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的故事
瑪麗·居里(Marie Skłodowska Curie,1867-1934年)世稱“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華沙。下面是有關居里夫人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1903年11月的一天,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把該會的最高獎賞——戴維獎章,掛在一對年輕夫婦的胸前,以表彰他們為人類發現了一種極其珍貴的放射性元素——鐳。
這對年輕夫婦,就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居里夫婦——彼埃爾·居里和他的夫人居里夫人。夫婦兩人望著紛紛前來祝賀的人們,同時流出了熱淚。
人們只知道發現這種稀有元素的意義,可有誰知道他們付出多少艱辛的勞動。尤其是居里夫人,她不僅是鐳元素的主要發現者,更主要的是,她有著別人沒有的艱難的歷程。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蘭,原名叫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少年的瑪麗,雖然家境貧寒,但十分好學,16歲那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華沙女子中學,并獲得金質獎章。
但那時的波蘭,已被俄、普、奧三國瓜分,波蘭女子沒有上大學的權利。家境貧困,又無力到國外求學,因此只好到鄉下當了5年家庭教師。在此期間,她省吃節用,積了一點錢準備到國外求學。
1891年的冬天,這個年輕波蘭女青年只身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
雖然這時天氣很冷,但這位女青年的胸中,蘊含著一股渴望的烈火,因為,她馬上要到著名的巴黎大學學習,這是她多年夢寐以求和為之奮斗的理想。
現在,她的理想就要變為現實,怎么能不激動呢!進入巴黎大學理學院之后,這位貧窮的波蘭姑娘每天上課來得很早,總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全神貫注地傾聽教授講解。下課之后,除吃飯之外,不是到實驗室搞實驗,就是到圖書館讀書。很快,便成為全班中最優秀的學生,備受教師的重視和同學的尊敬。
在生活上,瑪麗因經濟拮據,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她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又小又矮的閣樓,忍受著夏天的悶熱和冬天的寒冷。為了擠時間學習,常常幾天不做飯,只吃現成的涂上黃油的面包。
晚上為了節省燈油,就到附近圖書館看書,一直到圖書館關門后,才回家點起小煤油燈,伏案學習直到凌晨兩三點鐘才去休息。
由于長期勞累,再加上營養不良,瑪麗得了貧血癥。有一天,她與一位同學剛走出教室突然頭暈腿軟,暈倒在地,在場的同學嚇了一跳,趕忙把她送到附近的一所醫院。瑪麗的姐夫是這家醫院的一位醫生,當他聞知此事慌忙趕來時,瑪麗已經蘇醒過來,他連忙替瑪麗檢查,心中馬上明白了。“這幾天你吃些什么東西?”姐夫問。“這幾天……吃什么……飯呀!”瑪麗慌忙答道。“真是飯嗎?!”姐夫又問了一聲,旣愂裁匆膊徽f了。
后來,姐夫才了解到,這幾天,瑪麗為了節約錢去購買必要的學習用品,每天只吃一把小蘿卜和半磅櫻桃。同時,為了趕功課,每天睡不足三個小時。就這樣,這位貧窮的女學生,終于以她超人的吃苦精神,于1893年夏,以第一名的好成績在物理系畢業,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次年夏天,又以第二名的成績在數學系畢業,獲得數學碩士學位。學成畢業后,瑪麗本想回波蘭為祖國服務。
但由于認識了志同道合的法國物理學家彼埃爾·居里,才決定留下工作。
1895年,瑪麗和居里結婚,以后,人們稱瑪麗為居里夫人。就在這一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一種能透過固體物質的X光射線。
第二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又發現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與X光線相似的奇妙的射線。這種奇妙的射線,對瑪麗來說,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使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認為,這是個絕好的研究課題。
