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學生廣播電臺實習報告
見習第一天:揭開記者的面紗
新聞中心在電臺辦公大樓二樓右側,兩間相通的房子,約三十平方米,擺著十幾張辦公桌,只有幾個領導和編輯在聊天。我和他們打過招呼后心里還有些怯意,但很快,他們問了我一些情況后就跟我聊起了采訪的趣事,使我放松了很多。從他們口中,我才知道那些空桌都是記者的,聽說他們都住在外面,一般都在外面跑新聞,領導都是通過電話安排工作,稿件則由單位郵車送來,若有錄音資料帶記者才來這里和播音員協商處理。
辦公室里的人都是蠻熱情的,辦公室管財務的林姨很熱情地給我向介紹這里的基本情況:電臺每天要播出30分鐘早間新聞和30分鐘午間新聞,均由由新聞中心負責,所以新聞中心每天要制作綜合新聞、體育新聞。其中綜合新聞包括本市新聞(本臺記者稿、通訊員稿、當地日報、晚報新聞剪輯)、國內新聞(主要是新華社電文)、簡訊(上網授國際新聞);體育新聞(上網搜索或本市體育活動)。每次新聞的字數控制在30分鐘×200內(播音員每分鐘可播220個字)。
每個記者每個月要提供140分的稿件,一篇普通會議稿件是6分,會議有錄音的8分,通訊12分,下鄉通訊加錄音17分,個別重大新聞27分。
辦公室里還有一位實習生,她在北京一所高校新聞系讀大三,已經來了一個月,談起采訪條條是道。她說以前在報社里可單獨去采訪,但不能對采訪對象說自己是實習生,否則人家會認為媒體不重視,不配合采訪。她每次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記者采訪安排表,選擇自己喜歡的采訪任務就打電話跟記者聯系,詢問是否可以跟班。我如果想跟記者去采訪也是要自己主動聯系,雖然有些記者說有重大新聞也帶我去,但是等幾個月也未必有重大新聞,更何況記者也很忙,不一定總記得我。
上午給編輯打了幾篇短消息發到省臺,然后就是翻看以往的稿件資料。這些稿件大部分是手寫的,少量才是打印的。這些報道幾乎全是正面新聞,且多是會議新聞,篇幅都很短小。新聞五要素(五“w”)作導語,正文就是用簡略的句子概括的句子事件的大意,一般來說都是用主要領導的發言來歸納。因為上午的新聞下午要播出,所以記者沒多少時間句斟字酌,一般都比較淺顯。
第一次采訪:差點忘了正事
第三天市里有個全市財政會議,九點開始。我8:40在市政府車場等李記者,進來的人越來越少,左盼右盼都不見他,直到八點五十八分才露面,他說記者不用提前入會場,等會兒按會議的流程只重點聽重要領導的講話就行。
我們剛入會場,工作人員就送來管財政的副市長和財政局局長的講話稿,共三十多頁。李記者告訴我,主要看副市長的講話稿,局長的屬次要的。趁著主持人講話他試了錄音機的效果——這是采訪的首要準備。首先是局長的工作匯報,李記者就拿著兩份稿在畫圈,我則按照前兩天在辦公室看的會議新聞的模式寫這條新聞稿。不久,李記者就選了副市長四段話準備錄音,其余的劃線內容教我抄下來,結果女副市長講話時只提大題目,根本不按稿子讀。會后,當我正津津樂道副市長的美麗音色和優秀的口才時,李記者懊喪地說:“她說得是好聽,但我的錄音就麻煩了!彼丶抑芈犕昴菐讉小時的錄音資料才能決定錄音選段,因為我剛才沒注意錄音的事情也就不好說什么。
(下午,他拿了兩條新聞稿來辦公室給我看。沒想到一個會議可以寫出兩條內容不同的新聞:一條是當天的財政會議,一條是全市去年財政加大投入為群眾辦了實事。他做記者20多年了,有經驗就是不一樣。)
最不自在的一次采訪
年初一的晚上,市政府在市區赤坎金沙灣觀海長廊和霞山觀還長廊放煙花慶祝新年。我跟黎記者八點半在赤坎觀海長廊停車場等候市長的車隊。半個多鐘后,我們和電視臺的記者按照市里原先的安排坐上一輛面的,正在神侃時卻聽生說市領導一行已步行遠去了,于是我們慌忙下車,慌不擇道地沖過眾多車輛來往的大路向人流方向跑,追了兩百米才跟上領導隊伍,連忙寸步不離貼著走,擔心記漏了什么,其實整個晚上直到煙花結束,領導都沒有發表正式講話,黎記者向新聞中心主任報告了情況,主任說如實報道。對于我,整個晚上半個小時的煙花就像幾個鐘頭,為了聽到領導的發言而沒有跟著記者到群眾中采訪,整個晚上就跟著報社和電視臺的記者候在領導席附近,結果只記到贊助單位,連出席領導也沒記全,因為天黑,十幾個領導在大隊武警的保護下入場離席,我根本就認不出領導的面孔。
