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童第周的顯微鏡
下面是YJBYS小編整理的關于“中國克隆之父”的童第周的故事,歡迎閱讀。
個人簡介
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qū))人,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杰出領導者,開創(chuàng)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1927年,童第周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后在南京中央大學生物系任教;1934年起,在山東大學、中央大學、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等任教;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任山東大學副校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1978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童第周通過對兩棲類和魚類的研究,揭示了胚胎發(fā)育的極性現(xiàn)象;通過研究文昌魚的個體發(fā)育和分類地位,在對核質(zhì)關系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1963年首次完成魚類的核移植研究,為20世紀70、80年代國內(nèi)完成魚類異種間克隆和成年鯽魚體細胞克隆打下基礎。
昂貴的顯微鏡
抗日戰(zhàn)爭期間,童第周一家來到了四川的一個小鎮(zhèn)上。他們一家人靠著少得可憐的薪水生活。當時,童第周在一所大學教書,教書之余,童第周還繼續(xù)著他的胚胎學研究工作。
要研究胚胎學,光靠空想不行,必要的實驗是少不了的。做實驗就得有實驗設備,可上哪兒去弄這些設備呢?為此,童第周吃不香、睡不著,科學研究是他生命中最大的事情,不能搞科學研究就像要了他的'命一般的難受?粗谥艿哪枪呻y受勁,全家都為他著急。
一天,童第周從外面回來,滿面春風,他興沖沖地告訴夫人葉毓芬,說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寶貝。很長時間沒見到過丈夫笑臉的夫人感到很奇怪,什么事值得丈夫這樣高興?她問道:“什么寶貝?”“我見到了一架顯微鏡,還是雙筒顯微鏡!”“在哪兒?”夫人也激動起來,要知道,顯微鏡是進行胚胎學實驗最主要的儀器,有了它,就可以做實驗了。“在鎮(zhèn)上的舊貨攤上。”童第周邊回答,邊拉著夫人出門,他要讓她和自己一起享受發(fā)現(xiàn)“寶貝”的喜悅。兩人高高興興地來到了舊貨攤,果然,一架舊的雙筒顯微鏡擺在那兒,似乎正在向他倆招手。
“請問,這架顯微鏡要多少錢?”
“六萬塊。”夫婦兩人吃了一驚,這么貴?這個價錢相當于兩人兩年的薪水。
“這么貴?能不能便宜點?”
“不行,你們看,這還是德國貨。”
老板打量著他們,憑經(jīng)驗斷定,他們是真心想買的,所以要價比較高。
沒辦法,兩人只好空手而歸。夢寐以求的東西,就放在眼前,可是又不能得到。晚上,他們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覺。
第二天,兩人又到了舊貨攤前,跟昨天一樣,顯微鏡還在那兒?晌ㄒ徊煌氖牵习寰尤贿漲了價,要賣“六萬五千塊”了,理由是物價飛漲,昨天和今天的錢就是不一樣。
同樣,他們又是空手而歸。接連幾天,他們一趟又一趟地往舊貨攤上跑,生怕心愛的顯微鏡被別人搶走。老板很不耐煩,后來干脆不理他們了。
夫婦倆下定決心,為了搞科研,這臺顯微鏡非買不可。家里實在是沒有錢,他們就開始到處向親友借錢,還變賣了不少衣服。“可是,我們說不定多少年都還不清這筆債呀!”夫人擔心地說。“為了事業(yè),寧可一輩子受苦!”童第周回答。
他們終于湊齊了65000元,買回了這臺顯微鏡。
有了顯微鏡,就可以做實驗了。可是,新的困難又來了。用顯微鏡時,必須要有燈光照明或者要有很明亮的陽光照明。童第周住的屋子又小又暗,因為是抗戰(zhàn)時期,常常停電,怎么辦呢?童第周想盡了辦法,他和同事們把顯微鏡放在窗臺上,陽光好的時候利用陽光照明,陽光不好又停電時,就用干電池作電源照明或用煤油燈照明。
顯微鏡的問題解決了,對于其他設備,他們就因陋就簡,比如說,用茶杯、廢棄的玻璃瓶、碗等來代替玻璃器皿。他們在外人看來沒有什么用的瓶瓶罐罐中,做著科學實驗,探索著生命的奧秘。
【名人故事:童第周的顯微鏡】相關文章:
如何維護顯微鏡-顯微鏡的維護方法11-01
顯微鏡有哪些分類-顯微鏡的分類11-01
名人故事的12-13
貝爾的故事名人故事08-12
秦朝勵志的故事 【名人故事】08-13
名人的勵志故事12-22
古代的名人故事12-11
蒲松齡的名人故事12-11
關于名人的故事12-11
李嘉誠的名人故事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