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咸寧民情日記
《咸寧民情日記》由YJBYS小編整理提供,歡迎大家閱讀欣賞,希望能有所幫助。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日記欄目。
咸寧民情日記
3月23日 多云
自省委“三萬”活動開展以來,全市5000多名干部已分別進駐909個行政村和40個農村社區。干部下鄉后進村入戶工作進展如何?山鄉群眾的生產生活有什么困難?老百姓對黨委、政府有什么意見?這些都是我關心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3月23日下午一時半,我在武漢辦完事后直接趕赴通山縣大路鄉。
老黨員邱細云之盼:鄉下人像城里人一樣生活
下車后,我徒步來到石壁下村。最先叩門訪問的是老黨員邱云細的家。這是一幢典型的農家紅磚瓦房,家里收拾得很干凈。老邱今年51歲,有28年的黨齡,是全村黨齡最長的一位黨員,看上去精神矍鑠。一落座,我便拉著老邱的手問:“家里有幾口人?家庭收入多少?國家的惠農補貼發了多少?生活有什么困難?”老邱一邊回答,一邊還拿出了農村“一卡通”給我們傳看,顯得非常興奮。當問到“村里群眾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時,老邱笑著說:“眼下我們最盼望的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環境衛生。現在黨的惠農政策好過任何時期,鄉下人也要像城里人一樣生活。”
我贊同老邱的說法。石壁下村屬于城郊村,離縣城只有三公里,是全縣經濟條件較好的村。目前,石壁下村已被列入通山縣新縣城總體發展規劃,60多畝田地、1200多畝荒山被通山縣經濟開發區征用,是縣里面擁有建設項目較多的村。我對在座的縣、鄉干部說:推進城鎮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之路,把城鎮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統一起來,本著遠謀近施的原則,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建設,改善農村軟硬發展環境,真正讓農村老百姓過上比城里人還好的生活。我叮囑當地干部,要堅持縣、鄉、村聯動,盡早拿出建設規劃圖,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新農村建設,避免農村建設和環境整治走彎路。
村支書吳細賢之盼:解決好吳田村跨越發展的難題
從老邱家出來后,我徑直來到了吳田村村委會。吳田村是我的聯系村,心里一直牽掛。兩年多來,我力所能及地為村民辦了一些實事。原本打算今年正月十五前后赴村走訪,但由于年初市里活動太多一直未能成行。這次恰逢開展“三萬”活動,我是一定要再來看一看、訪一訪的。
吳田村是通山縣較大的一個自然村,有14個小組,760多戶、2600多人。村委會辦公樓的一樓是村衛生室。在衛生室里,我與幾位看病的村民一一交談,并詳細查看了“一卡通”的使用情況。從看病的村民那里得知,現在村一級衛生室看門診,每人每天能報銷9元錢。一位正在看病的周姓村民說,去年他有一親戚,在市里做手術花了一萬多元,新農合就報銷了四千,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大家七嘴八舌,還談到了新農保、糧食直補、農機補貼等。對這些政策,個個贊不絕口,都說是歷朝歷代絕無僅有的事。聽到村民這些樸素的話語,看到村民寫在臉上的笑意,我心里感到由衷的高興。
走出村辦公樓,我與村干部搭上了話茬,問得最多的還是村里的發展問題。吳田村是通山縣經濟狀況較好的一個村,去年集體經濟收入達2440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3370元。近兩年圍繞古民居保護性開發、整村搬遷移民、農家樂經濟開發、學校辦學條件改善、集體經濟發展、困難農戶幫扶等工作,村“兩委”班子群策群力,帶領村民埋頭苦干,著實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如何做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實現吳田村的跨越發展?村支書吳細賢顯得有些著急。眼下,吳田村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農業產業化推進不快,規模經濟效應不明顯。二是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級組織服務功能不強。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村容村貌亟待改善。四是部分強農惠農政策如新農合、大病救助等在執行過程中手續繁雜,給老百姓帶來了一些不便。五是農村文化發展不足,不能滿足農民朋友的需求。這些問題既是個性問題,也是共性問題,必須引起我們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們開展“三萬”活動,就是要為“三農”問題號脈開方,因地制宜地落實好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突出城鄉統籌這個原則,加速推進農村城鎮化;突出能力建設這個根本,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突出招商引資這個重點,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突出改革創新這個關鍵,加速推進農村市場化;突出民生改善這個宗旨,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農村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特困戶徐唐谷之盼:謀求自力更生的能力
吳田村特困戶徐唐谷家是市政府辦“三萬”活動工作組的駐地。工作組的同志告訴我,自“三萬”活動開展以來,全村1100余戶已累計走訪400余戶,入戶率達36.4%。我聽了很欣慰,勉勵他們帶著對老百姓的深厚感情,真情實意地幫助農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在徐唐谷家,我了解到徐唐谷的妻子吳銀元6年前因車禍下肢高位截癱,至今臥病在床,心情倍感沉重。徐唐谷本來在深圳沃爾瑪超市當主管,妻子出車禍后,不得不辭去工作回到家里。為了給妻子治病,幾年間花費了近二十萬,除肇事者的部分賠償款外,家里還欠賬五、六萬元。去年下大雨,把老房子也淋倒了,一家五口人只好借住在弟弟家。妻子吳銀元為補貼家用,堅持躺在床上織十字繡。徐唐谷見我們一行來到他家,十分激動地向我介紹家庭情況。吳銀元躺在床上不時插話,反應敏捷,思路清晰?吹贸鰜恚鲕嚨溓八且晃痪髂芨傻霓r村婦女。我對徐唐谷說:“你妻子這么能干,卻遭遇不幸,我非常同情。你作為丈夫,五、六年了,一直守在妻子身邊不離不棄,悉心照料,難能可貴,我非常敬重你。”夫妻二人熱淚盈眶,哽咽難言。我當場拿出慰問金塞到徐唐谷手里,并向他們保證,黨和政府將按相關政策盡力進行救助。當了解到他們有養豬的打算時,我又囑咐工作組和通山縣的同志,要大力予以支持,盡快幫助提供豬仔,并做好資金、技術上的幫扶工作。
