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刻苦讀書故事(精選13篇)
通過看名人的勵志故事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讓我們受益終身的道理,下面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名人刻苦讀書故事,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 篇1
撲在書上的高爾基
高爾基,前蘇聯(lián)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chǎn)階級藝術(shù)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yǎng)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面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饑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仆: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在勞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板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板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爾基一生如饑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間》、《我的大學》。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 篇2
懸梁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梁上,一頭系著頭發(fā)。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后來,他終于成為儒學大師。
戰(zhàn)國時的蘇秦因為游說秦國失敗,家里人不理他,就發(fā)憤自學。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后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
后人將兩人的事跡合在一起,用“懸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學。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 篇3
童第周水滴石穿
童第周1902年出生在浙江寧波。他的父親是一個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從小就跟著父親讀私塾,邊學習邊勞動。父親常常給小童第周講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講學海無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還寫了“水滴石穿”四個字,掛在童第周的書桌旁,勉勵他好好學習,希望他將來有出息。
“水滴石穿”,這是父親對童第周的勉勵,而事實上,童第周就是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種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鐘、每一秒鐘,以頑強的毅力向著科學的頂峰登攀。
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學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識,這遠不能滿足童第周對知識的渴求。因為家境不好,沒錢供他上學,所以,盡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進學校,與同伴們一起學習,可是不行。直到他17歲那年,在哥哥的幫助下,他才進入了寧波師范預(yù)科班。這里不用交學費,還管食宿,窮人家的孩子能在這兒上學,是很幸運的。童第周十分高興,他抓住這個得之不易的機會,刻苦學習,不放過一分一秒。因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學過一點文史知識,沒有一點數(shù)理方面的基礎(chǔ),所以童第周學習起來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氣餒,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他要趕上別人。
不僅如此,在他內(nèi)心深處,還為自己確立了更高的目標——他要考效實中學。該校是當時寧波第一流的學校,畢業(yè)生一般都能進大學。多少達官貴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實中學就讀為榮!效實中學對英語要求很高,還十分重視數(shù)理基礎(chǔ),而這幾門課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而且,他從未學過英語。自從確立了要考效實中學的目標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開始自學英語,常常學到深夜。哥哥被童第周的決心所感動,答應(yīng)供他上學,還請在寧波的朋友為弟弟打聽效實中學的招生情況。
哥哥的朋友從寧波給童第周帶來了不利的消息:效實中學這次不招一年級新生,只招到三年級插班的優(yōu)等生。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礎(chǔ)來說,本來考一年級就已經(jīng)很費勁了,現(xiàn)在卻只招三年級插班生,這可怎么辦呢?哥哥猶豫不決,就去與童第周商量。聽到這個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進效實中學,于是,他決定去考插班生。
靠著“水滴石穿”的精神,鐵杵也能磨成針。童第周考取了效實中學三年級,只不過成績是倒數(shù)第一。一年以后,童第周從倒數(shù)第一變?yōu)轫様?shù)第一,幾何成績從入學時的不及格變?yōu)橐荒旰蟮?00分!后來,童第周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復(fù)旦大學,成為復(fù)旦的高材生。畢業(yè)以后,他又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比京大學留學。1934年獲博士學位,這時他32歲。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 篇4
白巖松讀書的故事
白巖松出生在內(nèi)蒙古一個邊遠小城,8歲那年,父親不幸辭世,母親用堅強和隱忍挑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平時給人印象總是不茍言笑的白巖松,小時候卻是個淘氣包,常常惹媽媽生氣,被媽媽打。白巖松每天至少要挨兩次打,要不然,連他自己都會感到奇怪。
由于太貪玩,白巖松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很差。一次,白巖松的考試成績在全班倒數(shù)第二,他一生氣,竟偷偷把張貼的成績榜撕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貧寒的家庭環(huán)境磨礪了白巖松吃苦耐勞、敢于迎接挑戰(zhàn)的堅強性格。漸漸地,白巖松的成績跟了上來。高三那年,為了讓成績提高得更快,他把所有學過的課本都找出來裝訂起來,歷史書一共有600多頁,地理書一共有700多頁,語文書一共有1000多頁等等。然后,白巖松一天看每科30頁書,另外還要做數(shù)學題。持之以恒,白巖松終于考上了大學。
現(xiàn)在回想這些,白巖松感慨地說:“青春最可愛的地方就在于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去揮霍,你可以犯無數(shù)的錯誤,因為你有改正錯誤的時間,但是當中年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里的時候,你就知道要趕緊做正確事,因為錯了就沒有改正的時間了。”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 篇5
霍金讀書的故事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并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后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yè)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jīng)“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
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后,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jīng)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fù)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并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shù)學和物理學“教練”.
