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名人故事

        時間:2022-05-29 12:07:21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有關名人故事(通用11篇)

          有關名人故事 篇1

          今天是星期六,我讀了<108個名人成才故事>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這本書講的是108個名人從小到大為人們做出的貢獻和他們從小刻苦學習的事情.就說童弟周吧,童弟周17歲入學,從三年級上起,在班上總是倒數第一,最后由于他的勤奮上勁和積極進取,高三時他已經是正數第一了,又經過一段刻苦的學習,他成了中國開創胚胎學的一位舉世聞名的生物學家.

          讀了這篇文章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童弟周進竟然17歲才入學,而且入學以前沒有受過任何的正規教育.而且是從三年級開始讀的,他都能從入學的倒數第一,變成高三的正數第一,這是多麼大的困難啊,而童第周不但把這些困難一一的解決了,還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舉世聞名的生物學家.我記得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考試總是不及格,每一次考試,老師都要請家長,從此,我就怕考試了,生怕自己考的不好,老師回請家長,但我又想,如果這樣的話我長大了就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沒用的人,從此,我便天天刻苦學習,工夫不付有心人,到三年級的時候,我已經是全班前三名了,現在我們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應該好好珍惜,爭取取得最好的成績.

          有關名人故事 篇2

          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于是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后,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后,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于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程門立雪

          宋朝的時候,有一位有學問的人,名叫楊時,他對老師十分尊重,一向虛心好學。“程門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師、刻苦求學的一段小故事。

          楊時在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用功。后來中了進士,他不愿做官,繼續訪師求教,鉆研學問。當時程顥、程頤兄弟倆是全國有名的學問家。楊時先是拜程顥為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4年后,程顥逝世了。為了繼續學習,他又拜程頤為老師。這時候,楊時已經40歲了,但對老師還是那么謙虛、恭敬。

          有一天,天空濃云密布,眼看一場大雪就要到來。午飯后,楊時為了找老師請教一個問題,約了同學游酢一起去程頤家里。守門的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不愿打擾老師的午睡,便一聲不響地立在門外等著。

          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大。他們站在門外,雪花在頭上飄舞,凜冽的寒氣,凍得他們渾身發抖,他們仍舊站在門外等著。

          過了好長時間,程頤醒過來了,這才知道楊時和游酢在門外雪地里已經等了好久,便趕快叫他們進來。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得有一尺多深了。

          楊時這種尊敬老帥的優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正由于他能夠尊敬師長,虛心向老師求教,學業才進步很快,后來終于成為一位全國知名的學者。四面八方來向他求教的人,都不遠千里地來拜他為老師,大家尊稱他為“龜山先生”。

          劉紹棠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滿六周歲,便到鄰近的鄉村小學去讀書。

          這個小學設在一座廟內,只有一位老師,教四個年級。當時學生少,四個年級才一個班。老師姓田,十七歲就開始教書了。他口才、文筆都很好。

          開學頭一天,我們排隊進入教室。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同學上課,叫三年級學兄把著一年級學弟的手描紅。描紅紙上是一首小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又連起來講一遍,然后,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我還記得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了二三里地。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歡,想折下一枝來。媽媽攔住了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邊歇腳的人就看不到花兒了。”后來,這兒的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語。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

          有一年我回家鄉去,在村邊遇到了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識的種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生難忘!

          華羅庚成名不忘師恩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

          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有關名人故事 篇3

          荷蘭的大部分土地都低于海平面,所以荷蘭必須修筑堅固的海堤來阻擋海水的襲擊。在荷蘭,即使很小的孩子都知道海堤保護著他們的家園,會經常去查看海堤是否牢固。

          很多年前,有一個叫彼得的少年,他的家就住在海堤邊上。有一天,媽媽叫住正在玩耍的彼得,說:“彼得,別玩了,你把這些東西給奶奶拿去吧,你一定要趕在天黑之前回來啊。”彼得很高興,因為又可以去看奶奶了,他愉快地順著海堤往奶奶家走。

