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qq日志
當你在人生低潮時,你是怎么度過的?有什么勵志的事情可以跟大家分享嗎?勵志的qq日志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第一篇:勵志的qq日志
各位伙伴,你們有堅持一件事在21天以上的嗎?
好的,那你們感覺怎樣?這樣的堅持是享受還是痛苦呢?甚至還有在堅持了21天之上放棄了的呢?
其實堅持一天兩天,甚至二十一天可能也不容易,但是放棄卻是分分秒秒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很多人也在質疑,說好像是堅持二十一天就會養成一個習慣,但是之后好像只要不行動,習慣馬上就沒有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不論你怎么堅持,只要有放棄的念頭,你要放棄了,習慣也可能馬上就會終結,因為習慣最好的方式是變為狀態或者生活,也就是習慣和生活一體化,因此我們要享受這個堅持的過程,要有一個堅持后的結果。
那么這是態度和感覺的問題,態度好了,有感覺了,那么我是靠哪七招學會堅持的?
第一,開始行動
當我們有了一個想法的時候,不要再來思考怎么計劃,怎樣做更好,就來簡簡單單的行動,用行動來做計劃,然后不斷的前行。那么為什么把行動放在第一位呢?可能我們都會知道其實很多時候道理誰都懂,但是差距就在行動。
舉個我親身體驗行動過的例子,之前新精英古典老師發起過一個玩法,清晨三件事。我是一個具有強執行力的伙伴,于是當我看到之后便開始引用到了我們的QQ群里,然后幾乎沒有怎么約定,只是告訴大家我們要玩一玩這個,然后我便在第二天早上六點多的時候發了自己的清晨三件事,沒想到第一天就有將近十個人一起來玩,后面人數開始不斷的增多,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8個人,而我們的群人數在55人左右,所以這便是開始行動的力量,也是我們在用行動來帶動一群人的行動。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秋大這邊的動手獎,你們還記得嗎?只要動手就送書,但是試問你們有誰都動過手呢?
第二,固定時間把我們要做的這件事固定一個時間出來,每天到這個時間點的時候就來做這件事,當然肯定也會有其他事情的干擾,這個時候就看我們怎么來安排和選擇了。
這里有四個例子:
一個是我們玩的清晨三件事,幾乎每天在八點之前我都會在qq群里發自己的三件事,而這個時間就是固定的。固定下來之后我們就開始不斷的堅持,當然這個堅持也就開始有了感覺。
第二個是我的主題寫作。主題寫作是分享在QQ空間的,時間是晚上的十一點左右,于是每天在十點四十左右的時候我會放下手頭的事情來進行寫作,這樣慢慢就形成了一個習慣,然后寫作的靈感也就有了,同時這也是自己每天回歸自己的時刻。而現在只要一到十點多,自己就開始有這種感覺了。
第三個是每周的總結。我每周都會做一次總結,這個總結一般是在周日的晚上六點半左右。以【為夢奔跑】開頭做一個總結,主要有工作,生活,讀書,跑步,還有寫作以及自己的感悟。
第四個是每月的最后一天,按時做一個總結并且做好下一個月的計劃。
而當這四個時間固定下來之后,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在某個階段就會習慣性的來做這些事情,而且我們的生活有了許許多多的時間點,而這些時間點更好的支持我們來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并且這樣的時間管理也會幫我們拒絕很多的事情,因為慢慢身邊的人都會知道這個階段我們要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拒絕的時候他們也就會理解,甚至當他們知道我們這樣來做事的時候,在這個階段也就不會來打擾我們了。
第三,尋找伙伴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人可以走的更快,但是一群人注定走的更遠。所以堅持的路上如果可能,我們就來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而現在我們身處這樣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些也很好找,比如線上QQ群或者微信群之類的,當然也可以發展線下的圈子。
這里有兩個例子分享給大家:
第一個是我們的學習分享QQ群,也是我做的“益分享”的QQ群,目前這個群里聚集了62個伙伴,我們一起玩清晨三件事,一起分享好書,好歌曲,還有好文章,同時也會不定期的來討論一些成長話題,其實這就是一個尋找伙伴的過程,尋找能夠陪伴自己成長的伙伴,當然就像咱們現在的秋葉學員群也是,匯集了一群愛學習愛思考的伙伴。
