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中名人故事
成語中名人故事1
成語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與文化價值,所以掌握好漢語成語也成為外國學習者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要點和難點,下面是成語中的名人故事有哪些,歡迎參考閱讀!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1:貪小失大
戰國中后期,燕昭王即位之后,勵精圖治,希望振興國家。他曾筑黃金臺廣招天下賢才,以增強國家的實力。趙人樂毅原本在魏國當官,由于不被統治者信任而離開魏國,投奔到燕國來,向燕王縱論兵法,深得燕王賞識,被拜為亞卿。樂毅忠肝義膽,為燕國盡職盡責,竭盡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燕國實力越來越強,而它的仇敵齊國卻越來越不景氣。因此,燕王就委任樂毅為大將,聯合秦、韓、魏、趙四國的軍,一起進攻齊國。
齊王獲悉這一消息后,急忙調兵遣將,任命觸子為先鋒官,在濟水一帶迎戰。觸子見聯軍雄赳赳、氣昂昂,為了避其鋒芒,挫其銳氣,堅守壁壘不戰。他認為,聯軍雖然人多勢眾,但是五國之間都有嫌隙,時間長了肯定要出現摩擦。更何況,五國聯軍遠道而來,糧食等物資都要從很遠的國內長途運輸,長此以往,拖也能把聯軍拖死。因此,雖然天天有聯軍的兵士們前去罵陣,但齊軍就是聽而不聞,樂毅這邊也沒有相應的應付之策。
正在樂毅一籌莫展的時候,糊涂的齊王卻幫了聯軍的大忙。他見觸子只守不攻,覺得有損齊國威風,于是命他趕緊出兵。觸子沒有辦法,只得被迫抗敵,結果被打得大敗而逃,不知所終。幸虧還有齊將達子引領殘軍且戰且退,一路上又被樂毅的伏兵截殺,從濟水狂奔幾百里,一直退到齊都臨淄以西的一個叫做秦周的地方才停下來,準備死守臨淄城。
齊軍戰敗后,很是憋屈,士氣不振。達子是個老實人,心里著急,他想犒勞士卒以振奮士氣,可是又沒有錢,于是就去求齊王,希望他能發放城內國庫的金幣犒賞三軍。齊王本來對達子的敗退就很惱火,一聽還要他庫房里的金幣,更是火氣不打一處來,他拍案大罵道:“達子你這個殘兵敗將,仗沒有打好,還妄想要我的賞踢!你馬上給我出去死戰,否則提著你的項上人頭來見我!”
聽完齊王的這番話后,達子不由自主地仰天長嘆,心想:昏君不知審時度勢,必然沒有好下場,齊國肯定沒有希望了。于是,他只能率領殘部沖進敵陣,拼力搏殺,結果不幸戰死沙場。達子一死,五國聯軍長驅直入,殺進臨淄,搶走了齊國宗廟里的重器,還闖進齊王藏金的美唐(地名),將其洗劫一空。就這樣,齊王因貪圖少許金幣而使得國家蒙受巨大損失,結果自己也只好逃離齊國避難。
上述情景史料記載:“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于美唐甚多。此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边@便是成語“貪小失大”的由來。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2:周公吐哺
周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其領地在周,所以史稱周公或周公旦。他賢能多才,周武王時參加了伐紂滅商的戰爭,功勛卓著。
周初,周公受封于魯,但他只讓長子伯禽赴封地,自己則留在鎬京,與召公一起輔佐周武王。伯禽臨行時,周公告誡他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對于天下來說我的地位也算很高了?墒俏页3O搭^時幾次握著濕淋淋的頭發跑出來,吃飯時幾次把嘴里的食物吐出來,就為了出來迎接來訪的客人,就是這樣還害怕讓天下人寒心。希望你到了魯國,要勤于政事,愛民如子!
