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名言(精選300句)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學習、生活、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名言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古代名人名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杜弼)
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
3、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紅樓夢)
4、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
5、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紅樓夢)
6、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紅樓夢)
7、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
8、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9、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紅樓夢)
10、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紅樓夢)
11、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杜牧)
12、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封神演義)
13、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三國演義)
14、心病還須心藥治,解鈴還是系鈴人。(紅樓夢)
1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西游?
16、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黃庭堅)
17、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陸游)
18、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19、親者痛,仇者快。(朱浮)
20、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陸游)
21、打破沙鍋問到底。(吳昌齡)
22、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官場現形記)
23、前門拒虎,后門進狼。(趙雪航)
24、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西廂記)
25、殺雞焉用宰牛刀。
26、書到用時方恨少。
2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28、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史記)
29、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史記)
30、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31、一登龍門,身價百倍。
32、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33、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34、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35、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36、一朝權在手,便來把令行。(朱灣)
37、此地無銀三百兩。
38、人怕出名豬怕壯。
39、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曹炯)
40、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41、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42、酒香不怕巷子深。
43、死豬不怕開水燙。
44、磨刀不誤砍柴工。
45、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
46、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4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48、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范仲淹)
49、人之所能,不能兼備,棄其所短,取其所長。
50、常格不破,人才難得。(包拯)
51、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文嘉)
52、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明,凌蒙初)
53、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明,凌蒙初)
54、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
55、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56、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57、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
58、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也。(劉義慶)
59、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羅大經)
60、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61、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62、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李密)
63、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64、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王羲之)
65、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66、疑則勿用,用則不疑。(陳亮)
67、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明,李開先)
68、寧為太平犬,不作亂離人。(馮夢龍)
69、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馮夢龍)
70、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71、公則生明,廉則生威。(清,朱舜水)
72、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馬致遠)
73、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曹雪芹)
7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訓學齋規》
75、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76、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77、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78、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炎武
79、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80、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81、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鄭板橋《竹石》
82、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元雜劇)
83、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吳承恩)
84、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之高翔。(丘遲)
85、推赤心于天下,安反側于萬物。(丘遲)
86、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丘遲)
87、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丘遲)
88、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雜劇)
89、臨危受命,力挽狂瀾于既倒。
90、可望而不可即。(劉基)
9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92、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蒲松齡《阿寶》
93、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94、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95、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96、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97、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98、譽天地之大,褒日月之明。
99、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100、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101、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102、欲歸還小立,為愛夕陽紅。
10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104、山虛風落石,樓靜月侵門。
105、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106、萬影皆因月,千聲各為秋。
107、月光如水水如天。
108、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109、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110、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11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112、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113、暮雨不來春又去,花滿地,月朦朧。
114、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
115、寒砧萬戶月如水,塞雁一聲霜滿天。
116、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
117、日往月來,星移斗換。
118、磊落星月高,蒼茫云霧浮。
119、疾雷不及掩耳,疾霆不暇掩目。
120、葉低知露密,崖斷識云重。
121、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122、零落殘云片,風吹掛竹溪。
123、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124、晴云似絮惹低空,紫陌微微弄袖風。
125、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
126、山雨欲來風滿樓。
127、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管子;明法解》)
128、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劉禹錫《砥石賦》
129、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劉右相書》
130、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鞅《商君書定分》
131、設若上無道栓,則下無守法。——葛洪《抱樸子·判子》)
132、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133、歷法禁,自大更始,則小臣不犯矣。——蘇軾《策別第六》
134、法者,定分止爭也。——管子
135、倉廩(lin)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仲
136、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為大治。——《管子》
137、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劉禹錫《天論》
138、憲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139、視時而立儀。《管子·國難》
140、下載時請不要更換瀏覽器或者清理瀏覽器緩存,否則會導致無法下載成功。
141、一天下的最高標準。管仲將法律稱為公法,認為法具有最高權威,具有普遍適用的價值功能,任何社會成
142、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143、一民之軌,莫如法。——《韓非子·有度》
144、立憲利于國,利于君,利于民。清·鄭觀應
145、有法而不循法,法雖善與無法等。——沈家本
146、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無君也,故明君慎令。——《全上古之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147、不為重寶輕號令,不為親戚后社稷,不為愛民枉法律,不為爵祿分威權。《管子·法法》
148、圣人立法以導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無德,死者無怨。——《文子·自然》
149、先王以明罰敕法。——《易傳·象傳·噬嗑》
150、法平則吏無奸。——《商君書·勒令》
151、公私不可不明,法制不可不審。——韓非《韓非子》
152、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有度》
153、法生于義,義生于眾適,眾適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劉安《淮南子·生術訓》