          走到半路,彼得突然聽到了海水緩緩流動的聲音,他停下了腳步,覺得很奇怪,這里不應該出現這樣的聲音啊,海堤這么堅固。突然,彼得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肯定是海堤的某個地方滲水了。他放下手中的東西,仔細地聽,還用手在堤壩上摸索,果然,他在海堤上發現了一個手指般大小的裂口,一股海水正順著這個洞流進堤內。彼得趕緊用手指堵住了這個小裂口,他心里越來越害怕:這個小裂口如果不馬上堵住,很有可能就會變成大裂縫,到時候海水沖垮堤壩,那我們整個國家就會被海水淹沒了。彼得大聲地呼救,希望有人能夠幫助他,可是一直沒有人經過這里。天色漸漸暗下來,天氣也變得越來越冷,彼得的手指已經被凍僵了,雙腿也蹲得麻木了。

          彼得的媽媽一直在家里等著兒子回來,可是直到天黑,還是不見彼得的蹤影。她認為彼得肯定是被奶奶留下了,也沒有太在意。一整夜,彼得都不停地鼓勵自己:“如果我松手了,裂口就會越來越大,所有人都被會淹死的。只要堅持到明天早上,就一定會有人來救我的。”

          第二天一早,過路的人發現了彼得,彼得趕緊告訴他:“海堤有一個裂口,快叫人來修啊!”那人馬上叫人來堵住了那個裂縫。這時,彼得的父母也趕來了。直到現在,荷蘭人民都還在紀念這位護堤少年。

          一個少年用他的小手抵御住了災難,他的勇氣和責任心,不僅贏得了荷蘭人的尊敬,也值得我們去贊美。

          有關名人故事 篇4

          就在貝多芬一心準備投身音樂大干一場時,命運向他露出了猙獰的面孔。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就發現自己的聽力急劇下降,對于一位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鋼琴家和音樂家來說,聽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但貝多芬進行了頑強的抗爭,并說出了那句傳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

          當時的貝多芬還愛戀著一位叫朱麗葉塔的姑娘,著名的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獻給她的。然而幼稚風流的朱麗葉塔辜負了貝多芬的一番情意,后來竟與一位男爵訂了婚。

          耳聾的治愈日漸渺茫,又痛失心儀已久的戀人,這雙重的打擊使頑強的貝多芬支持不住了。1802年他寫下了一封絕筆信,即現在被稱之為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書》。在信中他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內心深處的理想和痛苦。凡是誤解貝多芬的人,如果仔細總結了他的遺囑,都能發現其中真實的原因,從而原諒他的種種缺點。

          不過他還是重新振作了起來,他那堅強的個性不可能屈服于命運擺布。還是那篇遺囑中,貝多芬說道:“是藝術,就只是藝術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覺得我是不能離開這個世界的。”

          有關名人故事 篇5

          愛因斯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學家,他擔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主任后更忙了,很少能呆在辦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務性工作都由秘書處理。

          一天,已經過了下班時間,辦公室里的電話鈴響了。秘書不耐煩的拿起了聽筒。

          “請問我可以和主任談話嗎?”耳機里傳來溫文爾雅的聲音。可秘書一時沒聽出是誰,按照老習慣回答:“主人不在。”“那么,請您告訴我,愛因斯坦博士住在哪?是新搬的家。”

          秘書婉轉地回答說:“不能奉告,因為愛因斯坦博士太忙,他不愿他的住處受到干擾”

          這時,電話里的聲音突然變低了:“請你不要告訴任何人,我就是愛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是我忘了自己住在哪里了,請你給我查一下我的住址”

          秘書聽了,忍不住笑起來。

          原來,這天愛因斯坦回家時,在路邊走邊思考問題,當他發現自己迷了路,想回家時,卻又忘記了自己家的地址,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只好打電話麻煩秘書查找地址了。