第二個是興趣愛好類的,像我是一個比較喜歡讀書,寫作,跑步的人,所以我除了搭建了“益分享”這個平臺匯集伙伴之外自己也會加入一些組織來尋找伙伴,比如拆書的微信群,還有讀書的QQ群,這些都是,而這個過程就是尋找伙伴的一個過程。同時現在由于在北京上班,平常我也會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參加一些活動,所以也在尋找這些活躍于活動的積極分子,然后一起互聯互通的來參加活動。
第四,好的環境
在選擇行動項目和要培養習慣的時候,我們要尋找適合自己的目標環境,也就是好的環境,這樣也更有利于我們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因為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比如立登跑步的時候,就會選擇到操場或者附近的公園,而這里有助于這個實現的目標環境。再比如讀書的時候,我一般會選擇圖書館或者自習室或者書店,所以要來尋找適合自己的目標環境。
舉個例子,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注意我們附近的場所了,因為可能我們上班或者住的地方本身沒有這樣的條件,那么我們就要尋找適合我們的大環境,比如找找周圍的書店和能夠鍛煉身體的地方。當然學生黨除外,因為在學校可能就不用尋找這些了。
就像我現在在北京這邊上班,來上班的第二周我就找到了可以讓我繼續我的興趣愛好的地方,一個是書店,在我們上班的樓下,另一個是跑步的地方,剛開始我在繞著人家的高爾夫球場,后來發現不太安全,然后一看地圖,哇,旁邊就是海淀公園,盡管距離一公里多,但是條件還是蠻不錯的,所以好的環境可能更多還是需要我們來尋找的。但是這個環境卻可以更好的促進我們來實現我們的目標。
第五,固定目標
在好的環境之上就要學會制定自己真正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拿前一陣子立登挑戰一萬米來說,首先我是一個幾乎每天都會跑一千米以上的人,所以一萬米雖多,雖具有挑戰,但是還算可以,而之后我也進行了三次練習,針對一萬米的,每一次都要加量,第一次是六千多,第二次是八千多,然后第三次挑戰成功。當然拿讀書來說也一樣:以前是一周一本,后來是一個月十本,現在可以做到一天一本。所以我們要習慣來固定一個目標,然后在這一階段就安安穩穩的來向這個目標攻擊就好。
在這里再舉個例子,就是我關于主題寫作的,目前已經超過一年了,其實我內心開始有了一個目標,一個寫書的目標,可能會定在未來三年的時間里,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就需要來了解許多寫書方面的東西,另外也要繼續在寫作方面修煉。而固定目標之后我們要做的就是回到前邊的四點了。并且這個時候我們的行動也會加快,因為我們知道了我們要去哪里,這個時候只要考慮我們如何去那里就好。
第六,學會分享
其實這里的分享也有監督的意義,就像立登平常挑戰跑步和讀書的時候都會發一條朋友圈或者狀態,然后就有許許多多的人知道我們在做的事情了,這樣如果自己做不出來好像都有點不好意思呢。也就像那句話說的,人總是要為自己當年吹過的牛逼負責。而其實牛逼的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堅持牛逼的人不多。
第二層分享的意義在于我們可以找到一點點自豪感和成就感,因為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為我們以后吹牛逼所打的基礎,要不然拿什么來吹呢?想想如果自己做成這件事之后就又可以發一條狀態或者展示給朋友們了,那種成就感和自豪感,或許這就是分享真正的意義。
第三層分享的意義在于記錄,然后結尾加上我們堅持的時間,比如立登在主題寫作的時候會在后面加上天數,這樣有時候看著每天都在增長著的天數的時候也是一種激動和享受。
當然這里也要舉兩個例子,首先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學習最好的狀態就是教會別人,所以我們要舍得分享。
第一個例子是我在高中時候的學習,那時候我是個比較熱心的伙伴,數學成績還算可以,因此也有許多伙伴找我來問問題,有時候有些是我已經會的,于是便講解給他們,還有些是我們不會的,但是慢慢通過講解自己開始學習,于是也就會了。而有許多伙伴怕浪費時間,所以都是封閉在自己的圈子里學習,但是最后我發現自己在考試的時候成績還是很棒的,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花費了時間就好,而是我們高效的在利用時間。所以分享能夠讓自己把這個東西變成自己的,因為它是一個輸出口,能夠讓我們更快速的吸收許多的“營養”。
