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駐村日記和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直接取材于千頭萬緒的基層工作和豐富的群眾生活,這一特性,使其具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生活基礎和持久的生命力。以下是分別駐村日記和民情日記范文,歡迎閱讀欣賞!
駐村日記一
在駐村的路上,選擇一條方向正確的道路,可能前方荊棘密布、泥濘難行,堅持走下去,就一定可以實現同步小康的夢想。路錯了,我無法原諒自己,百姓也不會原諒我!
在袁旭的“民情日記本”寫著這樣一段話。袁旭,省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農藝師,碩士研究生。20xx年,他進駐水城縣猴場鄉補那村,在那里他收獲了信心,贏得了民心。20xx年,他懷著村民們的真心挽留和滿心期待,再次走向猴場,走進雙貢村。
一駐一年,責任的根系已經植入猴場的土壤。自駐村以來,他寫下了大量的駐村日記,本子上不僅記錄著他駐村工作的點點滴滴,還記錄著他駐村幫扶的滿腔真情,現摘編其中幾篇。
20xx年3月2日 星期日 天氣晴
“袁老師你來我們村了,太好了,我們的發展有希望了!”一下車,村支書劉佐軍就熱情地拉著我的手不停的說。3個字“太好了”,讓我感受到了老百姓對我的信任。
今天,搭乘鄉包村領導朱少海的車,我再次駐村后第一次踏入了雙貢村。因為去年在猴場鄉補那村駐村,參與猴場鄉做發展規劃,對于猴場鄉的每個村都比較熟悉,依舊是彎彎曲曲的盤山土路,路旁依舊是陡坡地,聽鄉領導介紹,這條路已經在開始硬化,年底可以全部硬化完。40多分鐘的路程后,我們到達了雙貢村活動室,鄉包村干部和村干部聽說我今天來報道,都已經在村活動室等著了,這是歡迎我的到來吧。想著去年駐猴場鄉補那村的時候,為補那的獼猴桃產業做了點事情,建成全省首個獼猴桃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地理信息系統,建成喀斯特山區自動噴灌系統,還給全鄉老百姓做過農業方面的培訓,今天到雙貢村,感到了村干部的期盼和老百姓盼富的熱情,讓我對駐村工作倍感重任在肩。
20xx年3月6日 星期二 天氣晴
今天,我組織全村召開第一次產業經濟發展討論會,這是來這里的第五天,經過3天不分晝夜的走村入戶調研了解,基本摸清了村里資源優勢、產業情況及貧困狀況,對村里以后的發展也有了初步想法。參加會議的'有貧困百姓代表、致富能手、村民小組組長、村委委員和鄉里的領導,小小的會議室第一次顯得這么擁擠,氣氛第一次這么熱烈,在聽大家的意見后,充分考慮村現地理區位情況、依托現有村里種養業平衡,傳統農業占全村比重90%的現實,依托六盤水市“3155”工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我提出了將村建設成為猴場生態循環農業示范村,創造以生態循環為基礎的高質的農產品,在農產品品質和價格上尋求出路。
找準目標后,如何帶動村民們發展,全村的父老鄉親都期盼著我。無不是深深的期待、重重的責任。而我能做的就只有在駐村這一年的時間里,忘記身體、忘記疲勞,帶領村民早日致富。
20xx年4月10日 星期四 天氣晴
“要想富得快,全靠車頭帶”。班子建設是駐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村里的班子團結不?奮進不?奉獻不?能力怎么樣都是我們要考慮的。今天晚上8時,忙碌了一天的我們,又在村活動室組織學習和討論了。
在會上,我提出要大家把信息公開,大家的照片就用我的相機照,我負責沖洗。“丑媳婦也要見公婆”,我們還怕群眾看嗎,還要把電話號碼留下。我和他們說,“電話費超出的部分我來補,怕的是你電話費用不完,老百姓沒事找。”最后確定公開內容:1個村支兩委領導班子和小學校長8人告知欄,1個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5人告知欄,1份包含包村干部、駐村隊員、村支兩委、村民小組組長、致富帶頭人的聯系方式及我們的公開承諾。
還建議要搞好群眾工作室,把一樓的婦檢室綜合利用好,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負責處理和記錄當天的群眾事務,能辦的當天辦,不能辦的電話告知我和村支書。另外,還要負責村活動室衛生,笑臟不笑破,我們的活動室只要為民做事,做實事、清清爽爽就很好了。
我想,好的團隊,是工作開展的基礎。
20xx年4月22日 星期二 天氣晴