在半個月的見習中,我有兩個深刻的感受:即新聞的“新”與“制造”。
新聞講究時效性眾所周知,但能真正感受到時間緊迫的只有記者,上午十二點才結束的會議下午三點就要交稿,而另外一些突發的事情馬上趕上就要馬上發,既要全面又要確認信息的準確,(有時還要處理錄音材料)不能有絲毫的含糊,尤其是重大新聞。
制造新聞,一般人都可能想是策劃報道,但實際上有時候并不需要策劃。一般的會議,或是市領導慰問或下鄉之類才會打電話通知新聞中心安排記者跟隨,其余新聞就要靠記者自己跑。春節前,各個娛樂場所公園景區準備搞特色活動、各縣市辦什么春節特色文化,還有春運報道。黃金周過后,又一批新聞來了,各部門都統計了黃金周的整體情況,記者可以到旅游局、交通局、衛生部門、火車站等單位了解其在黃金周發生的情況,比如全市接待旅游總人數,春運火車站如何應對春運高峰等等。其他時候也是這樣,每天都可以制造新聞。去任何單位前要聯系好值班領導再去,否則記者去了沒領導沒空接待,其他的工作人員一般不接受采訪。記得年初三,我到火車站了解春運情況,問了售票小姐幾各問題后,她就懷疑我是記者,說她不接受訪問,領導才可以,結果當天他們領導剛好不在,我不能確定她提供的信息的真偽,結果本來可以寫成一條很及時的新聞向市民報道火車站最新消息的機會就浪費掉了。另外記者平時也要拓寬自己的交際網,與各個單位人員混熟了,朋友多了有什么消息就會及時通知。
新聞短消息的寫作很簡單。作為地方電臺,報道的內容僅為當地的社會經濟服務,作為政府和民眾的傳聲筒,如何從采訪中選取材料寫作?比如我提供的新聞稿中的關于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電視會議。當時是相繼國務院、省政府開了相關會議后我市才接著召開,我們市的記者就站在本地移民的角度上選擇與移民切身利益有關的問題來報道,國務院、省政府的會議內容就分別由中央級、省級媒體報道。
另外,在報道中,不僅數據不能絲毫誤差,領導的名字也不能有差錯(本來就是領導的政績宣傳嘛),甚至領導的排列也要按照職位的大小來排,否則就可能弄出顛倒主次的笑話。
累:在電臺里雖不用像報社那種三更半夜突擊采訪,但同時還是感到身體支持不了太久,整天東跑西跑,遇上會議新聞就要集中精神聽整個早上或下午的報告,回家又要看報紙電視新聞,對比各媒體的報道寫作,有時候要趕時間趕到會場,早早起床趕車,睡眠不足,坐車都暈,實習結束后回家睡了幾天精神才稍為恢復。但這次實習不僅參與了采訪的實際過程和寫作,也開拓了視野,見識社會各界人士工作言談,還加深了對家鄉湛江的認識和了解,感到很欣慰。更重要的是,我對自己的就業方向又有了新的看法,盡管當記者是我從小的愿望,但通過這次實習,我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從事媒體工作。媒體需要大膽和能吃苦,我不大適合到處奔跑,而喜歡安靜做事情,而且在做媒體工作的時候沒時間充實自己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識,而且有點退化的趨勢。從將來的就業計劃來看,實習不僅可以加強實際操作能力,也是檢驗自己能力的機會。
這次實習后,我就少花精力在媒體方面,而側重鍛煉其他方面的愛好。不亦樂乎?
【中文系學生廣播電臺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中文系學生廣播電臺實習總結報告(1)09-06
大學生暑期實習報告:廣播電臺實習10-19
2018年廣播電臺實習報告08-16
大學生暑期廣播電臺實踐報告06-17
中文系學生簡歷模板08-15
中文系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6-14
中文系社會實踐報告10-11
中文系大學生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5-31
廣播電臺新聞頻道暑期實踐報告08-03
中文系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4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