于是,就同丈夫彼埃爾商量。“這個課題雖好,可難度太大,研究起來怕是不太容易”彼埃爾關切地說。“這我知道,”瑪麗笑道:“正是因為它有難度,我才去選擇它!”看著妻子認真而堅定的面孔,彼埃爾沒說什么,開始為妻子奔東忙西,做起籌備工作,經過彼埃爾的多次努力,才在他原來工作過的理化學校借到一間又寒冷又潮濕的小工作間。自己也放下正在研究的課題,同妻子一道進行工作。可實驗條件太差,屋頂漏雨倒不要緊,最麻煩的是儀器太少。
但居里夫人根本不把這些外在條件放在眼里,因為她知道,科學研究方面的難度比這些更大,她心中關心的只是她的研究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她發現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線的不只有鈾,還有釷,可見貝克勒所發現的光線要比鈾放射的光線強得多。因此,她做出大膽判斷:還有一種物質能夠放射光線,這種新的物質,也就是還未發現的新元素,只是極少量地存在于礦物之中。居里夫人把它定名為“鐳”,因為在拉丁文中,它的原意就是“放射”。
當時很多科學家并不相信,認為居里夫婦只是一種假設,甚至有人說道:“如果真有那種元素,請提取出來,讓我們瞧瞧!”要提煉鐳元素,需要足夠的瀝青鈾礦,而這種礦很稀少,價格又很昂貴,他們可根本無法得到。這件事后來傳到奧地利,迅速得到奧地利政府的支持,贈送他們一噸已提取過鈾的瀝青礦殘渣,這才開始了提取純鐳的實驗。
經過3年多的艱苦工作,居里夫婦終于在1902年提煉出0.1克鐳鹽,接著又初步測定了鐳的原子量。發現這種元素的放射性比鈾強200萬倍,因而它不用借助任何外力,就會自然發光發熱。鐳的發現,引起科學乃至哲學的巨大變革,為人類探索原子世界的奧秘打開了大門。
可以說,它的發現,開辟了科學世界的新領域,并由此誕生了一門新興的放射學,所以,鐳被譽為“偉大的革命者”。正是因為居里夫婦為科學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第二年,他們便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金。過后不久,人們又發現鐳在醫學方面的價值,給癌癥患者帶來了福音,這使本來已經非常昂貴的鐳,變得更加珍貴。
有人勸說居里夫婦說:“您如果去申請專利,定會成為百萬富翁!”“不,鐳是一種元素,它應屬于全世界!”居里夫婦毫不猶豫的回答。居里夫婦非常信奉“科學是無國界”的,也可以說,這是他們獻身科學的共同宏愿。但不幸的是,1906年4月的一天,在一次車禍中彼埃爾·居里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居里夫人強忍悲痛,繼續進行自己的科學研究。
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地分離出純鐳,分析出鐳元素的各種性質,精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在同年居里夫人出席的國際放射學理事會上,制定了以居里名字命名的放射性單位,同時采用了居里夫人提出的鐳的國際標準。
1920年5月,一位美國女記者在訪問居里夫人時問道:“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任你挑選,你最愿意得到什么?”“我很想有一克純鐳來作研究。但它的價格太高,我實在買不起。”居里夫人答道。“您不是把價值百萬法郎的鐳,送給了巴黎大學實驗室嗎?”女記者不解地問。“不,那不是我的,那是屬于實驗室的。”這位記者聽完這番話,心中感慨萬千,被這位女科學獻身科學的無私精神深深感動,當她回到美國后,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居里夫婦,并號召美國人民開展捐獻運動,要贈給居里夫人一克鐳。
次年5月,美國總統在首都華盛頓親自把這克鐳轉贈居里夫人。在贈送儀式的前夜,居里夫人堅持要求修改贈送證書上的文字,再次聲明:“美國贈送我的這一克鐳,應該永遠屬于科學,而不能成為我個人的私有財產。”這位偉大的女性,在一生中共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她是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國科學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時還被聘為其它15個國家的科學院院士。她共接受過7個國家24次獎金和獎章,擔任了25個國家的104個榮譽職位。
1934年7月4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與世長辭了,但她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
【居里夫人的故事】相關文章:
居里夫人的故事03-09
居里夫人的名人故事05-17
居里夫人的小故事08-24
居里夫人小故事12-01
居里夫人的名人故事04-13
居里夫人勵志故事02-21
居里夫人成功的故事09-06
居里夫人名人故事05-07
居里夫人名人故事10-19
居里夫人和鐳的故事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