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西安主要旅游景點介紹

        時間:2022-12-20 04:31:54 景點介紹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西安主要旅游景點介紹

          “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xiàn)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游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安主要旅游景點介紹,歡迎大家分享。

          西安主要旅游景點介紹1

          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位于陜西西安的一座國家級綜合性歷史類大型博物館;I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博物館事業(yè)邁入了新的發(fā)展里程。陜西歷史博物館以其豐富的文物藏品成為展示陜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fā)展的重要地區(qū)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里建都。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形成了陜西的獨特的歷史文化風(fēng)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則是展示陜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shù)殿堂。

          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的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cè)),是中國第一座擁有現(xiàn)代化的設(shè)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是4A級旅游景點。

          陜西歷史博物館建筑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fēng)采,館舍由一組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仿唐風(fēng)格建筑群組成。館舍布局呈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結(jié)構(gòu)特點。把唐代古典建筑風(fēng)格與現(xiàn)代博物館功能相結(jié)合,融中國古代宮殿與庭院建筑風(fēng)格于一體。館區(qū)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qū)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中國歷史上強盛的周、秦、漢、唐等王朝曾在陜西西安附近建都,擁有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文物數(shù)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廣,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千姿百態(tài)的歷代陶俑,以及漢、唐金銀器,唐墓壁畫?胺Q陜西悠久歷史和文化的象征。陜西歷史博物館被譽為華夏珍寶庫和中華文明的瑰麗殿堂。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是遵照周恩來總理的遺愿建設(shè)的。

          1973年,周恩來總理來陜西視察時,有感于陜西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已有博物館小而簡陋的狀況,提出應(yīng)在陜西建一座新博物館的指示。陜西省歷史博物館于1983年籌建,屬國家七五計劃重點建設(shè)項目。鑒于陜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國家和陜西省政府共同投資1.44億人民幣興建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舍的設(shè)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設(shè)計師張錦秋女士擔(dān)任。1991年6月20日落成正式對外開放。絕大多數(shù)藏品是前陜西省博物館移交的。

          西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后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豐富。形成了陜西的獨特的歷史文化風(fēng)貌。陜西歷史博物館建成后,集中珍藏陜西地區(qū)出土的珍貴文物37萬余件。比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類:

          青銅器

          已登錄注冊的有39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chǎn)工具。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造型較為典型的有先周鳳柱斝、西周牛尊、它盉、戰(zhàn)國鳥蓋瓠壺和漢彩繪雁魚燈等。

          歷代陶俑

          已注冊的有2000多件。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zhì)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藝術(shù)形象有文武官員、甲士侍衛(wèi)、男仆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鎮(zhèn)墓獸和馬、駱駝等各種動物。

          歷代陶瓷器

          已注冊的有5000多件。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漢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窯青瓷等。器物種類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歷代建材

          已注冊的有10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兩周秦漢,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種類有陶制的瓦、瓦當(dāng)、磚、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屬建筑構(gòu)件。

          漢唐銅鏡

          已注冊的有800多件。造形多樣,圖案精美。有些還鑄刻著吉祥語句。

          金銀玉器

          包括湮金望銀的銅器。已注冊的有2000多件。其中如西周玉制禮器、春秋秦公大墓出土的金啄木鳥、西漢皇后玉璽、金銀竹節(jié)銅熏爐和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鑲金獸首瑪瑙杯、八棱樂伎金杯、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赤金走龍等,均屬舉世罕見的精品。

          歷代貨幣

          已注冊的有10000多件。未清理造冊(即不包括在總藏品數(shù)之內(nèi))的尚有50000多枚和近7000公斤。種類繁多,有西周貝幣、戰(zhàn)國刀幣、秦半兩、西漢金、王五株、王莽時的各種貨幣、唐金銀幣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幣。

          除上述八大類外,還有字畫、版本、經(jīng)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xiàn)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陜西歷史博物館展廳面積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線總長2300米。展廳跨度大,層位高,視野廣闊,照明設(shè)備靈活多用。整個陳列分為序言廳、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已開辟為國際畫廊的中央大廳等幾個部分。館內(nèi)設(shè)有現(xiàn)代化文物庫房、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圖書館、具備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功能的報告廳。

          博物館序言廳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陳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獅(唐代順陵石獅復(fù)制品),襯以奔騰的黃河和黃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導(dǎo)觀眾去領(lǐng)略由黃土、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為陜西古代文明,2008年正式開放,以歷史進程為線索,選取各時代的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陜西地區(qū)古代社會文明發(fā)展狀況。該陳列展出面積5051平方米,展線長1247米,在中央大廳,分上下兩層,共三個展室,分為七個部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第一展館:第一單元《人猿揖別》,距今115萬年前的先民遺存,第二單元《鳳鳴岐山》,西周王都的豐富遺跡,第三單元《東方帝國》,秦帝國以兵馬俑為代表的文物;

