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鼓勵鄉村旅游項目 特色小鎮建享土地惠政
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辦特色民宿等,鎮村居民可用自由住宅經營旅游,農戶宅基地可有償退出……
記者昨天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該部門最新下發通知,出臺多項政策支持特色小鎮建設。
通知要求,在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時,我省將重點保障特色小鎮旅游、健康及其他產業用地。對符合省級預留指標使用條件的特色小鎮用地,由省按照規定程序優先安排用地計劃指標。
在不改變用地主體、規劃條件的前提下,開發互聯網信息資源,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發展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業務的,可實行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
我省提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共同舉辦鄉村酒店、特色民宿以及其他鄉村旅游項目。鎮和鄉村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從事旅游、文化項目經營。休閑農業和旅游項目中,屬于永久性設施建設用地的,依法按建設用地管理;屬于自然景觀用地及農牧漁業種植、養殖用地,不征收(收回),按照現用途管理。
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托管等服務,經有關部門確定屬于非營利性的,其房屋和場地設施占用的土地可以劃撥方式供地。
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其他相關規劃的前提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利用其所有的集體建設用地自辦或者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他人聯合舉辦養老服務機構。單位、個人對現有空閑的廠房、學校、社區用房等進行改造和利用,興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經規劃部門批準臨時改變建筑使用功能從事非經營性養老服務且連續經營一年以上的,五年內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者土地收益差價,土地使用性質也可暫不作變更。
另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擴展邊界內的城郊、近郊農村居民點用地,原則上不再進行“一戶一宅”的宅基地分配,鼓勵集中建設農民新居。市、縣可按照規定制定符合特色小鎮實際的宅基地面積標準。建立農戶宅基地使用權的自愿有償退出機制,支持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探索農村集體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閑農房及宅基地。
【相關新聞】
千年古村發展鄉村旅游摘窮帽
6月5日,天蒙蒙亮,當曲回寺的鐘聲響起的時候,62歲的顧榮恩已經把自家的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前幾天她的農家驛站迎來了第一批外地客人,“第一次開張就掙了150塊,要是以后旅游發展起來了,這日子就好了!”
顧榮恩和另外7家開設農家驛站的貧困戶,是曲回寺村大力發展鄉村休閑體驗游的第一批受益者。按照整體規劃,曲回寺村將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歷史遺存,聯合鄰近的村莊,一道打造鄉村休閑體驗游。
千年古村有了脫貧“藥方”
曲回寺村位于靈丘縣獨峪鄉,屬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貧困區,這個僅有273戶人家的小山村,104戶是貧困戶。村中有一座唐代皇家寺院曲回寺,村子因寺得名。
千年古村頂著一頂窮帽子,厚重的歷史與貧窮的'現實形成了令人尷尬的對比。找到病根對癥下藥,成了駐村幫扶工作隊首要思考的問題。幫扶單位中國人壽山西分公司和大同市新聞中心的兩名隊長張旭東和喬曉光,初到曲回寺村的感受是,這里“山好水好,土薄地少。”
優美的山水田園風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為曲回寺村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后,對全村273戶村民進行了摸底了解和問卷調查。扶貧工作隊從周邊鄉村游發展較好的貧困村考察歸來后,提出了發展鄉村休閑體驗游的初步意見。在和縣鄉相關部門研討論證后,曲回寺村的精準扶貧“藥方”被定為“鄉村旅游+種養殖合作社”。
