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人生感悟
教師的人生感悟
“教師人生”要求教師不再把教育僅僅當作一門職業、一個手段、一項工作、一件事情來看待、來處理,而是當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來對待、來體驗、來充實、來完善。“教師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靈動。“教師人生”需要感動。感動自己,感動學生,感動家長,感動社會,感動中國,感動未來。
當然,“教師人生”還需要責任,需要體驗教育的快樂,感受教育的幸福。
教師之服飾:不修邊幅,不符合教師的形象要求;不懂禮儀,不合教師的職業規范。
吊帶衫、露臍裝也許性感動人,但應遠離學校和教室;黃頭發、雞冠發嫵媚可人,但應該移開教師的頭上。
教師之語言:教師的語言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曼妙、細膩、唯美、豪邁;教師的語言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深邃、練達、智慧、仁愛。
教師的微笑和嚴厲同樣重要,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溫和,更可愛。嚴厲的教師令學生敬畏,微笑的教師令學生喜愛,善于在嚴厲中不時滲透會意的微笑的教師,則令學生敬愛。
教師之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有需要改良與更新、發展與進步。壞習慣一定要改,好習慣如果十年如一日,一成不變,終究有一天也會歸入壞習慣的行列,因為“不變”本身未必就是好習慣。
教師之思想:你想成為一位有思想的教師嗎?趕快去讀書,趕快去研究,趕快去反思,趕快去提練,趕快去合作,趕快去破除對權威的迷信,趕快去找回夢想和理想、信念和信心,趕快去成為你自己!
教師之信念:教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也許就是教師的信念。
教師的信念蘊含著教師的信誓,教師的激情。
教師的信念中還包含著責任與使命、愛心與真情、堅持不懈與持之以恒。
教育的理想與夢想是天使,而教育的`現實與困境是魔鬼,應試教育、功利主義、分數崇拜、知識授受主義的混血兒手持魔棒,折磨著教師的良知,壓抑著教師的創造。魔鬼當道,天使避難了!
信念:1、確信的觀點或看法;2、尊奉或信奉的思想或看法;3、堅守的思想或理念。
杜威的五大教育信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或改組;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
教師的信念的核心是教育價值觀和學生發展觀。
人生感悟之一:生活與活著
人活一輩子,所做的任何努力從哲學的角度(不要從實用的角度或功利的角度)看都是值的。人活的意義在哪里?不就在于不斷奮斗嗎? 行不行是一面,我們努力不努力是另一面,重要的是付出了努力,而不在于結果如何,這就是無功利的人生。
人生感悟之二:奮斗者的心得
坦率地說,我覺得自己可克服過的障礙恐怕是絕大部分人都會碰到的,那就是人的惰性,或者說是一種安于現狀的心態。(鄭杰)
要努力向前呀。
人生感悟之三:精神的寄托
(轉)多看點書,讓你相信還有精神的存在。中國人缺乏信仰已經讓自己無地自容了,不要搞得自己象個沒有靈魂的軀殼。
人生感悟之四:活著別像一條蟲!
為什么“心比天高”的人卻往往命比紙薄?因為他們常常由于癡情于遠方虛幻的彩云而忽略了腳下堅實的大地。所以不管現時塵世多么浮躁,我們都要腳踏實地,正確地認識社會,正確地認識自我,把握好生活的準則與方向。
人生感悟之五:斗士的座右銘
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在保持競爭力不落人后,星期六與星期日拿來超越他人。
說這話的人我非常佩服,能認識到這一點確屬不易。天天都保持斗志,象魯迅一樣做一名斗士,這樣不論一生是轟轟烈烈,還是平平淡淡,都會覺得非常充實、無悔。
人生感悟之六:少看電視多讀書
對少一代的人應該告誡他們:少看電視多讀書。因為他們處在這個時代,自小就是電視看得太多而書讀得太少。要告誡他們,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善于學習的人才會有成就,而不是學歷高的人就一定有成就.世界沒有不幸的人,只有不努力的人,只要努力一切皆為可能。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耐得住寂寞,因為冠軍永遠跑在掌聲之前。
人生感悟之七:圣人心,平常心
(借)中國哲學總是傾向于強調,為了成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跡,也不需要表演奇跡。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覺解,他所做的事對于他就有不同的意義。
人生感悟之八:幸福沒有榜樣
第一次月考,在考場讀到一篇文章,覺得不錯,替老夫感悟了一下人生。文章如下。
幸福沒有榜樣
有時,我們總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夠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過得那樣滋潤甜美,還常常拿別人家的幸福做榜樣,去尋找自己的幸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是,到頭來,我們會發現,唯獨這人追人尋、人見人愛的幸福,沒有榜樣,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先生煩惱。
幸福是什么?《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樣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卻有不同的感覺。乞丐得到一頓飽飯,心情會很舒暢,感到幸福的降臨;不說一頓飽飯,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點快樂的心情吧。作家史鐵生的境遇,很讓我們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癥,但他說:“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說,“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我們身體還算健康的人,能體驗到不發燒也是一種幸福嗎?會把幸福的底線放得這樣低嗎?
其實,詞典給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準確的。即使同一境遇,人們對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萬別的。生活在大體相似的環境里,一百個人眼中的幸福觀,或許還不止一百呢,有時同一個人,不同的時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觀。幸福觀的模糊,對幸福理解的個性化,這大概也告訴我們:幸福,沒有模式;幸福,沒有榜樣。
幸福,沒有榜樣。梁實秋也這樣說,“幸福與快樂,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遠房的侄女,日子本來過得很快活。一次同學聚會,看到一位當處長的同學,居有豪宅,出有寶馬,很是羨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會教書,不會撈錢。原有的快樂也因尋找幸福的榜樣,而逃之夭夭。
還有,我們眼中的別人的幸福,有時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們常常喜歡用世俗的眼光看別人的幸福,常常認為有權勢,有財富,有顯赫的名聲,有驕人的業績,就會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實,幸福有時恰恰與權勢、與財富離得很遠,與名聲、與業績也并不怎么親近。侄女那個同學,近日,婚外戀鬧得沸沸揚揚,幸福顯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鳩好像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僅僅希冀幸福,這不難做到;但期望像別人那樣幸福,這總是難以做到,因為我們認為別人會比實際更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然而,每個人對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這大概與人們的不同追求有關。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著生命危險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種幸福;沉靜的人,喜歡安閑,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莊子》,或是一首古曲,也會心中溢滿快樂。偉大的哲學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歸結為: “我是誰?我要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能行風行風,能行雨行雨;能運籌帷幄,可當經理;有一身力氣,蹬起三輪車也有歌聲相伴。幸福,其實只是一種感覺,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著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覺到了,你便擁有幸福,這和他人的評論毫不相干。
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個真實的人生,對自己的人生盡力了、負責了,對得起社會、對得起父母與妻子兒女,就是充實的人生,快樂的人生。心存快樂,就是幸福。
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沒有榜樣,也無需榜樣
【教師的人生感悟】相關文章:
感悟人生的說說01-21
品茶感悟人生11-10
簡短人生感悟01-13
感悟人生禪語11-30
人生職場感悟的句子07-29
職場人生感悟的句子07-21
關于人生的感悟短語01-05
感悟人生的佛語語句11-04
感悟人生的幽默笑話10-02
感悟人生的禪語經典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