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概述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兩國(中國——新加坡)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園區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公里,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6萬,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我們的目標是:把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十一年來,在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40%左右,累計上交中央和省市各類稅收25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過31萬個。200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580.7億元,比開發之初增長了50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1.5億元,增長200倍;進出口總額從開發之初的幾百萬美元增加到405億美元,其中出口192億美元,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城鎮職工和農村居民收入分別超過2.8萬元和1萬元,均增長了5倍左右。
目前,園區以占蘇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業用電量,創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25%左右的注冊外資、到帳外資和30%左右的進出口總額。同時,每萬元GDP耗水5.9噸、耗能0.22噸標準煤,每度電產生GDP25元、工業產值90元,達到了9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條高產出、低能耗、無污染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其主要發展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園區堅持走經濟國際化和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著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尤其是近年來,我們積極創新招商理念,更加注重提高項目的質量和成效,稅源型項目、研發型項目、生產性服務項目以及高科技項目明顯增多。2005年,新增注冊外資38.1億美元,到帳外資15.8億美元,注冊內資超250億元;新增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3個、研發項目11個,服務業新增項目數和就業人數首次超過了制造業,平均每天開工投產工業企業2家,均創下歷史紀錄。目前,全區累計引進合同外資239.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1.8億美元,注冊內資760億元,形成內資外資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從地區結構看,來自歐美的項目占49%,日韓占18%,新加坡占6%,港澳臺地區占22%。從投資規模看,投資上億美元項目超過60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區內項目平均投資額超3000萬美元,5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85個項目;從產業層次看: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尤其是在IC、TFT-LCD、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園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貨基地和芯片封裝測試基地,大型客車和芯片產能均居全國前三位。
2、創新能力日益增強。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堅持把科技進步作為立區之基、強區之本,不斷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2005年,我們啟動實施了科技“跨越計劃”,全面加快科技發展步伐,全區科技投入增長由原來的20%提高到30%左右,科技進步貢獻份額達70%以上。從創新載體建設看:先后建成了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園、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軟件園等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超過20萬平方米,其中,國際科技園已集聚了超過蘇州90%的IC設計企業和60%的純軟件研發企業。從創新主體培育看:積極實施科教優先戰略,先后投資30余億元資金,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網絡。同時,注重引進高端人才、復合人才以及研發領軍人才,集聚了海外留學人員創辦企業200余家,跨國公司和國家級研發設計機構5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個,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超過2萬名。從創新環境營造看:先后建設了中科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江蘇省集成電路生產力促進中心、蘇州市軟件評測中心等一批創新功能平臺;設立了總額超過20億元的風險創投、人才培養、中小企業創業擔保以及IC設計、軟件研發、動漫產業與生物、納米等領域的發展專項基金,并與臺灣怡和、以色列無限創投開展合作,形成各類風險創投機構10家。同時,率先建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目前正在創建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
3、三產發展后來居上。按照省市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指示精神,積極推進園區服務業發展“倍增計劃”:即力爭5年內,三產品牌項目翻兩番,商業載體面積增兩倍,服務業增加值翻兩番,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2個百分點。近兩年,我們圍繞“金雞湖、陽澄湖和獨墅湖”做文章,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先后投入200余億元,興建了現代物流園、科技文化藝術中心、國際博覽中心等大型生產服務設施60多萬平方米,建成了左岸商業街、金雞湖商業廣場等各類商業載體50萬平方米;相繼引進沃爾瑪、家樂福、世紀聯華等10多個知名商業品牌,入駐了美國普羅斯、日本近鐵等20多家國際物流公司,集聚了香港匯豐、英國渣打等20多家中外資銀行以及普華永道、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等30多家知名專業機構,有力促進了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的加快升級。2005年全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43億元,占GDP比重提高1.3個百分點,環金雞湖區域正在成為蘇州市新的現代商業文化中心。