從項目規劃設計到入戶宣傳動員,從街巷衛生提升到與鄰村聯動資源共享……最終,曲回寺村的鄉村旅游被納入到獨峪鄉108沿線鄉村游整體規劃中,這讓曲回寺人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為了保證游客的體驗,村里決定統一規劃、統一培訓,由幫扶單位協調部分硬件設施,在優先考慮貧困戶的同時,發動村民報名開辦農家樂、農家驛站。
顧榮恩第一個報了名。“雖然年紀大了,但孩子上學花錢,得想辦法掙錢”。顧榮恩一家三口,僅有3畝薄田,靠種地全家的年收入不足5000元。幾年前,老伴王連德意外摔傷,留下了后遺癥,無法干重體力活。去年9月兒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技校,讓這個本不寬裕的家庭捉襟見肘。
農家驛站開張后,記者再次見到顧榮恩時,她算了一筆脫貧賬:“來村里旅游的都是全家出動,一個大人住一宿30塊,小孩免費,三口之家連吃帶住就是100多塊,一年來上30個家庭,就是3000塊。再加上合作社的分紅,孩子的學費就有著落了,脫貧肯定沒問題。”
顧榮恩告訴記者,兒子一年的學費4300元,貧困戶可以減免2000元。村里考慮到她老伴王連德不能干重體力活,主動協調把村里扶貧項目中一些輕省的活給他干,也增加了一些收入。
曲回寺村目前開辦的8家農家驛站,無一例外地全由女主人張羅。“有事干了,有錢賺了!”同樣作為農家驛站項目的積極響應者,女老板的新身份讓從云南遠嫁曲回寺村的文付云顯得更加自信。
開發鄉村游,保護文物是前提
曲回寺村依山傍水,村中的千年古剎曲回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后被作為佛教圣地五臺山清涼寺的下院。幾經焚毀,又幾度重建。1939年侵華日軍縱火將曲回寺建筑全部燒毀,現在僅存重建的大殿。
根據記載,在曲回寺建寺后的數百年間,曾陸續雕鑿佛像三百余尊,并埋入寺院周邊方圓十多公里。上世紀80年代,在曲回寺村周邊出土了大量沉睡地下千年的石佛和精美的元代首飾。
村中現存的6座石佛冢,自西向東散布在村背后的象山腳下。經文物專家考證,這些石佛被認定為唐代石佛,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2001年曲回寺石佛冢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美、人窮、腳下富”,曲回寺村民對于埋藏在他們腳下的這些寶貝有著一種近乎癡迷的感情。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曾有村民不愿報名“異地搬遷”,僅僅是因為舍不得自家房前屋后的那些石佛冢。
平日里,只要有陌生人在石佛冢群周邊轉悠,總會有村民上前詢問。在大同市新聞中心駐村第一書記王仲勛看來,曲回寺村民人人都是義務文保員,“也正是他們對腳下這片文物的那種執著和堅守,才使得這個唐代石佛冢群,雖然幾經戰火仍然保存完好。”
“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不能在咱手里沒了。”69歲的貧困戶么來元是這群義務文保員中的一員,雖然在石佛冢的周邊都布設了文物部門的監控探頭,但他還是不放心。他多年來形成了一個習慣,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村后頭的石佛冢去看一看,“看到這些東西好好的,才能放心。”
村黨支部書記鐘六君是土生土長的曲回寺村人,他心里的盤算其實也是全村人的共識:“歷史文物、自然山水和原汁原味的鄉村味道,是鄉村游的資源,但文物保護是前提,沒有了曲回寺和石佛冢,咱的鄉村游就沒有了特色,依托鄉村旅游脫貧致富就無從談起了。”
除了大力推進的鄉村游,在林業部門的支持下,曲回寺村的山坡上最近種下了300畝的連翹經濟林,由村民入股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并享受分紅。在第一書記王仲勛的協調下,經濟林的種植由村民出工,每天每人80元。此外,一條山間賞花步道也正在規劃中,連翹花開時,這里將作為一處鄉村旅游觀光點對游客免費開放。這一項目既發揮了中藥材的經濟效益,又可實現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
王仲勛告訴記者,目前這幾個脫貧項目均穩步推進,項目完工后可實現全村104戶貧困戶如期脫貧。
【安徽:鼓勵鄉村旅游項目 特色小鎮建享土地惠政】相關文章:
四平旅游特色鄉村大全10-23
特色小鎮調研報告2篇08-10
小鎮小本創業好項目08-28
適合放松的旅游小鎮08-15
旅游小鎮的設計手法10-06
特色小鎮六大融資模式10-31
小鎮小本投資創業項目09-12
小鎮創業項目有哪些08-07
斐濟旅游特色10-08
重慶周邊旅游最美的小鎮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