第二個分享的例子是和朋友聊天,在三月份的時候我曾經挑戰過每天閱讀一本書,而那些日子我開始發現讀書的更一個輸出點,就是聊書,把今天從書中看到的東西無意識的表達出來,而這樣的分享也加速了自己讀書的質量,于是越讀越分享收獲越多,因此那些天特別喜歡和朋友聊天,然后無意識的加強自己讀書時候的吸收。
所以分享使得我們成長更快,因此我們要學會分享。
第七,要來挑戰
這里也可以說是堅持的升級版,就是我們在慢慢堅持的過程中還要不斷的來改進來完善。就像立登堅持的每日主題寫作一樣,剛開始只是三五句話,后來慢慢發現進入了舒適區,沒有什么挑戰了,所以就開始增加到五百字左右,而后來慢慢又開始沒有了的壓力,于是開始突破,在277天的時候就可以堅持到700字左右了,而且這個時候開始很享受這個過程,于是也就有了后來的每日千字,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找到了適合自己主題寫作的狀態和模式,也慢慢有了自己的框架,之后就開始來不斷的挑戰,而這樣的挑戰還是挺有意義的,有一種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感覺,就是每天都在變化中感受著變化。
這里關于堅持再來講一個故事,就是我在為夢奔跑的故事,為夢奔跑就是我在挑戰自己的一個過程,從2013年9月1日發起到現在已經變得更加成熟了,剛剛開始的時候是和團隊一起跑,我們是在七點過十分,在西操場,然后是跑步加團隊游戲。后來慢慢的我們開通了微博課堂,就是在早上“為夢奔跑”結束之后在微博發布,大家可以通過微博課堂簽到學習,然后簽到持續一個月的送一本書。之后從團隊換屆下來,我便開始了一個人的為夢奔跑,早起,跑步。然后慢慢開始加入了周總結,之后偶爾也會挑戰10公里,現在依然在跑,但是現在也會不斷地來挑戰自己,每周都會給自己加量200米左右,然后繼續堅持。所以從這個過程其實就可以看出我們在挑戰,從剛開始的簡單到現在的成熟。一個跑步,依然可以玩得如此精彩。當然其實挑戰也就是我們循環舒適區和成長區的一個不斷螺旋上升的過程。
說了這么多,其實大家也看到了,我就是從這三點入手的,跑步,寫作,讀書。并且之前剛開始的時候是沒有特意規劃的,比如我要堅持多少天跑步,我要堅持多少天寫作,當然讀書是因為之后挑戰的時候就定了目標。所以簡簡單單的行動其實是最不簡單的,那么這些行動促進的.是什么呢?其實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那現在每天進步一點點又是什么感覺呢?
第一,很享受的成就感。
因為這是一個成長期,而成長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動,而如果每天都來行動的話,其實我們是很享受我們成長的這個過程的,而那種感覺是美妙的,并且也是很輕松的,就像當我們能夠每天堅持跑步三公里的時候,有人要求每天跑步一公里的時候的感覺,這也就是舒適區了,所以這個過程更多的是一種享受,享受中就會促進我們擁有更多的成就感。
第二,自我挑戰的狀態。
在能夠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之后,我們就會有一種自我挑戰的狀態,而且基本上不會安于現狀了,因為習慣了的進步就是不斷的進行改進或者說完善而得來的,因此這個過程我們主要擁有了這樣的一個狀態,而這個狀態能夠促進我們做成更多的事情,而這樣的事情是能夠讓我們成長更多,或者說是能夠不斷的在舒適區和挑戰區轉換,而這樣的轉換能夠加速一個人的成長。
第三,強烈的目標感。
有了狀態,有了感覺,也就有了目標,而這個時候的目標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行動之后的挑戰來制定的,因此這個時候的我們是有很強的目標感的,而這個目標感帶動下的每天進步一點點的量也是會增加的,因此我們又開始回歸到了第一步,實現目標之后的成就感。于是就開始這樣不斷的進行良性循環。
第二篇:勵志的qq日志
如果真有心,你不會將自己的付出當作是犧牲是代價,而是對夢想的投資,一個只賺不賠的投資。
所有的投注,沒有一分一毫會外流,一切只會真真實實地回饋到自己身上。
我很喜歡和年輕朋友在一起,與他們聊天,分享我的成長經驗。2006年9月起,我主動走遍全臺灣設有舞蹈班的高中,為同學示范教學,與他們座談,給他們打氣。我很想讓這些孩子知道,許芳宜和他們一樣,是臺灣土生土長出來的;我很想讓他們相信,這輩子真的是有希望的。
好運是“做”出來的
與年輕朋友的交流當中,最讓我感慨的是經常聽到他們說:“你好幸運喲!我好羨慕你!”羨慕我擁有舞者的先天條件,羨慕我能夠去美,羨慕我能有國際知名度......會這么說的,很多是學舞蹈、音樂或美術的學生。
但我一直有個疑問:剛好就只有我幸運嗎?剛好就只有我有機會去美嗎?為什么他們總是羨慕我?每當這種時候,我最想對這些孩子說的是:“我行,為什么你不行?”