          第二展館:第四單元《大漢雄風(fēng)》,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第五單元《沖突融合》,陜西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豐富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

          第三展館:第六單元《盛唐氣象》,中國古代鼎盛時期隋唐時代典型遺存,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唐以后作為西北區(qū)域中心的陜西。

          基本陳列精選的2000余件珍貴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shù)追求的豐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西周王都興起與擁有的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tǒng)一天下的青銅劍、兵馬俑等,以及顯示秦漢建筑構(gòu)件、大型瓦當(dāng),民族大融合文化遺存、佛教東漸的宗教文物,還有反映盛唐繁榮景象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等,并配以遺址模型、圖表、照片等輔助展品,系統(tǒng)展現(xiàn)自115萬年前至1840年期間陜西地區(qū)的悠久古代歷史和文化。由于中國古代社會周、秦、西漢、隋唐幾個盛期都是在陜西地區(qū)建都的,所以該陳列以這幾個時期為重點,反映了陜西地區(qū)古代文化,這幾個時期中國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最高水平。

          唐墓壁畫館收藏了近20座唐墓的壁畫,總藏量約1000平方米。我國歷代墓葬壁畫,不論是出土數(shù)量還是藝術(shù)價值,首推唐墓,主要集中在唐都長安周圍。由于墓室壁畫采取從墓室中將厚度為0點5cm—1cm的畫面揭取下來加以保存的異地保存形式,為妥善保護這批壁畫真跡,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建館同時修建了一座現(xiàn)代化的壁畫觀摩庫,對壁畫進行收藏、保管,同時便于研究和對外開放。唐墓壁畫真品展每周部分時間對外開放?捎^賞國寶級和一級品壁畫十余幅,其中主要有章懷太子墓出土的馬球圖、狩獵出行圖、客使圖、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闕樓圖、儀仗圖、宮女圖等。

          1、西周早期【(方輿)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徑56點5厘米。1972年陜西眉縣楊家村出土。目前暫存庫房,沒有在展線上展覽。

          2、西周中期【五祀衛(wèi)鼎】通高36點3,口徑34點3厘米。1975年岐山縣董家村出土。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點5厘米,口徑50厘米。1980年陜西長安縣下泉村出土。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4、西漢【皇后玉璽】高2,邊長2點8厘米,重33克。1968年陜西咸陽市韓家灣鄉(xiāng)狼家溝出土。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5、西漢【鎏金竹節(jié)熏香爐】通高58,口徑9,底徑13點3厘米。1981年陜西興平縣豆馬村出土。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6、唐【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4點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7、唐【闕樓。儀仗圖】高28O,寬280厘米。1971年陜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宮女圖】高176,寬196.5厘米。1960年陜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馬球圖】高229,寬688厘米。1971年陜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獵出行圖】高100—200,全長890厘米。1971年陜西乾縣李賢墓出土。

          11、唐【禮賓圖】1971年陜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組18幅壁畫均保存密封庫房中,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內(nèi)均有其復(fù)制品供游客欣賞。

          12、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兩件)】高5點5厘米,口徑13點7厘米,足徑6點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3、唐【鑲金獸首瑪瑙杯】長15點5,口徑5點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后段。

          14、唐【鸚鵡紋提梁銀罐】高24點2,口徑12點4,足徑14點3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5、唐【三彩載樂駱駝俑】通高58厘米。高24點2,口徑12點4,足徑14點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庫房,其仿制品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后段。

          16、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高18點3,腹徑14點3厘米。1968年陜西彬縣出土,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中段。

          17、宋【黑釉油滴碗】高8點5,口徑30,底徑10點6厘米。陜西渭南出土。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后段。

          5路火車站——醫(yī)學(xué)院翠華路站

          30路火車站——明德門翠華路站

          大雁塔

          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jīng)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2011年1月17日,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qū)正式獲批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大雁塔(Da Yan Ta)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jīng)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

          民間人士道:不到大雁塔,不算到西安。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nèi)。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nèi),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筑藝術(shù)杰作。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jié)構(gòu)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nèi)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筑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wěn)重,比例協(xié)調(diào)適度,格調(diào)莊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nèi)可俯視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跡,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

          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贊道: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jīng)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后來又經(jīng)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余通。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專門從事譯經(jīng)和藏經(jīng)之處。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佛經(jīng),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務(wù),以恐人代不常,經(jīng)本散失,兼防火難并妥善安置經(jīng)像舍利為由,擬于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規(guī)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愿法師辛勞為由,恩準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名雁塔,由于后來在長安薦福寺內(nèi)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層皆存舍利。玄奘法師親自主持建塔,歷時兩年建成。因磚表土心,風(fēng)雨剝蝕,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漸塌損。

          武則天長安年間(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施錢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為七層青磚塔(另一說,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時后唐時期對大雁塔進行改建,降至七層)。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屢遭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獨存。

