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藏富于民”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
筆者認為,正確的解讀數據有利于我們看清問題的癥結、尋找解決途徑。分析貧富差距擴大,關注財富的走向無疑是把握住了問題的關鍵,GDP在增,財政收入在增,勞動收入占GDP比例不升反降,勞動創造的財富去了哪里?誰應該對這個問題作出解答?應當允許人們追問下去。
在看到上述數據后,筆者還想順便提出另外一個問題:財富放在哪里最有效?在計劃經濟年代,我們都認為,上繳國家(表現為稅收及其他財政收入),讓國家來辦大事,是最有效的。現在呢?不少人反省了:多留點兒在自己手里,可能效果更好,即所謂藏富于民,方能最終富國。因為在市場經濟年代,更強調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一個社會人,人們不僅要填飽肚子,還必須有所節余,把節余用來學習科技、藝術,培養能力,用來投資,用來興辦企業,這是保障可持續發展與提高的經濟前提。顯然,一個多數國民永遠處于吃飽飯境界的國家是不可能有什么創新能力的,也是對人類進步做不出什么新貢獻的。市場經濟給了每個人發揮自己能力的機制平臺,我們應該遵循它的要求,如果我們的國民多半是吃穿之后所剩無幾,那么,市場機制的作用也大打折扣。所以,既然我們歷史性地選擇了市場經濟,就應該習慣藏富于民的分配規則:把財富送到民間,把支配財富的自由送給個人,用財富鼓勵和支持人們創新。
這幾年來,關于貧富差距擴大,基尼系數上警戒線之類的新聞,一直是焦點話題,但見報多了,有些人也麻木了。我們可以看看周遭,當媒體大聲提醒社會“基尼系數再超警戒位”的時候,真正關心的人是誰?富人說:我真的有那么富有嗎?比起外國的大富翁,我只是剛剛起步而已,我還沒有到做善事的時候;而窮人呢?人們漸漸越來越聽不到他們的聲音,除非他們以跳樓、以其他用自己生命為代價的方式進行表達。關懷的聲音偶爾會有,可是實質性的效果總是來得慢。而且,富人和窮人的矛盾在一些地方開始凸現甚至激化:開煤礦的常常忘記礦工的安全;污染企業大膽排污,污染了河流和村莊,但因污染致貧致病的人卻難討公道……貧富差距是個大難題,除了有社會責任感的學者的解讀讓人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外,誰最有資格、最有能力破題?顯然,人們的期盼是一致的。
【“藏富于民”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相關文章:
民泰銀行待遇怎么樣11-26
甘肅首個藏區機場將開工02-27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就業11-21
工資標準提高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11-30
張民耕:地產基金“蜜月期”要向猶太人學習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