從徐唐谷家出來,心情久久難以平靜。省委書記李鴻忠同志強調,“民苦民痛是失職”。我覺得自己作為市政府的第一責任人,在解決民生疾苦方面還做得很不夠。我在想,農村有很多家庭因天災人禍等原因導致生活十分困難,如果得不到政府及社會的救助,很可能會失去生活信心。民苦我憂,民貧我愧。我們務必把內心的不安轉化為做好工作的動力,一方面,千方百計把經濟搞上去,只有經濟發展了,老百姓的幸福才有保障;另一方面,千方百計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關注、關心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讓老百姓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唱歌大嫂之盼:加緊發展鄉村文化
來到吳田村七組,歡快的鑼鼓聲和民歌聲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尋聲望去,只見四、五個中老年婦女正在一起扭著腰身,踩著鼓點,歡快地唱著通山民歌--“一步下田坡,雙手接鑼鼓。羅裙高扎起,田中做生活……”?匆娢覀円恍凶邅恚齻兾璧酶盍,唱得更歡了。我是土家族人,家鄉的男女老少都愛唱民歌。這里的民歌調子與家鄉的土苗民歌差別不大。我明顯受到了感染,一邊高聲喝彩,一邊情不自禁地與她們和唱起來。我問她們怎么有這么好的心情在一起唱民歌,一位大嫂操著通山話說,現在日子過好了,兒女們也不用自己操心了,閑暇時間也就多了,可村里沒有多少文化娛樂設施,就想著組織一些中老年婦女唱唱民歌,自娛自樂。我又問:“都能唱嗎?”她們異口同聲地說:“都能。”我不由感慨,山區的婦女真是不簡單,下到田里能提耙耕作,聚到院場能唱歌跳舞,精神生活很富足。
據我所知,通山民歌被譽為“美妙的藝術瑰寶”。為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名片,通山縣對民歌進行改編和整合,創作了一臺名為《白云深處》的大型歌舞劇,演員全是當地的農民,不僅驚艷北京,而且飲譽海外。這次下來走訪,在偶然之間感同身受通山民歌的魅力,更覺不虛此行。我認為,鄉村民歌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政府應該注意做好保護和發掘工作。同時我也在思考,現在農村的經濟狀況改善了,農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多了,這就要求我們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引導和鼓勵農民成立各種文化組織,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村民代表之盼:致富之路越走越寬廣
在吳田村七組村民王能樂家里,我與七、八個村民促膝相談。我開門見山地說:“今天來主要是想聽聽大家的想法,有什么困難、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意見,盡管提。”大家無拘無束,暢所欲言。養豬大戶陳志遠說,目前黨的農村政策十分優厚,激發了農民的創業欲望,他自己也養殖了五百頭豬,想進一步擴大規模,貸款一直是個難題。村民小組長王定周說,城區征地較多,一些中老年人失地后無經濟來源,希望政府重點解決好這個問題。村民王能樂建議加大對古民居的保護性開發力度。村民們共提出了十五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我一一做了記錄。隨后,我與他們逐一進行分析,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并提出了六個“堅定不移”的想法,即堅定不移地加大農村發展力度,堅定不移地加大古民居開發力度,堅定不移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堅定不移地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好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村民們在頻頻鼓掌的同時,目光里充滿了期待。
掌燈時分,王能樂的老伴擺上了一桌地地道道的農家菜,熱情地邀請大家入席。盛情難卻,我招呼著大家圍上了桌子,轉頭向王能樂說:“這頓飯算我的,我出錢,你出米。”王能樂連連婉拒,嘴里不停念叨:“這怎么行,這怎么行……”。我說“這是規矩”。王能樂靦腆地笑了。熱騰騰的米酒,香噴噴的飯菜,樂融融的氛圍,讓我舌底生津,回味無窮。
晚飯過后,我和鄉親們信步來到大夫第古民居還建點--畈上王仿古步行街。這里已經建好了72套仿古民居,目前已有36戶人家入住。步行街是花崗巖石鋪成的,街道兩旁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蜿蜒的石板街、潔白的墻體、青色的陶瓦、別致的檐宇,加上屋后的青山、屋前的花壇,眼前的田園都市風情讓我記起了晉朝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實,《歸園田居》所描述的景致遠遜于我眼前的風物。我心想,要是農民朋友都能住上這樣的民居就好了。街中心安裝了太陽能照明燈,在夜色的籠罩下,燈光格外柔和靜美。
到了說再見的時候,鄉親們拉著我的手不愿離去。我和鄉親們約好,過段時間再來。此時此刻,我越發感受到了農民朋友的偉大和可愛。領導干部理當勤到基層去,與農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勞動;理當沉到基層去,與老百姓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
越野車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我仿佛還能聽見鄉親們那憨厚而爽朗的笑聲,仿佛還能看見鄉親們那充滿感激和期待的目光……
【咸寧民情日記】相關文章:
下鄉日記民情日記07-02
簡單的民情日記07-04
掛鉤民情日記06-27
村官的民情日記06-28
社區民情日記07-01
民情日記簡報07-02
社區民情日記02-06
村官民情日記07-03
村官民情日記精選07-04
社區民情日記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