          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長興二年)對大雁塔再次修葺。后來西安地區(qū)發(fā)生了幾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頂震落,塔身震裂。(原先塔高11層)。

          公元1604年(明朝萬歷二十三年)在維持了唐代塔體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層,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寬大,即是現(xiàn)今所見的大雁塔造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雁塔于1961年國務(wù)院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雁塔是磚仿木結(jié)構(gòu)的四方形樓閣式磚塔,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現(xiàn)通高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約48點7米,東西45。7米;塔體呈方錐形,平面呈正方形,底邊長為25點5米,塔身高59.9米,塔剎高4.87米。塔體各層均以青磚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欄額、檀枋、檐椽、飛椽等仿木結(jié)構(gòu),磨磚對縫砌成,結(jié)構(gòu)嚴整,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身各層壁面都用磚砌扁柱和闌額,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層四面的正中各開辟一個磚拱券門洞。塔內(nèi)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層均有樓板,設(shè)置扶梯,可盤旋而上至塔頂。一層二層多起方柱隔為九開間,三四層為七開間,五六七八層為五開間。塔上陳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經(jīng)足跡石刻等。

          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為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畫面布局嚴謹,線條遒勁流暢,傳為唐代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底層南門洞兩側(cè)鑲嵌著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所書,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

          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記》兩通石碑,具有很高藝術(shù)價值,人稱二圣三絕碑。

          建筑結(jié)構(gòu)

          大雁塔是磚仿木結(jié)構(gòu)的四方形樓閣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長約48.7米,東西長約45.7米;塔身底層邊長25.5米,呈方錐形;塔煞高4.87米。1、2兩層有9間,3、4兩層有7間,5、6、7、8層有五間,每層四面均有劵門。

          底層南門洞兩側(cè)嵌置《大唐三藏圣教之序》碑與《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兩碑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洞筇迫厥ソ讨颉酚捎蚁蜃髸鴮懀糜谖鼾,《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由左向右書寫,置于東龕。兩碑分別由唐太宗李世民和皇太子李治(后來的唐高宗)撰文,時任中書令的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書寫。兩碑規(guī)格形式相同,碑頭為蟠螭圓首,碑身兩邊線有明顯收分,呈上窄下寬的梯形(此為唐碑典型形制),碑座為有線刻圖案的方形碑座,兩碑通高337.5厘米,碑面上寬86厘米,下寬100厘米。傾斜塔身

          大雁塔由于屢遭人為破壞,加之自身結(jié)構(gòu)等問題,在1719年就發(fā)現(xiàn)塔身傾斜。20世紀60年代,大雁塔周邊過量開采地下水,使承壓水位大幅下降,引起地面大范圍的不均勻沉降,加速了古塔傾斜下沉。到1985年已傾斜了998毫米,至1996年,古塔向西北方向傾斜達1010.5毫米,平均每年傾斜1毫米。后經(jīng)有關(guān)部門長達20多年的綜合整治,大雁塔的傾斜狀況已明顯趨于緩和和穩(wěn)定,2005年傾斜量為1001.9毫米。

          從2009年起,政府為保護大雁塔古文化實施通過封井、回灌地下水,加速地下水位回升。在全市先后建成6處地下水回灌示范點。希望以此盡快抬升地下水位,逐漸扶正大雁塔。西安市每天向地下注水約1200噸,大雁塔已逐漸回正!

          古代高塔如今都是十塔九斜,中國千年古都西安的大雁塔在千年后也是略有傾斜,但近十余年來的觀測研究發(fā)現(xiàn),它正處于歸正的階段,不必擔(dān)心會成為第二個比薩斜塔。佛教建筑專家、西安博物院副院長王鋒鈞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唐大雁塔的塔身向西偏北方向傾斜著,這種傾斜應(yīng)已存在數(shù)百年,F(xiàn)在中國古塔多為磚構(gòu),容易傾斜但不會太斜,更不會成為比薩斜塔,如有比薩斜塔的斜度的話大雁塔早倒掉了。

          唐代大雁塔是中國皇帝為西行印度取得的佛經(jīng)而建,如今已是古城西安的標志和象征。站在其北面的廣場之上,細心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其略有傾斜,其實十幾年前專業(yè)人士已開始對其進行觀測,并采取措施讓其慢慢地改斜歸正。

          據(jù)記載,早在七百多年前,外國傳教士來華時測量發(fā)現(xiàn)大雁塔傾斜。陜西測繪部門則自1985年開始進行測量,其時大雁塔的傾斜速度處于加快過程中,到1996年左右塔傾斜達到最大程度,傾斜度達到1010.5毫米,也就是一米多。