周武王病重時,周公非常焦急,因當時周剛剛建國,天下未定,百業待舉,國不可一日無君。于是周公來到祖廟,向先王禱告保佑武王身體康復,自己情愿代死。后來,周武王病危,當時太子誦才十三歲,他對周公說:“我擔心誦(即周成王)過于年幼,把這樣大的一個國家交給他,他沒有辦法治理。我考慮再三,在眾多兄弟里面,只有你最有才干,我就把誦、把周國全部托付給你吧!蔽渫跛篮螅暧椎闹艹赏趵^位,由周公攝政,代行國政。
當初,周公在輔佐周武王時,與武王關系也很融洽,而且睿智過人,才能出眾,處理起政事來得心應手。為安定國家,他制定了嫡長子繼承制和余子分封制,還制定了周禮,對祭祀、占卜、會盟、飲宴、朝貢、婚娶、殯葬時的儀式等都做出了詳細具體的規定。
武王死后,周公攝行天子職務時,全心全意、大公無私,人們都紛紛稱頌他,這就引起了一些王室貴族的猜忌。因此就傳出流言蜚語,說周公企圖篡奪王位,謠言傳遍京城鎬京,連周公的弟弟召公也產生了懷疑,留在殷都的“三監”更是懷疑,甚至產生了不滿。
商封王之子武庚便乘機串通管叔、蔡叔,并聯合東夷(古代對東方各族的泛稱)發動了飯亂。面對如此復雜的形勢,周公引用商代歷史,說明輔政大臣攝政是自古以來的傳統,輔政大臣為保治殷朝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伊尹輔佐成湯,到甘盤輔佐武丁,莫不如此。
自己一定會效法伊尹、甘盤,效忠周室,竭誠輔助成王,這才消除了內部的誤會,穩定了周王室。對外,周公毅然率軍東征,經過三年苦戰,終于殺死了叛亂的武庚和管叔鮮,俘虜并放逐了蔡叔度。
周公攝政七年,在周成王二十歲時,周公還政于他,自己仍盡心輔佐,并精心創立了周朝的禮樂典章制度。
后來,人們根據周公對伯禽“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的言論,引申出“周公吐哺”這個成語。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3:柳暗花明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抗金愛國的情懷,一度得到孝宗的賞識,所以入朝當了軍器少監。公元1166年,陸游由于力主抗金,受到朝廷里主和派的百般排擠,不斷上書皇帝,誣陷他終日賞花吟詩,不務正業,皇帝偏聽偏信,被免去隆興(今南昌)通判的職務,被遣送回家鄉山陰。
回家途中,陸游去看望臨川(撫州)的老朋友李浩。此時,李浩剛接到受任靖江知府的職務。陸游一方面向他表示祝賀,同時又為自己不能有機會報效國家而感到萬分難過。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陸游懷著滿腔的憤怒,終于回到了山陰。陸游回到故鄉山陰閑居三年,靠讀書打發日子。
話說陸游家坐落在縣西九里以外鏡湖邊上的三山,那里山清水秀,松竹成蔭,屋前場后種著海棠、辛夷、杜鵑等奇花異草,是個風景美麗的地方。陸游非常喜愛這個地方。
公元1167年4月的一天,春光明媚,風和日麗,氣候爽人。陸游獨自一人拄著拐杖外出游覽,沿著鏡湖,踏上了去西山游覽的道路。走著走著,山路漸漸盤曲起來。
大約走了一個多時辰,人煙越來越少。當他登上一個斜坡時,只見前面山重水復,無路可走了。陸游游興正濃,不肯回去,便順著山坡向前走了幾十步,拐過山角,突然發現前面有一片空曠的谷地,一個幾十戶人家的村莊掩映在綠柳紅花之中,就像傳說里的桃花源一樣。陸游高興極了,進村去拜訪村民,村民們也擺酒設宴盛情款待了這位來自山外的客人。
那地淳樸的民風使陸游十分感動,所以回到家后,便寫了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詩《游山西村》,其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上述詩句既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達了詩人對未來寄予希望的心境。
成語中名人故事2
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的故事。楚莊王登基后,為了觀察朝野的動態,也為了讓別國對他放松警惕,當政三年,沒有發布一項政令,每天不是出宮打獵游玩,就是在后宮里和妃子們喝酒取樂,并且不允許任何人勸諫,他通令全國:“有敢于勸諫者,以死罪論處!”朝野上下都為楚國的前途擔憂。當時主管軍政的右司馬以他的機智,委婉的用猜謎方式勸諫了莊王:“臣在南方時,見到一只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崗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不鳴叫,沉默無聲,這只鳥叫什么名啊?”楚莊王知道右司馬是在暗示自己,就說:“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眾的態度。這鳥雖然不飛,一飛必然沖天;雖然不鳴,一鳴必然驚人。你回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此后,楚莊王整頓朝綱,重振君威,沒過多久把楚國治理得國富兵強。
成語中名人故事3
精忠報國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湯陰縣岳家莊的一戶農民家里,生了一個小男孩。他的父母想:給孩子起個什么名字好呢?恰在這時,一群大雁從天空飛過,父母高興地說:好,就叫岳飛。愿吾兒像這群大雁,飛得又高又遠。這名字就定下來了。
