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想道德與法治社會實踐范文
思想道德與法治社會實踐范文1
這里我要做的不是規范的學術報告,主要是向大家匯報思想品德課題組兩年來所做的工作。另外,探討本課題組研究工作存在的問題,還不是很成熟,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課題研究所做的工作
本課題自開展以來,我們以課題研究的“目標”為切入點,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研究工作,具體如下:
(一)學習教學理論,提高理論素養。
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升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逐步轉變教學觀念,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信念。我們組織教師有目的地學習教學理論,學習新課標,使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及時更新和提高。同時,我們還開展一些經驗交流會,圍繞某個專題,進行討論、交流。為了及時了解教改動向,獲取最新教育信息,我們還組織適當的外出學習。另外,課題組還堅持組織教師進行每月一次的新課標學習,使課題組教師的教學理念能緊跟時代潮流。學習的書籍有《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課堂教學論》----
。ǘ├碚摻Y合實踐,追求有效課堂。
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成長學生、成就教師。我們在學習理論的同時,還結合課題研究的目標,開展了扎實有效的研究活動。另外,因為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是教學藝術的基礎,而創新教學方法更是教育的生命線,如果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我們每學期都開展一次課堂教學及說課大賽,以此來鼓勵課題組教師大膽演講新教法,努力增強教研課改能力。通過上述活動,教師們達成了共識:①好的思想品德課一定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但又不能讓生活替代思想品德課;②教師的語言要科學、規范,要有美感并富有激勵性,教師平時要善于博覽群書,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③教師平時要多關注并研究“評價”,要讓學生學會合理評價自己和他人,以發揮評價的激勵機制。
課題組積極把研究的成果向外推廣。2月份,吉留祥、楊義平老師的全市公開課得到了教研室領導的高度評價。3月份,劉美珍老師送課下鄉。另外,課題組把九年級思想品德所有科目制作成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放在二中網上,與全省思想品德老師共享交流。
。ㄈ╅_展沙龍活動,爭辯中明方向。
教科研“沙龍”活動是一種有效的教科研方式,應該說一次活動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教師們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覺到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課題組利用暑假時間,在學校開展中考試題賞析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預設與生成”教學月活動。除了開展校內沙龍活動外,課題組成員還發揮網絡優勢,參加人教版思想品德qq群、魯教版思想品德qq群,自己建立蘇教版思想品德qq群。在網絡上與各地思想品德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研討活動。
。ㄋ模┙炭蒲幸惑w化,提高研究實效。
要求課題組成員制訂詳實有效的研究計劃,扎實研究過程,進行開拓性研究工作。課題研究的形式要靈活多樣,不必拘泥于某種形式,可搞專題研究、學術沙龍、課題研究課等。
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省、市有關部門組織的`教育論文競賽活動,如吉留祥老師的《回歸生活,讓課堂更精彩》獲得常州市2009年思想品德年會論文二等獎。
(五)讓教學回歸生活,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為使課題研究與學生的活動緊密聯系,每學期,課題組都舉辦一次思想品德課活動周。內容豐富多彩,如:手抄報設計比賽,演講比賽,表演比賽,故事征文比賽,社會調查報告等,促使學生在競爭中體驗、在交流中感悟、在實踐中探索、在訓練中拓展、在開放中提升,從不同的角度激發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讓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促進自身個性發展--這是課題研究成功的又一表現。
我校潘國慶老師見義勇為,獲得金壇、常州政府表彰,課題組利用這一機會,組織學生開展“居委會自行車失竊情況調查活動”。還開展了“塑料瓶回收研究”活動;“盲道行走體驗”活動-----
。┳屔罨鹘滩,營造文化氛圍
有人說:“校園應是一本活的教科書,使每座墻都能說話!贝_實如此,為了營造思想品德課文化氛圍,學校的教育作用不僅是通過詞語、說教起作用,更是通過立體的、多彩的、無聲的環境文化時時處處、無時不在地對師生的思想、情操、行為、習慣起著熏陶、滲透和影響的作用。校園過道里的板報和書畫,宣傳欄和各班的黑板報,是我校的一大特色。這些墻報、宣傳畫、黑板報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品德教育,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課題研究的成效
1、促進了教師教學觀的轉變。
原先那種視課堂為“生命”,認為只要掌握了課堂上傳授的理論,學生便能有效地掌握知識,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的舊觀念得到了徹底的轉變。課題組每位成員都能有意識地駕馭教材,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效地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樹立了正確的教學觀。同時,學校已逐漸形成了以課研促教學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它使教師們提高了思想認識,更新了教學觀念,使教研成為了自覺行動,教師們實現了“要我研究”變成“我要研究”,在教學和課研上的自覺性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2、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們養成了教學反思的良好習慣,每一位成員均能結合教學實際和課題研究的目標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在多次的研究中,教師們的教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有多篇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論文發表或獲獎。
3、培養了學生學政治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立足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自主為基礎的新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把靜態的知識結論建立在動態的思考之上,將教材內容生活化、動態化、情境化、形象化。大力推進教學活動由教向學的轉變,使學生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課堂中再也坐不住了,紛紛積極、主動地去嘗試、去體驗,學生有體驗就會有感悟、有思考、有話說;活動時敢于提出疑問,不愿意與別人的方法相同,總想另辟蹊徑;平時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會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去判斷、去猜想。學校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也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的發展。
