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畢業生常見的求職陷阱有哪些
每年大學生求職,總會那么一些同學不小心掉入求職陷阱,今天yjbys網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求職常見的求職陷阱,希望大家做好相關的預防。
陷阱一:畫餅充饑:"公司這兩年在計劃上市"
誰不希望自己的公司是500強,公司發展好不好,有沒有前景和錢景是員工心里最牽掛的事。為了給大家一個"可預見"的未來,還有什么話能比給員工說"公司要上市"更振奮人心呢?
上市是個復雜的資本運作過程,除了公司的規模和經營狀況外,還有很多因素左右一個公司是否能最終上市成功。對于此類信息,從自身的發展需要和職業定位來判斷當前平臺的好壞才是首要標準,在工作實踐中積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長足的發展奠定好基礎。
陷阱二:“高薪”誘你搞傳銷
一些傳銷組織和傳銷人員利用大學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網上以高薪招聘為名引誘畢業生上當,一些求職者因不了解情況而受騙。“只要你加入我們的團隊,3個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隨著你業績的增加,你的工資將逐月增加。”兩位上當的學生稱:他們與這家公司洽談時,公司不看畢業證書,只填一張表格,隨后便通知他們說被錄用了,并準備帶他們去廣西、云南等地。在去廣西的途中,他們意識到是傳銷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車,逃了出來。目前,傳銷騙術主要有以下幾種新的形式,值得大學生求職者注意和警惕:一是“跨省招聘”。一些傳銷組織和傳銷人員知道,網上詐騙在當地很難實施,因為當地人都熟悉情況,編造的謊言很容易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職者往往不了解當地情況,容易得逞。二是“高薪引誘”。在網上發布虛假招聘信息時,提供所謂的好職位和高薪,引誘大學生求職者上當。三是“共同創業”。一些傳銷人員為了引誘大學生求職者上當受騙,在網上發布虛假信息時,向大學生伸出“橄欖枝”,表達共同創業的愿望,一些大學生求職者信以為真,結果受騙上當。四是“網上戀人”。一些傳銷人員以在網上尋找戀人為名,誘騙大學生,一旦上當,便以各種理由拉其入伙。
陷阱三:高職誘惑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畢業生小薛同學述說了自己求職受騙的經歷。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壽保險公司的電話,被告知她已被該公司錄取為“儲備經理人”。小薛在興奮之余不免納悶,自己從未向該公司投送簡歷過呀?他們怎么會知道自己的電話?但小薛還是興沖沖地來到該公司,可去過方知,原來是該公司從某招聘網站上的公開資料里“選”中了自己。而所謂的預先被錄取的職位“儲備經理人”則被換成了“理財專員”。經過一番培訓后,小薛才知道,原來該公司把自己招來就是做保險業務員。有多名大學生有這樣的經歷:廣告上說是招聘“經理”,月薪1800元。當他們交了50元的中介費,辦完手續后,被安排在離中介所不遠處的一家公司工作。結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負責人就叫他們“先從基層干起”,讓他們先在1個月內,每人推銷價值1萬元的保健品。1個月下來,他們6人中,沒有哪一個完成了任務,自然被辭退了,不但連基本工資沒拿到,還出了中介費。后來他們通過明查暗訪,發現這家所謂的公司就是職介所的人開的,專門用來騙人的。
陷阱四:偷梁換柱:換職位,換工作內容
"掛羊頭買狗肉"的招數來"偷梁換柱",目的是把人"騙"進來干活。一些缺乏經驗的職場新人,對行業、崗位都缺乏了解,往往在糊里糊涂落入了陷阱。
這種情況在就業市場上比較普遍,想躲開,就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招數。首先,在面試時,要盡可能問清楚應聘崗位的崗位職責和工作內容,從HR或部門經理的回答中你能得出一個初步判斷;然后,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對于其中涉及到的關于崗位的條款,務必進行詳細的約定,明確崗位名稱、工作職責、工作內容等,這樣用人單位就不能隨意更換你的工作崗位了。
陷阱五:報喜不報憂
信息披露不完整在招聘中也隨處可見。在招聘面試時,公開的信息往往會將該公司的未來描述得"前程似錦",而一些負面的信息往往守口如瓶,使得你因為信息不足而難以做出客觀的判斷,甚至可能陷入"一片美好光明"的錯覺中。
兼聽則明,這是擇業中一條重要的理性原則。在面試前或做最終決定前,多方面收集一些目標公司的相關資料,進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在網絡上搜索這個公司的相關新聞和信息來進行綜合判斷。
據了解,目前很多公司招聘業務員都是到各招聘網站搜集應屆畢業生的資料,以高職加以誘惑。對于諸如此類“掛羊頭賣狗肉”的招聘伎倆,畢業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實力,從基礎做起,逐漸展現自己的才華,不要輕信高職誘惑。
陷阱六:“皮包公司”
畢業生小李收到一個房地產公司的電子郵件,被通知去面試。由于小李并未向該公司投送過簡歷,他怕遭遇“皮包公司”,為安全起見,決定上網先查一下。讓小李驚訝的是,當他用google搜索后發現,該公司居然用同一個電話、地址注冊了4個公司,涉及醫藥、保險、建材等不同領域。該公司提出的給求職畢業生的待遇異常優厚,而招聘信息中對于學歷的要求竟然是中專以上即可。該公司以低學歷招聘求職畢業生,卻提出付相當高的工資,值得懷疑。經其向工商部門了解,該公司已不存在。該公司是以低標準將畢業生招進來為公司干活,而其承諾的高工資是不會兌現的。
對此,求職畢業生們應該得到一些啟示,如果接到一些自己并不熟知或者并未投放簡歷的公司的面試通知,應該事先向有關部門查詢、核實該公司的真實情況,并上網搜索一下該公司的網站,確定其規模與用人需求,然后再去進行面試。
陷阱七:中介陷阱
委托人才中介公司尋找就業單位不失是一種有效的求職途徑,但應選擇政府主辦的或社會信譽好的大型人才中介機構,一些不知名的人才中介往往設施簡陋,無正規的人員機構,是不夠資源共享質的“黑中介”,當求職者交納數目不菲的中介費后,中介方就會列出種種理由來推辭甚至從而騙取求職者的中介費。
陷阱八:招聘會陷阱
此類招聘會大多名不符實,常常對外宣傳有多少用人單位和崗位,職位層次有多高,等等,實際上多為虛假宣傳。按國家的有關規定,只有主管部門組織或批準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畢業生就業市場活動才是合法的。
【畢業生常見的求職陷阱有哪些】相關文章:
常見的求職陷阱有哪些08-04
常見的求職陷阱有哪些01-13
2017求職陷阱有哪些_常見求職陷阱匯總10-09
常見的求職陷阱和騙局有哪些?09-03
大學生常見的求職陷阱有哪些10-01
求職過程中常見的陷阱有哪些08-30
常見的大學生求職陷阱有哪些06-08
常見的畢業求職陷阱和騙局有哪些?10-22
常見合同陷阱有哪些_常見的合同陷阱05-25
大學生常見的求職陷阱有哪些【匯總】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