岳飛從小家境貧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親的嚴教,性格倔強,為人剛直。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民不聊生,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一天,岳母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岳母聽了兒子的回答,點點頭。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記著這一誓言。
岳飛解開上衣,請母親下針。岳母問:你怕痛嗎?岳飛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么,如果連針都怕,怎么去前線打仗!岳母先在岳飛背上寫上字,然后用繡花針一針一針地刺了起來。汗水大滴大滴地從岳飛的額頭上滴落,但他緊咬著嘴唇,一聲不吭。母親心疼地問:孩子,疼嗎?岳飛搖搖頭,還是一聲不吭。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也刻在了他的心里。
后來,岳飛以精忠報國為座右銘,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一名抗金名將。然而,不幸的是,這位立下了赫赫戰功、肯為祖國獻出一切的人&&岳飛,卻被奸臣秦檜毒死在風波亭,年僅39歲。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青山是有情的,永遠會記住那些忠心報國的人;白鐵也是有意的,永遠會刻下那些民族罪人的恥辱。在杭州的寶石山下,在那座面向西湖的岳廟里,岳飛的偉大和秦檜的渺小,就這樣永遠留在歷史的記憶里,也將永遠留在無數代人的心里。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位愛國將領,記住他那一首高吭激昂、蕩氣回腸的《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xiē)。抬望眼,仰天長嘯(xiào),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jìng)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lǔ)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què)!
英雄已逝,精神長存!愿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同學們,讓我們跟隨著英雄的腳步,讓愛國的旗幟,高高飄揚!
成語中名人故事4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語是其中的瑰寶。我們決定對成語中名人故事進行研究,初步了解成語中蘊含的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歷史事件,培養學習成語的興趣,加深對成語的了解。
二、研究方法
1、通過網絡和書等,從搜集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2、列成表格。
3、通過調查和整理,從中發現什么,思考今后應當怎樣做。
三、資料的搜集和整理
胸有成竹《文與可可谷偃竹記》北宋文同宋代畫家文同(字與可)擅畫竹,詩人晃補之說:與可畫竹,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聞雞起舞《晉書祖逖傳》晉代祖逖、劉琨祖逖聽到雞叫,就起來練劍準備隨時效國家。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不學無術《漢書霍光傳》漢代劉費陵、劉詢承、霍光班固評論霍光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比喻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四、結論
成語是一個分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歷史名人的故事,也有重要的歷史事件,還記錄著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成語集中地反映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它是中國語言藝術的博物館。
我們平時應該多積累成語,養成查字典的習慣,還要了解成語中所包含著的歷史名人故事和歷史事件,這樣能讓我們從中受到很多的利益。
成語中名人故事5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們身邊,常常聽到很多名人的名字。相信大家也看過不少成語故事書。上次我們剛寫完了自己姓氏名人的研究報告。這次我們就要繼續探索“"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多些了解我我們身邊“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吧!
二、調查方法。
1、網上瀏覽。
2、查閱有關報刊。
3、閱讀有關書籍
三、資料整理。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們身邊,常常聽到很多名人的名字。相信大家也看過不少成語故事書。上次我們剛寫完了自己姓氏名人的研究報告。這次我們就要繼續探索“"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多些了解我我們身邊“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吧!
