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故事(通用17個)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下面小編為您帶來古代名人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 1
隆中對
官渡大戰以后,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里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臥龍,將軍是不是愿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后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后,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磥恚仓荒芎退摵,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陜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里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后,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后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占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于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后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古代名人故事 2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敝T葛亮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敝荑ふf:“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敝T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敝荑ず芨吲d,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敝T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么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濒斆C問:“哪里去。俊敝T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敝T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箭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箭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箭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古代名人故事 3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后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于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后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并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后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墻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游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跡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墻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
古代名人故事 4
白居易與綠化
白居易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詩人,但人們不知道他還是個“綠化迷”。他無論到哪里做官,總要種花、栽樹。所以,在他所走過的地方,都流傳著與綠化有關的故事。
公元819年,白居易被貶謫忠州(位于四川)刺史時,見城周山崗滿目荒蕪,感慨之余,揮毫寫下了“巴俗不愛花,競春人不來”的詩句。
于是他帶著為什么不綠化的謎,布衣私訪民間,終于弄清了百姓不愿栽樹之謎:“遠水不解近渴!”他庶民衣著,來到百姓中,以平等的身分,說服百姓栽樹種花,并親自到城郊和百姓一起栽樹種花。他在詩中寫道:“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有購花者,不限桃李梅!睘榱伺嘤盟缘臉涿纾偸遣晦o辛苦前去管理:“每日領童仆,荷鋤仍決渠,劃土壅其本,引渠灌其枯。”樹木成林后,白居易喜悅之情躍上眉梢,早晚漫步其間,寫了很多寄情于山水、樹木的閑適詩。在他的倡導下,忠州境內父老無不爭相栽樹種花,不幾年已綠蔭一片,改變了窮山禿嶺的'面貌。
公元822年7月,白居易調任杭州刺史,他一到任,就率領民眾在西湖里筑了一道長堤,蓄水灌田,這便是有名的“白堤”,他和百姓們一起在堤上栽了許多柳樹。白居易調蘇州任刺史雖僅一年時間,他親手種過許多檜樹,人稱:“白公檜”。
由于詩人白居易平易近人,愛好綠化,因此深得百姓的敬愛,“白公檜”被當地父老當作珍品加以保護。
白居易植樹綠化大搞園林的功績,千古流傳,現在蘇州政府和人民自籌資金,修建了白公碑和白公園林,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古代名人故事 5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
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古代名人故事 6
歐陽詢
歐體”。其源出于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于平正中見險絕,于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瑫浴毒懦蓪m醴泉銘》等,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其他書體,也無一不佳,唐張懷瓘《書斷》中說:“詢八體盡能,筆力險勁,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于古人,猶龍蛇戰斗之象,云霧輕寵之勢,風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別成一體,森森然若武庫矛戟,風神嚴于智水,潤色寡于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于清雅之致。”
虞世南說他“不擇紙筆,皆能如意”。而且他還能寫一手好隸書。貞觀五年《徐州都督房彥謙碑》就是其隸書作品。他的書法,以隸書為最。究其用筆,圓兼備而勁險峭拔,“若草里驚蛇,云間電發。又如金剛怒目,力士揮拳。”其中豎彎鉤等筆畫仍是隸筆。他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他的楷書無論用筆,結體都有十分嚴肅的程式,最便于初學。后人所傳“歐陽結體三十六法”,就是從他的楷書歸納出來的結字規律。他的行楷書《張翰思鱸帖》體勢縱長,筆力勁健。墨跡傳世,尤為寶貴。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書法一本家傳。父子均名聲著于書壇,被稱為“大小歐陽”。小歐陽《道因法師碑》,隸意更濃,然而鋒潁過露,含蓄處不及其父。
歐陽詢的書法早在隋朝就已聲名鵲起,遠揚海外。進入唐朝,更是人書俱老,爐火純青。但歐陽詢自己卻并不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就,依然讀碑臨帖,精益求精。
有一次,歐陽詢外出游覽,在道旁見到一塊西晉書法家-索靖所寫的章草石碑,看了幾眼,覺得寫得一般。但轉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書匠,那么他的書法定會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個水落石出。于是佇立在碑前,反覆地觀看了幾遍,才發現了其中精深絕妙之處。歐陽詢坐臥于石碑旁摸索比劃竟達三天三夜之久。歐陽詢終于領悟到索靖書法用筆的精神所在,因而書法亦更臻完美觀止。
楷書,是歐陽詢得意的作品,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立。
所創“歐陽詢八訣”書法理論,具有獨到見解。對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黃自元結構92法的著述,均有啟示。其“八決”為:(點)如高峰墜石;(橫戈)如長空之新月;(橫)如千里之陣云;(豎)如萬歲之枯藤;(堅戈)如勁松倒折,落掛石崖;(折)如萬鈞之弩發;(撇)如利劍斷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過筆。
顏真卿學書法
張旭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
有一年,酷愛練字的.顏真卿棄官投到張旭門下學習書法。他原以為在名師的門下學習,很快就能夠掌握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后,張旭卻沒有告訴他練字的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簡單地指點一下字帖的特點,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張旭喝上點酒后,就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去看戲,回到家后又讓顏真卿練字,或讓顏真卿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間,過了幾個月。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里十分著急。他決定親自向老師討教。
有一次,張旭又興沖沖地拿起了筆,顏真卿趁機走上前去,深施一禮,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
張旭抬起頭看著顏真卿,關切地問道:“有事嗎?”