今天下午,我請村支兩委的同志們在村里吃了頓便飯。吃完晚飯,大家又都回到活動室,召開村核心土地功能分布會議,對于村委來說,這確實是個不曾接觸的事情,我將核心區的土地功能圖和發展想法對村委會做了匯報,大家聽后,有點霧頭霧腦。村主任李興隆第一個發言:“我們也想發展微小企業,苦于找不到地點,現在核心區有地了,大家就可以去規劃區發展呀,不是很好嗎?”。支書劉佐軍仍然苦苦思考著,過了一會才蹦出話來:“不知道七組的鄉親能不能通過產業發展來我們核心區找到活干,這樣的話,他們就可以從巖頭上搬下來了,還可以爭取政府農村保障性住房補貼,這樣他們就不會貧困了”。漸漸的,大家開始了土地功能討論,“要修路,占到我家的地,我無償拿出來。”致富能手吳知達首先表態了。輔路修好了,小學生上學安全多了,而且我們村還是5個村煙草收集地,不修路和廣場的話,到了收煙時間天天都交通堵起了。修,路一定要修。最后,通過討論,生活污水處理的土地規劃了,中型沼氣池的地點落實了。
“每個人不敢想象,可現在充滿了想象”,我僅僅是用了美麗鄉村的圖紙化表現,他們就懂得了發展。不敢想到敢想,不可為到可為,作為駐村干部,我給他們插上了夢想的翅膀,作為駐村干部,我更要將為實現這份夢想而努力。
截至目前:雙貢村規劃種植的50畝紅米基地已在進行育秧,還從省農委相關培訓經費拿出5萬元用于傳統紅米種植示范基地的建設。另外,結合“美麗鄉村·四在農家”建設,積極向省農委爭取“清潔工程”、“沼氣池建設”等項目資金。聯系水城縣煙草公司擬在村活動室旁修建烤煙接待中心,方便收購煙葉。同時,圍繞村級發展,謀劃村級經濟積累方式,籌劃建立農民專業種養殖合作社,以項目入股、服務咨詢、技術指導和銷售提成等方式壯大村級經濟積累。
駐村日記二
和馬主任一家吃過早飯已到九點了,今天我們的工作計劃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體驗農活,下午到四社走訪農戶,并把村里的黑板報辦起來。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別是作為從機關下村的干部,下田體驗農活很有必要。村委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畝玉米還在田里,所以我們決定到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學著馬主任的樣子掰玉米棒子。雖然小時候幫家人下田勞動,但是老家那邊種的都是小麥、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還是頭一次。不過這活一學就會,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葉上面劃一道口,然后順著那道口子剝開包葉,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來,工序就這樣簡單。由于海拔較高的原因,每株只結一個玉米棒子,偶爾也有兩個的,不過其中一個很小。
掰了一會兒后,我的手法越來越嫻熟,速度也很快了。這時,海東農牧局科技推廣站洪站長打來電話,讓我今天趕緊領上昨天我給他說要辦養殖場的村民馬哈比,到民和縣畜牧局補報家庭養殖項目。我一聯系馬哈比,他正好在縣城。而且我們的幫扶組成員小孟從縣城還沒向村里出發,所以我讓他領馬哈比去縣畜牧局。不一會兒,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務活到了田里。隨后,我們幫扶組的老謝、小羅,還有村支部馬書記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熱鬧起來了。
人多力量大,我們七個人每人占一個壟,一壟一壟掰,馬主任負責鏟秸稈,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說又笑地干到了中午。回頭望去,身后金黃的玉米堆越來越多,騰出的`空地也越來越寬,很少勞作的原因,大家興奮不已。
下田勞動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飯很香。馬主任夫人給我們做的是熬飯,一個個都吃了兩碗,還把一大碟子油餅吃到底了。
下午我們走訪的是距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兩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庫土社。這個社是個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邊的陰山根,地勢較低,但坑洼不平,莊廓布局雜亂。我們的車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塵煙里騰云駕霧。村民們很熱情,不管以前見沒見過都會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請。我們先后走訪了五戶農戶,了解的內容基本一樣。但是今天走訪的一位老農,讓人心酸。