二、調查方法。
1、網上瀏覽。
2、查閱有關報刊。
3、閱讀有關書籍
三、資料整理。
調查方法 涉及資料 獲得信息
1、(上網) (成語名人)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項羽 刮目相看——呂蒙
三顧茅廬、鞠躬盡瘁——諸葛亮 一鼓作氣——曹劌
投筆從戎—— 班超 負荊請罪——廉頗
完璧歸趙——藺相如 鑿壁借光—— 匡衡
指鹿為馬—— 趙高 紙上談兵——趙括
精忠報國—— 岳飛 聞雞起舞——祖逖
入木三分——王羲之 臥薪嘗膽——勾踐
樂不思蜀——劉禪 圖窮匕見——荊軻
胯下之辱——韓信 煮豆燃萁——曹植
一字千金——呂不韋
2、(上網) (成語故事
《不恥下問》 《懸梁刺股》
《囊螢映雪》 《一飯千金》
《鑿壁偷光》
《望梅止渴》
3、(上網)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一飯千金》
韓信小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拼命習武,然而,掙錢的本事卻一個也不會。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饑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老奶奶為人家漂洗紗絮,人稱“漂母”。她見韓信挨餓挺可憐,就把自己帶的飯分一半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發誓要報答漂母之恩。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后對漂母分食之恩始終沒忘,派人四處尋找,最后以千金相贈。這就是“一飯千金”成語的來歷。
四、結論。
1、《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里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辈懿傧肓艘幌抡f,“不行,時間來不及!彼戳丝辞斑叺臉淞郑了剂艘粫䞍,對向導說:“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彼来丝碳词瓜旅钜蟛筷牸涌焖俣纫矡o濟于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2、《望梅止渴》此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曹操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引誘自己或他人。
成語中名人故事6
后起之秀
東晉時,王忱(chen)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 推祟。他的舅父范寧,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 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舅舅要他 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志趣不凡,很想與他談談。他年齡比 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關于成語中的名人故事短篇關于成語中的名人故事短篇。不 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一言不發。張玄見 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一會,怏怏不樂地離去。 事后,范寧責備王忱說:“張玄是吳中的優秀人才,你為什么不 好好與他談談?’’ 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 談談嘛! 范寧聽了這話,倒反而稱贊起外甥來了:“你這樣風流俊逸,真 是后來的優秀人才! ” 玉忱笑著回答說:“沒有您這樣的舅舅,哪來我這樣的外甥?”
成語出處: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范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逸望,真后來之秀。”
成語釋義:“秀”,優秀的意思,表示后輩中的優秀者。這則成語也稱 “后起之秀”。
成語中名人故事7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么強大的敵人!怎樣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我過于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后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于渡河難于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于是欣然理解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后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尸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勢如破竹】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后,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人認為,吳國還有必須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一樣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務必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我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征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征南大將軍。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并進,攻打吳國,一路戰鼓齊鳴,戰旗飄揚,戰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此刻趁士氣高漲,斗志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 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沖向吳都建業,不久就攻占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一了全國。
【如火如荼】
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雄心勃勃,又繼續向西北進軍,打算一鼓作氣征服晉國。
可正在這個時候,越王勾踐抄了吳王的后路。他帶領軍隊一向打到吳國的國都姑蘇(蘇州),又派人馬占據淮河,把吳王的退路切斷了。
這消息給吳王夫差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十分震驚,立即召集文臣武將商量對策。大家說,此刻退回去等于兩關打了敗仗,還會兩頭挨打;如果能打敗晉國,就等于在諸候國中當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踐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經拿定,當務之急是盡快征服晉國。思考再三,決定出奇制勝。
一天傍晚,吳王下達了命令。全軍將士吃得飽飽的,馬也喂足了草料。從全軍中挑出三萬精兵強將。每一萬人擺成一個方陣,共擺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橫豎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頭的都是軍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個大夫負責。每項一個方陣由一名將軍率領。中間的方陣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幟,白弓箭,由吳王自我掌握,稱為中軍;左邊的方陣,紅盔紅甲、紅衣服、紅簡直就像深不可測;右邊的方陣則一水兒黑色。半夜出發,黎明時分到達離晉軍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剛剛顯出亮色,吳軍鼓聲大作,歡呼之聲震天動工地。
晉軍從夢中醒來,一看吳軍那三個方陣和聲威氣勢,簡直都驚呆了:那白色方陣,“望之如荼”——像開滿白花的茅草地;那紅色方陣,“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陣,簡直就象深不可測的大海。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樣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必須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立刻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一夫當關】故事:《史記》載:公元前207年劉邦入咸陽,“守函谷關,項羽至,不得入!焙汝P“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形勢,由此可見。古代,還有幾個與函谷關有聯系的成語故事。
【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出奇制勝】戰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用火牛陣出擊燕軍,使燕軍大敗。這就是孫子兵法勢篇中“凡戰者,以奇勝!