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我想讓老師傳授給我書法秘訣!
聽了他的話,張旭又好氣又好笑,但念顏真卿為人忠厚耿直,便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學習書法,要勤學苦練,同時還要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這些為師不是多次給你講過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還有所保留,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老師所說的這些道理我都已經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夠將字寫好的秘方。學生棄官從師,就是為了這個,還望老師多多賜教!
張旭聽了,眉頭緊皺,但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只有通過苦練,才能夠寫一手好字,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對于老師的開導,顏真卿仍認為是推托之詞,于是雙膝跪地,繼續苦苦哀求。
張旭見這個學生根本聽不進自己的話,一心只想要秘訣,心中十分不快。為了能讓他醒悟,他終于沉下臉來,厲聲喝道:“你想要秘訣是吧?好的,我現在就告訴你:凡是一心尋求什么訣竅,不肯下苦功夫的人,是不會取得任何成就的。”
張旭說完,便揮毫寫自己的字,不再理他了。
顏真卿終于醒悟了,他明白了學習之道。之后他勤學苦練,潛心揣摩前輩筆法,從社會生活與自然景象中領悟運筆的神韻,進步很快。后來他寫的字端莊雄偉。
經過不斷努力,他終于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書法家。
古代名人故事 7
蘇東坡與紅燒肉
蘇軾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他不但對詩文、書法造詣很深,而且堪稱我國古代美食家,對烹調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長制作紅燒肉。
回贈肉便是蘇軾在徐州期間創制的紅燒肉,宋神宗熙寧十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于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后親自指點家人制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后,“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并成徐州傳統名菜。這在《徐州文史資料》、《徐州風物志》、《徐州古今名饌》中都有記述。
元豐三年二月一日,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這就是“蘇東坡”的`由來。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并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蘇軾在徐州及黃州時烹制的紅燒肉,只是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并沒有多大名氣。真正叫得響并聞名全國的紅燒肉,是蘇軾第二次在杭州時的“東坡肉”。
宋哲宗元(礻右)四年七月三日,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礻右)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稼大片被淹。由于蘇軾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于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后,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后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后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的創制,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
古代名人故事 8
李清照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保@話在李清照的一生也得到證明。宋朝的李清照生活在文化氣氛濃厚的家庭里,父親是文學家李格非,母親是狀元王拱辰之女,工于文章。所以李清照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家,寫了很多詞。
李清照18歲的時候,手持盛開的桂花,帶著一陣幽香,粉面含春,步步生蓮,嫁給了當時著名的`才子趙明誠。趙家也是很富裕的家庭,夫妻倆過著很幸福的生活。趙明誠雖是個繡花枕頭,但也會寫一點詞,所以兩人經常交換作品來欣賞。趙明誠著有《金石錄》,而李清照就寫了《金石錄序》。序中詳細地記載了夫妻的共同生活和對書畫金石的愛好。她的詞多數描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綺麗風光,真不愧為宋朝一代女詞人。她寫的詞沒有不好的?哨w明誠寫得就沒有她那么好了。他寫的詞從來就沒有得過別人的夸獎,心里十分難受。某日,他眉頭一皺,靈機一動,閉門寫詞,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成50首,再照抄了李清照的三句詞:“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眾A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知道黃花就是菊花,這三句是手法極為高明的佳句,所以抄了去。然后就拿給友人陸德夫看。陸德夫看了之后就說:“你這作品只有三句是好的,其余都是垃圾。”趙明誠激動得渾身發抖,忙問:“哪三句?”那人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壁w明誠聽了,臉色發青,一言不發,轉身就走,陸德夫問他去哪里,他說:“看看本城哪座樓比較高!薄案墒裁?”“好讓我跳下去,就此了結殘生!标懙路蛎褡琛Zw明誠命雖保住了,但心里留下了陰影。想想也是,李清照詞寫得好,人又長得漂亮,丈夫若是個廢物,自然會覺得有點危險。李清照身材苗條,一陣風都能把她吹倒,但性格堅強,不像是窈窕淑女。在士大夫們大力提倡封建禮教、控制婦女思想、扼殺婦女才能的時代,她不僅掌握了廣博的知識,而且敢于干預閨房以外的事情。她曾獻詩給趙明誠的父親,當權的趙丞相。趙丞相說她“炙手可熱心可寒”,所以說李清照是一個膽大包天的“花木蘭”。這是她前半生的經歷。
