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之高校師生交往狀況調
師道尊嚴 漸行漸遠——關于高校師生交往狀況的社會調查報告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是當代和諧校園建設不可或缺的條件。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時期高校師生關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師生沖突等諸多不和諧的音符頻頻出現,這使其再次成為一個新的焦點。為此,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就“大學生視點——高校師生交往狀況”對當代在校學生展開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高校師生交往狀況分析及其特點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高等院校學生已不再處于被動的局面,而老師也逐漸失去了“聞道有先后”的優勢,“師道尊嚴”的傳統亦漸漸淡去,“學生沒了敬畏感,老師少了神圣感”,這充分說明了高校師生已走向冷漠化。從問卷調查分析:當代高校師生關系呈現如下特點:
1.師生交往少,關系逐漸冷漠化。調查結果顯示,95%的大學生贊同高校師生已漸行漸遠的觀點,與此同時,90%的學生認為當前師生交往存在冷漠化,功利化的特點,更有甚者,主張師生間沒有必要交往的同學比例高達6%。師生除教學交流外,各自行色匆匆,哪怕見面很多人也會因人而異地打招呼,而即使是上課,教師與學生相隔一個講臺,也似乎隔了一個鴻溝,他們僅僅是認識的人,而不是親密的人。
2.師生感情溝通渠道減少,感情交流動力減弱。根據調查問卷,師生交往中,傾向于短信、郵件交流的學生占到85%,70%的學生與專業老師接觸最。而除上課,80%的學生課后與老師的接觸幾乎為0,87%的學生只會在受到懲罰或者是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才會主動和老師交流。這說明當前的師生關系越來越趨向于單一化,從某種程度來講,就是一種純粹的工作關系。
3.師生互信程度低,學生偏于消極逆反。大部分學生對大學老師的期待比較高,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學生希望和老師在課堂上是師生,平時是朋友,能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希望老師能夠從“師道尊嚴”的傳統束縛中解脫,向亦師亦友型的關系轉變。他們心目中理想的老師是有“淵博學識,文雅舉止,幽默風趣,人格高尚,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等諸多素質的,有的同學在未進大學前就為自己勾勒了心中理想的大學,心中理想的大學老師。然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對象牙塔過多的憧憬與設計,與學生心目中的“理想王國”、 “自由國度”叛若鴻溝,大學生們往往因此產生過多的消極逆反情緒。
二.高校師生關系緊張的原因
高校師生關系中的工作、心理、個人、道德關系有融洽的一面,又有矛盾沖突的一面。近年來,由于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和信息浪潮的沖擊,高校師生關系間的矛盾、沖突頻頻發生,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和諧的高校校園的創建已成為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一項舉足輕重的任務。為此,新時期,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也要引導高校師生關系和諧發展。經初步統計分析,目前,引起師生關系緊張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點:
1.師生間缺乏必要的交流。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高校教育和教學任務的繁瑣,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和學生對教師的了解,已在時間和空間上缺乏充分的條件。走馬燈式更換的教師,流水似輪轉的學生,師生之間相互認識、相互溝通的機會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大部分公共理論課采取多班合上的“大課”制,教師因上大課到學期末也叫不上學生的名字,更談不上了解學生的家庭、學習、思想、智力與個性等;二是收取高額學費使人情味淡化;三是學生的實用觀念和功利性強,四是教師過重的教學工作和科研任務,出現教師職業情感冷漠,師生間溝通有障礙。常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師生雙方只有彼此充分認識和理解,才能實施有效教育與教學活動。
2.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獨立個性的發展。對于一個人來說,上大學不僅是年齡的增長,更是對其地位的肯定。在大學生的眼中,老師的地位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悄悄發生了變化,大學生已經消除了中小學時對老師的依附,敬畏的心理,是師生關系也從而變得疏遠。
3.學生對老師的期望值與老師的知識儲備和人格魅力的差距。大學生對高校老師的期望值普遍偏高,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畢竟不都是學生心中理想的神話 ,老師的知識儲備,人格素養畢竟有所缺陷。
三。改善師生關系的措施
實踐證明,良好的高校師生關系是營造民主、平等的大學氛圍的基礎,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學風,教風,引導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高校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加強和改善高校師生關系是當前高校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有如下建議:
一)、學校方面
1.學校要全面樹立學生主體觀 ,做好育人工作。教育部部長周濟曾指出 ,教育要以育人為本 ,以學生為主體 ,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育教學本質上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自身素質結構的一種特殊的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知識最終是學生自己學會的 ,做人最終要學生自己去做 ,問題最終要學生自己去處理 ,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校的主體地位。因此 ,全面的學生觀要以學生為本 ,把立足點放到學生全面發展的軌道上 ,做好改善師生關系的各項工作。
2. 為師生交流創造平臺。學校要利用多種途徑 ,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與實踐活動 ,如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論文報告會、創業大賽等 ,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服務 ,學校要求教師盡可能地參加學生活動 ,如設立實踐指導教師 ,師生同臺演出 ,教師下學生寢室了解生活、思想現狀 ,及時解決困惑 ,增加交往頻率,使師生關系在和諧、團結、共勉的氛圍得到升華。