          古塔為何傾斜的呢?專家認為建筑物都有一個沉降現(xiàn)象,十塔九斜也是一個歷史沉降的結(jié)果。大雁塔保管所業(yè)務(wù)科副科長孫琪說:64.7米高的大雁塔整體是底大尖小,其塔身重心偏離塔基中心不會太大,不像圓柱形的比薩斜塔一樣,塔身重心容易偏離,而且會愈偏愈遠。大雁塔最重要的就是其重心低,不會出現(xiàn)愈偏愈遠的情況。

          大雁塔因何出現(xiàn)加速傾斜呢?研究發(fā)現(xiàn),主要因素是當(dāng)時地下水的過度抽取。西安市大雁塔保管所負責(zé)人解守濤說,上世紀90年代,西安市城市用水急劇增加,當(dāng)時天氣也干旱,河流水量減少。因缺乏城市飲用水,大雁塔周圍各單位吃水困難,就自己打井,無限制開采地下水。

          根據(jù)研究,常年嚴重超采地下水,使西安城區(qū)承壓水位急劇降低,形成了面積2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區(qū),而大雁塔一帶地下水位已降至100米以下,遂引起大雁塔安危的討論。

          大雁塔的傾斜問題也引起了當(dāng)?shù)卣块T的高度重視。西安市政府隨后決定,對大雁塔周邊單位的400多口自備井實施封井措施,并加大了地下水回灌力度,將地表水注入地下含水層、以增加地下水儲量。隨后,西安市地下水大環(huán)境的改善使得大雁塔向西北方向傾斜的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大雁塔在2003年底、2004年初開始緩慢改斜歸正。

          從科技工作者1985年開始測量起,對于大雁塔的測量如今已進行了51次。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加測了一次,只多了0.2毫米的量,隨后即歸正了。如今,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大雁塔整體屬于動態(tài)平衡。

          孫琪說:經(jīng)測量,大雁塔目前仍傾斜990多毫米,但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回彈很微弱是個好消息。對大雁塔來說,首先回彈是正方向,即處于‘歸正’過程中,其次是其一年的變化量非常小,變量越小越穩(wěn)定。

          保護

          那么,大雁塔是否十分安全呢?專家認為,影響大雁塔變化的因素非常多,譬如有地震,人為的有周邊的千畝的湖水,尤其是大雁塔北廣場音樂噴泉廣場下面一個大水庫的滲漏問題等,都將不可避免會波及大雁塔。由于大雁塔屬于磚構(gòu)土芯,其地基更是怕水的夯土臺基,對于地下水可謂十分敏感。孫琪說: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大雁塔的地下水主要有兩種,一是淺層地下水,二是承壓地下水。西安市回灌的地下水主要是承壓地下水,利于持久承受塔身重量不變化;至于淺層地下水則是愈少愈好,為此塔身及其周邊要盡量減少水的滯留,目的就是避免讓塔基的土出現(xiàn)松軟進而影響塔身安全。

          如今,大雁塔自身治理工程已經(jīng)開始。不僅改造完善了大雁塔基座的防滲、排水工程和塔頂?shù)姆罎B工程,雨水不會在大雁塔周圍停留,還整治了塔周環(huán)境不搞綠化,盡量減少了水對塔基的浸透。同時,大雁塔保管所還專門打了兩口探測井監(jiān)測水位,掌握水位變化,24小時對大雁塔實施實時監(jiān)控。

          大雁塔地宮

          2008年5月,陜西省社會科學(xué)院宗教研究所所長王亞榮表示,和陜西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宮。由此推測玄奘自印度取經(jīng)歸來后,所帶回的珍寶有可能藏于大雁塔下的地宮內(nèi)。

          據(jù)史料記載,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從印度取經(jīng)歸來后,帶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貝葉梵文真經(jīng)及八尊金銀佛像。為了供奉和珍藏帶回的佛經(jīng)、金銀佛像、舍利等寶物,經(jīng)朝廷批準,玄奘親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現(xiàn)在,玄奘所帶回的珍寶到底珍藏在哪里,卻無人知曉。

          王亞榮認為,古塔地下一般情況下都有地宮,和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宮,只是大雁塔地宮尚未發(fā)掘而已。由此推測,大雁塔下的地宮里極有可能藏有玄奘當(dāng)初帶回的佛教珍寶。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長解守濤介紹,2007年有關(guān)部門曾對大雁塔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進行探測,探地雷達曾經(jīng)探測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這些空洞應(yīng)該就是大雁塔的地宮。大雁塔與玄奘

          大雁塔以唐僧(玄奘)取經(jīng)故事馳名。提到慈恩寺、大雁塔,自然會想起唐代高僧玄奘和賜福鎮(zhèn)宅圣君師傅鐘馗故里的鐘馗,曾在這里主持寺務(wù),領(lǐng)管佛經(jīng)譯場,創(chuàng)立佛教宗派。寺內(nèi)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nèi)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著顯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規(guī)模。他是這里的第一任住持方丈。這位傳奇人物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玄奘(600—664年),生于隋仁壽二年,俗姓陳名祎,河南偃師人。十三歲被朝廷破格錄取,在洛陽凈土寺剃度為僧,不久便升座述經(jīng)。貞觀元年(627年)他結(jié)伴上表奏請朝廷,申請赴天竺取經(jīng)。唐王因建國之初,社稷未穩(wěn),下詔不許。其他人紛紛退縮,而他不為所動,矢志不改,并且利用出國前三年時間,從佛經(jīng)研究、語言梵文及物質(zhì)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準備。