可是后來,金兵南侵,占據了北宋首都汴京(開封),北宋滅亡。李清照夫婦倉皇南渡,到處租房居住。不幸的是在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病故。從此,李清照單獨一人經受國破家亡的痛苦,晚年過著凄慘的生活,天天都有感時傷亂、懷舊思鄉的心情,這種心情在作品中也經常體現,如晚年所寫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焙髞硭诠陋毤拍兴廊ィ罆r手中握著一枝干枯的桂花,花枝上還有李清照的淚水。
古代名人故事 9
扁鵲學醫
扁鵲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常常受到左鄰右舍的贊揚。
離扁鵲家不遠的地方,有一位名叫長桑君的老大夫,醫術高明,四鄉馳名。他發現扁鵲是棵好苗子,就有意將自己的醫術傳授給他。
一天,長桑君把扁鵲叫到面前,開門見山地說:“你如果愿意跟我學醫,就到南山采藥去吧,一年之后再來見我。”
扁鵲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工具和藥樣出發了。他翻過一座座險峻崢嶸的山峰,穿過一片片遮天蔽日的森林,采啊,挖啊,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他不僅認識了許許多多藥材,而且基本掌握了這些藥材生長、采挖的規律。
長桑君見扁鵲滿載而歸,微微一笑:“你還要去民間給人們切脈,不完成五千例不能回家!
扁鵲二話沒說,又背起藥箱奔走四方。他為各種各樣的人切脈,從脈象的變化中,細細揣摸的病癥。當他完成任務返回老師住處的`時候,不禁大吃一驚,只見長桑君正躺在床上低聲呻吟。原來,在扁鵲外出期間,長桑君不幸中風偏癱,右半身不能動彈。
扁鵲好心疼啊!他不顧旅途勞累,放下行李就給長桑君燒水煮飯,熬湯煎藥。晚上,他又端來一大盆熱水,蹲在床前給長桑君洗腳,洗著洗著,長桑君左腳一蹬,把盆子踢翻了,水澆濕了扁鵲的衣服、鞋子。扁鵲一點也不在意,轉身鏟來一些灶灰,撒到了濕漉漉的地上,接著,又忙著安頓長桑君入睡。正在這時,長桑君突然覺得喉中瘙癢,“呸”,一口痰不偏不倚吐到了扁鵲的臉上。扁鵲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地掏出手帕把痰擦掉了。
夜深了,長桑君把扁鵲喚至床前,溫情脈脈地說:“你已經經受住了三次考驗:上山采藥,對你識藥用藥大有好處;按脈切診,對你斷病治病甚有幫助;今天,我又親眼看到你對病貼入微,勝似親人。作為一個好醫生必須具備的三點,你都有了,F在,我可以放心了!闭f到這里,老人用顫抖的左手從枕下摸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醫書,小心翼翼地交給了扁鵲。
從此,扁鵲邊攻讀,邊實踐,醫術提高得更快了。
古代名人故事 10
伍子胥過昭關
在諸侯大國爭奪霸權的斗爭中,大國兼并小國,擴張了土地?墒谴髧闹T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給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大了起來。他們之間也經常發生斗爭。大國國內的矛盾尖銳起來,都想把爭奪霸權的戰爭暫時停止下來。 為了這個緣故,宋國大夫向戍(音shù)在晉、楚兩國之間奔走,做調停人。
公元前546年,晉楚兩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在宋國舉行了“弭兵會議”(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戰爭)。在這次會議上,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代表南北兩個集團講了和,訂了盟約。規定除齊、秦兩個大國外,各小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晉楚兩國平分霸權,以后五十多年里,沒發生大的`戰爭。
到楚莊王的孫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國漸漸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這時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鎮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來,誣說太子建正在謀反。
伍奢說什么也不承認,立刻被關進監獄。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殺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們回來,以便一起除掉。大兒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風聲,帶著兒子公子勝逃到宋國去了。
伍奢的另一個兒子伍子胥,也從楚國逃出來,他趕到宋國,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國發生內亂,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公子勝逃到鄭國,想請鄭國幫他們報仇?墒青崌鴩嵍ü珱]有同意。
太子建報仇心切,竟勾結鄭國的一些大臣想奪鄭定公的權,被鄭定公殺了。伍子胥只好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投奔吳國(都城在今江蘇蘇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懸賞捉拿伍子胥,叫人畫了伍子胥的像,掛在楚國各地的城門口,囑咐各地官吏盤查。
伍子胥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后,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來到吳楚兩國交界的昭關(在今安徽含山縣北)。關上的官吏盤查得很緊。傳說伍子胥一連幾夜愁得睡不著覺,連頭發也愁白了。幸虧他們遇到了一個好心人東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東皋公有個朋友,模樣有點像伍子胥。東皋公讓他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這個假伍子胥,而那個真伍子胥因為頭發全白,面貌變了,守關的認不出來,就被他混出關去。
