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隨筆日志
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可復制,所有的經歷都將一一隱現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上。
四川地區的人物畫家都喜歡畫西藏題材,因就近的地理位置,亦因對那神圣精神凈土的追尋。將原生態性與民族、社會、文化等概念聯系,用審美的、藝術的思維來觀照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其意義重在以人文傳統和人性品格解讀藏族題材符號般的精神。人物畫家又大都繞不過盛唐,“南海商船來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遠人盡有如歸樂,知是唐家全盛時!倍@恰恰是我人物畫創作的軌跡和常見題材。
本人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因而也有著成都人的閑逸、灑脫。所作作品《牧歌悠悠》入選中國“群星獎”,曾獲文化部銀獎。早在70年代便在彭先誠先生處求學,彭先生當時以啟發兒童的創造力和面向生活為宗旨的少兒繪畫,因而常將學生帶到農村、工廠、動植物園畫速寫,進行寫生創作。本人得以親熏隨同,因而少年時期便獲得過不少獎項,后又就讀于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人物畫方面我注重寫實,也注重中西方繪畫技法的融合,四川瀘州的蔣兆和和近代的徐悲鴻開啟了近代人物畫之變革。因而最早時就從身邊常見的人物開始,還到農村、工地、牧區體驗生活畫速寫。用筆學習了黃胄式速寫,吸收了張大干先生描法用筆,所以更加靈活多變,富有節奏韻律和詩意。
2000年后近乎十年時間,在德國、美國、法國考察、講學,研究西方文化和現代藝術,并舉辦過十余次畫展。不但使得西方人見識到了東方繪畫的意趣和審美,還使得在國外的見聞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程式化的創作路子,既有別于一般傳統畫中既成的樣式也與西方繪畫拉開了距離。我的畫面追求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意境逼真,畫技追求精湛,最終要走上一條精神式的復古主義。這個復古既有因特殊時期丟掉傳統后的重新拾取,又有古典文化本身對當代人、對東方人特有的慰藉理療功能的恢復。
近幾年我確實也有一些想法和新的嘗試。現在好像很流行穿越,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想著如果我穿越到過去,那會是什么情景。我看了艾蕪的《南行記》,我翻閱過很多關于茶馬古道的資料,在四川,古代物流有兩種方式,馬幫從棧道走,另一種是船從川江上走,這就導致了這些人的生活跟這兩者是聯系在一起的。我在翻老照片的時候,很想知道他們這幾個人當時在做什么,想什么,怎么吃飯、睡覺,怎么傳遞他們的友情、愛情。
我發現其實過去這些人的生活本質上跟現代人是一樣的。比如說古時候的人都是“暴走族”,背個木筐,有個翻板翻上來,吊著一個葫蘆,F在人呢,背著一個;中鋒包,也吊著個水壺。古代打燈籠,現在打電筒……其實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包括我的畫作里的人物形象,其中明顯的標志就是頭上包一個帕子。其實清到民國,再到改革開放以前,是四川少數民族服飾的主要特征。
因而大約在這樣思考或試驗過后,營造新式幾何構成意味,這構成意味是有著試驗的筆法的,追求總體畫面給人的視覺撞擊,那般大氣、豪邁,有這史詩般的韻律和節奏感。
我喜歡畫風雪中行旅、行路、渡河,在紙上寫意潑墨,虛實相生,點染勾勒,筆痕層次清晰,最終給人呈現出來的是在感官綜合感受下筆墨線條顏色的一種無形的氣息。
【創作隨筆日志】相關文章:
心情日志隨筆(15篇)10-15
心情日志隨筆15篇10-14
心情日志隨筆(集錦15篇)10-15
英語教師教學日志隨筆08-26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隨筆日志08-07
論析文學創作中的作家創作08-08
簡歷創作的技巧09-01
國慶詩歌創作10-21
綠色共創作文10-12
經典勵志日志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