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三年級數學周記四篇
不經意間,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我們或多或少都學到了一些新東西,是時候在周記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怎樣寫好周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周記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周記 篇1
今天,我放學回來,媽媽問我:“有一本書厚約7毫米,五本這么厚的書加起來,共約幾毫米?”我沉思了片刻,想了想說:“5×7=35(毫米)答:共約35毫米!眿寢屝χf:“我的寶貝真棒!”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動物園玩,在動物園里我看到了很多可愛的動物。有大象2噸、熊貓80公斤、熊400千克、馬300千克??媽媽考了我一道數學題:熊和馬的重量是多少千克?我算了一下是700千克。爸爸媽媽都夸我啦!今天真是開心的一天呀!
今天,家具城的一位叔叔送我和爸爸媽媽上星期定制的一套沙發和茶幾。茶幾是金色的,帶著玻璃。它的長是130厘米,寬是70厘米。沙發是紅色的,還有很多抱枕。沙發長是200厘米,寬是95厘米。爸爸問了我一個問題:“你知道茶幾的周長是多少嗎?”我算了一下:(130+70)×2=400(厘米)。爸爸高興地說:“寶貝你真棒!”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稱體重。先爸爸稱,60千克;再媽媽稱,55千克;最后我自己稱,30千克。
爸爸比媽媽重46千克,媽媽比爸爸輕46千克。爸爸比我重30千克,我比爸爸輕30千克。媽媽比我重25千克,我比媽媽輕25千克。
今天,我們學習了分米和毫米。1厘米=10毫米,我才知道,原來,1毫米才那么一點點,真是讓我大吃一驚;氐郊依,我復習了一下: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F在我一共學了4個長度單位:米、厘米、分米和毫米。
我現在的身高是14分米,如果要和媽媽一樣高,還要高2分米。對我來說其實我媽媽的鞋子一點也不會大,因為我的腳和媽媽的只差一毫米左右,或者多一點。我可比我爸爸高呢,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他上中學才長到14分米的,可我才上小學三年級就有14分米了,我是不是比我爸爸還高呢?
昨天,我在學校里學了毫米和分米。今天,我在家里量了很多東西,我的橡皮是30毫米;筆是7厘米9毫米;書本的厚度是1厘米7毫米;筆盒的厚度是3厘米5毫米,筆盒的寬度是2分米3厘米2毫米;水杯高1分米2厘米3毫米??通過這些測量,發現長一點的可以用分米和米,短一點的可以用厘米和毫米作單位。
今天,我正在想該怎么做數學日記時,突然望了望我的鉛筆盒,量了量。鉛筆盒的長是20厘米,寬是73毫米,鉛筆盒的周長是546毫米。我估計我們家的長繩有3米長,因為2塊磚拼在一起是1米,有6塊磚。長繩比磚塊多了2820毫米,長繩和磚塊一共是3160毫米長。我還把鉛筆盒的周長描出來了。今天做了不少事嘛!
今天,我學了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那就是噸。我回家時問媽媽說噸有多重,媽媽說大約有40個我那么重。我問爸爸1噸=多少千克,爸爸說1000千克=1噸。我想1000千克很大,1噸一定很大。我跑去問老師,1噸大不大。老師說大!跟我想的一樣,1噸果然很大,以后我一定要認真學習更大的單位。
在第二單元里,我學會了怎么計算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比如:在寫豎式的過程中,注意數位要對齊,不要忘了橫式上寫上答案,橫線要用尺子畫,不要把加法看成減法,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要向前一位借十。
另外在這一單元,我還學會了演算。比如:媽媽給我買了一件衣服和一雙運動鞋,一件衣服135元,一雙運動鞋48元。媽媽給收錢的阿姨200元,阿姨找給媽媽17元,找的錢對不對呢?通過演算沒問題,你看,數學在生活中的用途也相當大吧!我一定要好好學數學。
今天午飯后,我和爸爸站在陽臺上看花園的風景。突然,爸爸問我:“你能不能估算出海冰花園北區大約有多少住戶呢?”這一問可把我難住了,我總不能挨家挨戶敲門去問吧!
我想了一會兒,腦海里終于有了思路,我們海濱花園北區這邊有4棟高樓,每棟有30層,每層有4戶人家。列式就是:30×4=120(層),120×4=480(戶),假設每戶住有3人,480×3=1440(人),1440≈1500.我高興地說:“我做出來了,約有1500人。”爸爸問:“你這個得數是怎么來的?”我連忙把我的解題思路說得一清二楚,爸爸聽了,哈哈大笑起來!
今天,我在學校學到了平行四邊形。我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相對的兩條邊是平行的,而且平行四邊形是平面圖形,不是立體圖形,媽媽還告訴我:“千萬不要畫成五邊形哦!”我現在才明白,一個圖形里面包含了這么多的有趣的'知識!
我們班的同學都已經學會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噸。一只鯊魚重5噸,一頭牛重250千克,今天又學了四邊形,比如,四邊形都有四個角,有四條直的邊。我們家的大門是四邊形,窗臺和窗戶也是四邊形的。
我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正方形、長方形。比如桌子、床、電視機、書、盒子、衣柜??其次的就是圓形,比如鐘表、瓶子、碗、電風扇、鉛筆??
