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村聯戶民情日記范文
聯村聯戶民情日記范文【1】
今天是2014年11月10號,天公作美,一改這幾天的寒冷、沙塵漫漫,今天風輕云淡,讓人們感覺到了久違的春天的氣息。我們隴東地區今春普遍干旱,而且旱情持續加重,加上老天也不眷顧,從開春到現在從來都沒有下過一場透雨。隊領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今天剛一上班就召集大家前往我隊幫扶的鄉村——西峰區顯勝鄉毛寺村。
雖然沒有貴如油的春雨的潤澤,但沿途的樹木已吐露細細的嫩芽、迎春花、海棠花、玉蘭花,還有油菜花都競相開放,路邊上還有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也毫不示弱的競相斗艷,原野上到處是嫩嫩的綠色,讓人一下子融入到這個綠色的世界、鮮花的海洋。一時間竟忘記了那干旱的麥田、等待滋潤的禾苗,還有焦急的農民。
一到幫扶對象毛仲學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他們去年剛新蓋的房子,深藍色的房頂、磚紅色的房體,屋內窗明幾凈寬敞舒適。毛仲學雖然已年逾古稀但身體卻很硬朗,走路說話不像那么大年紀的人。他和老伴帶著一歲多的孫子,兒子兒媳都在西峰城里打工,離家較近,春種秋收都能回來,加上現在國家對農機用具的大力補貼,播種收割基本不需要人力了。他很健談,對黨的惠農政策了如指掌。他說在他的有生之年要帶著孩子們跟著黨步入小康生活,他有信心。談到今年的致富計劃,他說有黨的政策做保障,去年他已經蓋起了6間新房,今年還準備加蓋三間,除了往年種的小麥、玉米、黃豆、油菜、甜瓜等作物外,為了彌補今年干旱造成的減產,他還栽植了新品種核桃樹,核桃樹地里還可套種黃豆、紅小豆,小麥收割后回差種些糜子,蕎麥。養殖方面,去年養殖的絨山羊今年就要產崽了,奶羊也要產崽了,另外要引進些新品種的絨山羊,養殖規模也將擴大。對于今年的干旱少雨,他說這地方幾百年來都是靠天吃飯的,雖然離蒲河很近,以前只有眼睜睜看著它流走,現在不一樣了。前幾年政府已經給每個村子配備了灌溉設施,所以必要的時候就用蒲河的水澆地了。聽到這里我終于放心了。是呀,只因有了這想民、為民的政策才有了年逾古稀的老人一如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滿腔熱情的敢想、敢干。
看著鄉親們會心的笑容、聽著的孩子們歡快的笑聲、我真想放聲高歌一曲,唱響我們中國農民新時代的夢想、屬于我們的“中國夢”。
聯村聯戶民情日記范文【2】
為了貫徹落實省、市雙聯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化“雙聯”行動內涵,培育壯大雙聯點增收致富產業,連日來,慶陽市科協在全力做好年度入戶對接、村情民情調查、幫扶規劃制定的同時,以服務和壯大孟河村增收致富產業為突破口,扎實開展了“五送”活動,助力春耕春播和抗災減災。
一是送政策。幫聯工作組緊緊圍繞今年中央、省、市新出臺的惠農政策,以入戶走訪、集中宣講和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廣泛開展了土地流轉、少數民族“1+9”項目、農村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項惠民政策的宣傳。至目前,孟河村已有4戶購置了補貼農機,6戶申報了婦女小額創業貸款,50戶申報了養牛、羊項目。
二是送技術。針對孟河村地理位置特殊,地理環境復雜,村民種植技術參差不齊,抗災減災技術薄弱等問題,慶陽市科協邀請隴東學院鄧蕓副教授、市氣象局王位泰副總工程師等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通過現場示范、解疑釋惑、集中培訓等形式,大力推廣地膜玉米溝播技術和抗災減災保產增產實用技術。并根據當地氣侯特點,編印了500多份“五頃塬鄉萬畝地膜雙壟溝播玉米豐產技術規程物侯歷”,發放給了全鄉500多戶玉米種植戶,按照生產季節,不間斷地提供實時技術指導和服務。今年,孟河村共計完成地膜雙壟溝播玉米覆膜3240畝,比去年增加1124畝,增長34.7%。
三是送信息。圍繞鄉、村確定的地膜玉米種植、牛羊養殖、勞務經濟三項主導產業,全體幫聯干部利用電話、短信等網絡平臺,積極為村民提供耕作技術、實用農機具、牛羊養殖、勞務用工等信息,動員和鼓勵幫聯對象積極學習應用先進適用技術,響應鄉、村號召擴大養殖規模,添置新型農用機具,大膽走出去務工創收。目前,全村已有30人組團赴新疆外出務工,60多人在當地林場打短工。
