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名人故事
朋友之間,一是相互欣賞,二是相互激活,三是彼此交流。因為哪怕一個再用功的人,也不能窮盡世界上所有的學問。再說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也無須人人成為飽學之士。一個人在某個方面的建樹,取決于他能否打通、激活生命,釋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能做到這樣,就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在近代史上,春暉中學的教工宿舍恐怕是最值得拿出來說的事情之一。春暉中學是浙江上虞鄉下的一所中學。當年在該校校長經亨頤的努力下,才將一批優秀的文人聚集到這里,夏丏尊、朱自清、豐子愷、朱光潛、匡互生、王任叔(巴人)是任課老師,蔡元培、俞平伯、劉大白、葉圣陶、胡愈之、陳望道亦曾應邀來講學,還有一代宗師李叔同、何香凝、張大千、黃賓虹、柳亞子也曾在這里小住。
春暉中學最值得一提的區域,要數后門的宿舍區,沿著白馬湖邊是一排粉墻黛瓦的房子,這里有李叔同的“晚晴山房”、朱自清的老屋、豐子愷的“小楊柳屋”、夏丏尊的“平屋”等。
由于當時一股滅佛逐僧的風氣,讓李叔同處于“云水萍蹤,行無定所”的苦漂之中,這時候他的摯友夏丏尊、經亨頤和他的學生劉質平、豐子愷等人便募款集資在這里為他筑屋三間,取名“晚晴山房”,譜寫了一段師友情的`佳話。
豐子愷“小楊柳屋”里的一間小客廳,就是被朱自清稱為“一顆骰子似的客廳”,是當年文藝沙龍的活動中心。正是在這間屋子里,豐子愷、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潛以及兩劉(薰宇、叔琴)等人,相聚在一起,切磋“狂辯”,研討文學。要是風和日麗,他們便在那棵楊柳樹下,擺上一張八仙桌,炒一碗螺螄什么的,喝點黃酒,邊吃邊談文學與藝術,談東洋與西洋,海闊天空,無所不談。
其實這些文人,不但志同道合,他們之間還有親戚關系,比如經亨頤與廖仲愷、何香凝是兒女親家,夏丏尊和葉圣陶也是兒女親家。朱光潛后來回憶白馬湖這段往事時,曾這樣描述:“這批布衣先生,每在課余獲得閑暇的感覺,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追求一種美麗的趣味!笔聦嵣希撬麄冇兄餐奈膶W主張、相同的審美情趣,終于形成一個嶄新的散文流派——“白馬湖派”。
無獨有偶,20世紀50年代,北京東城芳嘉園15號的四合院里,住著收藏家王世襄一家。據有心人回憶,這個院子里種滿紫藤,竹籬笆上爬滿牽;ê桶]葡萄。王世襄還用青石板做了一張桌子,配上幾個瓷墩兒,夏天可以坐在院子里乘涼、喝茶、聊天。
沒想到1956年,國家開始對私房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按人口計算,如果有多余的房子就要出租。當時房管局和居委會天天有人上門動員王世襄將房子出租,不然就要在他家辦食堂或托兒所。試想一下,若是辦成食堂,整日吵吵鬧鬧,四合院里就沒有一天安靜的日子了。無奈之下,王世襄只好找自己的朋友來住,比如畫家黃苗子和郁風一家,比如創作《大鬧天宮》的漫畫家張光宇一家。
正是有這幾位藝術家住在芳嘉園15號,這里就成了北京文藝圈人士的聚集地,像文博界的張珩、啟功、朱家溍等幾位老人常來。畫家葉淺予、丁聰和人藝的演員呂恩也常往這兒跑。
20世紀60年代初的一個夏天,王世襄、黃苗子、張光宇三家聯合請過一次客,屋里坐不下,就把桌凳放在院子里。王世襄把家里的大桌子全擺出來,一共坐了四桌,電影界、話劇界、美術界的人來了好多,可能有四十幾個,比如導演謝添、張正宇、吳祖光和丁聰等,三家人分頭做菜,然后端出來大家一起吃。但在那個年代,客人都自己帶糧票——那會兒糧食都是限量供應,客人來了可以不給錢,但要交糧票。
在那個年代,尤其是“反右”之后,文藝圈的政治空氣很緊張,然而正是這種民間友情,把這些人聯系在一起,也正是這種“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激活,讓這些人在藝術上都各有成就,并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藝氛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物以類聚的成語故事12-11
物以類聚成語故事3篇12-23
名人故事的12-13
寬容名人故事12-11
名人故事:朱可夫12-11
李安名人故事12-10
名人故事林肯12-10
關于名人故事12-10
梁啟超名人故事12-08
風范名人故事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