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日志
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不能為了“算法多樣化”而“多樣化”。如下是精心為你挑選的四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日志,歡迎大家踴躍閱讀!
四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日志【1】
《三角形分類》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新教材在本單元的設計意圖是希望通過學生對圖形的分類來加強對各圖形特征的理解。為了增強學生借助現代化的學習的平臺來學習數學知識,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思路。
我設計了六個環節來幫助學生認識三角形的分類。第一個環節是分一分。先讓學生對一個由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組成的船進行
分解,把組成的各三角形分類。此處在預設的時候是希望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分類,所以并沒有一開始就限定學生一定要按角的大小去分類。學生很可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把形狀比較接近的分成一類,我設想在生成的時候,能根據學生分類中不同的分法引導到按角分類。但實際情況是在這個地方我的引導很不到位,有點生拉硬拽,最終是硬生生地把學生拉到我設定的按角分類的思路上去的,失去了引導生成的意義。第二個環節是猜一猜,這個環節的目的既是為鞏固剛才按角分類而準備的又是為下面按邊分類而作準備的。所以我在猜一猜這個環節中準備的大部分三角形都是比較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或等邊三角形。我先藏住兩個角只露出一個角讓學生猜,當露出的角是直角和鈍角的時候學生能夠很快猜出是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在猜銳角三角形的時候,我先露出一個銳角,學生不能立即猜出是什么三角形,再露出一個銳角,大部分同學不用看第三個角就知道是銳角三角形,于是有的學生就想當然地認為只要兩個角是銳角就可以判定為銳角三角形。最后我又故意露出一個鈍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讓他們猜猜看還是不是銳角三角形?學生從猜一猜中認識到僅憑兩個銳角不能判定就是銳角三角形而要三個角都是銳角才行。在完成了對按角分類的認識之后,我再讓學生仔細觀察剛才猜出來的幾個三角形,要求他們不按角而是按其他的方式再分一次類。從教學實際來看,直接叫學生這樣再分一次類很多學生還是有困難的,仍然有相當的學生按剛才的角進行了分類。真正能自己想到按邊去分類的并不多,而且在電腦上操作的一個大問題是學生沒辦法去量各條邊的長度,雖然MP-LAB上帶有測量工具但要求每個學生能靈活操作還是不太現實。在學生最終分出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之后,我及時設置了若干判斷題鞏固對以上分類的認識。最后的兩個環節是分別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的環節,一個是畫一畫,要求學生運用MP-LAB工具在電腦上畫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這樣設計充分利用了電腦工具的便捷性,通過畫一畫讓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對剛才三角形分類的認識,把對三角形分類的理解上升為實際操作層面。最后的剪一剪環節要求學生在電腦上用MP-LAB的剪刀工具1、在長方形中剪出兩個三角形2、在長方形中剪出一個等腰三角形3、在一個正方形中剪出四個等腰三角形。這幾個問題逐層深入,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以及對三角形各特征的理解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但通過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這堂課上出來的效果很糟糕。仔細總結至少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對于在電腦室上數學課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教師在電腦操作過程中,因為對于機器的使用不熟練,導致在課堂中有相當長時間因為機器操作不當而導致課堂幾乎失控。
二、教師的引導不到位,預設的情況沒有出現的時候,教師欠缺足夠的機智去引導生成,而是機械地照搬教案,使課堂失去了本來的活力。
三、本班的學生表現力不是很強,大部分學生不敢大膽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中從眾心理突出,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思考力。
以上教學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使我清醒地看到自己在各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在教學基本功方面的欠缺更是亟待解決。在電腦室上數學課本身是一個有益的嘗試,能積累這方面的第一手教學經驗未嘗不是一個可喜的收獲。
四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日志【2】
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不能為了“算法多樣化”而“多樣化”。如果只是讓學生把各種算法羅列出來,“胡子眉毛一把抓”,那么學生對于每種算法的理解也只是浮于形式上的不同。所以當有的老師說“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計算”時,學生還是會回到認識的原點,堅持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因為他們在算法多樣化過程中沒有獲得提升。