伍子胥出了昭關,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條大江攔住去路。伍子胥正在著急,江上有個打魚的老頭兒劃著一只小船過來,把伍子胥渡過江去。
過了大江,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人,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F在送給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漁人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糧食的賞金,還答應封告發人大夫爵位。我不貪圖這個賞金、爵位,難道會要你這寶劍嗎?”
伍子胥連忙向老漁人賠禮,收了寶劍,辭別老漁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吳國,吳國的公子光正想奪取王位。在伍子胥幫助下,公子光殺了吳王僚(音liáo),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音hé lǘ)。
吳王闔閭即位之后,封伍子胥為大夫,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將軍孫武,是個善于用兵的大軍事家。吳王依靠伍子胥和孫武這兩個人,整頓兵馬,先兼并了臨近幾個小國。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親自率領大軍,向楚國進攻,連戰連勝,把楚國的軍隊打得一敗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時,楚平王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墳,還把平王的尸首挖出來狠狠鞭打了一頓。
吳軍占領了郢都。楚國人申包胥逃到秦國,向秦國求救。秦哀公沒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于被感動了,說:“楚國雖然暴虐無道,但是有這樣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們亡國!” 秦哀公派兵救楚國,擊敗了吳軍,吳王闔閭才撤兵回國。 吳王闔閭回到吳國都城,把第一大功歸給孫武。孫武不愿意做官,回鄉隱居去了。他留下的一部《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杰出的軍事著作。
古代名人故事 11
孔子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么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后,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钡茏觽兿耄骸袄蠋煶O騽e人求教,也并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李密牛角掛書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喪,回家以后,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
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
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
他的書房后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鉆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
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
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
管寧其后終于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墻,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于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
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里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
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古代名人故事 12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
他小時候就十分喜歡讀書,可是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墻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先是墻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锖饪春,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墻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后的`每一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墻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
由于他從小勤奮好學,之后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古代名人故事 13
以天下為己任
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到排擠,只好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在衛國也沒得到衛靈公的重視,他努力推銷他的仁政,得不到當權者的認同,只好再次啟程,在去匡城的途中感慨自己以天下為己任,到了花甲之年還在奔波,沒有一個安身之所。