3.加強校園心理咨詢和治療工作。2004年2月云南某高校發生的震驚全國的馬家爵事件再一次給高校敲響了警鐘,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有引發某些重大事故和案件的危險,加強校園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工作意義重大,勢在必行。事實上,不只是大學生中不少人有心理問題,存在人際交往障礙,就連高校教師中的一些人也存在某些心理疾病。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學校、老師和學生都要正確認識師生中存在的心理疾病,重視心理治療的作用。要形成校園和師生個人對心理咨詢與治療的認同氛圍,使當事人主動接受心理治療,消除危害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心理因素,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二)教師方面
1.增強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 :“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 ,所謂的榜樣源自教師的人格魅力 ,而教師的人格魅力包含了教師淵博的學識和教書育人的能力 ,它是吸引學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師是對學生身心發展施加特殊影響的人 ,這必然要求教師在人格、品行等方面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權威性。教師要真正成為一名充滿人格魅力的人師。通過自身對事業的忠誠和執著的追求 ,通過對學生的信任和寬容 ,善于挖掘學生的情商 ,用善良和慈愛溫暖著每一位學生 ,這些優良品質會使學生的性格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響 ,也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易于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氛圍 。
2.創建平等的、使學生敢于質疑的教學氛圍。江澤民同志為此提出 :“每一個學校都要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 ,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 ,營造崇尚知識、追求真理的氛圍 ,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因此 ,要建立一種師生間的合作伙伴關系 ,表現在課堂上就是教師要與學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學習體會 ,歡迎學生在課堂上的直面挑戰 ,滿懷熱情地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并引導多種觀點交鋒 ,給學生質疑的權利 ,激勵他們敢想、敢說、敢質疑、敢創新 ,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使師生關系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達到師生情感的最大優化效果。只有這樣 ,才能創造平等、輕松和無拘無束的良好課堂氛圍。
3. 教師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曾說 :“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對自己加以賞識。”因此 ,教師在學生成績的評定、各類評優評先及學生入黨問題上要堅持公平、公正原則 ,客觀、全面地予以評價 ,讓學生體驗成功與公平 ,激勵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為全面、自由、個性的發展創建一個良好的和諧的氛圍 ,使之成為教師獲得學生信任的主渠道 ,同時利于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的建構 ,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三)社會方面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大學生的社會意識加強,他們已不再滿足于僅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而是更希望直觀地認識社會、煅煉自己,以便更快地適應社會。于是各種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兼職、打工……大學校園成為知識輸入與輸出的大系統。面對這一新形勢,再采取封閉的態度顯然是不明智的,這就給教師工作提出了挑戰。教師不僅要面向社會,而且要面向學生,建立以知識傳授為媒介,以學術追求為內容,以心理交融為基礎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社會也要給予學校一定的配合,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社會人為劃分的冷、熱門專業,對所謂的冷門專業學生造成心理壓力,使所謂的熱門專業學生盲目樂觀,使他們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這也給師生關系帶來了困難。
總之,高校師生關系是一個敏感而永恒的話題,時代召喚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更呼吁高校師生的和諧.只有正確地引導高校師生關系,努力地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積極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才能真正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貢獻!
【大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之高校師生交往狀況調】相關文章: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之——促銷08-15
2017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0-10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5篇)06-29
寒假社會調查報告10-10
鄉鎮農業狀況調查報告06-11
2012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0-30
2017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7-31
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06-28
2012寒假社會調查報告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