他叫馬索來么,已六十九歲了,家里只有長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個兒子都不爭氣,一個個在外過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顧兩個老人,用當地的話說就是“不上路”。為了維持貧寒的生活,這位老大叔耕種13畝地,還當村里的護林員,管護大家的退耕還林地。盡管如此,但不知為什么他沒有享受到農村低保。
我的心里很酸楚,能為他做點什么呢?我從兜里摸出一百元錢塞在他手心,讓他買雙鞋,因為他穿的鞋實在是太破了。他激動得一時不知說什么好。我轉過頭悄悄的對村支部馬書記說下次調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從四社小庫土返回到一社山梁時,時間已不早了。我們把村里簡易的公開欄用墨汁刷了兩邊后,大家一齊動手,劃線的劃線,寫字的寫字,畫邊的畫邊,不一會兒把黑板報辦了起來。黑板報的右下角還寫上了讓村民們抓緊開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筆畫上了一朵紅牡丹,遠遠望去還有點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結束了,回想起來,感到農村工作雖然苦點,但也十分充實。
民情日記一
船灣鎮位于湖南省醴陵市的南大門,毗鄰攸縣,北接泗汾鎮,106國道、醴茶鐵路貫穿南北。此次大走訪活動我所大走訪的是該鎮星橋村的五個組90余戶,分布在依山而進的山凹或路邊。該村地處船灣鎮東南方向,境內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民風較為淳樸。
今天是我走訪的第一天,去的第一站是星橋村廣塘組的組長家。那是一處路邊的小商店,店內三五人群,不見組長,說是組長開著碾米機去幫人碾米了,村書記易民主打電話給他說,不是早就通知你了么,快些回。聽得我坐立不安,覺得有擾民的嫌疑,倒是書記手一揮,不是咧,這是應該的。女主人在我們落座后馬上送來冰過的礦泉水,客氣地塞到我們手中,我們早有準備,每個人都備了水,盛情被我們推辭了。不多會兒,組長回來了,是個微胖的中年人,介紹過來意后,我問他家庭情況,居然五十有七,看著確實不象。組長家沒有什么問題反映,啰嗦話都沒有,只是悶聲說走吧,我們到別家去。
一上午我們走了有十五家左右,在家的以年老者為多,還有就是跟在我們后面轉的小孩子。路邊的水稻長勢很好,很快就要收割,因緊靠酒埠江灌區,今年干旱對這里倒無影響。許是因為中老年居多的原因,大部分都說搭幫黨的政策好,沒什么大問題,多是男人提的要修好易公塘水庫或者小孩就學較遠的問題。在一處服裝廠的門口,做工的堂客們哈哈大笑說要是發點鈔票給我們就好了,我也回答好的回去跟銀行商量多印點。下午我們走的`是村組搬遷到集鎮上的人家和另外一個組,船灣發展很快,集鎮規劃很好,不少人家搬遷至此,宅基地在30萬左右,建成后裝修好一點的都在百萬以上了,這部分人屬于村上發展較好的,對陪同去的村組長也非常尊敬,對我們的大走訪大都很理解,讓我心生好感。
今天的讓我感懷的是,此處民風真的很是淳樸,無論走到哪里,聽明來意后,講問題的不多,冷嘲熱諷的沒有,都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了。但其實有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地下水源受上游養豬戶污染嚴重,吃水都是外買的桶裝水,我問了長塘組組長,他算給我聽,說約有七個組,百來戶人家全部吃買水,之前找過政府和相關部門,但都不了了之。這讓我很是沉重,后面幾天我們走訪的地方也是受此困擾之地,我想著要在問題摸清楚后,與船灣鎮政府好好匯報一下。同時根據走訪要求,要把發現的問題在相關部門掛號解決,我想我會如我對老百姓所言,盡我最大的能力來督促解決這個問題。
民情日記二
20xx年9月17日 星期二 晴 王臺鎮坋垱村
今天,陽光晴好。按照鎮黨委統一安排,全鎮干部下村入戶訪民情。
在中央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南平結合開展 我和百姓拉家常 活動,進一步建立深化 三級聯動,重心下移 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要求干部蹲點駐村,收集民情民意,在一線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這也是新形勢下,建立和促進黨群干群關系融洽的一項有效舉措。
鎮里立足實際,將每周二定為 下基層日 。為深化落實,不紙上談兵,今天,鎮里統一派車,將十九名駐村干部以及一些包村干部送到各自聯系的村中,這也是區委召開 三級聯動,重心下移 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動員推進大會以來,我鎮首次大規模、強力度的深入推進開展這項工作。
