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名人故事200字(通用21篇)
我們經常知識認識名人,卻不了解他們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勵志名人故事200字,希望喜歡!
勵志名人故事 篇1
五四運動后,北京大學教授劉半農極力提倡“俗文學”,并在《北京晨報》刊登啟事,征求“國罵”,擬搜集全國各地罵人的語辭輯為“地方罵”和“國罵”。
語言學家趙元任博士見了啟事,當天就跑到劉半農宿舍,拍著桌子,用湖南、安徽、四川各地罵人的話罵了他一頓;接著周作人前來,又用紹興話罵了他一頓。上課時,又被寧波及廣東學生相繼用方言大罵,弄得劉半農啼笑皆非。
勵志名人故事 篇2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杰”之一。
勵志名人故事 篇3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第一學期結束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發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把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卻走到鼓樓街去把它賣掉,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
以后,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人困時,他就把辣椒摘下一只來,分成幾片,放到嘴里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里流淚,嘴上唏唏。此時,他頓覺周身發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書攻讀。
四、名人故事:朱德給老師敬禮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邊觀眾談話。這時,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親切地呼喚:“葉老師!”,然后請葉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勵志名人故事 篇4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勵志名人故事 篇5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愿失去一百棵樹,也不愿聽你說謊。
勵志名人故事 篇6
陳平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勵志名人故事 篇7
南北朝時期,南朝有名的文士紀少瑜幼年時,才華并不出眾,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誠心感動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書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夢見當時著名的文人陸陲把一支筆送給了他,并告訴他用這支筆能夠寫出最漂亮的文章。紀少瑜夢醒之后,果然在枕邊發現一支非同尋常的毛筆。從此,紀少瑜的文章大有長進。終于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深受當時讀書人的欽佩,后來官至東京大學士。
勵志名人故事 篇8
維勒和李比希都是19世紀德國杰出化學家。他們兩人的性格迥異,李比希激烈,爽朗,風風火,像一團烈火;維勒平和、沉穩、文文靜靜,像一盆冷水,但兩個人感情很好,親密無間。他們密切配合,致力于科學研究。共同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作出了貢獻,同是有機化學的創始者。
李比希在自傳中寫道:“我的最好運氣,就是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年來我和這位朋友真誠合作,毫無隔閡……手攜手地向前,這一位行動時,那一位已經準備好。”
由于兩人的團結合作,因此,才創造出科學研究上的輝煌。
勵志名人故事 篇9
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于他勤學苦練,后來終于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勵志名人故事 篇10
杰夫·貝佐斯于1995年7月16日創立亞馬遜公司,其性質基本是一家網絡書店。貝佐斯看到了網絡的潛力和特色。很多人都想要一個虛擬書店,如果你在家穿著睡衣就能逛書店,誰還會到外面去呢·
亞馬遜公司的最初計劃原本是在4到5年之后開始有營利,年的網絡泡沫造成了亞馬遜公司平穩成長,成為獨樹一幟的佳話,在90年代有相當多網絡公司快速成長,當時亞馬遜公司的股東不停抱怨貝佐斯的經營策略太過保守和緩慢,而網絡泡沫時候,那些快速成長的網絡公司紛紛結束營業,只有亞馬遜還有獲利。年的第四季度,亞馬遜的純利約有500萬美金。年則成長到3億多美金。
勵志名人故事 篇11
蘇格拉底和拉克蘇相約,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游覽一座大山。據說,那里風景如畫,人們到了那里,會產生一種飄團欲仙的感覺。
許多年以后,兩人相遇了。他們都發現。那座山太遙遠太遙遠。他們就是走一輩子,也不可能到達那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拉克蘇頹喪地說:“我用盡精力奔跑過來,結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太叫人傷心了。”
蘇格拉底撣了撣長袍上的灰塵說:“這一路有許許多多美妙的風景,難道你都沒有注意到?”
拉克蘇一臉的尷尬神色:“我只顧朝著遙遠的目標奔跑,哪有心思欣賞沿途的風景啊!”
“那就太遺憾了。”蘇格拉底說,“當我們追求一個遙遠的目標時,切莫忘記,旅途處處有美景!”
勵志名人故事 篇12
美國火箭隊續約五年的姚明,身價高達7600萬美元。對他來說,一場重要比賽,可能為他贏得數百萬元的收入。
不久前,姚明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行列,記者為此采訪了他:“現在你是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是真的捐還是作為一個形象代言人?”“我已經簽過意向書了,一旦匹配成功的話,馬上就捐。”“如果你正在舉行一場重要的比賽呢?”“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嗎?”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不知那些利欲熏心漠視別人生命的人聽了這句話后有什么感想?是的,也許你的職業很重要,也許你的成功很重要,也許你賺錢的機會很重要……但你的這些“重要”,與別人的生命比較起來,孰輕孰重呢?
