煩。問到老人最大的愿望時,老人說,孫子就要成家了,但是房子成問題,要是有錢能把房子翻修下就好了。
通過走訪調查,我們了解到,香樹灣村無產業發展,主要經濟來源為村民外出務工收入。一是農民自身投入不夠。隨著黨和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惠農補貼越來越多,部分農民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性不高,等、靠、要思想嚴重,自力更生、自主創業的傳統逐步缺失,自我創新能力和開拓精神缺乏,嚴重阻礙了農村建設發展。二是因學因病返貧,貧困程度加深。部分農戶因子女入學、遭受自然災害、家庭成員生病入院、致殘等情況,原本脆弱的家庭無力承擔高昂的學費、醫療費而返貧,貧困程度進一步加深。三是增收渠道單一,產業效益低下。農業生產受地形及水源影響,主要發展玉米、紅薯、土豆等幾種傳統農作物種植和雞、鴨、豬、羊等庭院式小規模禽畜養殖,基本上是自給自足型,且經營方式粗放,生產投入不足,形不成規模和經濟效益。
此次走訪活動,加深了我們對基層群眾的了解,感受到了群眾的疾苦冷暖,是我們“三萬”活動為群眾辦好實事的基礎和前提。下基層是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不僅僅是有著基層情況和群眾意愿,同時也是基層干部對群眾感情的真實記錄。不僅要嘴上說著老百姓,更要心里想著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貼心人,要帶著感情下基層,帶著感情去傾聽百姓呼聲、了解百姓的困難,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難。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好“三萬活動”,多為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三萬活動”更加深入人心。
幫扶困難戶的民情日記(2)
今天按照計劃安排,我們到結對幫扶村,走訪幾戶困難戶。之前在團結村朱支書那了解到,團結村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
我們走訪慰問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乳腺癌、子宮癌的陳秀芳。踏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后云組的陳秀芳的家,一個破舊的房子里凌亂的擺了幾件破舊的桌椅,一張雜亂的木板床上,陳秀芳半倚著坐著,見我們進來準備起身。我連忙走過去,示意她躺下就好。陳秀芳很不幸的患上乳腺癌、子宮癌,為給她治病,家里已經欠了一大筆的債務。她看到我們非常激動,招呼我們坐下,眼了飽含著淚水,向我們述說了她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難,她說面對今后的日子,她們一家都不知道該怎樣活下去。經過我們的一番開導,陳秀芳擦干淚水說:“相信政府不會拋棄我們不顧的,現在你們給我們辦了低保,我很感激,你們今天來看望我,說明政府是關心我們的,我會打起精神,堅強地面對生活。”
我把愛心卡掏了出來,寫上了自己的聯系方式。我知道以她的個性不會聯系我,但是一旦聯系肯定是她處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時候她有些激動,一路出門跟著走了好長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時候我回頭看了一眼,她依舊在那里張望,頓時心里有條暖流直竄心田,很溫馨,很感動。 xxx的房子很破舊,蒼老的青磚石瓦的`有種穿越歷史的年代感,除卻一臺破舊的電視機,屋子里幾乎沒有什么電器設備,更不用說家具之類的。只有一個正對著門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齊的鋪了一層報紙,布置的干干凈凈。他端正的坐在門邊上,眼睛注視著門外。
xxx快70歲了,喪偶,哮喘,心臟病,高血壓,兩個子女在,自已一個人做飯洗衣,腦筋有些遲鈍。我就著他坐了下來,他的眼睛卻一直注視著門外。
“也不知道來不來。這都不剩天了。” 我知道她想著在外務工的孩子們,像所有的父母一樣期盼著自己的孩子們好好的,念著他們,想著他們。
我們起身走的時候,他嘴里念叨著依舊是她的孩子們。兩只眼神依舊那樣茫然的張望著,像是看見了希望,但卻是那樣的不可觸及,過于遙遠。