思想道德與法治社會實踐范文2
一、中職學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現狀
(一)在教學方式重講授輕實踐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十分封閉,以教材為本的本本主義比較嚴重,只講“滿堂灌”教材的理論知識,而不注重實踐練習和案例教學。當下我國許多中職學習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育整齊劃一的國家教學標準,堅持大而全高不可攀的大道理理論知識的教學內容,忽視給以中職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道德的感悟和法律知識的運用培養。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主要是抽象的道德觀和法律基礎理論知識,就為了其所謂的培養學習的道德素養和法律思維。
(二)在教學評價上重期末考分輕平時學習
在這以期末考分一考論英雄的課程學習評價的模式下,學生們平時不認真學習,在課堂上,玩手機、呼呼睡、“開小會”,甚至,課堂中途翹課,大部分不逃課是為了期末成績而被迫滿勤。學生為了取得期末考試好成績,往往在臨近期末死記硬背老師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的含義、特點、內容、重點條文,學生對課堂講授的知識不知所以然,不能真正掌握道德知識和法律知識。如,學生學習《公司法》,卻不知道公司的具體表現、公司的'運行、公司的組織機構等等。
(三)在教師知識結構上重理論輕實戰
中職學校的教師大多從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研究生中招聘,他們直接從校園中來到校園中去,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他們的知識結構清一色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在其知識結構中所占比重少之甚少。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實踐性很強,需要教師對學生面對學習生活中出現不同問題進行指導。這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斷延伸自身的知識點,不斷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不斷增強知識的實用性;要求教師具備觀察、發現、應對、靈活應對學生不斷面對的生活困惑、道德事件能力。這種知識結構往往表現為:教師思想觀念陳舊、教學方式老套、行為方式機械等等。
二、改進中職學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建議
通過豐富教學方式、施于多種評價方式、強化教師素質等措施,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最終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一)創新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在不斷更新的要素。教師要順利地、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僅需要扎實的兩基理論基礎、法律基礎理論知識,也需要善于創新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硬本領。一是運用啟發式教學。該課程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旨在通過傳授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樹立道德觀和法制觀,正確認識和分析現實中存在的法律現象和道德事件。啟發式教學正迎合這種需要,可以調動學生參與道德實踐和法律教學的主動性,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道德事件和法律問題。利用這一教學方法,要做到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與學生的思想實際有相契合,做到啟而有發,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二是運用案例教學。以案說法、以案說理是一種廣為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應注意案例選擇要恰當、典型和實用。挑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生的專業特點和未來就業緊密相關的、學生比較關注且在社會上反響強類的某個社會事件。三是運用討論式教學。對教抽象的教學內容、爭議較大的問題和現象可采取此種教學方式。操作如下:由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提出討論的問題,在學生查詢學習書籍和有關資料的基礎上,在課堂上組織主題發言,通過交互式爭論,形成結論,以此達到掌握理論知識教學目的。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獨立思考,很好地實現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達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二)變革考核模式
課程學習效果考核不能簡單地以最后的期末考試的形式進行,應綜合作業、出勤、平時課堂表現對整個課程學習過程來考核,甚至將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等的表現納入考核中,將靜態考核變成動態考核,將單一考核向多元化考核轉變,以提高該教課程的實效性。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要不斷地夯的政治素養,提高道德修養,拓寬知識面、強化較強的實踐能力以及靈活掌握授課藝術。因為過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養,是展現教師教學魅力的核心,能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獲取學生的尊重和信服。這對于一名兩基課程的教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淵博的理論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核心,教師能曉之以理,以理說服、以事實說服、引導學生。當然,高超的教學藝術是教師職業素質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此,必須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優化教師素質。實現教師的素質提高,不能僅僅依靠教師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教育等部門的支持,為教師提供再學習再教育的平臺,為教師提供成分的學習時間,為教師繼續深造提高更多的機會,為教師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思想道德與法治社會實踐】相關文章:
高一思想道德自我評價11-19
思想道德自我評價100字(精選15篇)06-25
大學生法治快報實習報告01-14
法治系學生的一份求職信參考11-11
簡歷中社會實踐簡歷中社會實踐11-06
寒假社會實踐:機電專業社會實踐報告11-24
社會實踐活動11-28
社會實踐報告12-02
社會實踐心得11-09
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