四是送農資。根據入戶走訪,21戶幫聯戶普遍存在著玉米播種面積大,主要勞力外出務工造成勞動力缺乏的困難。因此,慶陽市科協積極籌措資金7000多元,為他們購贈了21臺鏈條式玉米播種機,并邀請農機技術人員,在田間地頭進行現場示范指導,確保所有幫扶戶會調試、會使用、會保養,有效解決了播種慢誤農時的問題。
五是送溫暖。2月底,幫扶戶胡貴印不幸病逝,剩下老伴韋得英一人,生活頓時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慶陽市科協幫聯工作組多次深入到她家中,進行心理撫慰,為她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聯村聯戶民情日記范文【3】
今天是多云天氣,我和我的同事們去單位產業幫扶村——朝那鎮社古村,幫助農戶給蘋果樹拉枝。村支書把我們一行引進果園,向正在地里拉枝的村民做了介紹,我們便自愿組合,同村民一起開始了此行的主要工作——果樹拉枝。
我們一邊干著手里的活,一邊和村民拉起了家常,聊起了關于蘋果產業發展的一些事情。在和群眾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在蘋果產業項目確定之初,有些群眾并不認同,主要是因為蘋果產業已經經歷了三次大起大落,群眾有畏難情結。縣、鎮、村各級組織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作了大量工作,在眾多項目比較之下,按照建設全省有機蘋果生產基地的目標,選定了規模發展蘋果產業作為群眾盡快脫貧致富主導產業,開始了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從2007年起,依靠行政推動、政策引導、典型示范等措施,開始了規模定植。我們所處的這片千畝果園,就是07、08兩年栽植的。經過幾年的努力,才達到了目前的規模。雖然有了這樣的規模,而且有些果樹也開始掛果,但在管理和務作上,部分群眾在認識和行動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抵觸情緒依然還是有的。個別農戶急功近利思想嚴重,認為蘋果投入大、收益周期長、風險大,幼樹期影響當年收入;有的農戶認為這是瞎折騰,鬧騰幾年說不定就偃旗息鼓,從定植之初就沒有真正用心務作過,到現在還是不愿意投入、不愿意管理;有的經商戶認為做生意來錢快又省力氣,對自家果園撒手不管;二是管理措施難落實到戶。雖然在農戶承包地內定植,但有相當一部分農戶不愿投資投勞,施肥、鋤草、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看護環節跟不上去;三是勞力、技術投入嚴重不足。目前全縣農村年輕人、青壯勞力大多都外出務工或經商,留守在家人員大多是兒童、婦女和老人,勞動力嚴重不足,沒有條件務作、管理果園。同時,專業技術人員與目前的產業發展需要不相適應,自學成才的技術人員也不多,務作經驗不足;四是群眾的憂慮心情難以解開。部分群眾存在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恐懼心理,擔心銷售渠道不暢、銷售價格不穩、果賤傷農,表現出對發展蘋果產業信心不足。面對群眾的復雜心理,我心想,只有從蘋果產業的發展前景、縣上的決策部署、政策扶持進行解釋和宣傳,加之單位、干部的傾心傾力的真幫實扶幫扶,想方設法打消他們的疑慮,才能把產業發展壯大起來。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三個小時,有學生的家長需要回家經管孩子,我們便告別了他們,離開了果園。但我的心情并不平靜,一路在想,要堅定不移地把蘋果發展起來,真正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幫扶干部的擔子不輕,把群眾的認識、心思引導到確定的目標上來,我們必須有所作為,必須有所創新。
【聯村聯戶民情日記】相關文章:
聯村聯戶的民情日記02-02
聯村聯戶民情日記06-17
2016聯村聯戶民情日記06-24
聯村聯戶的民情日記范文06-11
聯村聯戶民情日記本07-05
2014年聯村聯戶民情日記06-16
最新聯村聯戶民情日記03-13
聯村聯戶民情日記(精選15篇)03-21
2016年聯村聯戶民情日記06-07
最新聯村聯戶民情日記匯總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