沒錯,我是個很有福氣的人,我的運氣也很好;但回首來時路,我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用盡全力想辦法達成目標。
身為一個舞者,我的先天條件并不是十全十美,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漸漸喜歡自己的高額頭和寬肩膀;費了許多苦功才慢慢打開自己的骨盤。爸媽給我的身體就是這樣,我必須學習去喜歡自己,并且在能力范圍之內調整自己。
大一立下心愿,畢業后要去美加入職業舞團,我就默默地朝這方向做準備。我沒有什么娛樂休閑,不花時間談說別人的八卦,對周遭不相干的事情不那么注意,甚至也不在意別人喜不喜歡我,寧愿把時間留在教室里練舞,累積自己。
由于父母親并不贊成我離開臺灣,我必須自己把所有事情打點好,后來我如愿申請到了文建會以及葛蘭姆學校的獎學金,有了基本的經濟能力到紐約發展。當時如果我拿不到獎學金,一定會去打工攢錢。錢若是問題,就找方法解決問題。
如果你確確實實想離開臺灣追求夢想,必須想清楚,有哪些障礙和困難?然后采取具體步驟去解決問題,去執行計劃。這些不是運氣好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做”來的。
逐夢永遠不會太遲
我發現有些年輕朋友花很多時間在嘴上說,但很少實際去做;似乎別人的機運都比較好,別人的腿也比較長,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現象。我心里有夢,我有機會完成;你心里也有夢,為什么卻沒有機會完成?答案很清楚:至少我試了,你卻連試都不試,只一味羨慕別人的運氣好。不要把夢想建筑在別人身上,明明你才是自己人生舞臺的主角,為什么拿我當主角?也不要給自己找借口,借口是給沒有能力完成夢想的人,或是給并不那么想完成夢想的人。
夢想未必要很大。小時候我曾經暗暗希望自己能像某某同學,也許是功課很棒,也許是活潑瀟灑口才好,這些也是我的夢想;但直到大一我才第一次立志為自己做一件事情:當一個職業舞者。同樣地,一個上班族可以說,我希望有一天能當上課長,那也是一個夢想。所以,你要如何在可能的范圍內做到最好,有一天能實現夢想?你也可以夢想有個房子,那要怎么樣攢夠錢才買得起房子?這當中是要有個過程的。
很多人只是“想夢”,而不是“夢想”,兩者差別在于有沒有采取實際行動。
我是個有神明觀念的人,當我非常期待完成某件事情時,也會去廟里拜拜,但我向菩薩說完心愿之后,一定會承諾:“我絕對會盡最大的力量來努力。”很多人可能只會說:“神啊,我希望如何如何......”神明太可憐太辛苦了,每天要應付這么多要求;而這些只知道動口的人,是不是也太不長進了一點?