          愛因斯坦在學習和工作上有著驚人的記憶,可他在生活上的記憶里卻這么差,這是因為他把精力都集中在科學研究和探索上了。

          有關名人故事 篇6

          星期三中午放學,媽媽告訴我他給我買了一本新書叫《世界名人故事大全》。并告訴我下午放學回家把作業寫完才讓我看。

          下午放學后,我趕緊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寫完。就拿起了書,認認真真的讀了起來。其中,我讀到了描寫曹雪芹的那篇文章時,我被感動了。曹雪芹他生于1715年,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家與朝廷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是個“百年望族”。有時候有很多文士名流都與曹家有過來往,出生在這樣的書香門第里,對于提高曹雪芹的文化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他創作《紅樓夢》時他家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紅樓夢》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杰作,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是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著珍藏于研究價值的奇書,為此,還有專門研究此書的學科,稱為“紅學”。

          看《世界名人故事》,使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并且使我覺得我更應該認真的去閱讀它了。

          有關名人故事 篇7

          馮如(1884-1912),原名馮九如,字鼎三,1884年1月12日(清光緒九年農歷十二月十五日)出生于恩平牛江杏圃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幼年時曾在鄉間私塾就讀數年,輟學后居家務農。

          1898年,馮如16歲時,父母就為他成婚,妻子是恩平大沙崗坪鄉竹林村梁三菊。名人名言網歡迎您的光臨

          由于生活困難,馮如在1899年辭別了父母和婚后不久的妻子,跟表親伯母的弟弟吳英蘭,遠涉重洋到美國三藩市(舊金山)謀生。

          天資聰穎多幻想

          馮如在村中的私塾讀書時,非常勤奮,學習成績在同班同學中名列前茅。他在寫作時常常流露出許多幻想,并提出許多令人思考的問題。如小鳥為什么會飛上天呀,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為什么可以飛快飛慢,甚至有時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老師看到他的這些作文,稱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名人名言網歡迎您的光臨

          馮如還經常創造出一些新奇的玩具。他制作一只像大鳥的風箏,兩只翼吊著兩個小木桶,當風箏乘風徐徐升上天空后,小木桶變成小風袋,起到平衡飛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連連稱奇。他還用一個火柴盒造一只小船,放在魚塘中,讓風吹著飄來飄去,人們都稱贊他有辦法。

          有關名人故事 篇8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非常難讀懂,學起來非常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于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后來,人們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精神。

          有關名人故事 篇9

          在人們的印象里,科學家應該都是象牙塔里的幸運兒,文質彬彬的科學家們帶著眼鏡,穿著雪白的大褂,在儀表閃爍的實驗室里做著各種奇妙的科學實驗。這的確是現代科學實驗室里的景象,而且也的確有很多科學家在這樣的工作環境里為科學做著貢獻。

          不過老多還知道另外一些科學家,他們沒有什么先進的實驗設備,甚至連起碼的條件都很缺乏,可是他們卻也為科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比如著名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她因和丈夫一起發現放射性元素釙和鐳而獲得1903年和19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而做出如此重大貢獻的實驗室,開始時卻是在一間上漏下潮的破舊棚子和一些極其簡陋的儀器。當然,老多今天要講的故事不是外國的科學家,而是咱們中國的。

          上世紀初,在廣東粵東北客家山中有一家客家人,他家的長輩們正瞧著一個赤著腳在田埂上到處亂跑的瘦弱的小男孩。這孩子雖然瘦弱但天資聰穎,家里人多么希望有一天這孩子能為他們光宗耀祖。

          他沒有辜負長輩的期望,20歲那年居然考取了當時還很稀少的大學中的一所——國立南京東南大學(現在南京大學的前身)。這家人并不很富裕,整個家族好不容易為他湊足了盤纏,讓他踏上了求學之路。

          進入東南大學物理系學習,4年的時間讓他從一個農村的土小子,變成了一個滿腹物理化學知識,能說外國話的學生。畢業之后經朋友舉薦,在南京謀了一個中學物理教師的職位。他以為職業生涯開始了。雖然吃粉筆末的差事并不很富足,但比起農村的生活那已經是天壤之別,本想就此安身立命,可誰知道生不逢時,當時正值北伐戰爭關鍵時期,硝煙彌漫,戰云密布,南京城里到處是孫傳芳的敗兵。一天在街上碰見一群正在搶掠的游兵,被嚇得魂飛膽散。而且他又染上了當時很難治愈的肺病,咳嗽都帶血,萬般無奈,向朋友借了盤纏倉皇逃回了廣東老家。