根據分工,我這次安排蹲點的村不是我所掛點的,而是因為某些客觀不可抗的原因,人員調整后的另外一個村-坋垱村,由于這個村原是由政府另外一個副鎮長掛點聯系,而我剛來王臺工作不久,除了自己掛點的際州村,全鎮十九個村還未曾一一深入,所以,對要蹲點的這個村村況,還不是很了解。在粗略通過文字了解了這個村的大概情況后,我決定趁著今天下村的機會,能夠深入了解一些實際并且真實的情況。
匆忙帶了自己的水杯,包里塞一個筆記本、一支筆和一些文件材料,便開始出發。陪我一起到村的是鎮里的包村干部-文化站站長盧愛珍,作為一名本地干部且一直包村聯系坋垱的她,顯示第一次帶我去是很必要的,因為她對這個村的情況非常熟悉。
我們到了村后,下車的地方便是這個村的本自然村-坋垱自然村,本來提前和村支書鄒來仁約定好先去村部看看,聽組委說這個村是區里的黨建示范村,出身組工干部,又做過黨務工作的我還是改不了以前工作的思維慣式,所以計劃先去村部了解下。盧站長陪我去村部要經過村民的家門口,這時候剛好遇到要出門的原來的村老支部書記,因為上次團委工作調研,我到這個老村主干家喝茶過,雖然只有一面之緣,卻還沒待我主動問候,老支書看到我們便熱情地邀請來他家坐坐,既然是下村,我便也欣然答應,老支書主動拿了兩把凳子,我們便在他家門口閑聊起來。
先和老支書聊了聊村里的情況和他以前做村支書的一些感受想法,后來問起他離任后的生活狀況,得知他除了家里的農業,偶爾還在南平搞搞投資做一些投資的小副業,感覺很欽佩,便玩笑地請求他教我一些致富經驗。他看我隨身還帶著杯子,一直問我要不要添水,我笑了,說,這不是下來不能給村民增加負擔嗎?水當然也要自己帶了,書記和盧站長都笑了, 水我們還是有的
聊了大概半小時,鄒書記騎著摩托車來了,便先帶我們去村部轉轉。到了村部,發現一樓很多人,走近才發現,很多人在掛吊瓶,我才知道,原來坋垱村的村醫在村部一樓,聽說這個村醫的醫術還不錯,我在村支書的陪同下進去看了下這個村醫診所,常規藥品還是挺多的,雖然條件有限,但是看起來還是比較干凈,村醫和我親切地握手后,我便到了村部二樓,聽說我要來蹲點駐村,鄒書記專門給我安排了房間,我去的時候村里的通訊員正在打掃衛生,看他們這么熱情,我說不用客氣,按照區里的要求,我們要住在村民家,這樣也便于我和村民聊天,不想給村里增加麻煩。
大致看了下村里上墻的一些黨建制度等后,鄒書記說上次區委組織部領導來檢查,對黨建工作還不是很滿意,他也有一定的壓力。我說,沒事,作為區里黨建的示范村,該做的還是要好好做,但是黨建也是一種長期工作,成效必定很難短期實現,以后認真按照要求,會得到肯定的。
離開村部后,因為今天也是我第一次正式來這個村蹲點,村情必須首先了解,所以,我讓村里的支部書記首先帶我把三個自然村走一遍,在坋垱自然村正遇到農村電網改造,看到很多農戶在工人的帶領下按裝電表,一個村民知道我是鎮里的領導,便問我能不能把電表轉在他自家的門口,這樣方便他查詢,我笑了,說,這電網改造裝電表都是統一的集箱表,放心吧,能統一管理,也比較好看,如果都裝在自家門口,那就等于白改造了 在村民后門繞看的時候,看到一個幾乎近80歲的老奶奶,戴著眼鏡在讀圣經,嘴里還在哼著頗有味道的調,神情怡然自得,我走了上去發現她旁邊的凳子上放了兩本圣經的書籍,便問下老奶奶是不是信基督教,她摘下眼鏡,也許是因為發現我比較感興趣,自己找到知音,便停下自己的吟唱,熱情招呼我坐還拉著我的`手要給我講,我笑了笑,說等我這次把村轉完再專門來聽你講解,旁邊的人都笑了。
最后到了這個村最美的自然村,蓮花新村,之所以最美,是因為這個自然村共有51戶,全部是比較典型的別墅,規格非常整齊,后來到書記和村支委家坐了下,了解到這個自然村的實際情況,反映了一些村民對生活以及未來發展的構想,比如,周邊的美化工程、娛樂廣場等一些思路。提到美化工程的時候,鄒書記給我講了今年村里新申報的一個項目,一個護坡工程已經初步審定,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把這個工程的土方來填補新村周邊的低洼地,然后搞一片綠色生態觀光區,我感覺這個想法很好,同時也得知村里想建一個蓄水池,因為我分管水利,所以希望能夠趁機反映下這個問題。作為分管水利的,事關村民飲水安全的問題不可忽視,近來一直在忙鎮區水庫工程和水廠水飲用水安全的事情,今天得知原來坋垱村民也存在這個問題,鄒書記說這個村的水源由于毗鄰兩個村,經常會發生爭奪的狀況,偶爾就會發生一些糾紛。要能建一個自己的蓄水池非常好,但是這個需要項目,村財比較薄弱,無法實現,所以只能希望上級給予支持。我把這事記在心里,這也是初次來村蹲點收集到的最重要的民情民需信息,希望真有辦法幫助解決這一問題,我同時在想,作為一名初來乍到的干部,真切希望來日和這個村盡快一起成長,期待和它一起共同進步
太陽依舊當空,陽光依然那么燦爛。
【駐村日記和民情日記】相關文章:
駐村的民情日記06-27
駐村工作的民情日記06-29
駐村幫扶的民情日記07-02
西藏駐村的民情日記07-02
下鄉駐村的民情日記07-03
駐村工作民情日記07-04
駐村蹲點民情日記09-02
駐村聯戶民情日記06-17
南疆駐村工作民情日記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