接下來的2戶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訪完后,還剩一戶不在家,村干部說下午再繼續聯系。
據了解,龐學禮夫婦只有一名女孩,年輕時一家三口的日子還算過得有滋有味,后來女兒長大了,嫁到了鄰鄉,離老人家大概有兩三個小時的車程,雖然女兒偶爾會回家看望兩位老人,但大多數時間兩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于女兒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給龐老夫婦提供經濟上的幫助,所以,兩位老人只能靠新農保養老金、種地和養豬維持生活。前幾年日子還算勉強可以維持下去,可今年已經七十多歲的龐學禮老人身體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過得很艱難。
得知我們的來意,兩位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當我們問老人最近生活過得怎樣,有沒有什么困難我們能幫上忙時,龐學禮老人笑著搖了搖頭,然后用顫抖的雙手夾著一桿旱煙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許久也沒有說出一句話來,或許是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我去幫他的妻子燒火沏茶,并詢問他們的近況,她除了一個勁地說現在的政策好之外,讓我記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現在的政策已經很好了,我們每個月能領到百十來塊錢,只要不生病,我們老兩口能照顧好自己,不給共產黨添麻煩。多么簡單而又樸實的語言,其實他們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多點人情的溫暖。
天色已經漸晚,我們離開的時候,兩位老人站起來和我們一一握手道別。農村孤寡老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之一,關心農村孤寡老人不僅是我們的義務,更是我們的責任。希望每個人都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關愛身邊的農村孤寡老人,給他們一個安詳的晚年。
今天走訪的這幾戶特困戶,站里均給了500元慰問金,我們決定我們逢年過節都要去看看他們,給予他們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我們希望看見,像陳秀芳那樣積極面對人生的笑容,出現在每個人的臉上。
幫扶困難戶的民情日記(3)
扶貧,首先在于心連心。黨員干部在結對扶貧中,不但要身入,更要心入;不但要身到,更要心到。只有這樣,結對戶才會把我們當作自己人,才會與我們無話不談,也才能有的放矢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不然,結對戶始終在心理上與我們有距離,有話也不講,我們就成了“戶外人”。比如那位高姓村民,被我反客為主留下后,從一開始很不情愿地坐下、漫不經心地回答我的提問,到逐漸打開話匣子談自家的情況,再到請求幫助他致富,就很能說明結對扶貧重在交心的道理。
結對扶貧,關鍵在于解決問題。扶貧人員要“沉”下去,不能做“浮萍”,既不能搞“應付式”,也不能僅是給錢給物的“慰問式”,而是要根據困難戶的具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之需、找到致富之道。對老弱病殘人口家庭,幫扶人員要積極協調后方單位和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在生活、醫療、就學等方面給予他們最大限度的幫助。對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要把著力點放在內生式扶貧上,幫助就業無門的貧困人員,參加各類技能培訓,提高其就業能力,并為他們聯系就業崗位;幫助有創業意愿的貧困人員,選準項目,辦理手續,聯系扶貧貸款等,讓他們輕裝上陣去創業;幫助“等、靠、要”思想嚴重的貧困人員,樹立積極進取的志向,重拾對生活的希望。