          此時的中國可謂國難深重,民不聊生。就在如此慘淡的時刻,1920年中國的甘肅又發生特大地震,房倒屋塌死傷無數,震驚世界。當時在北洋政府地質研究所工作的著名地質學家翁文灝率人親臨現場考察。看到如此慘烈的地震災害,翁先生決計要在中國開展用儀器觀測地震活動的事業。他找到清華大學教授葉企孫,希望他推薦一個人來專門從事此項任務,沒有別的要求,只要是學物理的、英文好。葉企孫搜腸刮肚,突然想起他在東南大學任教時那個來自廣東的青澀少年正好符合要求,于是急發電報。

          1927年倉皇逃回老家以后,總算交上一點好運,雖然不是衣錦還鄉,但大學生在粵北的農村并不多見,不久以后在縣中學當上了堂堂教務主任,并兼任物理和英語教師。1929年與自己一位善良的女學生結為連理,建立了幸福的小家庭。妻子是富家小姐,經丈母娘的調養,肺病居然痊愈,小日子過得真是紅紅火火。突然間看到恩師的急電,一時不知所措。地震為何物,他一無所知,如何是好?新婚妻子說:“你去吧!”

          于是,顧不上過春節,拋下懷著身孕的妻子,只身來到北京,從此便開始了他為之奮斗一生的地震研究事業。

          1930年來到北京中央地質調查所受命,隨即被派往上海徐家匯見習地震觀測。那里有一個由外國人辦的地震觀測室,負責人是個意大利人龍相奇。誰知道一開始那個外國佬看不起這個來自廣東的傻小子,什么都不教,只是讓他熏煙紙(地震記錄用的)。不得已,只好自己到附近的圖書館看書,當對地震稍知一二以后,又向外國老師請教。外國佬看這個小子居然會問自己一些問題,大為震驚,于是開始給他講授一些地震觀測知識,并讓他進入自己的圖書館。可學了沒多久,卻又被急調回北京,建立中國人自己第一個地震觀測臺的事情在等著他。后來他與龍相奇成為好友,1934年他去美國帕薩迪納地震研究所做訪問學者時,龍相奇把他推薦給美國著名地震學家古登堡先生。

          地震臺選址在離北京城四十公里以外西山的鷲峰上,那個地方現在都很少有人光顧,別說1930年了。那時的北京還是一個破爛不堪黃土滿天的城市,出了西直門就沒有洋汽車了,在西直門城樓下面有租驢的驛站,去西山或者騎驢或者坐黃包車,無論哪種交通工具往返北京和鷲峰之間都不止一天(現在開車從西直門到鷲峰大約需要1個小時)。而鷲峰之上更是荒涼,荒山野嶺上是一座破廟秀峰寺。破廟旁是當時一位著名的大律師林行規的別墅,林大律師慷慨地捐出一塊大約100平方米的地作為臺址。于是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個地震觀測臺建立起來了。在秀峰寺蒼松翠柏的環抱中地震臺的建設工作開始了。“忙了一個月,搞洋灰、鉆、銼、磨,甚至于打鐵也干了,最后總算把地震儀器裝起來。……”50多年后他這樣回憶道。

          1930年9月20日國際標準時間13時02分02秒,鷲峰地震臺記錄到了第一個地震。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地震臺。

          這個地震臺要什么沒什么,電是肯定沒有的,只能用蓄電池。所以他每個星期要騎著毛驢把電池背到幾十公里外的清華大學去充電。到了晚上更是凄慘,除了聽松濤的聲音,就是狼嚎。可他也會自娛自樂,從城里買了一架小型天文望遠鏡,支在屋頂上看星星。