          玄奘與唐貞觀三年(629年)從長安出發(fā),游學(xué)西域。他單人獨騎沿著絲綢之路,克服數(shù)不清的艱難險阻,經(jīng)過整整三年的艱難跋涉和五萬余里孤征,終于達到佛教圣地―天竺印度,如愿以償?shù)鼐蛯W(xué)于著名的那爛陀寺拜戒賢長老為師。后又用了五年時間在天竺佛國尋道,遍游全印眾國。當(dāng)返回那爛陀寺時,已位居這座佛教最高學(xué)府的主講,僅次于恩師戒賢。

          公元642年,在玄奘求法圓滿欲回大唐之時,受邀參加了古印度規(guī)?涨、規(guī)格很高的佛教學(xué)術(shù)盛會。在會上,玄奘法師為論主,其辯才無礙、博學(xué)宏論折服了與會者,連續(xù)十八日無人能發(fā)論辯駁。大乘僧眾稱玄奘法師為大乘天,小乘僧眾稱他為解脫天,佛教之天,就是之菩薩眾神。

          為回大唐譯經(jīng)弘法,玄奘說服勸阻自己回國的恩師、道友及各國國王,于公元645年(唐貞觀十九年)攜經(jīng)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載譽回到長安。并于次年奉敕與長安弘福寺譯經(jīng)3年。

          唐麟德元年(公元664)操勞一生的玄奘法師因病在玉華寺圓寂。其靈柩還京奉大慈恩寺并安葬于長安城東白鹿塬上。唐高宗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為樊川風(fēng)棲塬,并修建了五層靈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肅宗題:興教二字,從此取名興教寺。

          雁塔題名

          唐代許多著名詩人登臨大雁塔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高標跨蒼穹,烈風(fēng)無時休;章八元的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空中等。尤其是唐代詩人岑參的《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于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早在唐中宗神龍年間,雁塔題名就已形成風(fēng)俗。凡新科進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皇帝也必于曲江邊的樓上垂簾觀看)、杏園參加國宴,然后登臨大雁塔,并題名塔壁留念。當(dāng)年27歲的白居易成為進士,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更豪邁地題下及第新春選勝游,杏園初宴曲江頭;紫豪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玉樓,把雁塔題名與登仙并提了,可見他們洋溢著春風(fēng)得意的喜悅心情,把雁塔題名視作莫大的榮譽了。到后來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間一場大火毀掉了珍貴的題壁。

          塔座

          大雁塔塔底皆有石門,門楣門框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及磚雕對聯(lián)。在南門東西兩側(cè)的碑龕內(nèi)鑲嵌著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述三藏圣教序記》碑,均為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碑文高度贊揚玄奘法師西天取經(jīng),弘揚佛法的歷史功績和非凡精神。世稱《雁塔圣教》。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珍貴書法碑刻。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shù)的重要文物。

          一層

          在唐代,新進士及第后,有大唐天子于杏園賜宴,于曲江聚會飲酒,慈恩塔下題名等風(fēng)俗活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曲江流飲和雁塔題名。

          進入南門,洞壁兩側(cè)鑲嵌有多通明代題名碑,其中名題雁塔,天地間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是當(dāng)時雁塔之風(fēng)光寫照。此外,描寫玄奘輝煌一生的《玄奘負笈像碑》、《玄奘譯經(jīng)圖碑》也值得一觀。

          在塔內(nèi)一層通天明柱之上,懸掛著四幅長聯(lián),寫的是唐代的歷史、人物、故事,身臨其境,吟誦一番,頗有原詞原句的感受。

          一層塔內(nèi),還設(shè)有古塔常識及中國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與發(fā)展,佛塔的結(jié)構(gòu)和分類。

          塔座登道的動測墁磚處,平臥有一通玄奘取經(jīng)跬步足跡石,所刻圖案生動地反映了玄奘當(dāng)年西天取經(jīng)的傳說故事,以及他萬里征途、始于跬步的奮斗精神。

          二層

          大雁塔二層的塔室內(nèi),供奉著一尊銅質(zhì)鎏金的佛祖像,系明初寶貴文物,被視為定塔之寶。到此游覽的游客爭先禮拜瞻仰。

          在兩側(cè)的塔壁上,還附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壁畫兩幅以及現(xiàn)代名人書法多幅。多是唐代詩人登臨大雁塔有感而發(fā)的詩句,瑯瑯上口、意味悠長。