曾經有個舞蹈班的同學很憂愁地對我說:“我很想做夢,但臺灣的環境不好,聽說有很多現實的障礙。”當我反問:“你碰到了哪些現實的障礙?”她卻又回答不出來。我就告訴她:“等你真正碰到了,再寫信給我,我會回答你。”
我想,這樣的孩子太早在“聽說”當中失去了做夢的勇氣,自己連第一步都還沒有踏出去呢。沒錯,臺灣地區的舞蹈環境比起西方的確比較不利,但凡事都有個過程,臺灣地區因為起步較晚,所以更要急起直追。而且我們應該用更正面的角度看事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些地方甚至還有很多人吃不飽呢。
有些年輕人很彷徨:“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辦?”我在大學之前,也只是隨波逐流,懵懂茫然,直到大一遇見羅斯老師才確定了自己的方向。有人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確很幸運。有人到了二十五歲才知道,也不晚。有人可能到了三十幾歲才下決心,不想再捧老板給的飯碗,要自己投資創業,也許會失敗,大不了再回來找工作。也有人可能遲至四十幾歲才發現自己真正要的,但因為已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或許可以成就更多。所以,做夢真的永遠不嫌遲。
有個高三女孩問我,她很想學跳舞,會不會太遲了?我說,只要手腳還能動,沒有太遲這回事。但要問跳舞的目的是什么?純為興趣?想做職業舞者?或想當明星?這些目的都可以,但不同目的需要有不同做法。如果希望成名得利,走職業舞者的路就很難,可能要往演藝圈明星的方向發展,日后的舞臺不是在國家戲劇院,而是在攝影棚,有一天大海報會掛在臺北東區。只要明確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往那個方向去,而不要說,“我要藝術,也要當明星”。當然,你也可以“要藝術,也要當明星”,那就努力站在世界的頂端。
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那片天
你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嗎?或者,你只是不敢去要什么?相信自己,只要勇敢踏出去,就會有收獲;不做,怎么知道自己的潛能?就像我當年,只要敢提起行李箱走出去,就會見識到新事物,學到怎么買早餐、怎么搭地鐵、怎么找到一間間舞蹈教室,這些都是成長。不要怕丟臉,怕丟臉是給自己找最大的麻煩。我講英語也常丟臉,但丟臉就會學到東西。面試被淘汰也是丟臉,但如果因為這樣就不敢去嘗試,對自己是最大的損失。你可以選擇不試,我卻選擇了很笨很好笑地試,然后達到了我的目的。犯錯沒有關系,但不可以怕錯,怕錯就永遠沒有機會修正。
各人頭上一片天,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那片天。我很想對年輕舞者說,其實大舞團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我也在中小型的舞團待過。應該選擇一個能讓你開心、有存在價值、有成就感的舞臺,那才是真正屬于你的。
有些人在大舞團待得很辛苦,甚至覺得“即使我消失了,也沒人會發現”,何苦這樣?大舞團講究資歷、等級、輩分,有很多規矩;一百多個舞者,人人都在等著升級;首席舞者就有十幾個,都是從各國來的精英,個個漂亮個個好,新人很難出頭。反觀中小型舞團,每個人都要有能力跳群舞和獨舞,每個舞者都要能挑大梁,其實是很好的磨煉機會。
勇敢做夢,也勇敢去“做”,但不要太過委屈自己、壓抑自己,一定要讓自己過得好、過得像樣。我在紐約碰到一些從臺灣來尋夢的人,過得很不如意,但他們無論如何還是要留下來,因為自認沒有什么成績,所以不敢回家。我總是默默告訴自己,絕對不要這樣,旅行結束了,想回家就回家,回家不需要任何理由。
“衣錦才能還鄉”的觀念,殺傷力很大,會把一個人的自信心磨損殆盡,“你為什么而來”這件事會模糊掉,漸漸失去自己、忘記自己。很多原本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就這樣沉埋在紐約,實在令人扼腕。如果知道“回家不需要任何理由”,心理壓力會小很多,更能用平常心來做夢尋夢。
有次我接到一個中學生的短信,他說很崇拜我,希望有一天能跟我一樣。我回復:“不要只是跟我一樣,一定要比我更好!”我也要對年輕朋友說句真心話,有愿就有力,下次我們見面,請不要再說“我好羨慕你”;而要相信,這絕對不是我的專利,我行,你一定也行!
【勵志的qq日志】相關文章:
奮斗的勵志日志01-10
經典勵志日志12-29
有關勵志創業日志09-15
qq空間傷感日志15篇12-28
經典勵志日志3篇12-26
QQ個性勵志的簽名12-18
qq的個性的勵志簽名10-09
男生的日志01-05
感想的日志10-29
班級的日志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