可為什么碗呀什么的不是正方形或者長方形呢?我想了想,有了一個答案,就是如果碗是正方形、長方形的話,拿起來就很不舒服,可能真是這樣的吧,你說呢?
昨天,我在學校學了平行四邊形,還學到了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容易變形,很穩定。我也在回家的時候,找了一些平行四邊形,比如,學校的門,家里的窗戶,家里的衣柜、地磚、防盜網,一格一格的也是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對邊都一樣長,還有正方形四條邊都一樣長。我今天學到的東西真不好。
四邊形
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平行四邊形是這樣的:四邊形還包括這些:正方形、長方形、菱形、梯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是(長+寬)×2=長×2+寬×2,平行四邊形也是這樣的求法。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是邊長×4。菱形的周長公式也和正方形一樣。
今天,我學會了四邊形,比如說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容易變形。不僅只有這些,我還學會畫四邊形。而且我看了一下數學書,它是長方形的。我覺得生活中常用的形狀是長方形,因為門、窗、桌子??都是長方形的。
今天我學了一個圖形,是四邊形。四邊形有很多類,比如:提醒、菱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我一回家就觀察東西。我發現長方形這種四邊形有許多。比如:書、窗戶、桌子、照片、門??正方形有:格子、電視、凳子、沙發??還有許許多多四邊形,這些就等我們一起找吧!
三年級數學周記 篇2
今天早上,我和姐姐吃完早餐準備去菏蘭水鄉玩,心情是相當的好,我倆乘電梯來到樓下,姐姐突然問我:“妹妹,你知道電梯上下運動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嗎?”我猶豫了兩秒鐘后,興奮地回答了她:“哦,我知道是運用了我們剛學過的物體的`平移知識!
姐姐捏了一下我的小鼻子說:“小機靈,沒有把你難倒,真有點讓我‘失望’哦!”……我倆玩到接近吃午飯的時候才回家來,家里可真熱啊!我迅速地打開家里的掉扇,決定也考一考姐姐:“你知道它又用到了什么數學知識嗎?”姐姐一時想不起來,我等了一會,終于忍不住宣布答案了:“姐姐,風扇的轉動不正是運用了物體的旋轉知識嗎?”姐姐大叫真棒!媽媽在一旁感嘆地說:“你們看,數學的知識多豐富,它的用途多廣泛,你們要認真學習數學啊!”
我和姐姐用心地點了點頭。
三年級數學周記 篇3
可能是為了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課本上設計了生活中的數學這節課,課本上的4幅圖中都有我們最近學的長度單位、質量單位。學生沒有費事都很快找到了這些數學知識,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我設計了一道改錯題,讓學生找錯改錯,起到了很好的練習作用。
這道題的名字叫“小迷糊”日記。
今天是星期天,早晨起床后我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個重65千克的雞蛋,吃完早飯后,背起2噸的背包出門了。我去了動物園,在動物園里見到一頭5千克重的大象一只5克的`小兔子正在吃一棵3克的大白菜。我又去了超市,買了一袋1000千克的洗衣粉。
中午回家時,看見工人叔叔正在修橋,一輛卡車滿載7克左右重的砂石向工地駛去。
這真是愉快的一天。
這道改錯題,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很好的復習了長度單位和重量單位。最后,我提醒孩子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但是在用數學知識時一定要準確,不能像題中的“小迷糊”一樣,亂用數學知識,引出這么多的笑話。
上完這節課后,我還布置一道課后作業,在生活中找長度單位、質量單位應用的數學知識,比一比誰找到的最多,下節課我們來一起匯報。我還計劃布置一篇數學日記,題目就是《生活中的數學》。
三年級數學周記 篇4
20xx年X月X日 X天
“數學是空谷中的幽蘭,高寒中的杜鵑,老林中的人參,冰山上的雪蓮,絕頂上的'靈芝,抽象思維的牡丹。”
今天,我在數學課上學習了統籌法,更加了解了時間的寶貴。運用統籌法安排時間,是一種最合理的方法,它將大大降低時間的無謂消耗。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能夠運用統籌法。
比如:我為父母做水果大餐。準備工作要用5分鐘,泡水果用5分鐘,切水果用7分鐘,擺設用2分鐘,冰鎮果汁用10分鐘。用統籌法來安排時間,泡水果時可做準備工作,共用5分鐘,然后拿一瓶果汁去冰鎮。在這過程中,還可以切水果,擺水果。這樣才用去了9分鐘,還有1分鐘可以休息一下。用流程圖來表示:泡水果(同時做準備工作)——冰鎮果汁(同時切水果,擺設水果)——共用15分鐘。這樣多節約時間啊。
再如:早晨起來,整理床鋪需要5分鐘,洗漱要用5分鐘,溫牛奶要用10分鐘。那么就可以起床后先溫牛奶,在這過程中,可以洗漱,整理床鋪,這樣只需10分鐘便可以喝到牛奶,非常節約時間。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非常寶貴,一去便不復返了。如果我們用統籌法去做每一件事,就會把時間利用得非常緊湊,也不會讓時間無謂消耗!
【三年級數學周記】相關文章:
數學周記-周記04-05
數學的周記11-15
數學的周記01-28
關于數學的周記01-27
小學數學周記01-29
數學周記初中12-29
關于數學周記12-29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周記12-17
數學專業實習周記09-25
小學數學反思周記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