          三層

          在三層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貴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有關(guān)舍利的由來有著一段故事,系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謙法師所贈,屬一乘佛寶。

          大雁塔的模型是嚴格按照1:60的比例制作,惟妙惟肖。

          五層

          大雁塔五層,陳列著一通釋迦如來足跡碑,該碑是依據(jù)唐代玄奘法師晚年于銅川玉華寺請石匠李天詔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復(fù)制而成。上有諸多佛教圖案,內(nèi)涵十分豐富,素有見足如見佛,拜足如拜佛之說法。

          在五層的塔室內(nèi),還收集展出有玄奘鮮為人知的數(shù)首詩詞。可窺見玄奘高超的詩詞藝術(shù)造詣。

          六層

          六層懸掛有唐代五位詩人詩會佳作。公元752年晚秋,詩圣杜甫與岑參、高適、薛據(jù)、儲光羲相約同登大雁塔,憑欄遠眺觸景生情,酒籌助興賦詩述懷,個個才華橫溢,詩句出神入化。每人賦五言長詩一首,流傳千古不衰。

          七層

          大雁塔的最高處,可向四周遠眺,古城四方四景盡收眼底。七層的塔頂,刻有圣潔的蓮花藻井,中央為一碩大蓮花,花瓣上共有14個字,連環(huán)為詩句,可有數(shù)種念法。壁上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他在印度所聞的僧人埋燕造塔傳說,向游人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

          大雁塔北廣場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墻,東到廣場東路,西到廣場西路,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64米,占地100余畝,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億元。整個廣場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游商貿(mào)設(shè)施等組成。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cè)分置唐詩園林區(qū)、法相花壇區(qū)、禪修林樹區(qū)等景觀,廣場南端設(shè)置水景落瀑、主題水景、觀景平臺等景觀。于大雁塔頂俯瞰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也同樣別有一番風(fēng)味。

          大雁塔北廣場創(chuàng)造的新紀錄: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和最大的水景廣場,水面面積達2萬平方米;它是亞洲雕塑規(guī)模最大的廣場,廣場內(nèi)有2個百米長的群雕,8組大型人物雕塑,40塊地景浮雕;擁有全世界最豪華的綠化無接觸式衛(wèi)生間,保持最清潔、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最長的光帶、世界首家直引水、規(guī)模最大的音響組合等多項紀錄。

          舍利乃佛祖或得道高僧道行甚高的體現(xiàn),是其戒、定、慧三者轉(zhuǎn)化的結(jié)晶。佛祖或高僧在圓寂后火化時所生成的晶瑩堅硬的顆粒稱為舍利子。火化后尚存的原身體某部位靈骨,諸如佛牙舍利,頂骨舍利,佛指舍利等甚為珍貴,往往帶有圣潔和神秘色彩。

          大雁塔與佛舍利可謂密切相關(guān)。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當(dāng)初為存放從西域所取經(jīng)像舍利而建造此塔,玄奘法師究竟從西域帶回多少舍利,在《法師傳》中記載僅說是150枚肉舍利和一函骨舍利,具體數(shù)量未能說明。而在同書描寫修塔一節(jié)時,說明層層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萬余粒。后經(jīng)武則天長安年從新改建時,將塔中原有舍利如何處置,就未有詳實的史料記載。玄奘法師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所取佛之舍利是另行存放?還是散失無有下落?就不得而知,最終成為千古之謎!所以說玄奘取經(jīng)帶回的佛舍利究竟在什么地方?有沒有在大雁塔的地宮,還是在塔的哪個部位存放,實為千古之謎,只好有待千年后有機會得以發(fā)掘時,才能澄清。

          當(dāng)前的雄偉的大雁塔上,安放了非常珍貴的佛舍利。關(guān)于這一佛舍利,還有一段來歷故事。

          在1998年6月10日,大雁塔接待了印度玄奘寺的住持、印籍華僑高僧釋悟謙法師,法師原籍是陜西咸陽人,自幼出家并于四十年代初,以玄奘為楷模,赴印求法,現(xiàn)已年逾古稀,在印度玄奘寺任住持。當(dāng)他來到大慈恩寺,登上大雁塔時感慨萬分,真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當(dāng)天,他拿出一紅紙袋,上面印著金色的一乘佛寶四個字和蓮花圖案,內(nèi)裝有珍貴的兩顆佛舍利子(一顆直徑3點5毫米,一顆直徑1點5毫米),贈與大雁塔。并再三囑托:這佛寶非常寶貴,要珍藏好定有無量大福。為了彌補大雁塔舍利之謎的缺憾,讓更多的人們共同瞻仰佛寶舍利,便將佛寶陳列于大雁塔上。為慎重起見,大雁塔給遠在印度的釋悟謙法師寄去一封信,向他談明我們的意愿,征求他的意見,他即高興地回信說:舍利是戒定慧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信奉者得福無量,猶希呂君能虔誠供奉,定得無量大福。若能公諸大雁塔上層,令眾同為瞻仰,更得無量無邊大福聚,兄為祝頌。