舍生取義—— 春秋末期,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讓發誓舍身取義要殺趙襄子,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放了他。后來他把全身漆成癩子,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
天下為公——國父中山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圣者。為了推翻帝制,他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置生死度外,何談名利。帝制一旦推翻,為了國家的大義與人民的大利,他自動放棄總統之位,一身浩然正氣令人可歌可泣?上壬鷷r運不濟,命途多舛,雖人民寄天下于先生,先生卻過早仙逝,成為中華千古一憾事。
古代名人故事 14
蘇武牧羊
蘇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貴族先以名利引誘,后以嚴刑威脅。但蘇武始終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匈奴貴族無計可施,便“徙武北海上無人處”。蘇武則“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仍拄著漢朝的旄節,不屈節辱命。他出使時正值壯年,待其歸漢之時,已是須發皆白。他成為我國歷史上堅持民族氣節的著名人物。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視為國賊。一位洛陽名醫名喚吉平,忠漢室,與漢國舅董承等人共謀誅曹。他打算在為曹操送藥時下毒,卻不慎泄露了天機。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滿階仍只是痛罵曹賊,后撞階而死。在羅貫中筆下,他是有名的忠義之臣。
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日本。譚嗣同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他堅信“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名句。
蘇武、吉平、譚嗣同三人,為了忠義可以忍受萬般折磨,直至獻出生命。他們這樣做,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封建正統思想的影響,他們舍生而取的“義”,只能是忠義。
為民請命——明朝大清官海瑞一生十分清廉,心中始終裝著老百姓,擔任淳安縣知縣時,采取丈實田畝,大大減輕農民負擔,因而得罪了總督胡宗憲,海瑞被嘉靖皇帝關入大牢,直到72歲才被重新啟用,但他始終以為民請命為己任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今年已屆80歲的潘晴川老先生干了一輩子教育,1987年從徐州第一中學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以后,為緩解初中畢業生升學難的`矛盾,創辦了民辦徐州市務本高級中學。如今,他仍主持著“務本”的教政,在教育園地里辛勤耕耘。
早春二月的一天上午,風和日麗,潘老接受了筆者的采訪。他說,“務本”創辦15年來,一直把創“精品學校”作為奮斗的目標,倘能實現此愿,我也就一生無憾了。
古代名人故事 15
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兒子一邊跟著她一邊哭泣。他的母親(曾子的妻子)說:“你回去,等我回家后為你殺一頭豬。”妻子到集市后回來了,曾子就要抓住一頭豬把它殺了,妻子制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與小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依賴父母學習的.,并聽從父母的教誨,F在你欺騙他,是在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該用的辦法!庇谑牵ㄔ樱R上殺豬煮了肉吃。
古代名人故事 16
唐太宗的誠信之道
李世民在任時,對臣僚敞開胸懷,不行欺詐之術,臣僚也盡忠職守,不搞欺瞞哄騙的傳統官場伎倆。在即位之初,李世民曾花大力氣整頓吏治,下決心要在官場根治貪污受賄的不治之癥。
為了偵查那些暗中受賄和將來有可能受賄的`貪官污吏,李世民令親信暗中向各部官員行賄,結果還真查處了幾個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謀略告訴一位隋朝遺臣。
沒想到這位大臣當場潑了他一瓢冷水。他說陛下平時總告戒臣民要誠信待人,可陛下自我卻先行欺詐之術,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會一樣用欺詐的手段報答你。
李世民不但沒發怒,反而認為大臣的話有很深的智慧,便欣然理解了這句逆耳的忠言。還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齡雖不滿十八歲,但體格健壯的男子也要應征入伍。
大臣魏征拒絕在詔書上簽字(注意這是李世民最為智慧的杰作,他的命令沒有分管大臣的簽字就沒有法律效力,除李世民外,沒有哪個皇帝會主動限止自我的無限權力)。
李世民解釋說:“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報年齡。”魏征回答說:“陛下常說我以誠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詐欺。
可你卻先失去誠信。陛下不以誠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詐欺。”李世民深以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
古代名人故事 17
季布的“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古代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古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04-12
古代勵志的名人故事10-23
古代經典名人勵志故事07-22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02-03
古代名人故事04-02
古代勵志的名人故事05-27
古代名人故事12-02
古代經典名人勵志故事03-01
古代經典名人勵志故事07-22
古代勵志的名人故事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