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fā)現(xiàn)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chǔ)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 篇6
宋濂讀書的故事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墒沁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
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fā)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fā)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動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 篇7
喂雞求學的諸葛亮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著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先生養(yǎng)了一只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里。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娘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么搞到這么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說。
師娘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里,只見那只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娘笑著說:“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庇谑撬褎偛趴吹降那闆r,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聽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喂雞求學,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諸葛亮經(jīng)過刻苦學習,終于成為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quán)。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 篇8
匡衡鑿壁借光讀書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jīng)學家。他從小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里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學習。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誦白天讀過的《詩經(jīng)》時,發(fā)覺鄰居家燈火通明?锖饬w慕在燈光下讀書的人,他靈機一動,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可以讀書了。
匡衡正在思索著該如何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墻上,酷似一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墻上晃來晃去。小匡衡靈機一動:我如果在這邊偷偷鑿個洞,隔壁燈光就能穿墻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里來,我不就可以借著這點亮光讀書了嗎?
他高興地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找來一把鑿子,在墻壁下方偏僻處鑿了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照亮了一小塊兒地方?锖膺B忙從床頭翻出《詩經(jīng)》,湊到那一小塊兒寶貴的光亮處,專心致志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別欣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從此以后,匡衡白天幫大人忙田里的農(nóng)活,夜晚借著那一小束從隔壁人家借來的燈光,孜孜不倦地讀書,經(jīng)過不懈地努力,終于成為一代學者。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 篇9
魯迅在“三味書屋”
魯迅小時候非常淘氣。一天,鎮(zhèn)里的戲臺正在排戲,魯迅聽到外面的鑼鼓聲,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著父親不注意,他一溜煙兒地跑到戲臺前看熱鬧。這時,戲臺周圍已經(jīng)擠滿了人。突然,熱鬧的鑼鼓聲停了,從后臺走出一個人,對臺下一拱手說:“哪位小兄弟愿意上臺?我們讓他客串閻王殿里的小鬼!蹦切┢綍r非常調(diào)皮的孩子這會兒卻你推我、我推你地謙讓起來。
“我來!”小魯迅走上臺去,讓戲班的人畫了個花臉,然后拿起一把鋼叉就舞起來,戲臺下馬上響起叫好聲。他得意極了,舞得更得勁兒了,小伙伴們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氣。
魯迅12歲那年,被父親送進了一所叫“三味書屋”的私塾就讀。初入學時,魯迅對百草園中的那些小精靈非常感興趣。他在園中想起古人東方朔說過有一種蟲叫“怪哉”,用酒一澆,便會消失不見。魯迅非常想知道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問私塾的先生:“先生,這‘怪哉’蟲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卻板著臉,很不高興地回答:“不知道!”
后來,魯迅慢慢體會到學生應(yīng)該讀書,先生不喜歡學生問各種古怪的問題。于是,魯迅開始刻苦讀書。起初十分嚴厲的先生也開始喜歡魯迅的聰明刻苦,態(tài)度漸漸和藹起來。魯迅為了勉勵自己學習,制作了一張小書簽,書簽上有10個正楷小字:“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讀書時,他把書簽夾在書里,每讀一遍就從上往下蓋掉一個字,讀過幾遍之后,就用默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練地把課文背出來了。后來,同學們也都向魯迅學習,紛紛制作“讀書三到”的書簽。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 篇10
陳景潤小時候經(jīng)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過,陳景潤捉迷藏時有點特別。他常拿著一本書,藏在一個別人不容易發(fā)現(xiàn)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一邊等著別人來“捉”他?粗粗,他就忘記了別人,而別人也忘記了他。
上學期間,陳景潤酷愛數(shù)學。當老師講解數(shù)學題時,他總是集中精神認真聽講。課后布置的習題他也認真去做。陳景潤在解題的過程中得到了無限樂趣。數(shù)學是心智的比試和較量。陳景潤對于解題,向來不吝惜時間和精力。陳景潤不懂就問,別看他平時沉默寡言,但向老師請教時卻毫不羞澀和膽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師外出或者老師從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緊追上去,和老師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邊走,一邊問問題。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沈元教授的課。沈元教授給同學們講了世界上一道數(shù)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shù)學家提出‘任何一個偶數(shù)均可表示成兩個素數(shù)之和’,簡稱‘1+1’的理論。但他一出生也沒有證明出來,哥德巴赫帶著一生的遺憾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shù)學難題。長久以來,‘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眾多的數(shù)學家,但始終沒有結(jié)果,并成為世界數(shù)學界一大懸案!鄙蛟淌诎选案绲掳秃詹孪搿弊髁藗形象的比喻,他把數(shù)學比喻成自然科學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講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著陳景潤。