          西安主要旅游景點介紹2

          秦始皇兵馬俑

          世界第八大奇跡。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發(fā)現(xiàn)震驚世界。這一建在公元前3世紀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氣勢,威武嚴整的軍陣,形態(tài)逼真的陶俑向人們展示出古代東方文化的燦爛輝煌,無論建造年代、建筑規(guī)模與藝術(shù)效果無不堪與“世界七大奇跡”媲美。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之譽不脛而走,成為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代名詞。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遺址博物館,除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保護陳列大廳外,還有兵馬俑坑出土文物陳列室與秦陵銅車馬陳列室。

          大雁塔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和平門外4公里的慈恩寺內(nèi),相傳唐代永徽三年。赴印度取經(jīng)的玄奘法師。奏請在寺內(nèi)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帶回來的經(jīng)籍。這座塔初名為經(jīng)塔。后世人稱它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贊嘆。這座有著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大雁塔,成為古城西安獨具風(fēng)格的標志。大雁塔初建的時候只有5層,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經(jīng)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層,底邊各長25米。大雁塔是中國樓閣式磚塔的優(yōu)秀典型。

          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Tang Paradise)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側(cè),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fēng)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早在歷史上,芙蓉園就是久負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園建于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上,以“走進歷史、感受人文、體驗生活”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燦爛文明。大唐芙蓉園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區(qū),占地1000畝,其中水面300畝,總投資13億元,是西北地區(qū)最大的文化主題公園,建于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fēng)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

          華清池

          華清池是位于唐華清宮遺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宮苑,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驪山,北面渭水。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fā)生地以及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而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AAAAA級旅游示范景區(qū)。華清池融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觀于一體,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修建離宮別苑。

          黃巢堡國家森林公園

          黃巢堡是當(dāng)年黃巢義軍攻打長安的'時候屯兵之處,這里山險、林密、水闊、谷深。十萬甲士用頭巾兜裹,從長安城外運回黃土,鋪平了這座練兵臺,至今有-聲回蕩。黃巢堡景區(qū)以湖光山色、幽谷飛流、蒼山疊翠為主要景觀!包S巢堡”位于西安城30公里的東驪山腹地。群山環(huán)抱,溪水環(huán)繞,四季常青。當(dāng)?shù)刈怨帕鱾飨聛淼乃木湓娒枋龅溃骸吧嫌星嗨缮w頂,下有四水圍城;前有千山掩護,后有五龍護送!彼q如窈窕少女,卻紗幔遮掩不漏真容,她近在咫尺,卻至今鮮為人知其“廬山真面目”。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世界第八大奇跡,重現(xiàn)兩千年前軍人隊伍的姿態(tài)。景點介紹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又稱兵馬俑、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與秦始皇帝陵博物館為同一個景點,采用一票制。秦始皇兵馬俑素有世界第八大奇跡之稱,這里出土的一千多個士兵陶俑,形象各不相同,神態(tài)生動,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shù)史上的一顆明珠,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fā)現(xiàn)之一”。

          西安碑林博物館

          碑林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shù)目最大的一座藝術(shù)寶庫。這里名碑林立,藏品豐富,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shù)的寶庫。同時匯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發(fā)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馳名中外。愛好書畫與歷史的游客不可錯過。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距離西安30公里,位于西安市臨潼縣東約5公里,南依驪山,層戀疊嶂,山林蔥郁;北臨渭水,逶迤曲轉(zhuǎn),銀蛇橫臥。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huán)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yōu)美。秦始皇陵是為秦始皇蠃政為自己修建的陵墓,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能與之媲美的是古埃及金字塔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

          西安城墻

          西安城墻它位于西安市中心區(qū),呈長方形,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shè)施。構(gòu)成了一套嚴密完整的冷兵器時代城市防御體系。西安城墻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公元1370——1378)年間,以公元6世紀時隋唐皇城墻為基礎(chǔ)擴展形成。明城墻呈長方形,周長約13.79公里,高12米,頂寬12至14米,底寬15至18米。墻體以黃土為主,加少許石灰、細沙、麥秸節(jié),和水調(diào)和,分層夯打。城墻之上平整寬廣,每隔120米建一座凸出墻外的敵臺,臺上建敵樓,全城共有98座。墩臺之間距離相當(dāng),每2座敵臺能夠形成有利的火力夾擊點,從而在戰(zhàn)時有效地射殺攀爬城墻的敵人。

          西安主要旅游景點介紹3

          西安旅游景點推薦1: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nèi)。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nèi),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筑藝術(shù)杰作。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jié)構(gòu)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nèi)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在塔內(nèi)可俯視西安古城。

          門票:50元/人(登塔加30元)