【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先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之后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就應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最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十分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十分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樣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必須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立刻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馬革裹尸】
東漢馬援自南方還軍,故人多迎勞他,號稱有計謀的孟冀也向他祝賀。馬援說:"你怎樣也同一般人一樣呢?方向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我想自請擊之,男兒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死在兒婦女婢中呢?"見《后漢書·馬援傳》。后以"馬革裹尸"等指為國而戰死沙場。清張貸《西湖夢尋·岳王墳》:"但恨和一成,國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馬革裹尸報君父,是為嘆耳!”
戰無不克:攻戰沒有不取勝的。形容強大無比,能夠戰勝一切。
成語中名人故事8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 公元62年(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劉莊召到洛陽,做了一名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著去了。當時,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家。 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 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后來,班超出使西域,終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作貢獻。后來,他當上一名將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聯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斷了匈奴的右臂,使漢朝的社會經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也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間,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了各式各樣的危機。他為當時的邊境安全,東西方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成語中名人故事9
東漢末期,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投奔荊州劉表。為了日后成就大業,他留心訪求人才,請荊州名士司馬徽推薦。司馬徽說:“此地有‘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眲涠喾酱蚵,得知“伏龍”就是諸葛亮,此人隱居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廬草棚,耕作自養,精研史書,是個杰出人才。
這時,謀士徐庶也向劉備推薦說:“諸葛亮是個奇才!眲錇榱苏堉T葛亮幫助自己打天下,就同關羽、張飛一起帶著禮物專程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好留下姓名,失望地回去。
隔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回來了,又帶著關羽、張飛冒著風雪前去。哪知諸葛亮又外出了,劉備他們又空走一趟。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就在這間茅廬中,諸葛亮和劉備共同探討時局,分析形勢,設計如何奪取政權統一天下的方略。劉備大為嘆服,愿以諸葛亮為師,請他出山相助,重興漢室。諸葛亮深為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打動,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離開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成語“三顧茅廬”由此而來,比喻訪賢求才,真心誠意地邀請別人。
此后,諸葛亮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幫助劉備東聯孫吳,北伐曹魏,占據荊、益兩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漢政權,形成與東吳、曹魏三國鼎立的局面。
劉備去世后,諸葛亮秉承劉備遺志,繼續出兵伐魏。他在向后主劉禪上的一道奏表中寫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流露出對劉備給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冻鰩煴怼
成語中名人故事10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x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覺喉嚨里好像著了火,許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曹操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可是曹操失望地發現,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干旱的地區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曹操在心里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么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里,想個什么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干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里蹦出個好點子。曹操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里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于率領x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難?梢娙藗冊谟龅嚼щy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成語中名人故事11
成語中有許多名人的故事,有時,這些成語可以在閱讀和習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小組決定對成語中的名人故事進行研究,了解成語中蘊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歷史事件。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他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就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名叫匡衡的人。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一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墻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墻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他找來一把鑿子,將墻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墻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
成語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歷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歷史事件,還記錄著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成語集中地反映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它真是中國語言藝術的博物館!