要讓學生不僅了解算法的多樣性,更要理解算法的合理性。這樣學生對算法的認識就不僅僅停留在教師提供的常用算法或自己喜歡的算法上,而是在算法多樣化的過程中,獲得思維上的發展。在本課中,對于“0.85+1.6+2.4”這個算式,有的學生說:“我是先算0.85+1.6,算出的和再與2.4相加。”我引導學生解釋這一算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從左向右依次計算的”。那么當有的學生匯報用豎式計算時,很多學生就發現這種算法的運算順序也是“從左向右依次計算的”,只是書寫形式的不同而已?梢娫诩右砸龑Ш,學生能夠自覺進行歸納,這也就加深了對兩種算法的理解。還有的學生運用了加法結合律,先算1.6+2.4,再加上0.85。這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把小數運算與整數運算建立聯系,讓學生意識到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中也同樣適用,溝通了小數運算與整數運算的聯系,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引導學生關注和理解他人的算法
計算教學中,對于學生出現的多種算法,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關注別人的不同算法?梢砸龑W生對不同算法進行歸納、提升,而且對于有一些問題,我們還需要讓學生發現各種算法之間的內在聯系。這一過程應該在全體學生充分經歷探究算法優化的過程后,通過學生的自主交流來實現。本課中,我在射擊游戲中設計了兩個有探究價值的小問題。問題一:弟弟和妹妹誰的總分高?馬上就有的學生回答,分別把弟弟和妹妹的三次得分加起來算出總分然后比較就可以了。這時有的同學動起筆來,有的同學口算能力強就直接口算起來。我沒有急于評論而是等待著他們的結果。這時有幾個同學既沒有筆算也沒有口算,只是看著大屏幕上的數據,終于其中一個舉起了手:“老師,我不用計算只是觀察這兩組數據就能發現弟弟的總分高。”學生中發出了“咦?”和“哦1的聲音,同時還有幾個同學舉起了手。我讓這位同學接著說:“第一次弟弟比妹妹分數高0.3分,第三次弟弟比妹妹分數低0.3分,這就相當于平了。而第二次弟弟比妹妹分數高,所以弟弟的總分高”。這時學生中自動爆發出一陣掌聲。我想這掌聲充分證明了學生們自己已經意識到這種算法的價值。
四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日志【3】
“ 四則運算”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四則運算是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其內容占小學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計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感受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對四則運算順序的理解
通過學習學生基本能記住掌握四則運算的基本順序,即先括號內,后括號外,先乘除后加減,單一加減或單一乘除要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學生雖說能記住,但在實際的練習中出現了以下的問題或者說是誤解應值得教師注意。(1)對“先”字的理解,我發現在很多學生的練習中出現誤解現象,他們認為先算的就應該寫在前面,如計算12+(13-4)-6就會這樣些=9+12-6把先算的括號寫在前面,還如12+5×6-15就會這樣寫=30+12-15,打亂運算的順序。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減”時誤認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減法,如計算12÷3×2寫成=12÷6=2,計算12-3+6就寫成=12-9=3。而實際所謂先乘除后加減是指乘除哪種運算法則在前九先算哪種,加減也是。
以上兩點對“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現的誤解現象值得教師注意糾正指導。
2、很多學生在解答如“326與290的差去乘18與24的和,積是多少?”一類的問題時,對“與”、“和”兩個字的含義理解出現誤解,特別是“和”的含義。在學生的練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出現錯誤,不理解其意思導致出現錯誤。“和”在題目中是表示連接兩個數字的關系的連詞使用還是表示運算法則中的加法來使用,老師一定要給學生將清,引導學生區別,正確的理解含義并寫出正確的四則余混合算式。
3、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把算式說出來。(如x除以a減b的差。)這也為學生對文字題的理解打下了基礎。
4、遇到學生錯誤的典型例題時,進行錯誤的辨析,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日志】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學的研修日志06-03
數學教學反思12-11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隨筆日志08-07
數學的教學反思07-17
數學教學反思范文01-13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2-05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03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02-22
五下打電話教學反思12-29
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反思范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