          交通路線:步行至武警醫(yī)院站,搭乘游9路(或44路,408路),在雁塔西路東口站下車,然后步行至大雁塔。

          西安旅游景點推薦2: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于秦始皇帝陵以東1.5公里處,建筑在秦兵馬俑坑的原址之上。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據(jù)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guī)劃設(shè)計,大將章邯監(jiān)工,修筑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開創(chuàng)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法國前總統(tǒng)巴拉克在參觀時,由衷稱贊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以舉世聞名。

          門票:成人票90元/人

          交通路線:步行至沙坡站,搭乘307路公交,在兵馬俑站下車即可。

          西安旅游景點推薦3: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位于陜西西安市內(nèi)的一座國家級綜合性歷史類大型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擁有現(xiàn)代化的設(shè)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

          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陜西歷史博物館是展示陜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shù)殿堂。陜西歷史博物館建成后,集中珍藏陜西地區(qū)出土的珍貴文物37萬余件。大多為漢唐文物,對于看慣了明清文物的.愛好者來說,是一大特色。

          門票:免費

          交通路線:步行至交大南門站,搭乘401(或者34)路公交,在翠華路站下車即可。

          西安旅游景點推薦4: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fēng)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早在歷史上,芙蓉園就是久負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園建于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上,以“走進歷史、感受人文、體驗生活”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燦爛文明。

          園區(qū)各景點每天上演各種精彩節(jié)目,包括祈天鼓舞、“教坊樂舞”宮廷演出、“艷影霓裳”服飾表演、少林武術(shù)表演、舞獅、高蹺、雜技等。每晚上演的全球最大水幕電影,集音樂噴泉、激光、火焰、水雷、水霧為一體,帶給游客震撼的立體感覺。

          門票:120元/人

          交通路線:步行至沙坡站,乘坐307路公交,在大唐芙蓉園南門站下車,步行到達。

          西安還有很多有名氣的景點,諸如華清池、驪山、古城墻等等,大家借此次教研會的機會,可以盡情游覽下這座充滿歷史感和古代氣息的歷史名城,感懷歷史風(fēng)味,品味千年傳承。

          西安主要旅游景點介紹4

          兵馬俑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區(qū)城以東的驪山之北,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園東側(cè)1500米處。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俑坑布局合理,結(jié)構(gòu)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墻,兵馬俑排列在過洞中。

          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1978年,法國前總理希拉克參觀后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

          華清池

          華清池,亦名華清宮,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驪山北麓,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是以溫泉湯池著稱的中國古代離宮.

          周、秦、漢、隋、唐歷代統(tǒng)治者,都視這塊風(fēng)水寶地為他們游宴享樂的行宮別苑,歷史文獻及考古發(fā)掘的資料證明,華清池具有6000年溫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園林建筑史。1982年,華清池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2007年5月8日,華清池景區(qū)被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2015年1月,與"驪山"兩大景區(qū)合并升級為"華清宮"。

          大唐芙蓉園

          西安大唐芙蓉園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首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fēng)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是首個"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主題公園,擁有全球最大戶外香化工程以及全球最大的水景表演展示。

          大唐芙蓉園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區(qū),建于原唐代芙蓉園遺址所在地,景區(qū)包括紫云樓、仕女館、御宴宮、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杏園、等眾多景點。

          全園景觀分為十二個文化主題區(qū)域,從帝王、詩歌、民間、飲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舉、歌舞、大門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現(xiàn)了大唐盛世的燦爛文明。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nèi),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jīng)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jīng)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后加蓋至九層,再后層數(shù)和高度又有數(shù)次變更,最后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大雁塔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結(jié)晶的標志性建筑。

          鼓樓鐘樓

          西安鐘樓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墻內(nèi)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歷十年(1582年)整體遷移于今址。

          鐘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jié)構(gòu),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shù)男问,總?6米,占地面積1377平方米,是中國現(xiàn)存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西安鼓樓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墻內(nèi)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的西安鐘樓西北方約200米處。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樓之一。

          西安鼓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jié)構(gòu),頂部為重檐形式,總高36米,占地面積1377平方米,內(nèi)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在檐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nèi)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頂部有鎏金寶頂,是西安的標志性建筑。

          大明宮

          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宮殿,是當(dāng)時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征,位于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cè)的龍首原。始建于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百一十座,稱為“東內(nèi)”。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二百余年。大明宮是當(dāng)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筑形制影響了當(dāng)時東亞地區(qū)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shè)。大明宮占地350公頃,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

        【西安主要旅游景點介紹】相關(guān)文章:

        瑞典主要的旅游景點介紹10-18

        俄羅斯主要旅游景點介紹07-19

        西安旅游景點推薦10-09

        西安旅游景點排行榜06-12

        西安十大旅游景點06-12

        西安旅游景點導(dǎo)游詞范文07-13

        西安旅游景點最低票價僅3元05-29

        春節(jié)西安必去的旅游景點02-05

        臺灣旅游景點的介紹06-2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