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醫德醫風教育警句
下面與大家分享的是關于醫德醫風的名言警句:
1、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2、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4、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5、人不窮理,不可以學醫;醫不窮理,不可以用藥。
6、師古而不泥古,參西而不背中。
7、匯通今古胸方擴,團結中西道始弘。
8、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約。
9、發皇古義,融會新知。
10、治病必求于本。
11、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12、學必本于經,病必明于理,治必究于方。
13、醫道最大,醫理難精。
14、醫以濟世,術貴乎精。
15、脈書不厭千回讀,熟讀精思理自知。
16、諳熟醫理,治貴達變。
17、診斷如作戰,用藥如用兵。
18、醫必有方,醫不執方。
19、唐韓愈“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20、明龔信“不炫虛名,惟其博濟;不計其功,不謀其利;不論貧富,藥施一例;起死回生,恩同天地。”
21、唐孫思邈“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
22、漢鄭均“物盡可再來,名喪不可復得。”
23、清吳瑭“醫,仁道也,而必智以先之,勇以副之,仁以成之。”
24、清顧曉瀾“欲濟世而習醫者是,欲謀利而習醫者非。”
25、清雷豐“吾愿醫者,必須志在軒歧,心存仲景,究四診而治病,毫不自欺,方不愧為醫者也。”
26、醫學非智、仁、勇三者俱全不可。非智無以明病因,非仁無以濟時艱,非勇無以肩重任。
27、章次公“兒女性情,英雄肝膽,神仙手眼,菩薩心腸。”
28、王通“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
29、清喻昌“不學無術,急于求售,醫之過也。”
30、清陳夢雷 “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
31、清陳夢雷“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
32、“凡為醫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謂明理以盡術也;正物者,謂能用藥以對病也。如此然后事必濟而功必著矣。”
33、清吳瑭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
34、清唐容川“顧醫之難也,非讀書識字則不能醫,非格物窮理則不能醫,非通權達變更不能醫。”
35、秦伯未“做人要有人格,看病要有醫德,貧莫貧于無才,賤莫賤于無志,缺此不可為良醫。”
36、明李中梓“望聞問切宜詳,補瀉寒溫須辨。”
37、明李中梓 “宅心醇謹,舉動安和,言無輕吐,目無亂觀,忌心勿起,貪念罔生,毋忽貧賤,毋憚疲勞,檢醫典而精求,對疾苦而悲憫,如是者謂之行方。”
38、后晉劉昫 “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園而行欲方。詩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謂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謂膽大也;不為利回,不為義疚,行之方也;見機而作,不俟終日,智之園也。”
39、明李中梓 “稟賦有厚薄,年歲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緩急,境地有貴賤,風氣有柔強,天時有寒熱,晝夜有重輕,氣色有吉兇,聲音有高下,受病有久新,運氣有太過不及,知常知變,能神能明,如是者謂之智園。”
40、岳美中“勤能補拙恒斯效,儉可養廉貞自清。”
41、周倜生“恪守醫德,是業醫之本。”
42、清徐大椿“為醫者,無一病不窮究其因,無一方不洞悉其理,無一藥不精通其性。”
43、毛澤東“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
44、“醫生對病人的同情不是用眼淚,而是用心血。”
45、明張介賓“一言失當,則遺禍無窮;一劑妄投,則害人不淺。”
46、清沈李龍“臨病若能三思,用藥終無一失。”
47、清趙學敏“志欲傲,禮欲恭,心欲小。”
48、李聰甫“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無恒,不怕不成。”
【醫德醫風教育警句】相關文章:
醫德醫風教育活動總結3篇07-29
醫德醫風制度06-19
醫院醫德醫風教育工作計劃09-19
關于醫學生醫風醫德教育的分析08-27
醫德醫風自我評價09-13
醫德醫風自我評價03-19
自我醫德醫風總結12-03
醫德醫風自我總結01-13
醫德醫風的自我評價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