154、守一而制萬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155、誅不避貴,賞不遺賤。舉事不私,聽獄不阿。——《晏子春秋·內篇》
156、王者之政莫急于盜賊。——李悝(kui)
157、誅惡不避親愛,舉善不避仇仇。——《漢書》
158、當事而立法,因時而制禮。《商君書·更法》
159、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60、圣人之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商君書·算地》
161、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國志·魏書·鐘會傳》
162、如平直必以準繩。——《呂氏春秋·分職》
163、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無。——《三國志》
164、不以私害法,則治。——商鞅《商君書修權》
165、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歐陽修《縱惡論》
166、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啟超
167、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三國志·諸葛亮傳》
168、法行于賤而屈于貴,天下將不服。——蘇轍《上皇帝書》
169、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韓非子·解老》
170、功同賞異則勞臣疑,罪鈞刑殊則百姓惑,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漢書》
171、知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為吏者枉法以害民。(漢·劉安《說苑·政理》)
172、欲著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沒其實。——歐陽修《魏梁解》
173、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尚書·大禹謨》
174、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論語·為政》
175、以道為常,以法為本。——《韓非子·飾邪》
176、圣人為法國者,必逆于世,而順于道德。——《韓非子·奸劫弒臣》
177、凡法令更,則利害易,利害易,則民務變。——《韓非子·解老》
178、政令必行,憲禁必從。曲木惡直繩,重罰惡明證。——王符《潛夫論·考績》
179、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舉天下惟法之知。蘇軾《策別第八》
180、言出為箭,執法如山。——李綠園《歧路燈》
181、國不可無法,有法而不善與無法等。——沈家本(清)
182、法立于上則俗成于下。——蘇轍
183、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尚書·大禹謨》
184、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墨子·法儀》
185、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商君書·君臣》
186、法者,見功而與賞,因能而受官。——《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187、喜不可從有罪,怒不可殺無辜。——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88、誅禁不當,反受其央。——《馬王堆漢墓帛書·國次》
189、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韓非子有度》
190、其知而犯之謂之故,意以為然謂之失。——張斐
191、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史襄哉《中華諺海》
192、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管子·七臣七主》
193、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
194、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為大治.《管子·任法》
195、夫刑賞之本,在乎勸善而懲惡,帝王所與天下劃一,不以親疏貴賤,而輕重者也。——《新唐書·魏徵傳》
196、有治人,無治法。——荀子
197、故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歐陽詢《藝文類聚》
198、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199、立法普法執法司法依法治國,公正公開公平公道秉公為民。——盧志勤
200、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孟子離婁上》
201、立法設禁而無刑以待之,則令而不行。——蘇轍
20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20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204、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20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06、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20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208、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209、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210、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211、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年書。
212、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13、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21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215、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216、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217、齊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
218、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219、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22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221、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222、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漢書
223、高尚的道德不可戰勝。
224、君子周急不繼富。
225、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22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227、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228、有志者,事竟成。
229、怪人不知理,知理不怪人。——《增廣賢文》
230、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23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
232、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列子》
233、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234、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朱用純
235、或作或輟,一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吳夢祥
236、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白居易
237、仁者之勇,雷霆不移。——蘇軾《祭堂兄子正文》
238、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239、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240、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241、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吳承恩》
242、弗愛弗利,親子叛父。《淮南子·繆稱訓》
243、避色如避仇,避風如避箭。《西游記·第二十回》
244、居必擇鄉,游必就士。《荀子·勸學》
245、災人者,人必反災之。《莊子·內篇·人間世》
246、好言難得,惡語易施。《增廣賢文·上集》
247、學之染人,甚于丹青。《晉書·列傳·第五十二章》
248、陰陽其和,終始其義。《鬼谷子·鬼谷子·捭闔》
249、不怕慢,只怕站。《增廣賢文·下集》
250、人學始知道,不學亦徒然。《增廣賢文·上集》
251、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三字經·全文》
252、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西游記·第七回》
253、人心所歸,惟道與義。《晉書·列傳·第四十一章》
254、名正言順,大事可圖。《三國演義·第三回》
255、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西游記·第二十九回》
256、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增廣賢文·上集》
257、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合。《小窗幽記·集法篇》
258、人心似鐵,官法如爐。《增廣賢文·上集》
259、三日不讀書,則禮義不交。《小窗幽記·集法篇》
260、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國》
261、知人無務,不若愚而好學。《淮南子·修務訓》
262、疑行無成,疑事無功。《商君書·更法》
263、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增廣賢文·下集》
264、軍中無戲言。《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
265、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六韜·文韜·賞罰》
266、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管子·形勢》
267、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晉書·志·第十六章》
268、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增廣賢文·下集》
269、凡興留不盡之意,則趣多。《小窗幽記·集醒篇》
270、貨離鄉貴,人離鄉賤。《增廣賢文·下集》
271、廉者憎貪,信者疾偽。《新唐書·列傳·卷三十二》
272、一者階于道,幾于神。《六韜·文韜·兵道》
273、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晉書·列傳·第五十八章》
274、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增廣賢文·上集》
275、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276、理貴有中,不必過厚。《南史·列傳·卷十八》
277、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增廣賢文·下集》
278、法度行則國治,私意行則國亂。《管子·明法解》
279、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管子·形勢解》
280、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淮南子·兵略訓》
281、不知其子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左右。《荀子·性惡》
282、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當先。《增廣賢文·上集》
283、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史通·內篇·敘事》
284、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淮南子·說山訓》
285、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呂氏春秋·紀·孟夏紀》
286、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頭。《增廣賢文·上集》
287、人主使其民信此如日月,則無敵矣。《商君書·弱民》
288、一人有福,帶挈一屋。《西游記·第六十九回》
289、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莊子·外篇·天道》
290、成事莫說,覆水難收。《增廣賢文·上集》
291、輕與必濫取,易信必易疑。《小窗幽記·集醒篇》
292、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六韜·文韜·文師》
293、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莊子·雜篇·盜跖》
294、至貴不待爵,至富不待財。《淮南子·精神訓》
295、讓利精于取利,逃名巧于邀名。《小窗幽記·集靈篇》
296、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增廣賢文·上集》
297、來如風雨,去似微塵。《增廣賢文·上集》
29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道經·第三十三章》
299、愛毛反裘,甚無謂也。《魏書·帝紀·卷七》
300、口而誦,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三字經·全文》
【中國古代名人名言】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法制名人名言06-08
中國古代名人名言大全02-21
中國古代名人名言大全12-27
中國古代名人名言大全10-11
中國古代經典名言03-16
中國古代勵志格言11-02
中國古代的法律格言11-17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04-07
中國古代詩人李清照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