4、城市功能持續提升。園區開發突出了“以人為本”理念,較好地體現了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形成了較強的綜合環境優勢。(1)堅持規劃先行。從開發伊始,園區就編制了具有前瞻性的總體規劃,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項專業規劃,并確立了“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學開發程序和“執法從嚴”的規劃管理制度。(2)適度超前投入。先后投入300余億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按照“九通一平”標準,基本完成了7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區主要基礎設施開發。(3)高標準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牢固確立“綠色園區”理念,以金雞湖整治開發為重點,大力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積極打造生態園林城區,相繼建成了湖濱大道、文化水廊、紅楓林等一批開放式景觀和與其相配套的文化旅游、餐飲娛樂等商業服務設施,累計新增綠地1700萬平方米,綠地覆蓋率超過45%,為區內企業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居住和創業環境。目前,中新合作區就業人口已超12萬人,居住人口近10萬人,其中外籍人士超過8000人。
5、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園區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1)注重資源集約利用。2005年,我們通過實施積極的擇商選資戰略、加快產業升級、加快項目集聚、加快企業增資擴股、鼓勵商品房和標準廠房等各類建筑向高層發展等方式,土地集約水平在較高平臺上又有新的提高,在實際利用外資同口徑增長15%的情況下,土地出讓面積減少30%,中新區每平方公里工業用地投資強度達到17億美元,標準廠房出租率提高15個百分點。(2)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確立“綠色招商”理念,環保部門“提前介入”、“一票否決”等措施,努力從源頭控制污染項目進入。十多年來,因環保因素被否決的引資項目有200多個,累計合同外資超過11億美元。同時,積極構建節約型社會,率先在全國開展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園創建試點,區域環境整體通過ISO14000認證,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環境的統籌協調與科學發展。(3)注重和諧社會構建。堅持“以德治區”和“以人為本、重在建設”方針,通過“虛事實做”的形式,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從富民、親民、便民角度出發,統籌社會資源力量,綜合推進科教文衛、生態環保和扶貧幫困等各項實事工程,全面建立完善以鄰里中心為依托的社區管理和服務體系;積極創建“平安園區”,完善社會綜合治理網絡,努力打造最佳人居和創業環境。
6、富民工程優先實施。我們始終將執政為民和富民優先作為黨委、政府的第一責任,不斷加大富民強區、城鄉統籌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力度。(1)注重區鎮聯動開發。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加快區鎮基礎設施對接,初步形成了“一體兩翼、南北呼應”的大開發格局。2005年所轄三鎮財政收入和新增合同外資分別占全區的40%和54%,富民基礎進一步夯實。目前,全區累計新建動遷房近700萬平方米,90%農戶已遷入現代化居住小區,所轄三鎮綜合實力均居全市前列,婁葑還被評為全國千強鎮第四名。(2)加大就業創業扶持。加快實施“五個一工程”,努力形成“人人有技能、個個有就業、家家有股份”的致富基礎。目前,4萬多名征地待安置勞動力中已有95%的人重新上崗就業,其中自主創業當老板的超5000人。(3)強化社會保障功能。先后建立了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及大病統籌制度、征地農民保養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對社會和農村弱勢群體,建立了貧困幫扶制度,對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目前,企業參保率已達100%,各類參保人員超過23萬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養、貧有所濟、病有所醫、難有所助”。
7、隊伍建設不斷強化。園區是改革開放的前哨陣地,我們在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同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努力爭創兩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1)加強了政府職能轉變。中新合作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目前,赴新培訓累計超過1700人次,編制實施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68項,基本建立了“精簡、統一、效能”的政府架構、“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體系、“公開、公正、公平”和透明規范的法制化環境;并通過全員招聘、績能考核、末位淘汰和動態管理等公開民主途徑,形成了一支業務精、作風硬、靠得住、有本領的干部隊伍。(2)加強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針對開發區特點,我們特別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先后成立了園區外企黨委和私營個體經濟聯合黨委。目前,工委下設14個黨委、67個黨總支、304個基層黨支部,共有黨員12300余名,基層黨組織建設基本實現了“全覆蓋”。(3)加強了勤政廉政建設。堅持“以教倡廉,以制保廉,以俸養廉,以勤促廉”,標本兼治,著力治本。通過完善責任體系、健全監督網絡,重點規范財務管理、政府采購、建筑有形市場招投標等各項制度,提高了廉政建設系統程度。
【蘇州工業園區概述】相關文章:
2016蘇州住房公積金03-02
蘇州求職指南201503-18
蘇州分公司注冊流程03-29
蘇州公積金貸款政策201503-14
蘇州五險一金繳納比例表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