做好這些工作,要求我們的幫扶人員素質高,見多識廣,頭腦靈活,自身經濟條件好,能夠幫助群眾找到就業創業的門路,這樣,才能有效幫助群眾脫貧致富。而現有掛鉤幫扶人員中有很多教師、普通黨員、村干部,他們中許多人本身就很困難,自己尚且致富無門,哪有什么能力幫扶他人?如果不是因為全區有2.4萬戶、7.6萬人的脫貧重任,我們也不會安排這類同志承擔掛鉤幫扶任務。我們對這類同志的要求是,對幫扶對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履行好“調查員”、“信息聯絡員”的責任,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及時上報所在單位或區扶貧辦,依靠集體的力量解決問題。想到前些天我安排區扶貧辦在宿豫政府網開辟 “扶貧幫扶人員必讀”,更覺得很有必要做好這件事。就調研中我發現的問題來看,欄目設置還趨于簡單,需要進一步充實、優化,使其成為扶貧工作政策解讀、信息傳遞、經驗交流的重要平臺。
早上起床在房東家周邊散步。才六點鐘,路上就不斷有農用車輛經過,田地里已經有人在干活,不時有過往群眾向我打招呼,這讓我很欣慰,看得出岔河的村民很勤勞,也說明我們這兩天的走訪有了效果,僅此點,脫貧奔小康就大有希望。
走訪比原定計劃提前了半個小時。雨后的道路滿是泥濘,領路的村支書李廣振提議邊遠的村莊就不去了,我堅持要他帶我去所有沒到過的自然村莊、所有還沒有走訪的貧困戶家。一路走下來,大多數被訪戶對我們很熱情,就像家里來了客人一樣。但也有少數貧困戶有點冷淡,交流不積極、不主動。在一位高姓村民家,女主人接待我們,正當大家在院子里交談時,回家的男主人進門從前屋推了自行車就往外走,無視院子里訪客的存在。遇到這樣的尷尬,我并不感到特別意外。“一對一”結對幫扶實行已久,大多數幫扶的同志只是到幫扶對象門上看一看,送點錢物,而沒有幫助貧困戶想辦法,找路子,解決實質性問題。而這還算是不錯的了,據我所知,有極少數同志只是到貧困戶門上走一下,目的是“交代”幫扶對象:“上面若詢問結對情況,就說我來過了”。幫扶對象戶對此早就習以為常,對幫扶人員已不抱什么希望,反倒覺得是打擾了他們。
鑒于扶貧結對的現狀,這幾天,我一直在盤算,我們是不是應該在落實現有扶貧工作方案的基礎上,遴選扶得起(有勞動能力、致富志向)的貧困戶作為第一批重點扶助對象,安排各級黨政領導、區直部門中層干部作為幫扶人,推進“精裝版”、“升級版”的扶貧結對工程呢?如果這項工作搞好了,就能形成示范效應,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致富。
三天的走訪中,遇到好幾位孤老。他們缺人照料,卻又戀土難移,不愿到鎮敬老院生活。他們的境況,令人牽掛。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這類人群將會越來越大,怎么解決好他們的生活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新課題。記得在浙江招商時,有老板對我談到過他的善舉:他救助了20多個孤老,本不求回報,但有的老人主動立遺囑把財產贈與他。我認為,這種方式值得借鑒。在政府兜底救助的同時,對這一特殊的弱勢群體,我們可以嘗試特殊的結對幫扶辦法,動員有實力的愛心人士對它們進行有償幫扶:幫扶者與這些孤老簽訂贍養協議,經公證后,幫扶者為孤老提供高于政府標準的救助,或把老人送到區老年公寓供養乃至接到自己家里生活,孤老百年之后,其房產及其他財物由幫扶者繼承。這只是我的初步設想,究竟能否行得通、辦得好,還要通過實踐去檢驗。
從三天來走訪農戶掌握的情況看,無論是貧困戶,還是一般農戶,生產生活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都需要提供一定的幫助,這讓我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農民要致富,集體是支柱。岔河村集體經濟非常薄弱,主要收入來源是幾間門面房及數十畝魚塘租金,去年全年收入僅6萬多一點,村里基本上沒有工業項目,對農民增收致富的帶動能力不強。據我所知,岔河村的情況在全區面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這就要求掛鉤幫扶單位和掛鉤企業加強與村居對接,落實高效農業、村組工業、基礎設施等方面幫扶項目,幫助村居發展集體農場、集體工業,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使之能夠有效發揮救助特困戶、帶領群眾富的作用。
三天的駐點調研結束了,但好多扶貧工作才剛剛開始。一定能夠做好!我相信自己,也相信宿豫參與脫貧奔小康結對幫扶的所有黨員干部!
【幫扶困難戶的民情日記】相關文章:
困難戶的民情日記11-17
民情日記困難戶參考10-23
民情日記困難戶范文08-26
慰問困難戶民情的日記07-01
幫扶民情日記例文10-24
社區幫扶民情日記08-30
走幫扶民情日記05-06
幫扶民情日記大全11-24
結對幫扶的民情日記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