          不久妻子也來了,他們就住在林大律師別墅的一間耳房里,晚上一起聆聽松濤的聲音。

          不久地震臺以國際通用格式編印的《鷲峰地震月報》和《鷲峰地震專報》便如期出現在全世界的地震觀測網絡中,到1937年,鷲峰地震臺已經成為國際一流的地震臺。而在這個期間,地震臺的工作人員除了他,只有另外一個由葉企孫先生介紹來的清華的技術員,他家就在山下的北安河村。

          后來又發生了許多事情,比如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苦心經營了7年的地震臺毀于戰火。他和妻子逃難到了重慶。期間他忍受不了寂寞,和搭檔一起深入交通閉塞野獸出沒的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做地質考察,并做出攀枝花地區礦山的評價,解放后攀枝花成為一座著名的鋼鐵公司。在重慶躲避日本飛機轟炸的警報聲中,他又奇跡般地制造出中國造的第一個地震儀。這個中國造地震儀的原型甚至連罐頭盒都用上了,建國以后這個地震儀成為由他親手組建的中國地震觀測臺網最初的裝備。當然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也沒有幸免,反動學術權威是把他關進牛棚的罪名,60歲他戒了煙,可在牛棚里他又抽上了。1976年恢復了平靜,他也老了,于是他開始寫書《中國地震》,當寫完最后一個字以后,他病倒了,再也沒有起來……。如今他的銅像矗立在鷲峰地震臺原址。

          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善邦,是老多的父親。老多之所以寫他,就是想讓大家知道,科學的道路是很艱難的,但也是十分快樂的,因為他們對自己做的事情充滿了熱情和興趣。在30多年前,當老多要離開北京去云南當知青之前,父親跟我說,你去那里會看到很多蝴蝶和熱帶昆蟲,回來以后你會成為一個昆蟲學家。老多沒有成為昆蟲學家,可是老多學會了如何學習,學到了很多、很多。

          有關名人故事 篇10

          美國的巴頓將軍是一位典型的軍人,他的家庭也是準軍事模式的。兒子的臥室掛有“男兵宿舍”的牌子,女兒的臥室則寫有“女兵宿舍”的字樣,而廚房則寫著“食堂”,客廳則寫著“會議室”的大字。有人猜想他們夫妻的臥室一定會掛上“司令部”的牌子,沒想到卻赫然寫著――“新兵培養中心”。

          巴頓將軍為了顯示他對部下生活的關心,搞了一次參觀士兵食堂的突然襲擊。在食堂里,他看見兩個士兵站在一個大湯鍋前。

          “讓我嘗嘗這湯!”巴頓將軍向士兵命令道。

          “可是,將軍……”士兵正準備解釋。

          “沒什么‘可是’,給我勺子!”巴頓將軍拿過勺子喝了一大口,怒斥道:“太不像話了,怎么能給戰士喝這個?這簡直就是刷鍋水!”

          “我正想告訴您這是刷鍋水,沒想到您已經嘗出來了。”士兵答道。

          有關名人故事 篇11

          林語堂曾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英文課,一次,開學第一天,上課鐘打了好一會兒他還沒有來,學生引頸翹首。林先生終于來了,而且夾了一個皮包。皮包裝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撐破了。學生們滿以為林先生帶了一包有關講課的資料,興許他是為找資料而遲到了。誰知道,他登上講臺后,不慌不忙地打開皮包,只見里面竟是滿滿一包帶殼的花生。

          他將花生分送給學生享用,但學生們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著他,不知他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林先生開始講課,大講其吃花生之道。他說:“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說到這里,他將話鋒一轉,說道:“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后我上課不點名,愿諸君吃了長生果,更要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有關名人故事(通用11篇)】相關文章:

        有關讀書的名人故事作文(通用22篇)04-11

        有關名人讀書故事08-30

        名人的故事(通用15篇)03-07

        名人的故事(通用23篇)05-17

        名人的故事(通用15篇)04-02

        經典名人故事(通用15篇)12-20

        名人的故事通用15篇12-15

        名人勵志故事通用15篇12-14

        名人勵志故事(通用15篇)12-11

        名人故事林肯通用15篇12-1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香蕉综合在线 |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 色综合久久婷婷88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每日更新 | 亚洲Av不卡在线 | 亚洲v日韩v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