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澀日記:“痛感青春”
青澀日記:“痛感青春”
1月24日,廣東出品的電影《青澀日記》開始公映。相比于當下的大制作、大腕加盟的大片,這部電影沒有著名導演而沒有名角壓陣,卻在公映之前就在社會上掀起了巨大的討論熱潮。為什么會這樣?根據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的說法,主要還是題材本身的熱度。“這部電影提出了很多很基本、很重要的問題。過去魯迅討論過怎么做父親,現在《青澀日記》發問要怎么做父親和母親。本片有那么多值得思考的東西,難能可貴。”
因為真實,所以感人
如何表現早戀?
點到即止
早戀、網癮、叛逆……以這類詞語作為電影的內容,此前大多是一些以殘酷青春為主的文藝片。但《青澀日記》其實單純很多,并且其主角也是12歲的少年——王曲曲和韓由由。
《青澀日記》的劇本改編自女作家裴蓓的小說,她是珠海市作協副主席、廣東省重點扶持簽約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中國魯迅文學獎兩屆候選人。因為故事本身足夠厚重,電影《青澀日記》的內容也顯得尖銳而發人深思。根據此前點映時一些觀眾的說法,幾乎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與自己共鳴的地方。
電影講述的是12歲少年王曲曲身處瀕臨破碎的家庭——和情人育有女兒的父親,沉迷麻將無所事事的母親,把這個敏感的孩子推向了叛逆和絕望。冷漠、沉迷網游、自殘、報復……沒人明白他,沒人走近他,直到遇到少女韓由由的出現。而韓由由作為“學霸”孩子的代表,父親給她太多的期待,各種培訓班把課余時間排得很滿,內心同樣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電影中展現的朦朧戀情青澀而溫暖,但其中展現的教育方式,對當下現實有著非常深刻的警示和啟發。
談起這一故事的創作初衷,該片制片人、作家裴蓓表示,這源于自己當記者時對問題兒童的采訪。“那些孩子身上的傷痕觸動了我的心,希望影片上映能引發社會對未成年人心理問題的關注。”而最近一段時間,關于“表現早戀不能出現在電影里,即便出現也不準成功”的網絡傳言甚囂塵上,對于這一點,《青澀日記》的導演謝悠表示:“對于初中生愛情這個話題的確有點敏感,但我把握著一個度,點到即止,美而不俗。這是人性中對愛與溫暖的本能需求,不涉及復雜的性與欲望,溫暖而純凈。希望這部電影能將這份感動傳遞給所有的觀眾。”
因為真誠,所以動人
電影不靠噱頭
問題家庭很普遍
作為一部打出“不唯市場,更求擔當”口號的電影,《青澀日記》從很早就開始靠點映來營造口碑。單在2014年,就舉行過大學生電影節特別放映場、珠海母親節放映場、廣州看片會、珠海6場千人專場答謝放映場……場場反應強烈。幾乎每場都有人感動落淚。很多家長觀眾表示,這部電影讓他們很受啟發。
除此之外,《青澀日記》還應邀參加了不少電影節。去年在第2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該片作為參展新片得到了包括中國電影家協會專職副主席康健民等在內的專家們的高度贊揚。此后,又成為中美國際電影節20部入圍影片之一,還在第二屆浙江青年電影節作為開幕影片亮相并摘獲“表演新秀獎”。除此之外,《青澀日記》還成為第18屆“北京放映”的優秀推介片,即將走出國門。
根據廣東著名電影人趙軍的說法,這是一部“希望幫助大家解決問題”的電影。“一切的糾結和矛盾都源于人與人之間投入的情不夠。只要大家都把情把愛放進去了,就沒有什么解決不了。對于家長來說,這是很有借鑒意義的一部影片。”也正是出于“幫助大家解決問題”的態度,從去年12月起,《青澀日記》在廣州等地舉行了一系列試映,并且在放映的同時掀起“青澀荷爾蒙行動之‘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系列活動”,邀請國家級著名心理學專家和社會專家現場和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取得了非常熱烈的效果。甚至連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工作中心主任張侃都表示:“影片好看且深刻,反映了社會需要關注的諸多問題,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各種問題,到位卻不過分,表現了青少年和家長們的困惑。”
身兼原著作者和影片制片人的裴蓓認為,影片之所以引發這樣強大的討論熱潮,不是電影本身營造話題的能力強,而是他們反映的問題家庭和問題少年在當今社會很普遍。“很多家庭因為缺乏正確的愛的表達,以及教育方式方法欠妥,導致孩子容易出現早戀、網癮、叛逆等問題。我希望通過小說和電影讓大家更了解這些孩子,從而更好地幫助他們”。
因為真愛,所以推薦
愛孩子要更懂他,
觸及內心深處
由于點映的反響熱烈,《青澀日記》很自然地在業界和觀眾中引發了巨大討論。中國電影評論家協會主席章柏青就在《人民日報》上撰文盛贊該片,他表示:“影片摒棄了少兒電影最易犯的說教與灌輸的毛病,不再停留在對人和事對錯的簡單化判斷上,而是著重于對少兒問題的心理探究和科學分析。創作者的用意并不在于展示少年學生厭學、網癮、叛逆等問題的表象,而是引導人們透過這種表象認識問題產生的原因,引導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去認識所要承擔的義務與責任,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任何孩子的問題,其實根子都在家庭、老師、社會身上’這一道理,成就了一部有深度、有說服力的‘問題電影’。”
教育部藝術司副司長萬麗君則認為:“現階段2億7千萬的青少年身體成長跟不上心理成長,于是失衡。青少年身體的變化跟不上心理的變化、氣質的變化,心理駕馭不了自己,就出問題了。很多的電影只是去表現真實,卻沒有一部電影從心理的角度去觀注這個群體,《青澀日記》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相比于專家們客觀冷靜的說法,一些觀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的反映就顯得特別感人。一位母親就在微博上寫到:“孩子,看了一部叫《青澀日記》的電影,我才明白此前我覺得很沒所謂的一些東西,對你都會造成傷害。因為愛你,所以我更要懂你。愛孩子需要智慧,親子關系,真的會影響著孩子的未來。”也有觀眾表示:“也許我們走得太快,太遠,已經好久沒有觸動過內心深處的一些感情!肚酀沼洝纷屓讼肫鹬暗摹讹w躍老人院》,一個是關于孩子,一個關于老人,這都是我們以往所忽略的東西。”
【青澀日記:“痛感青春”】相關文章:
青春期性心理的特點與教育論文(精選5篇)09-28
青痛靈合劑治療青春期痛經臨床研究05-29
歌舞青春系列電影音樂舞蹈論文(精選6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