勵志名人故事 篇13
清朝初期學者萬斯同
清朝初期的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于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里。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并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學者,并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勵志名人故事 篇14
喬治.費多是法國著名的戲劇家,異常擅長寫滑稽劇,《馬克西姆家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可是在當時,《馬克西姆家的'姑娘》這部劇首場演出時,卻不被觀眾看好,劇院里喝倒彩的聲音此起彼落,人們認為這是一部再糟糕可是的戲劇了。
費多那天晚上在那家劇院看戲。聽到人們對自我作品發出的種種不滿和嘲弄時,費多卻一反常態,也跟著人們一樣大喊大叫喝倒彩。
“費多,你難道瘋了嗎?”坐在他旁邊的朋友迷惑不解地問。
“沒瘋!”費多解釋說,“僅有這樣我才聽不見觀眾謾罵的聲音,使自我不會所以而悲痛難過。”
勵志名人故事 篇15
里根是美國的第40任總統,他的樂觀和自信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這種性格來源于他的少年時代。
當里根還是一個小男孩兒的時候,有一次,父母把他鎖在一間堆著馬糞的屋子里,要他體驗一下生活的艱辛。一段時間后,父母有些放心不下,就到屋里去看他。哪料到,他非但沒有哭鬧,反而興致勃勃地鏟著那些馬糞。他對著驚訝的父母興奮地說道:“周圍這么多馬糞,我明白,在這附近的什么地方,準有個小馬駒”。
這個尋找小馬駒的男孩兒就在樂觀的情緒中一天天長大,雖然他的家庭從未富裕過,甚至在蕭條時期幾乎破產,但在里根的記憶中,生活大都是幸福完美的。即使是在總統大選中遇到挫折,前景黯淡時,里根仍堅持著他的樂觀。
勵志名人故事 篇16
拿破侖在一次與敵軍作戰時,遭遇頑強的抵抗,隊伍損失慘重,形勢十分危險。拿破侖也因一時不慎掉入泥潭中,被弄得滿身泥巴,狼狽不堪。
可此時的拿破侖渾然不顧,內心僅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打贏這戰斗。只聽他大吼一聲,“沖啊!”他手下的士兵見到他那副滑稽模樣,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但同時也被拿破侖的樂觀自信所鼓舞。一時間,戰士們群情激昂,奮勇當先,最終取得了戰斗的最終勝利。
無論在任何危急的困境中,都要堅持樂觀進取的心態。尤其作為一個商界的領導人物,你的自信,能夠感染到無數你接觸到的人。有沒有樂觀自信的態度也直接影響到一場交易的成敗與否。
勵志名人故事 篇17
名人勵志故事——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后,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勵志名人故事 篇18
名人勵志故事——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余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制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于取得了成功,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名人勵志故事——歐陽修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后人笑。
勵志名人故事 篇19
饑餓的人。不吃糧食
禮記弓下有一個故事記載:春秋時期,齊國發生饑荒,糧食未收,許多人逃往別處。當時,一個名叫錢敖的富人在一個饑餓的人來來去去的地方給食物。一天,一個饑餓的人路過。因為他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他忍不住看著給他食物的錢敖。錢敖說:"你好!!“到這兒來給你食物吧。”饑餓的人非常生氣地說:“我是人,不是動物。正是因為我不吃#ho-Lai#39的食物,我才想到這一點:“這個故事已經存在了數千年。可以看出,人們欣賞窮人和有遠大抱負的人。
勵志名人故事 篇20
貝多芬只有一個
當貝多芬住在維也納時,公爵和他的妻子利希諾夫斯基以多種方式照顧他。貝多芬由衷地感激。但是過了一段時間,貝多芬發現他并不把自己看作是一個真正的朋友,而是一個家庭的財富,他覺得自己的人格遭受了巨大的屈辱。
有一次,一位客人來到公爵的莊園。客人是當時占領維也納的拿破侖軍隊的一名軍官。公爵想在客人面前炫耀他的家寶,所以他請貝多芬為他們演奏,但貝多芬拒絕了。公爵感到尷尬,所以他親自邀請他,并說了很多話來表達他對貝多芬過去的恩典。貝多芬一言不發地聽著,冒著大雨離開了。他一到家就把公爵給他的半身像砸碎了
勵志名人故事 篇21
小奧斯特瓦爾經常跟著父親逛書攤。一次,他發現一本制作焰火的書,立刻把書買了下來。
他看不懂書中的化學名詞和公式,就去問老師,老師也看不懂。他就請教父親,得到父親的支持。
父親把家里的地下室收拾出來,給他當實驗室用。媽媽為他買回了硝石、硫磺等化學藥品。
每天放學回家,小奧斯特瓦爾就鉆進地下室做實驗。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焰火終于做成功了。
當他站在院子里,親手點燃導火索,“砰”地一聲,焰火直升上天空,把夜空描繪得五彩繽紛。
小奧斯特瓦爾興奮極了,他把書本上的公式變成了美麗的焰火,這種美妙的感受真是難以形容。
【勵志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勵志的故事名人故事10-11
名人勵志故事12-15
勵志名人故事12-17
勵志名人故事精選04-24
勵志的名人故事11-15
經典勵志名人故事11-18
勵志的名人故事精選11-20
精選名人勵志故事12-12
名人勵志的故事12-27
勵志名人故事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