許多年之后,陳景潤終于如愿以償?shù)剡M入了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1966年,他發(fā)表了《表大偶數(shù)為一個素數(shù)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shù)的乘積之和》(簡稱“1+2”),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他所證明出的那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shù)學界,后來這條定理被命名為“陳氏定理”。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 篇11
愛讀書的陶行知
陶行知小時候十分聰明。他常到鄰村葉家玩,看到廳堂里的對聯(lián)字畫,就用竹條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讀書的年齡,家里卻無力繳納學費,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開館教書,很喜歡聰明好學的陶行知,愿意免費收他為學生。這樣,6歲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啟蒙教育的機會。9歲時,陶行知來到外婆家,外婆見他聰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吳爾寬先生的學堂伴讀,陶行知這才正式入學。在那里,陶行知練出了一手好書法。啟蒙教育結(jié)束之后,他便進入學堂,讀四書五經(jīng)。
10歲時,因父親失業(yè),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讀。他每天砍一擔柴,挑到城里賣掉后再去上學,每天往返20里,就這樣學完了四書五經(jīng)。這時的陶行知已深知讀書對窮孩子來說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學習更為刻苦自覺。他聽說距黃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頭曹家,有一位滿腹經(jīng)綸的前清貢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學館,便前去求學。王老先生被他的誠意所感動,便免費讓他伴讀。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壓力,不能一心讀書,必須經(jīng)常參加勞動。他有時替父親挑瓜、挑柴進城出售,有時幫母親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長見陶行知勤奮好學,便允許他免費入學。這樣,15歲的陶行知進入了崇一學堂。由于基礎(chǔ)扎實,他一入學就直接被編入二年級,畢業(yè)時,他的成績名列第一。在崇一學堂讀書期間,陶行知既學現(xiàn)代科學知識,又沒丟下古典文學。因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學堂的同學借來唐詩選本,在吟誦之余將一本書工工整整地抄完了。還書時,同學的父親問陶行知唐朝詩人中最推崇誰。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辈⒄f::“杜詩沉郁有力,多傷時憂國之作;白詩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學的父親為陶行知有這樣的想法而感到驚奇,他認為陶行知一定會有所作為。
后來,陶行知成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 篇12
孫康映雪讀書
晉朝人孫康自幼聰敏好學,但是家中很貧窮,根本沒有上學讀書的機會。于是,他開始利用夜晚時間讀書,可是夜間讀書時,必須點油燈,往往讀一個晚上的書,就要用去一燈油,以孫康當時的家庭條件根本負擔不起,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是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zhuǎn)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誦。
有一年冬天,天氣格外寒冷,三天兩頭下一場大雪。冬夜,孫康蓋著薄被正蜷縮在床上,面對著北風呼嘯的窗口又在背書。背著背著,突然發(fā)現(xiàn)窗口越來越亮,他甚至懷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陽的時候了,等他披著衣出門一看,原來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孫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積雪照著讀書吧。想到這里,他便捧起書跑到門外,一個人蹲在雪地里,借著積雪映出的微弱亮光來讀。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腳。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fā)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最終擺脫貧困家境,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 篇13
唐汝洵苦讀書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時候是個既聰明又可愛的孩子。誰知,他5歲那年,不幸得了天花,這場病使唐汝洵的世界從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麗風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們臉上的笑容 ,也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他痛苦極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適應(yīng)了沒有光明的日子,并且開始積極地面對生活。
哥哥們上課的時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細地聽,用心地記。雖然他很堅強,但在學習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因為他看不見,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時候,課文很長,他憑耳朵聽根本就記不住先生講的內(nèi)容,只好學古人用結(jié)繩記事。他還喜歡上了詩歌,因為詩歌中所描繪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體味到。經(jīng)過不懈努力,唐汝洵終于成為了明朝著名的學者和詩人。
【名人刻苦讀書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刻苦讀書的名人故事04-25
名人刻苦讀書的故事04-25
名人刻苦讀書的故事11-22
名人讀書故事刻苦讀書12-04
名人故事:范仲淹刻苦讀書12-11
名人刻苦讀書的小故事11-06
名人刻苦讀書的故事大全12-11
名人刻苦讀書的小故事10-22
名人讀書故事:勤奮刻苦的李大釗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