成語中名人故事12
關于成語中的名人故事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十分喜歡閱讀成語故事,父母也贊成我閱讀,還說成語里的名人故事有很多大道理,所以,我對成語中的名人故事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 閱讀書籍、報刊
2、 上網查閱資料
3、 詢問親人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獲得信息的渠道:上網查閱,親人口述,查閱書籍。
涉及的方面:有哪些成語故事,名人都有過那哪些成語故事,有哪些成語中有名人故事。
具體內容:1.完璧歸趙,南轅北轍,聞雞起舞,臥薪嘗膽
2.劉備三次去請諸葛亮出山為他當軍師。
3.入木三分——王羲之 樂不思蜀——劉禪
四、結論
1.我國的成語多不勝數,源遠流長,許多名人的故事都隨著時間的流逝都變成了成語。
2.這些成語中有些名人的故事,可以當作我們的反面教材和正面教材,正面教材可以使我們學到許多有益的知識,反面教材可以使我們吸取到教訓,防止重蹈覆轍。
3.我國的成語是奇特的,這些成語都是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應該多看,多學。
成語中名人故事13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是南宋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抗金愛國的情懷,一度得到孝宗的賞識,所以入朝當了軍器少監。公元1166年,陸游由于力主抗金,受到朝廷里主和派的百般排擠,不斷上書皇帝,誣陷他終日賞花吟詩,不務正業,皇帝偏聽偏信,被免去隆興(今南昌)通判的職務,被遣送回家鄉山陰。
回家途中,陸游去看望臨川(撫州)的老朋友李浩。此時,李浩剛接到受任靖江知府的職務。陸游一方面向他表示祝賀,同時又為自己不能有機會報效國家而感到萬分難過。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陸游懷滿腔的憤怒,終于回到了山陰。陸游回到故鄉山陰閑居三年,靠讀書打發日子。
話說陸游家坐落在縣西九里以外鏡湖邊上的三山,那里山清水秀,松竹成蔭,屋前場后種海棠、辛夷、杜鵑等奇花異草,是個風景美麗的地方。陸游非常喜愛這個地方。
公元1167年4月的一天,春光明媚,風和日麗,氣候爽人。陸游獨自一人拄拐杖外出游覽,沿鏡湖,踏上了去西山游覽的道路。走走,山路漸漸盤曲起來。
大約走了一個多時辰,人煙越來越少。當他登上一個斜坡時,只見前面山重水復,無路可走了。陸游游興正濃,不肯回去,便順山坡向前走了幾十步,拐過山角,突然發現前面有一片空曠的谷地,一個幾十戶人家的村莊掩映在綠柳紅花之中,就像傳說里的桃花源一樣。陸游高興極了,進村去拜訪村民,村民們也擺酒設宴盛情款待了這位來自山外的客人。
那地淳樸的民風使陸游十分感動,所以回到家后,便寫了一首名的七言律詩《游山西村》,其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上述詩句既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達了詩人對未來寄予希望的心境。
成語中名人故事14
1.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于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鉆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日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于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形容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
2.韋編三絕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他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他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后,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 用。
3.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二十四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我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日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4.牛角掛書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喪,回家以后,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5.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锖饩偷剿胰プ龉凸,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主人,我想讀遍你家所有的書!敝魅寺犃,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于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6.囊螢映雪
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7.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里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彼来丝碳词瓜旅钜蟛筷牸涌焖俣纫矡o濟于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成語中名人故事15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1:望梅止渴
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這年夏天,曹操帶領大軍攻打張繡,在行軍途中,他們迷失了方向,來到了一個沒有水源的荒原。這天十分炎熱,樹葉被烤得卷了起來,帶來的小喝完了,曹操馬上想辦法,他靈機一動,他說:“這條路我來過,記得就在前面不遠處有一大片梅樹林子,上面結了許多酸梅,又甜又酸,到了那里就可以吃到梅子解渴了”。聽到這句話,將士們紛紛振作起精神來,都急匆匆朝前趕路,后來,將士們沒有見到梅樹林子,他們在一個有水的地方喝了個夠,曹操利用心理作用,鼓動士氣戰勝困難,終于將隊伍帶出了荒原。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2:不脛而走
三國時,吳國孫策對有才之士十分妒忌,有一個叫盛孝章的有才之士,和也融是好朋友,孔融怕孫策把他殺了,就寫信勸曹操招納他,信中寫道:“如果要有所作為,就先得求賢,而要得到賢人,就要尊重賢人。”他打了個經方:“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識賢者之有足乎?”意思是:珠玉本來是沒有腳的,它之所以會落到人們的手中,就是因為有人喜歡它,何況賢人是有腳可以行走的呢?孔融還在信中強調:“只要尊重賢才,賢才就會跑來!
這些名人小時候都是刻苦學習,認真讀書,長大后有這么好的成就,我要向他們學習。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3: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他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就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4: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名叫匡衡的人。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一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墻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墻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他找來一把鑿子,將墻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墻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
【成語中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作文08-08
關于成語中的名人故事08-08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資料08-08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大全01-06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15篇01-05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15篇)01-05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手抄報圖片08-08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研究報告4篇01-17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研究報告(4篇)01-17
2017年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大全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